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見時光機】#21 建立 #中華民國,永遠的 #國父
👉這裡看更多: 遠見時光機
🥳IG追起來:https://bit.ly/3lf85ii
1866年11月12日,國父 #孫中山 先生誕生,中山是中華民國近代以革命推行民主與政治經濟等各種制度現代化的先行者與開拓者,亦是 #辛亥革命 的發起者與領導者。他對中華民國歷史的發展進程產生了極其重要的影響。
孫中山幼年時曾受有關太平天國故事的影響而產生對反清人士的興趣。青年時因清法戰爭的失敗,並決定要以革命的方式改變中國。
1894年11月24日,孫在檀香山成立 #興中會。1895年,興中會發動乙未廣州起義。1905年,在日本東京組成 #同盟會,被推為總理,確定「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並提出 #三民主義 學說。
1911年12月29日,被十七省代表在南京推選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布就職,建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
他一生領導辛亥革命,廢除帝制,創立中華民國。晚年復吸納新思想,賦予三民主義以新解釋,推動國民革命發展。策劃反清起義,策動反袁、護法,致力打倒北洋軍閥和帝國主義,為爭取獨立、自由和統一而奮鬥。
#讓我們一起看看,當年的報導:
1990-10-15【國父一定要是思想家嗎?】
民國八年,胡適在上海拜晤國父,後來他在「現代評論」上談到對國父的印象說:「中山先生所以能至死保留他的領袖資格,因為他終身不忘讀書,到老不廢修養。其餘那許多革命偉人,享有盛名後便丟了書本了,學識的修養就停止了,領袖的資格也放棄了。」
同年七月,中山先生的「孫文學說」出版,胡適在「每週評論」上寫了書評,大意說:「這部書是有「正當作用」的書,不可把它看作僅僅有「政黨作用」的書。」
胡適當時自美返國,任教北大,倡導「文學革命」,推動社會改革,風潮時勢,全國景從,儼然是「自由派」學人的領袖,但是他坦白道出對一位政黨黨魁的推崇,絕不自鳴清高或矯揉做作,這固然顯示了他獨立的人格,也是國父人格感染有以致之,也是國父的著作對國家有用有以致之。
如果國父的言論有益於國家的建設,那麼在學校中講授「國父思想」似乎並無不可,現在為什麼會生出許多意見,甚至要改名、改為選修呢?
#來回顧當年的報導:https://bit.ly/3eTPA1a
關於【遠見時光機】
《遠見》全新企劃,以劃時代的歷史照片,勾勒當年你我已漸漸淡忘的時光——那些年的報導、那些歲月的回憶,相信能在時間的洪流中,抓住一絲絲美好的感動。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1萬的網紅NeKo嗚喵,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自從我看了這本書之後,看世界的角度又多了一種!感覺就像是開啟新世界一樣,真的很推薦 請用訂閱代替掌聲▶https://goo.gl/4cGq4T 或者在上方按個喜歡❤,我們下一支影片見嚕(゚∀゚) 工作聯繫請mail💌: [email protected] #盲點 #防疫破口 #決策 #思...
「國家為什麼會失敗書評」的推薦目錄:
- 關於國家為什麼會失敗書評 在 遠見雜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國家為什麼會失敗書評 在 Charles Mok 莫乃光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國家為什麼會失敗書評 在 焦糖哥哥-陳嘉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國家為什麼會失敗書評 在 NeKo嗚喵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國家為什麼會失敗書評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國家為什麼會失敗書評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國家為什麼會失敗書評 在 [心得] 國家為什麼會失敗? - 看板book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國家為什麼會失敗書評 在 #國家為什麼會失敗 - Explore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國家為什麼會失敗書評 在 [心得]《為什麼國家會失敗》 政治制度決定成敗 的評價
- 關於國家為什麼會失敗書評 在 有些國家卻異常貧困?帶來繁榮富裕的根本原因是 ... - YouTube 的評價
國家為什麼會失敗書評 在 Charles Mok 莫乃光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和你讀:馬歇爾與中國內戰的what if?】
The China Mission: George Marshall's Unfinished War, 1945-1947
歷史就是無限的 what if 問題和答案,由1945年12月至1947年1月擔任美國派遣往中國特使的喬治· 馬歇爾(George Marshall),當年如果能成功令中國避開國共內戰,今天的中國、美國和世界的歷史,會被轉往哪個方向?
馬歇爾是誰?他在1901年於軍校畢業後,先後參與美國在西班牙和菲律賓的戰役和第一次世界大戰,1939年羅斯福總統委任他為美國陸軍參謀總長,他可說是帶領盟軍戰勝德國和日本的總司令。1945年二戰結束後,他本來計劃退休,卻被杜魯門總統邀請到中國擔任特使。
世人認識馬歇爾,多因為著名的戰後美國經濟援助重建歐洲的「馬歇爾計劃」(Marshall Plan),原來他離開中國後,1947年立即成為美國國務卿,推動馬歇爾計劃,兩年後離任,小休後短暫成為美國紅十字會主席,於1950年再被杜魯門總統邀請出山,擔任國防部長,扭轉韓戰局面,一年後才能真真正正的退下來。
馬歇爾是怎樣的一個人?他一生於軍事、外交的成功生涯,相比在中國的十三個月,未能成功為中國帶來和平,不能避開內戰,可說是他一生中少有的失敗記錄,而美國能以巨額經濟資助歐洲的重建,為何沒有為中國提出相同的馬歇爾計劃?
去年底我在德國柏林的一家小英文書店,碰上這本2018年出版的”The China Mission: George Marshall's Unfinished War, 1945-1947”,被封面馬歇爾與蔣介石的合照,和書中開頭一段形容馬歇爾到訪延安與毛澤東會面的文字吸引,買下來了,最近終於有時間把它讀完。閱讀這些歷史,也許有助了解今天中美「國際線」外交的互動。
本書2018年出版,作者Daniel Kurtz-Phelan是Foreign Policy雜誌的執行編輯,這本著作讀起來就像馬歇爾在中國的十三個月的日誌,詳細地把他與國共兩方的游說過程記錄下來。
1945年12月是什麼概念?廣島和長崎被投下原子彈,才是同年的8月發生,二戰才剛剛結束,戰勝國中除了美國為首的盟軍,當然還有蘇聯和中國。然而蘇聯建立共產世界的野心,和對歐洲國家的虎視眈眈,在美國眼中顯然成為一個新的潛在敵人,而以國民黨政府為首的中國,卻陷入與中國共產黨的內戰邊緣,美國當時的希望,當然是防止中國落入共產黨統治,形成中蘇聯線,然而面對國民政府和蔣介石大總統,卻是恨鐵不成鋼,俗些說更是「幫唔落手」。
馬歇爾初到中國,還算有點蜜月期,國共願意進行三方和談,甚至達成短暫停戰協議。美方的希望,是國民政府能重組憲法,結束一黨專政,引入共產黨和其他第三路線黨派,成立聯合政府,以民主改革防止出現內戰;另一方面,美國亦擔心蘇聯協助中共,把滿州戰線延至全國,挑起內戰。
然而蔣介石卻信心爆棚,相信國民黨內的好戰派,自以為殲滅中共,指日可待,加上黨內利益團體的貪腐,對美方的要求,一直拖延,甚至質疑馬歇爾為什麼偏幫中共,而不肯向國民黨作大額經濟援助。
而共產黨方面,毛澤東派出周恩來參與三方會談小組,但事實上當時美國朝野都摸不清中共底牌,究竟他們是激進分子,還是真心進行土地改革的正面力量?國民黨越是專政、腐敗、不肯改革,無論是中國平民還是美國人,甚至馬歇爾本人,都無法無條件地支持國民黨。
作者360多頁的敘述,詳細地描述了這個三方的拉鋸戰,一刻似是和平在望,轉眼間卻又在手指縫間流走。作者對馬歇爾的評價是正面和同情的,始終他謙謙君子的態度,即使他立場堅定,但始終未能令國共兩方「屈服」,反更受到美國國內的政治牽制,而駐在中國的美軍亦遭受中國平民要求撤軍的壓力。本以為數個月就可以完成的和平任務,結果經過了十三個月終於無法不放棄。
馬歇爾離開中國前,以1800字總結失敗,國共各打三十大板。對國民黨,馬歇爾說他們被反動派利益集團壟斷,對他提出的改革根本性地漠視甚至反對,反卻要求美方無條件支持;對於中共,馬歇爾指他們的論述一貫地罔顧事實真相,不肯妥協,不惜要自己國家經濟崩潰,讓人民受苦,也要達到令國民政府倒台的政治目的。以今天我們的語言來說,這就是「攬炒」,因此也可以說,中共本就以攬炒而成功立國。
話雖如此,美國當時對中國的政策,是否過於以反抗蘇聯控制為思考主導,而忽視實質對中國各派別鬥爭提出更有效的方向,令中國錯失在戰後的成立民主制度的機會,這是歷史的一大 what if 問號。無論如何,馬歇爾大概還算好人一個,1953年終於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成為首位已軍人出身背景的獲獎人,當然得獎考慮主要因為他在歐洲推行的馬歇爾計劃。
經過推動中國和平進程的失敗經驗,美國在往後與亞洲的反共鬥爭之中,顯然硬了起來,由韓戰到越戰,馬歇爾不肯支援腐敗的國民黨,但尼克遜總統就毫無懸念地支持腐敗的南越政府,結果只是更加泥足深陷,無論是冷戰時代以至冷戰後出兵其他地方如阿富汗、伊拉克等地,同樣是想停止人家的內戰,達致「和平」和自身外交目的,可惜就算不能肯定地說是重複「錯誤」,至少客觀上還是持續未見成效。
#光書評 #書評
國家為什麼會失敗書評 在 焦糖哥哥-陳嘉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中國割韭菜,所以川普打貿易戰?
由於Martin Wolf《金融時報》的書評被翻為中文,所以這本最近頗為熱門的新書——Matthew Klein和Michael Pettis 的《貿易戰是階級戰》,開始在中文圈流行起來,有朋友因此希望我介紹這本書。不過可惜的是,因為路數不同,我並沒有讀過這本書,但是我大概知道這種思路的論點,以下我將以書中三個例子(中、德、美)中的中國為例,簡單說明一下書中的論點,為何作者認為美中貿易戰其實是階級戰爭。
作者們的論點是這樣的:美中貿易戰始於貿易不平衡,中國長期對美國有鉅額貿易順差,問題是為什麼有貿易順差?
作者們與他人不同之處在於,他們認為貿易不均衡的問題根源,不是來自美國與中國之間的衝突,而是出自中國之內的階級問題,以及美國在國際經濟的角色所致。我以前者為例說明為何如此。
中國經歷毛澤東的長期破壞後,經濟發展的問題如同許多後進國家一樣,需要解決投資長期不足的問題。但是投資要錢,一種方法是向國外借錢,但這風險很大;另一種是利用國內民眾的錢,中國採取後者。
但是中國民眾的錢哪裡來?答案是高儲蓄率、實質負利率、戶口制度剝奪進城農民的權利、累退稅制、刻意限制對外國投資管道、薄弱的社會保障體系以及國有企業的不分紅。這樣就可以將錢被迫存入銀行,銀行再借給企業與地方政府,因為是實質負利率,結果是將工人的收入和退休人員的退休金以過低的利率移轉至企業和國家,也就是中國制度性的「割韭菜」來補貼企業、黨國特權階級與地方政府。
正巧中國打入國際自由貿易體系,並且得以利用WTO開發中國家的條件,使得中國成為世界工廠,並且吸引大量外資,解決了中國投資不足的問題。
結果便是如左派所說,中國工人無法消費所生產的商品,因此即使中國儲蓄率高達50%,但是中國家戶消費不足產能的40%。產能過剩的結果,必須向世界輸出,而美國承擔了大部分中國輸出的成本。
美國不僅承擔中國的貿易赤字,也因此損失數以百萬計的工作,所以從2002年到2010年的國會選舉中,那些受到中國商品高度影響的地區,和受輕微影響的地區相較,更容易選出極端的國會議員——無論是極左或極右。川普也是如此,如果沒有那些受到中國劇烈影響的密西根州、賓州與威斯康辛州全球化失敗者的支持,川普甚至無法當選美國總統。
因此在作者看來,美中貿易戰的問題,其實是中國國內階級問題在國際的投射(另一部分是美國的問題),如果只用國際衝突的角度去看,往往會錯失背後所隱藏的國內階級問題。
《貿易戰是階級戰》大抵上是遵循這個思路而寫,前三章是理論,後三章是中、德、美三國案例研討,給有興趣的朋友參考。
國家為什麼會失敗書評 在 NeKo嗚喵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自從我看了這本書之後,看世界的角度又多了一種!感覺就像是開啟新世界一樣,真的很推薦
請用訂閱代替掌聲▶https://goo.gl/4cGq4T 或者在上方按個喜歡❤,我們下一支影片見嚕(゚∀゚)
工作聯繫請mail💌: aaliyah0919@gmail.com
#盲點 #防疫破口 #決策 #思考邏輯 #職場工作
📚延伸閱讀📚
盲點:哈佛、華頓商學院課程選讀,為什麼傳統決策會失敗,而我們可以怎麼做?
Blind Spots: Why We Fail to Do What’s Right and What to Do about It
作者: 麥斯.貝澤曼, 安.E.坦柏倫塞
譯者: 葉妍伶
出版社:先覺
出版日期:2021/03/03
語言:繁體中文
博客來:https://www1.gamepark.com.tw/2p5wJ
===== Podcast #嗚喵備忘錄 =====
pressplay ▶ https://reurl.cc/ldQXZv
apple podcast ▶ https://reurl.cc/N6QDR5
spotify ▶ https://reurl.cc/VXzeR6
soundon ▶ https://reurl.cc/Q3RDb0
KKBOX ▶ https://reurl.cc/8nv75o
===== About 會員福利 =====
每個月75支持我繼續創作(不同國家youtube的可能收費會不太一樣)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QbyKhmFHIRptrAJMSwS-dw/join
會員限定的FB社團 https://reurl.cc/qGk7q
可以優先挑選我的二手書
可發文跟其他人互動,類似小型讀書聚會
===== About Neko嗚喵 =====
NeKo嗚喵 官方網站▶https://neko-wumiau.com/
NeKo嗚喵 遊戲頻道▶https://goo.gl/L9cqMU
NeKo嗚喵 粉絲團▶http://goo.gl/AybChp
NeKo嗚喵 IG動態▶https://goo.gl/s2zTrA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CFL2c4jyX7o/hqdefault.jpg)
國家為什麼會失敗書評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哈克獨門心法工作坊】~穿越迷霧,懂一個人真正的樣子~2019/10/19開課
課程連結: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4022
【12/2 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21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Line@」:https://line.me/R/ti/p/%40teb0498p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在上一集的分享裡,我為你拆解了詐騙的套路之後,相信現在的你,已經對詐騙的模式有所了解,也有了最基礎的辨識能力。
那麼到了這一集,我會把詐騙事件關注的焦點,擺在那些最容易受騙上當的「特殊體質」上面;透過這一段內容幫助你理解,到底是怎樣特質的人,會吸引到騙子找上門?
事實上喔,詐騙集團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賺錢,所以呢基於CP值的考量,他們會喜歡找那些最容易下手,又容易打發的人來開刀。
而這一類的人,又有三種最明顯可見的特質,它們分別是什麼呢?「害怕被討厭」、「絕對信任權威」、和「不想承認錯誤」。
先來說第一個,叫做「害怕被討厭」。
這樣的情況讓我想到八零年代,震驚台灣社會的「鴻源老鼠會吸金」事件是一樣。
在當年呢,台灣合法的投資產品還不多,因此呢只要有一個產品,它宣稱可以保證提供「4分」以上的利息,就很快的成為社會大眾眼中追捧的「金雞母」;而「鴻源」的主要投資人,又以退伍軍人跟公教人員居多。
在這些公教人員「呷好逗相報」的宣傳之底下喔,鴻源在將近十年的時間裡面,非法吸金了1000億台幣。
最後呢,在1989年6月30號,立法院修正了《銀行法》,而檢調單位開始強力的查緝地下投資公司。
鴻源機構在連續三個星期裡面,發生了四次的擠兌風暴,而主要的負責人,早就在案發之前脫產,所以投資人根本拿不回本金。
這個案子一直延宕至今,始終沒有辦法能夠完善的處理,也讓很多人賠掉了他自己的畢生積蓄。
然而時至今日,我們回過頭來看這件事情,稍微有點常識的人就會知道,每投資十萬塊,一個月就能夠領4千塊利息,這樣的一個「保證」,很明顯的就是不合理,就是一種詐騙手法。
要是天底下有這麼好本領的經營者,郭台銘又何必辛苦的經營事業,乾脆關了鴻海去投資他,不是賺得更快嗎?
「鴻源機構」呢,之所以會被餵養成為一頭金融怪獸,就是因為「害怕被討厭」這個心理因素。你想像一下喔,當年退休的軍公教人員,他們的社會和工作環境有什麼樣的特性?
他們是不是很強調合群、以和為貴、不要太計較、不要太有自己的想法?以至於呢,他們很怕提出異議會被討厭。
還有些人呢,是因為人情壓力而不得不投資,親戚朋友呢一吆喝,他們就掏出錢來,也許他們自己也想賺錢,但更多的是他們不想要破壞關係。
看著同儕或親人的一頭熱,就說服自己不要問太多,省得被排擠在小圈圈之外,所以才會受騙上當啊!
你問我為什麼對這個歷史事件這麼的清楚?因為我自己的父親,其實就是受害者之一。其實他有很多機會可以抽身,可是當法令一修正、擠兌一發生的時候。
鴻源內部上上下下,卻發起了一個叫做「支持公司」的運動,讓更多人把自己的身家財產投入更多。
在外人看來非常的荒謬,但是當你置身其中的時候,你的很多親友都在這個「局」裡面,所以只要有「暗樁」一配合「支持公司」的運動。
如果你不像是個火山孝子一樣,再投錢進來、反而是要把錢領出來,那是不是變得很不合群?
所以當年呢,目睹這一切的我,到了今天我都會警惕我自己。不要為了害怕被討厭,而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擁有自己思辨的能力,才是我們戰勝各種騙局的唯一解方啊!
再來,第二種很容易吸引到騙子的特質,那就是「絕對信任權威」。
這就讓我想到,美國的前納斯達克的主席~伯納・馬多夫的「龐式騙局」。
你千萬不要以為「龐式騙局」聽起來有多高明,它其實就跟俗稱的老鼠會一樣的。用短期暴利做為誘餌,拿新入會投資者的錢,去支付舊的投資者的那些高額利息,不斷的誘騙更多人投入資金。
而這個案子最誇張的地方,就是受害者包含了好萊塢的知名導演~史蒂芬史匹柏、美國名嘴賴端金,還有世界各地像是加拿大、西班牙、法國…,這些國家銀行機構都是受害者。
那為什麼馬多夫能夠騙倒這麼多人?這就不得不說起他的「豐功偉業」啊!
原來啊,馬多夫是從六零年代開始投入金融的經紀;於是呢,他那個時候就開始靠著挖東牆補西牆,或者是找家人借錢。
甚至於拿公司的錢,補客戶的損失,去造假很多投資報表…這樣的方法;不斷的去營造他「穩賺不賠」的好戰績,從而去奠立了他金融戰神的地位。
也因為馬多夫完美的形象,和他多年來漂亮的成績單,所以讓人會毫不懷疑他「個人誠信」的問題。在很多的死忠追隨者當中,甚至於不乏他的部屬跟學生。
這些人因為馬多夫的德高望重,把他視為華爾街之神,對他深信不疑;最後很多慘賠資本的基金經理人,更因為這份「絕對相信權威」,當東窗事發之後陸續自殺,付出難以挽回的代價。
像是這種「絕對信任權威」的背後,經常伴隨的個人議題喔,其實就是我們「把選擇權交給了他人」。
而這個背後更深、更深的部分,就是我們「恐懼權威」,才會始終沒有提出一些必要的質疑,而踏上不歸路啊!
最後呢,會增加你遇上騙子的特質,就是「不想承認錯誤」。
這裡讓我想起「女版的馬多夫」,也就是喔這個世紀的大騙局,矽谷的獨角獸公司~「血液公司」的創辦人,叫「伊麗莎白・霍姆斯」。
霍姆斯呢,在剛創業的時候,她原本是一個很受外界期待的青年創業家。而且她崛起的軌跡,和已故的蘋果創辨人「賈伯斯」很像,前景一片看好。
她還被知名的雜誌評為「全球最年輕、白手起家的女性億萬富翁」、甚至於「2015 年最具影響力的100大人物」的這些封號。
那更不要說「下一個賈伯斯」這樣的一個名譽也冠在她頭上。而霍姆斯本人,也深信自己就是一個「下一個會改變世界」的人。
然而呢,她號稱只要通過指尖採血,就能夠完成 300 多項血液檢測的驗血機;他們在內部研發的階段,就不斷的失敗。
但於此同時,霍姆斯卻不斷的向外界誇大實驗的成果,不斷的宣稱自己的公司,即將為世界帶來重大的改變。
儘管喔,憑著她的三寸不爛之舌,和很高明的行銷手法,暫時矇騙了不少投資者;但是呢,醜媳婦終歸要見公婆,傳說中的驗血機,總是會遇到接受檢驗的時刻。
那你會不會不很好奇,霍姆斯打算怎麼跟外界交待這整件事呢?
在我自己的實體課程裡喔,我常常會提醒我的學員,你永遠沒辦法叫醒裝睡的人,除非她自己願意醒。而這位霍姆斯小姐,就是最典型的「裝睡的人」。
她一不做、二不休,乾脆造假數據,去播出事先拍攝好的造假影片,才終於讓這個造假的驗血機順利的上市。
你聽到這裡,我邀請你想一想喔,造假的驗血機,有可能去測出精準無誤的血液數據嗎?
而事實證明,造假的驗血機,只會讓醫生判讀失準,讓很多人誤以為自己得到可怕的癌症,造成呢病患精神啊、工作啊、金錢啊…等等的危害跟損失。
而更弔詭的是,即使已經紙包不住火,詐騙的事實就擺在眼前;霍姆斯呢,她要面臨的是二十年的牢獄之災。但她都始終都堅信自己的發明,雖然還「不成熟」,但終究會改變世界誒!
這裡就不得不提到,在心理學裡有一個名詞,叫做「認知失調」。
「認知失調」指的是在同一時間或處境裡面,有著兩種相矛盾的想法,而產生了一種不舒服的緊張感。
而為了改善這種緊張感,於是呢人們會很自然的,去改變自己的行為或自己的想法;讓自己相信的理念跟行為保持一致、沒有衝突的感覺。於是這樣的一個人,才能夠繼續順利的生活下去。
而不管這位跌落神壇的霍姆斯,她是基於什麼樣的理由不肯認錯;我都相信喔,在她內心當中有某一個部份,就是這種「認知失調」的狀態;所以她才會一錯再錯,還不斷「自我合理化」自己的這一切行為。
事情發展到此喔,我們都知道霍姆斯,是一個「不肯承認錯誤」的騙子。
但我邀請你想一想,那些曾經對她深信不疑的投資人,在某個程度上,會不會也因為面子或自尊的問題,不肯承認自己「錯信他人」,才會放任霍姆斯去扯出這個瞞天大謊?
而回到你身上,在你的生命裡,是否也曾經執著在某些錯的地方裡,想要找到對的答案。像是那些不斷的容忍花心、有賭癮、酒癮的情人,去期待對方回心轉意,或者是改變自己。
或者是明明你投資已經決策錯誤,每個月都在虧錢,卻還不斷的砸錢去補洞,不肯執行停損;這些都是同一種心理機制,不想要面對自己「認知失調」所惹下的禍。
也就是說喔,會讓我們上當的,不只是只有「詐騙集團」,還有我們心中的慾望跟恐懼,它會化身成為一個生命的考驗,在情感啊、工作啊、友情裡面,顯露出來。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在我的實體課程裡,經常會問學員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那就是「偷車賊會偷最好的車,還是偷好偷的車呢?」
假如你曾經受騙,或者你的身旁的人就是詐騙集團,像是職場裡霸凌你的同事、危險情人、對你進行情緒勒索的家人…。
你也可以好好問自己,是不是自己也有「害怕被討厭」、「絕對信任權威」或者是「不想承認錯誤」這樣的狀態?所以讓你變成那一台「最好偷的車子」。
這些功課的背後,都需要很真實的面對自己。然而面對自己,它從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一直不面對,你只會活得更不容易啊!
這也是「啟點文化」一直努力的方向,我們讓每個有機會接觸我們的人,開始去面對真正的核心,無論是生涯的發展、還是人際溝通。
當然,最該面對的,就是你自己。只要你願意,啟點文化都在這裡,歡迎你~無論是我們的線上課程,還是實體課程,我們一起前進!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在近期推出了一門線上課程,叫做【過好人生學】。
這一門課呢,集合了我這二十年自己創業、生命的實踐,還包含了超過上千人次的直接的教練跟諮詢。因為幾乎每一個人跟我談到最後,都會談到他要怎麼樣過出一個更好的人生?
其實呢,人生是一個時間軸的累積,如何讓時間變成你的朋友?讓時間幫助你累積、幫助你放大,這其實不難,但它需要一些必要的觀念,跟必要的作法。
【過好人生學】這一門課,歡迎你的加入。詳細的課程內容,在我們影片的說明裡都有連結,我很期待跟你一起前進。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邊,謝謝你的收看,我們再會。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cb7LKEcGk4c/hqdefault.jpg)
國家為什麼會失敗書評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哈克工作坊】~讓你的存在,成為別人想親近的禮物~06/29(六) & 06/30(日)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897
【7/4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6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 7/21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在專屬於你的天地裡,持續陪伴著你~
啟點xLine@:https://line.me/R/ti/p/%40teb0498p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最近我重讀了李維特,這一位學者的一系列書籍。
他最廣為人知的,就是一系列在台灣,叫做「蘋果橘子系列」。比如說,《蘋果橘子經濟學》、《蘋果橘子思考術》…等等的。
當我重讀他的著作,雖然他是一個經濟學家,但是我總覺得喔,他應該是被耽誤的心理學家…好!不知道是誰耽誤誰,我不知道啦。
但我要說的意思是說喔,他裡面談了很多關於「經濟學」的一個概念,然後在生活當中,很多場境的運用。其實,對於我這一位心理學家來說的話,真的是心有戚戚焉。
發現喔,人不僅是不理性,而且通常我們在做很多選擇,跟判斷的時候,根本也不可能從「純粹理性」的角度,去做判斷。怎麼說呢?
在他的書裡面提到一個例子,就是啊,我們平常在看足球比賽的時候,如果兩隊一直僵持不下,到了比賽時間的正規時間結束之後,就會要進行「PK」。
那在PK、在罰球,罰踢球的時候,那對於這一些足球員,他要踢哪一個方位,最可能進球呢?
對於我們這些運動的外行人來說,我們可能都會覺得,那就看他踢哪邊比較順;但是呢,也要取決於這個守門員,是怎麼樣防守這一顆球的。
那如果進一步,從統計的角度來看。其實數據告訴我,有57%的機率,守門員會撲左邊;有41%的機率,守門員會撲右邊。也就是說喔,在每一百次的PK罰球裡面,守門員只有兩次,會直直的站在中間。
所以,這個數字告訴我們,其實最理性、最正確的判斷,叫做往「中間」直直的給他踢下去就對了。
因為守門員每一百次,只有兩次會站在中間,他不管撲左邊還是撲右邊;事實上,你踢「中間」都是一個成功率最高、最理性的選擇。
但是,只要你進入比賽的現場;甚至於,你進入那個罰踢球的球員的現場。你會發現,你一定不會選擇「瞄中間」。為什麼呢?
你想像一下,假設你是踢像「世界杯」這樣的比賽。在這樣的比賽裡面,除了你的技術跟理性判斷之外,其實你還有一個很大的考量,你背負的是「國家的榮譽」。
那這個時候,如果你直直的往球門正中央踢下去;結果呢,守門員還真的就是那2%,請問你日後回國,你要怎麼交代你的祖國的球迷呢?
因為在心理上是這樣喔,如果你踢左邊或者是踢右邊,甚至於,你去踢那個幾乎守門員就算撲對方向,仍然也攔不下的角落。而結果失敗了,沒有進球,那大家會覺得你可能是運氣不好。
可是呢,如果你直直的往中間踢過去,而守門員剛好又只站在中間,幫你擋下來;那麼所有的球迷都會認為,你連努力都沒有努力。那這個時候,你還要回國嗎?
所以在這樣的考量底下,你還是會採取一般球員的傳統策略,就踢角落。如果守門員猜對了、攔下球,那你還是有更勇敢的做法。
因為「踢角落」已經是很勇敢的努力了,就算不成功,你也會避免了因為你沒有踢進球,而被暗殺的風險。
所以呢,談到這裡你想想看,我們人類在做很多選擇,跟判斷的時候,就算理性的數據告訴我們,朝正中央踢下去,只有2%的機率,守門員會站在那裡。但是你可能還是會冒險的,踢左邊或者是踢右邊。
當你懂了人性之後,你回頭想一想,為什麼有些人在他的生命裡面,你覺得他沒有比較優秀,你覺得他沒有比你好;但是他為什麼過得比你好,或者是比你還要成功?
有沒有可能,他只是選擇「正中央」踢下去。這反而有可能是人生當中,最勇敢的舉動;而且成功率最高的舉動。
就像是如果你覺得自己條件還不錯,但是為什麼身旁總是沒有人?那些你覺得有一點二百五的,為什麼身旁的人,總是這麼的棒?
有沒有可能,他只是做了一件很「直接」的事情,就是走向她的男神,或者是他的女神,直接告白。而不是拐彎抹角的,去踢左邊或者是右邊呢?
所以,我很喜歡一句話,叫做「人生是選擇的結果,你怎麼做選擇?」。
你要被自己的情緒綁架,而做出很多可能成功率,相對比較低的選擇;還是勇敢的直接面對問題,朝正中央大腳開過去呢?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在每一段影片的說明裡面,都有相關的連結。
無論是我們的線上課程,還是實體課程,我都很期待,能夠跟你一起學習、一起前進,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ZMQ-IytGCiw/hqdefault.jpg)
國家為什麼會失敗書評 在 #國家為什麼會失敗 - Explore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國家為什麼會失敗》一書指出,經濟繁榮是靠健全的民主才能達成。當掌權者不受人民監督,他們就會為所欲為,並用宗教、種族去操弄國內民族之間的仇恨,藉此掌握多數選票 ... ... <看更多>
國家為什麼會失敗書評 在 [心得]《為什麼國家會失敗》 政治制度決定成敗 的推薦與評價
[心得]《為什麼國家會失敗》─政治制度決定成敗. 看板, book. 作者, kniteness. 時間, 2017年09月26日. ... <看更多>
國家為什麼會失敗書評 在 [心得] 國家為什麼會失敗? - 看板book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https://habboheres.blogspot.tw/2014/04/blog-post_22.html
《國家為什麼會失敗》以制度包裹上市的新自由主義
本書《國家為什麼會失敗》由經濟學家(Daron Acemoglu)與政治學家(James A.
Robinson)合作十五年並撰寫而成,是一個很適合拿來複習世界地理和世界歷史的好書,
但對於政治學或經濟學的密度並不是太高。一言以蔽之,國家為什麼會失敗?因為制度。
因為制度漂移的小差異使得關鍵時期出現時,國家會有不同的走向。硬要寫一個意會的公
式概念,大概是長這樣子:
國家成敗=〔制度漂移 × 關鍵時刻〕= 〔廣納/榨取〕‧〔政治/經濟〕
本書前三章分別說明了三件事情,1)為什麼文化、族群和地理環境一樣美墨邊界城
市「諾加雷斯」南北兩側的經濟發展不一樣;2)為什麼地理環境、文化或領導人不思長
進,並非貧困的主因;3)富裕和貧困源於什麼樣的政治和經濟制度?
首先,兩位作者用很簡單的概念和數據描敘了「諾加雷斯」,並直接點出來,並非文
化、族群和地理環境造成南北兩側的經濟發展不同,問題就在於制度。進入第二章,再次
駁斥了其他三種假說:源於孟德斯鳩的地理假說(也順便批了槍砲、病菌與鋼鐵的環境決
定論)、源於馬克斯韋伯的文化假說(這種類似社會達爾文主義的概念自然有很多破綻)
、以及無知假說(不是不知道,而是不想要)。駁斥了這三項假說之後,作者認為並非文
化、族群和地理環境等因素,造成貧困或富裕,而是另外一種更決定性的因素,決定了科
技、生產技術的散播不平均--制度。
所謂的制度就是指經濟制度和政治制度,並分別有榨取式和廣納式等兩種型態,並不
斷說明此政治制度與經濟制度相互反饋的迴路過程,壓榨經濟源於壓榨政治,壓榨政治不
願放棄壓榨經濟;廣納政治產出廣納經濟,廣納經濟造就廣納政治。如本書所言「經濟學
假設政治問題已經解決」(但問題始終存在)、「政治是社會選擇管理社會的規則的過程
」(包含了經濟制度和政治制度)、「制度促進的經濟成長,會同時製造贏家與輸家」(
此即熊彼得所稱之創造性破壞)。
因此,作者認為黑死病襲來,東歐走向更集權的榨取制度、西歐則專制瓦解而走向廣
納制度,正是關鍵時期與制度漂移的相互作用關係。社會本來就會不斷發生政治、經濟等
層面的衝突,並且在社會中以不同方式解決問題,因而產生歷史差異,何以有這些制度選
擇、制度漂移、關鍵時期應對的差異呢?作者的答案,往往是--偶然與隨機。其實,這
點很像是個答案,卻又覺得好像不太負責任,但或許歷史本身就是不斷的偶然與隨機吧。
總之,不斷偶然堆砌的小差異,形成日後越來越大的制度差異,以至於在關鍵時期有了不
同的反應,所以工業革命發生了,並且選擇在英格蘭。
對於〔廣納/榨取〕‧〔政治/經濟〕這四種組合,作者認為會形成良性/惡性循環
。廣納政治會促成廣納經濟,廣納經濟會協助鞏固廣納政治;反之,榨取政治會因為缺乏
誘因與精英抵抗,而更加專制地鞏固榨取經濟,而詐取經濟也會反過來回饋榨取政治。相
互的迴圈會不斷鞏固、循環。
這時候有人就會提問了,但有些專制集權國家,仍舊可以創造經濟成長呀?例如沙俄
、帝俄或者近代中國等。作者認為,這是有限成長的榨取制度,藉由榨取政治的分配來調
整生產,但因為缺乏廣納的政治與商業誘因,所以未能完全吸引資金、創意流入。這種成
長是有限而建立在快速投資,而非建構在創造性破壞上。
是的,創造性破壞(The Creative Destruction),就是重新配置各種生產要素以追
求更高的利潤,包含了資本、土地、機器、創意、人力、權力和階級等等。因為廣納經濟
的特色(對於私有財產權的各式處分行為之保障),使得民間願意追求更多的利潤、激發
更多創意,貿易、生產、交換、消費是有利可圖的,因此願意嘗試、願意投資,當然這些
資本投資也會反過來改變既有的貧富階級,可能有人因而向上爬升、有人跌落,造成政治
或經濟權力的改變。若是此種成長的創造性開始產生破壞時,專制集權的榨取政治制度,
當然是會介入節制,因而限制了更進一步的創造性破壞及其後帶來的成長與廣納經濟。
這種創造性破壞有時候是外來的。例如19世紀之後,歐美勢力進入亞洲,日本就在各
種因素之下被迫開啟了明治維新的創造性破壞,而清朝則是選擇自強運動引進西方兵器,
但本質是仍舊維持一樣的榨取政治與經濟制度。對於關鍵時期的不同反應方式,造成20世
紀雙邊的政治與經濟實力落差,甚至造成當代國家發展的差異。
看到這邊,對於本書兩位作者對於制度的看法和探討已經差不多了,作者用一言以蔽
之的方式,解釋了千年來的各地發展差異,雖說是「制度」,但又跟公共管理或者新制度
經濟學的分析方式不太一樣。不如說像是在大力讚揚廣納經濟(私有財產權的保障)與廣
納政治(有點不明確,但應是美國式的民主)。此種讚賞,稍微想想之後,我認為可以稱
之為以制度包裹上市的新自由主義,在本質上沒有面對國家內部的失敗。
首先,作者所提制度而造成的技術散播不平均,其實就雷同於David Harvey《新自由
主義的空間》所稱的不均地理發展,只是Harvey的不均地理發展有再進一步帶入全球化與
資本主義所掀起的新自由主義波瀾,以至於不均地理發展並不只是單純的壓榨/廣納/政
治/經濟,而是更複雜的共構。同時,Harvey在《寰宇主義與自由地理》一書中也批了《
槍砲、病菌和鋼鐵》的環境決定論,一樣是批判,但與本書的批判方向不盡相同,但終究
可歸納為戴蒙的歷史地理唯物般的環境決定論,就是忽略了地理本身是經由空間生產、制
度、勞動、領域化與去領域化、技術化、生活時間等方式所塑造出來的,再簡略一點說的
,則可回到本書所稱的,問題就是源於制度,一種具有空間概念的政治與經濟制度。
再來則是有點複雜而作者自己有試圖解釋,但我認為未有效解釋的概念。作者認為,
集權壓榨式政治不利經濟發展。例如剛果和北朝鮮,政治和經濟都在領導者手中,但索馬
利亞的經濟和政治的弱後發展則是源於權力太過分散而無法創造有效制度。好的,除了政
治和經濟制度以外,似乎應該要探討「權力的流動」。如果,目前尚未有效的解釋此種權
力的流動。例如,權力是有效、均衡的流動在各個階層、部門,或許可以符合本書所稱的
廣納式政治,但若權力是灘散在各個部落、宗族而無法整合其來,恐怕也無法建構有效率
的政治或經濟制度。因此,權力的流動攸關了政治及經濟制度是否能有效建制。但目前仍
無法說明,何種方式可以促成權力有效流動而營造適合的經濟與政治制度?
第三,延續對於權力流動的討論,我認為作者所提的廣納經濟(私有產權的處分保障
),呼應到當前資本與金融運作方式(錢滾錢,無中生有創造錢),這種資本的流動滲透
力,影響力更勝權力流動,甚至連政治、政黨或政府成為了商品化後而可競價的商品,政
府根本就是被置於資本迴圈當中,稱不上廣納政治和廣納經濟的良性互動循環。以往,所
謂的榨取制度是無法資本和階級流動;如今,似乎沒有詐取,但藉由壟斷和偏差動員,創
造一個新的強大的政治經濟迴圈,未能參與其中者,只能在旁邊吃土玩沙。(我好像可以
自由創業,但……;我好像可以投票選舉,但……)
第四,因此我認為在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當代的國際秩序建立,國家們的邊界逐漸維
持了(雖然仍有變動),即使國家不再擴張,但資本仍舊快速流動著,政治定錨但經濟權
力也趁機擴大。既然國家不在持續擴張政治的守備範圍,那就由經濟來蠶食鯨吞,於是事
物都商品化、金融化了,包含政府、政黨和政治。
第五,因此套用作者提到的榨取政治制度被替代,延續者繼續榨取,我認為心有戚戚
焉。日本時期,殖民統治創造了一個專制而集權的殖民體制,因為專制而集權,所以可以
創造有限的成長,以及相當合乎母國利益的社會體制、生產方式和社會關係。後續,當殖
民政府離開後,取而帶之者,雖然制度移轉,但仍舊保有專制與集權特色。此時,韓國及
臺灣的專制政府,藉著背後的美國勢力,引入資本來不斷投資國內的資本迴圈,使得榨取
政治制度下的有限經濟成長,能比有限在多一點點,形成所謂的亞洲經濟成長典範之一。
然而,當後續美援撤守之後,有限的成長觸頂,因而榨取政權受到挑戰,而後有臺、韓風
起雲湧的1990年代。但是,我並不認為風起雲湧之後,我們就走出了榨取政治與榨取經濟
的迴圈。作者所提出的制度,並無法解釋台灣的政治經濟關係以及社會生產關係,以及此
二種關係同時掌控在同一統治集團手中的掐頸式關係,政治、經濟或社會等制度都被掐住
了,都被納入它們的循環當中,其他人洗洗睡吧。此即所謂的台灣特色,難以有效疏理,
也不用太期望國外學者可從外爬梳。
第六,作者在最後一章提到了反托拉斯以及媒體,我認為是最後才補上的。兩位作者
用了十餘年的時間,完成了絕大部分的章節,但到了2012年之後,托拉斯的運作和媒體運
作,早就有了不一樣的玩法,因而在前面大部分章節都沒有論述到資本過度集中、資訊過
度集中之影響。因此,我認為最後一章節才能有效帶出當代的問題,但並未完整把議題拔
出來。其實,政治和經濟迴圈彼此正是一個賦權過程,協助/授與/奪取/排除等等,但
是當資本壟斷的勢力介入媒體、介入網絡,讓資訊的傳播必須繞道或者被迫扭曲;當資本
勢力介入政黨政治和公共體系之後,我實在無法樂觀認為廣納政治和廣納經濟的互惠成長
。
總結,我認為,作者太樂觀期待廣納政治和廣納經濟的互惠迴圈。同時,太小看了當
代金融、資本的生產方式的快速流動與積累。但沒關係,我從書中找到答案了,一切是偶
然和隨機。
--
國家研究院 政治, 文學, 學術
Academy 研究 Σ科學學術研究院
Interdiscipl Core Σ 跨領域.學術總合研究中心
Urban_Plan 都計 ◎都市規劃討論板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52.9.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399447170.A.E4D.html
但若想補充世界歷史地理的常識,就整本看完吧~
概略來說,作者認為「是制度推動政治、經濟迴圈,促成國家的成敗」←整本書就是
這件事情(他們的成敗是美國式民主與資本主義繁榮)。而我覺得,應該有更多事物來促
成國家成敗,而政治經濟迴圈與制度只是其中的副本過程和暫時紀錄存檔。
因此,應該要討論的是這些「更多事物」,然而目前有限的學知和邏輯,又難以簡略
描繪究竟是什麼來促成這些亂七八糟的大變動與小確幸。單純猜想的話,感覺很像是某些
事物(權力?資本?關係?)的流動,連帶讓其他事物跟著被推動、夾帶、擠壓、排除、
納入,但為什麼這些事物會流動呢??嗯………
※ 編輯: xainbo (111.252.4.230), 05/09/2014 00:01:50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