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糞便移植治療新冠症狀?避免重症死亡的曙光]
糞便微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目前最有證據且臨床實驗證實有效的適應症,是符合「復發性或嚴重性困難梭狀芽孢桿菌(Clostridioides difficile infection, CDI )感染診斷之病人經標準治療無效後即可考慮。
看過我之前分享的《自然期刊研究—-餓瘦的恐怖真相》https://www.facebook.com/175089479960691/posts/974864279983203/?d=n
的影片,應該對這種吃極低熱量飲食的人身上增加的困難梭狀桿菌有印象,而這種菌的不正常上升,其實就暗示著正常腸道菌相的破壞。
在極具權威的期刊《Gut》前天分享了兩個病例報告(case report),一個是衰弱且有多重共病症(frailty/comorbidities)的80 歲的肺炎住院患者,一個是有潰瘍性結腸炎(ulcerative colitis)正在服用免疫抑制藥物(immunosuppression) 的19 歲男子。
這兩人都是屬於得到新冠肺炎,有高風險會重症及死亡的族群。
但是兩人都碰巧在不知道自己被感染的情況下,因爲嚴重的困難梭菌 (Clostridium difficile) 感染而接受了「糞便移植」療程。後來COVID-19的感染症狀出現後非常輕微,並且在幾天內就消失。
科學家跟醫師們比對所有其中介入的其他治療,都無法解釋為何這兩人的新冠症狀如此輕微,研判FMT除了治療了CDI,也同時藉由矯正了失衡的菌相,透過腸道菌相-免疫反應的聯動(microbiome-immune interactions),減緩了病毒所造成的免疫激活跟一連串的破壞。
醫學就是這樣, #無心插柳柳成蔭,跟當初杜絕了天花的牛痘疫苗的發想一樣,常常是一個陰錯陽差,迸出了新的火花,一個 #嶄新的療法於焉產生。
#或許以腸道微菌為治療標的
#會是下一個降低死亡率的治療方式
#希望4加2R也會是杜絕復胖的新療法
困難梭狀桿菌診斷 在 臨床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多重抗藥性細菌(MDRO)
#teaching #infection
MRSA(methicillin 無效,用 vancomycin, daptomycin, linezolid 治療)、VRE(vancomycin 無效,用 daptomycin, linezolid, tigecycline 治療)、ESBL(用 carbapenem, flomoxef 治療)、CRE(carbapenem 無效,用 fosfomycin, tigecycline 治療),CRAB(carbapenem 無效,用 cefoperazone/sulbactam,colistin 治療)。
困難梭狀桿菌是一種厭氧性細菌,因為很難培養而得名。此菌引起的偽膜性腸炎佔了抗生素造成腹瀉原因的 20%。其危險因素是廣效性抗生素(盤尼西林類、頭孢菌素、quinolone、carbapenem)、年老、近期住院或住安養院、免疫抑制、癌症化療、大腸疾病或手術、曾有困難梭菌感染(復發率五分之一)、PPI 等。
症狀是在使用抗生素二天至數週內(甚至停藥後數週內)出現(水性)腹瀉、腹痛、發燒、血液白血球增加、糞便有黏液或膿等,可能有毒性巨結腸、低血量、急性腎傷害、腸阻塞、腸穿孔、死亡(> 65 歲的病人有 9% 在一個月內死亡)等併發症。
困難梭菌的診斷是用 EIA 測定糞便毒素 A+B。其敏感性 65%,特異性 95%,陽性似然率 13,陰性似然率 0.37。其他也能用核酸増幅檢査、PCR、糞便培養(極少使用)、糞便穀氨酸脫氫酶(GDH)、大腸鏡(僅用於無法診斷或是治療失敗的病人)等診斷。metronidazole 或 vancomycin 治療 10 天,如果沒有改善,最新的治療是糞便移植(將正常人的糞便稀釋從口服膠囊、灌腸或是大腸鏡放入)。
「人類微生物體計畫」的教訓是與外界溝通的正常皮膚、口腔、胃腸道、生殖泌尿道、尿液本來就有許多株細菌,只有當這個微生物族群失去平衡時才會生病。
醫學是困難的,也是容易的:困難的是抗生素治療可能會造成困難梭菌感染,容易的是有時候最好的治療是不要治療。
「花甲男孩轉大人」的教訓
https://medium.com/…/%E8%8A%B1%E7%94%B2%E7%94%B7%E5%AD%A9%E…
抗生素與細菌
https://medium.com/…/%E6%8A%97%E7%94%9F%E7%B4%A0%E8%88%87%E…
困難梭狀桿菌診斷 在 姜冠宇醫師 Pro'spect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講解一下] #撩妹金句 #跟風 #有點難
這轉貼對一般民眾的難度有點高,所以來個簡易講解 🤔
1️⃣️. 指的是金黃色葡萄球菌的心內膜炎
其實鏈球菌與腸球菌也會,但是疾病程度上金黃色葡萄球菌可能會破壞瓣膜比較猛
2️⃣️ 超抗藥性鮑氏不動桿菌
"XDR"代表常見後線廣效性已不具效用,會用上更高階的抗生素Tigecycline和Colistin,抗藥性鮑氏不動桿菌目前在台灣醫院發生率越來越高,是院內感染的防治重點
詳細見疾管署講義第8頁 https://goo.gl/kr4AFM
3️⃣️ 莢膜組織漿菌
黴菌感染,可看見出芽酵母,盛行於美東或拉丁美洲被蝙蝠或鳥類糞便汙染的含氮土壤,用尿液抗原偵測,輕微肺部疾病未必須要治療。
但是在愛滋病患發燒、肝脾腫大、體重減輕時需要懷疑此病原體,因為要小心侵犯骨髓造成全部血球製造減少。
4️⃣️隱球菌
鴿糞傳染的酵母菌,由其全身感染者要排除中樞感染的可能,要腰椎穿刺確認甚至追蹤。
5️⃣ 結核桿菌
結核性肉芽腫(tuberculous granuloma),中央為乾酪樣壞死,該結節的該病理特徵為命名由來。
️6️⃣️ 隱球菌同4️⃣
7️⃣️海洋弧菌
常見那種菜市場或魚攤的阿倍手或腳腫了甚至發黑、出血性水泡過來,不只抗生素可允許直接用後線,電腦斷層確定壞死性筋膜炎務必急開刀,常常截肢,這種診斷上需要搶時間。
️8️⃣️奈瑟氏淋病雙球菌
婦女子宮頸炎首先懷疑的病原體,性交疼痛、婦女子宮頸炎與男性尿道炎流膿者皆須小心,分泌物用革蘭氏染色看見細胞內的陰性雙球菌可快速診斷。近年抗藥性增加。
9️⃣️人類乳突瘤病毒
DNA病毒,受感染的上皮細胞會不斷增生,從扁平疣、濕疣、子宮頸癌都有,這家族其實亞型非常多,子宮頸癌疫苗就是個大議題。
16與18型會造成子宮頸癌,6與11型即為"菜花"(濕疣),按照性交位置從陰道、陰莖和肛門都有,台灣以低成本電燒居多,少數門診液態氮治療,有執行電燒的外科醫師後來呼吸道黏膜感染,可能是燒成灰裡面的病毒除了本身,也夾雜其他易感染口腔與呼吸道上皮黏膜的亞型,甚至會侵犯聲帶喔。
🔟 困難梭狀桿菌
常見長期住院使用廣效抗生素者,隔一段時間後腹瀉不止,可以在大腸鏡檢見到大腸壁長有"偽膜"。
發病原因為症腸菌叢都被殺光了,這個很難長的桿菌就長出來了(但是其實發生率有在增加的趨勢),目前都適用毒素PCR診斷。
1️⃣1️⃣ 疥瘡
傳統思維上是衛生較差或是老人安養中心比較容易得到的皮膚寄生蟲病,事實上健康成人去海邊寫真拍照卻感染到的案例也有,厚痂皮的疹子裡面含有大量的疥蟎及蟲卵,傳染力很強,照顧者須穿隔離衣物及手套。
1️⃣2️⃣ HIV病毒
這網路資料其實就相當多了,西方點墨法做最後診斷,現在台灣同時使用CD4-T細胞和病毒量追蹤治療成效。
1️⃣3️⃣. 同1️⃣2️⃣
1️⃣4️⃣. 柯P菌... , 克雷伯氏肺炎菌
現代超級細菌代表之一,這個菌種在台灣院內感染越來越多見,而且抗藥性越來越強,常常對第三代的頭孢子菌素都還不夠,最嚴重程可到無藥可治的地步,發展對抗克雷伯氏肺炎桿菌之疫苗是另一趨勢。
此菌好發上葉肺炎是一大臨床特徵,一經血液感染常會造成肝膿瘍與眼炎,克雷伯氏肺炎桿菌所致肝膿瘍需要視時機引流。
1️⃣5️⃣. 粘質沙雷氏菌
傳說中的"耶誕菌",形成紅色菌落是沙雷氏菌的主要特徵之一。 然而最近許多不產生色素的菌株也在臨床環境中被分離。 分佈在土壤,空氣,水下等中,並且有食物污染(紅色變化)的實例。 大小略大於大腸桿菌革蘭氏陰性桿菌。 沙雷氏菌屬中有10種細菌,粘質沙雷氏菌是人類感染的致病菌, 最初的致病性很弱,即使一個健康的人感染它,它也不會成為嚴重的症狀,但對於免疫力下降的人來說被認為是伺機感染性致病細菌。近期對於醫院消毒劑產生抗藥性的粘質沙雷氏菌感染,有許多回報案例。
1️⃣6️⃣ 腺病毒
"紅眼睛、喉嚨痛、發燒好幾天",基層醫師容易遇到的小孩及成人典型上呼吸道病毒感染
1️⃣7️⃣. 腸病毒
在台灣一直積極防疫衛教的病毒,流行於見於東南亞地區的夏季期間,也就是大家認知的腸病毒71 型,主要病徵是手足口病,包括發燒、喉嚨痛及口腔潰瘍等,手足口病容易出現於口腔的前半部潰瘍,手腳出現小水泡的丘疹,尤其末端,小水泡破掉會留下痂塊痕跡,所以沒有看到水泡不能排除手足口病。
名為腸病毒,藉由消化道與呼吸道傳染,卻可能引發神經學症狀,併發重症主要有腦幹腦炎、心臟衰竭、肺水腫與. 肺出血等表現,這些嚴重病症均於發病後7 天內出現。
1️⃣8️⃣. Epstein–Barr virus
1964年由Epstein等人從伯奇氏淋巴瘤中發現這病毒而得名,皰疹病毒的一種,唾液感染(因此會說是接吻傳染),致癌力相當強,鼻咽癌與伯奇氏淋巴瘤均與Epstein–Barr virus的感染有極大相關。
--
8月初將會有影像分享座談會
9月H.Spectrum大型活動: "TRANS - Ultra Light,Ultra Bright",將會有 無國界醫院 Hospital Without Borders 的攤位。
🔗詳情請見TRANS官網網址:
http://www.transhs.asia/en/register
感染科醫師日常😆
快手小編編輯完成~~~
噢~累死我了!
持續更新中,進度18
#我只是快手小編❤️
困難梭狀桿菌診斷 在 分子檢驗世代困難梭狀桿菌感染的過度診斷 的相關結果
困難梭狀桿菌 (Clostridium difficile,簡稱困梭菌) 感染為常見. 的醫療照護相關感染之一。目前. 有多種糞便檢驗方式,協助困梭. 菌感染的臨床診斷例如免疫酵素. ... <看更多>
困難梭狀桿菌診斷 在 困難梭狀桿菌(Clostridium difficile) 診斷新知 的相關結果
困難梭狀桿菌 (Clostridium difficile) 為一種革蘭氏陽性、產孢子. 之厭氧桿菌。研究顯示,百分之三的. 正常成年人腸道中帶有此細菌,但不. 造成任何症狀[1]。 ... <看更多>
困難梭狀桿菌診斷 在 困難梭狀芽孢桿菌感染的診斷與治療 - 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 的相關結果
困難梭狀 芽孢桿菌感染率,一些實驗. 數據指出使用PPI的病人相較於未使. 用PPI的病人會有1.4~2.75倍的感染風. 險。 致病機轉. 困難梭狀芽孢桿菌(Clostridium difficile)是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