(接上文,0813 17:00貼文)
上文提到,排碳者付費的時代快來了。有一派主張是既然政府減碳動作沒那麼快,那是不是由下而上,用消費者力量比較快。
那怎麼用消費者力量呢?
先要求業者,在產品上標示碳足跡,再鼓勵業者達到碳中和,在這同時教育消費者,選擇碳足跡較少的產品。碳(足跡)標籤就是計算產品從開始到廢棄的所有總排放量,並標示出來。
環保署從2009年開始推動產品碳足跡,取得碳標籤的商品涵蓋食衣住行,標籤的有效期限是三年。業者在取得同時也提出減量承諾,三年內減碳超過3%就可以取得減碳標籤。台灣是全球第十一個推出碳標籤的國家。不過對廠商而言,因為必須花一筆錢請顧問公司針對這個產品,從原料取得、製造、配送銷售、使用及廢棄回收等階段,一一計算碳排放量,政府也沒有法規強制規定,所以十年後的現在,碳標籤產品大概只有400件,取得減碳標籤的也只有40多件。
公視「我們的島」採訪過一家位於新北市的鉛筆工廠,由塑膠中心輔導進行碳足跡的計算。節目提及,以鉛筆來說,原料與製造過程占碳排放的九成。業者第一步是將舊型兩片裝的刀具,更換成一體成形的新刀具,提升產品良率;再來是減少原料使用,例如為了減少油漆用量,業者添購搓桿機,將木桿磨得更平更光滑,另外不同的油漆配方碳足跡也不一樣,根據油漆成分中碳係數的多寡,重新調整油漆配方。改善前,每枝鉛筆的碳足跡是36g,改善後,每枝鉛筆碳足跡是25g,減少幅度將近30%,並在2019年拿到環保署的減碳標籤。業者表示,國內大部分消費者對減碳標籤很陌生,對銷售並沒有幫助,但如果要外銷歐美,碳排放認證就很重要。
外銷的企業已逐漸面臨壓力,這壓力只會增加,如果淨零排碳由更高層級的政府機關總籌指揮,能夠更幫助我們的產業在下一輪的國際爭競中保持競爭力。
全球溫室氣體的碳排量,食衣住行中食物佔了總排量的26%。這也是越來越多人選擇,吃在地-減少運送,吃當季-減少冷凍儲存,減廢-使用環保餐具。
如果今天要喝一罐奶茶,選有碳足跡標籤的:
阿薩姆350ml/220g CO2
生活泡沫奶茶300ml/180g CO2
麥香奶茶300ml/160g CO2
這三罐中,麥香奶茶是碳足跡最少的。
因應國際淨碳排放趨勢,未來各項認證一定不會少,我們也會越來越熟悉減碳這個話題。下次買飲料或任何產品,可以找找包裝上有沒有腳印標籤(國外如英國澳洲也是腳印),也歡迎大家與我分享照片。
#農業民生立委
#吃在地吃當季
#我們的選擇都是重要的
塑膠 碳排放量計算 在 讀書e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關於氣候變遷的兩個重要數字: 510億 和 0
(Just remember two numbers: 51 Billion and zero)
比爾哥10天前熱騰騰剛出版的書,就借用他和書的合照來分享給大家囉~
510億,是每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噸數,而0是我們需要達到的淨值。之所以說“淨值“,是因為完全要消除碳排放是不切實際的。書本中的第一章講到過去世界50年的發展,大幅的提升人類整體生活品質。但眼看著接下來幾十年,隨著世界人口持續增加即將接近100億 ,同時有許多的人生活品質會要提高,自然碳排放量也會提升。要如何在持續讓大家生活都更好的狀態下,逆向的讓整體碳排放的淨值是零呢?比爾蓋茲這本書,是關於氣候變遷非常不錯的入門書籍。當中最大篇幅,是碳排放的五大來源:
1. How we plug in 如何產生電力 (27%)
其實石油類能源過去百年的發展是值得讚賞的。我們能用那樣子的創新研發精神,讓更多的電,來自於低碳排放的來源嗎?
2. How we make things 如何製造材料 (31%)
我這才學習到原來水泥混凝土以及塑膠的製作,創造出多少的碳排放! (裡面提到現在一個想法,把碳“鎖進”塑膠當中,還蠻有趣的!)
3. How we grow things 種植與畜牧 (19%)
這裡講到關於人造肉的最新發展。還有,原來豬的糞便和牛的打嗝與放屁,有這麼大的威力!
4 How we get around 交通與運輸 (16%)
電動車很棒,但受限於電池他是用的場景,也必須要有務實的期待。
5. How we keep cool or stay warm 空調 (7%)
這裡不只是講到我們的冷氣和暖器空調,還有現在大量計算所需要的冷卻,生活必需的冰箱,以及雖然整體氣候暖化,但許多區域的冬天,仍然需要暖氣才能生存。
因為近年來關於氣候變遷的議題,有非常多不同的信息,很多混淆,也有很多政治化的討論,在這邊就不切入這個面向。我讀完這本書覺得很不錯的地方有兩個:
首先,比爾蓋茲用非常容易了解的方式,量化各種碳排放的來源,以及他們之間的關係。閱讀這一本書不用帶太糾結與對數字的感受以及細節,但很重要的一個觀念是看見這些東西,如何環環相扣,所以解決這樣複雜系統性的問題,必須要清楚的思考當中產生的連動效應。例如很多人覺得可以多種樹來抵銷,但仔細計算抵銷的效率,要考慮種植需要的地方 (種在某些地方有反效果),以及是否對其他農作物用地有排擠的效應。還有必須考量商務面,因為這樣的考量方式,才能對其他的面向,包括研發投入,消費者意願,等等產生正向的連動效果。另外貧窮人是產生碳最少,但常常在減碳中利益受到最大影響的,所以任何的措施都要能夠平衡考量,幫助脫貧以及壓低碳排放的兩個需求。
另外一點是,既然考慮“淨值”,有沒有一些可以積極減低大氣層中碳的方式呢?這裡就有介紹到一些很有趣的新科技,包括空氣中的碳吸收的技術,還有一些利用短暫改變雲的反射光線程度,來降低溫度的方式。比爾蓋茲也提到,雖然核電意外讓人十分驚恐 (但目前因其他發電方式造成的疾病與死亡,似乎遠多於核電),有一些區域還是必須適度的考量部分,用這種相對乾淨的方式發電。
過去讀 “人類大歷史三部曲” 中,哈拉瑞一直講到,智人 (homo sapiens)勝出的最重要原因,就是能夠將不認識的許多人組織在一起的能力,不管是透過信仰或是共同目標。既然如此,現在應該是把這樣的能力發揮到更強大的機會了! 比爾蓋茲這本書,原本去年3月要出版,但剛好碰上新冠肺炎的疫情才延後。所以他在書中的最後,講到透過這次疫情,他看見人們決心攜手合作,解決一個問題時的力量 (主要是講到學術研究與醫藥界,史無前例的合作快速推出疫苗,但是也講到不願承認問題時的災難)。雖然氣候變遷在他的想法中比對抗疫情更困難,但他認為帶動普遍的討論,人們覺醒一起面對時,仍然是有得勝的盼望。
"I'm an optimist because I know what technology can accomplish, and because I know what people can accomplish. I'm profoundly inspired by all the passion I see, especially among young people, for solving this problem."
(我是一名樂觀主義者,因為我知道科技能夠成就些什麼事,而且我更知道人們能成就什麼事。我深深的被我所見到的人激勵,特別是年輕人,關於解決這個問題所展現的熱情)
其他相關延伸閱讀:
"Billion Dollar Burger" 價值億萬的漢堡-- 人造肉的故事
https://dushuyizhi.net/billion-dollar-burger-價值億萬的漢堡/
“Factfulness” "真確” -- 從數據真確判斷世界的走向
https://dushuyizhi.net/factfullness-資訊爆炸下的思考紀律/
全文與相關的圖片和報導連結在部落格中
https://dushuyizhi.net/how-to-avoid-a-climate-disaster-如何避免氣候災難/
#ClimateChange #BillGates #氣候變遷 #比爾蓋茲
(Photo credit: Bill Gates' Twitter)
塑膠 碳排放量計算 在 BeautiMode創意生活風格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如果牛仔褲生產都可以永續的話】
總部位於荷蘭阿姆斯特丹的丹寧服品牌Mud Jeans宣佈截至2019年,他們運用可持續發展模式(永續發展模式)生產服裝,已省下共500萬公升水、150萬公斤二氧化碳排放和回收了兩萬條牛仔褲。
到底他們是如何做到的呢?
#牛仔褲製程到底多耗費資源 ?
牛仔褲的製作過程比其他常規單品複雜,耗用資源也格外龐大,過程更會排放大量污水,洗水褲款式的耗水量更甚。
假如生產商能夠成功運用非常有限的水資源生產牛仔褲,同時能大量減少碳排放量和排污的話,這也意味著這套生產模式也能應用到其他成衣生產線上。
有關品牌曾在2019年發表品牌可持續發展報告,顯示他們運用了什麼具體方式和雇用了什麼生產商來達到可持續循環生產模式,參考價值極高。根據有關報告,他們平均生產一條牛仔褲:
一、耗用581公升水:相比傳統生產模式需用7,000至8,000公升食水,耗水量比傳統模式少近13倍;某連鎖丹寧品牌就用約3,800公升食水生產一條經典款式牛仔褲
二、採用兩款基本布質:硬布—40%回收棉花纖維和60%獲國際有機紡織品標準(GOTS)認證的有機棉花;彈性布—23%回收棉花纖維、75%有機棉花和2%彈性纖維(氨綸;Elastane;塑膠的一種);整個牌子只用五種布料生產。
三、產生7.14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當量,比經典款式的牛仔褲會產生33.4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當量少近4.5倍。整個生產過程耗用83%不可再生能源。
#MudJeans挑最難的這關
查看Mud Jeans的官方網頁,發現這個品牌在2013年由加拿大藉製衣業從業員伯特・凡・桑(Bert van Son)創辦,宣稱他們希望通過這個品牌實踐閉環經濟概念,務求在不損環境和天然資源的條件下生產牛仔褲,用個「不一樣的方式」,改善生產模式。
過往文章曾提到衡量可持續發展(永續發展)的八個常用標準,而Mud Jeans則主要以減少耗水量、回收、再造和保養舊牛仔褲(減少固體廢物)和提升褲子裡的有機棉花比例來實踐可持續生產牛仔褲的理念。
為什麼Mud Jeans的丹寧服裝系列會有七種褲色發售呢?品牌通過社交媒體答覆有關疑問:「沒錯,我們的確只用共五款布料投產。只是它們會經過不同處理和洗水過程(至不同深淺),網店才有七種不同褲色選擇。」
另一方面,混紡布料難以回收再造,為什麼他們還會推出混紡牛仔褲呢?品牌代表說:「混紡布料真的難以循環再造,但我們每條牛仔褲的棉花纖維含量最少達96%,確保它日後都能夠回收再造。」
#永續就賺不了錢嗎
綜觀整個產品目錄,Mud Jeans的設計集中在剪裁、布色和用料這三個基本成衣設計元素上花功夫,在方吋之間尋求最大變化,實在不容易。
所以他們的款式雖然看起來都非常基本而有限,變化不多。若把種種環境代價計算在內,價格又顯得非常實惠。對比2016年,他們每年的牛仔褲銷售量就由9,300多條升至2019年的34,500多條,穩步上升3倍有多,印證基本款式和永續時裝為未來潮流大趨勢。
⭐點選留言處連結觀看完整文章
#BeautiMode #觀點專欄 #永續時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