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是一个倡导独立的社会。 于是,我们身边越来越多「独立」的人。
无论男女,我们非常独立。 不愿意麻烦别人,也不太愿意被别人麻烦。 但是,这样就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都很独立,就显得比较孤立,和别人没有深度连接,很难发展出深度的关系,我们会显得很孤独,并且伴有安全感的缺失。
我的一位来访者就有这样的问题。 她找到我,是因为,她发现自己很爱自己的男朋友,但是,却没有办法去依恋对方,显得「客气而疏远」。 男朋友觉得她不信任自己,似乎显得也不够爱自己。 但是,我的来访者却跟我说,事实上,她非常爱自己的男朋友,而自己之所以看起来什么事情都自己做,因为太「客气」和「独立」而显得好像没那么爱自己男朋友,她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她只是觉得,自己从小到大,一贯都是非常独立的,从来不依靠任何人,因为她觉得:任何人都靠不住。
独立不是问题,有的人可能依靠不住也是事实。 可是,这里的问题是:习惯了靠自己,哪怕当自己想去依靠外界时,也很难做到。 处处警惕,内心充满了对外界的怀疑和不安全感,因此,不敢把自己托付给外界。
这就是依恋障碍。
依恋的形成
依恋,是人的本性。
如果在一个人的发展过程中没有受到严重的干扰,人最后是会自然发展出依恋的能力的。
那么,依恋关系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呢?
美国心理学家M.艾恩斯沃斯把依恋关系分为四种:安全型依恋,回避型依恋,反抗型依恋和混合型依恋。
依恋关系的建立,最开始源于和母亲的关系。
母亲是婴儿接触的第一个外界。 当带着全能感的婴儿,又深陷其实自己并不能照顾自己、离开母亲甚至都活不下去的矛盾时,母亲的看到、共情和及时回应,就是婴儿的全部。 如果母亲在这方面做的很好,那么,婴儿就有一种感觉:外界很好,世界很好,我也很好。 这个时候,婴儿随着成长和心理发展,也会自然而然建立起一个很好的依恋关系,也就是安全性依恋。 如果,母亲做不到这一点,那么,取决于母亲能做到的程度,孩子的依恋功能的建立就会打一定的折扣。 这个时候,我们可能会建立回避型依恋、反抗型依恋或者混乱型依恋。
所以,依恋建立有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这个世界是好的。 儿时,我们认为母亲是我们的自体客体。 如果母亲的这一功能承担的足够好,孩子的全能自恋回落后,会发现一个真实的自体和真实的客体。 并且,收获一个「基本是好的」的外界。
既然,人的心理在各种条件得到基本满足的情况下,我们是能够自动发展出依恋功能的,那一定说明,依恋对我们,是有价值的。 依恋的价值都有哪些呢?
第一,当我们认为这个世界是好的,我们会更有安全感。
能够形成依恋的前提,本身就是「世界是好的」。 所以,如果依恋真的发生了,说明我们已经成功构建起了「这个世界是好的」的基本世界观。 这本身就很有价值。 一旦,我们认为这个世界是好的,我们也会更有安全感。
我的一位来访者,就活在一种「外界是恶意」的感受中。 这源于从小,她的父母对她的高要求,比如,努力学习。 成绩如果是第二名,父母就会说:之前都是第一名,怎么这次下滑了? 如果是第一名,父母会说:别骄傲啊,一次第一不算什么,关键是要保持。 就这样,她觉得,外界就是一个对她有很多要求的外界,除非她做到很好,否则,外界就会抛弃她。 工作后,她也是这么认为的,她的工作必须做到很好,否则,领导就会对她不满意。 甚至,交朋友也是要自己先做到「完美」,不能有坏脾气,不能自私,不能任性,否则,也会被朋友抛弃。 这种感受弥漫在她的生命中,让她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第二,当我们认为这个世界是好的,我们会更愿意与这个世界深度连接,也更愿意深度参与。 这会加强我们与世界的关系。 那些依恋失败的人,会发展出一种和世界的「隔离感」,所以,很多人经常有一种感觉:世界是世界,我是我,两不相干。
我的一位朋友描述过一次她的一次成都旅行经历。
朋友休假,于是来到了「好吃好玩」的成都。 来成都后,她却发现一个问题:自己跟成都,好像没有什么关系。 成都很好,好吃,好玩,好逛。 可是,这一切的好,跟自己没关系。 走在宽窄巷子、锦里、武侯祠,感觉自己像一个幽灵一样,和整个场景,融入不进去。 麻木、游离,没有兴奋,没有开心,甚至,没有感受。 成都是成都,自己是自己。
现在,我们再理解这种感受,就很简单了:虽然成都各种好,但是,她却并不能让自己融入到这个「各种好」的成都中来。
第三,当我们认为这个世界是好的,我们会更愿意从这个世界中寻求支持和资源,而这些,都会滋养我们的生命。
这一点至关重要。 我们任何人都不可能单打独斗,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融入世界的原因。 我们总会有需要外界支持的时候。
我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来访者,他们身上有比较明显的「反抗型依恋」的特征。 他们中有的伴有比较严重的情绪问题,明明已经非常需要专业的心理支持了,但是,他们并不认为心理咨询或者去医院寻求药物治疗,是可以支持到他们的。 这就是典型的:看不到、也无法获得外界的支持。 这类来访身上还有一种特征:当他们进行了几次心理咨询后,他们似乎在心底的某些层次上,渴望继续进行心理咨询,但是,他们却希望咨询师能够更加主动一些。 也就是:他们想走近,但是又不想太主动。
总之,好的依恋的发生,会让我们更有创造性,提升我们生命的质量。
依恋障碍会带来孤独
如果形成依恋障碍,就会带来孤独。
与依恋形成的前提——外界是好的——相对,依恋障碍的前提是:外界是坏的。 因为「外界是坏」的,我们被迫只能依靠自己。 在依靠自己的同时,外界中坏的部分,对应着的各种阴暗和黑洞,就会一并被我们收回到自己身上。
我们不仅会感觉这个世界恶意重重,还会感到孤独。
能否依恋外部,也是我们是否「感到孤独」的重要原因。 当我们看到「他人」后,我们进而还会看到「世界」。 「他人」和「世界」,对于我们而言,都属于外部。
这是相互作用的:外界的「坏」,给我们造成了心理的「阴影」;我们带着心理的「阴影」去看外界,外界就确定无疑是坏的。 同时,心理的黑洞和阴影本身,也是对外界坏的一种防御。
否则,我要如何抵抗这个恶意重重的世界?
所以,很多内心孤独的人,即便有的人看起来很友善而平和,但是,因为他的潜意识中始终明确地知道:这是一个恶意重重地世界,不值得我去依赖,所以,他们的内心深处的某个角落,一定是有黑洞的。
这样的人,无论社会功能发展的多好,世俗上有多成功,内心一定有致命的孤独感。
为何有人可以享受孤独?
有的人享受孤独,有的人想摆脱孤独。 其实,这里说的孤独,并不是一回事。 前文所说的所有孤独,说的都是让人想摆脱的那种孤独。
那么,让人想要去享受的那种孤独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孤独? 那是一种「千帆阅尽人间」的孤独。 只有在你曾经走进过丰沛饱满的关系,与他人和世界建立过深刻而广阔的连接,被爱充分滋养过的人,才有能力走进这种孤独。
话说回来,这其实,已经不是孤独,只是形式上看起来孤独而已。 内心,早已是无比的富足。 独自品味,并乐此不疲。 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
况且,只要他们愿意,他们可以随时再次走入人群。
如果我们依恋一个人,一旦失去,该怎么办?
有的人担心一旦依恋一个人,那么,如果这个人离去,自己不能承受。
这里,要区分依恋和依赖的区别。
依恋,指的是感情的指向:眷恋、喜爱、想要靠近;而依赖,更多的指向一个人缺乏独立的能力,需要完全依靠别人。
一个健康的依恋关系是,我有独立的能力,但是,我仍然可以放心地去在感情上靠近一个人,并且把自己放心地交出去。
依恋是一种情感的能力。
依恋一个人,以及一段好的依恋关系,确实有可能失去。 可是,哪怕有一天,这份爱会失去,基于这份爱建立起来的笃定、踏实、安全感、勇气,这些心理基础,一旦建立起来,就不会消失。 这些东西,会陪伴我们一生。 在我们每一个困窘、艰难的时刻,给我们带来希望。
一份高质量的关系,虽然关系有可能终结,但是,那份美好的感受,却不会随着关系的终极,或者,关系中某人的离去而离去。
这份美好的感觉,会永存心底。 源源不断地化作光,滋养我们。
被看见的欲望、被满足的需求,最后,都会在我们心中形成一股力量,这股力量,就是生的力量。
既然依恋这么好,如何建立依恋关系?
依恋关系最初的建立,是在婴幼儿时期,通过与父母的关系,尤其是与母亲关系的构建形成的。
如果这个时候没有形成,再次走入依恋关系,就需要我们后天有意识地努力。
首先,尝试找到一个好的客体。 一个好的客体,就是一个好的「外部世界」的象征,能够给我们带来安全感。 并且,在尝试去建立依恋关系的时候,能够尽可能避免我们被现实伤害的可能性,增加建立好的依恋关系的概率。
其次,尝试和一个好的客体建立一段稳定持久的关系。 在这里,稳定和持久非常重要。 事实是,无论这个客体有多么地好,我们的关系都不可能完美。 但是,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要试图去结束关系。 持久的关系,像一个稳定的容器,在这个容器里,我们是有机会去发展出依恋,而且,是走入现实的依恋。 也就是说,我们有机会看到,彼此都不完美,但是,关系仍然稳定,依恋仍然可以发生。
最后,当依恋发生,尝试去标记这些感受。 这需要我们有一定的觉察能力,让我们切实从身、心、头脑的三个层面,都意识到:依恋可以发生,而且,依恋的感觉,是这样的。
建立好的依恋关系,我们就能够从这样的依恋关系中,不断地获取资源和支持,这些东西,会照亮我们的生命,并且,陪伴我们走的更远。
同時也有4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4萬的網紅Chef Wang 美食作家王刚,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大家好,这次中秋回老家的时候正好聊到伯娘高血压不太适合吃过咸的菜品,所以就简单的和四伯聊了聊市面上几种比较常见的盐。从原料上来讲一般可以分为海盐和井盐,这两种原料再加上不同的精炼方式会导致盐可能有不同的咸度,所以一般要根据不同地区的食用习惯来进行微调。而加碘盐和低钠盐都属于添加了其他物质的精炼盐,可...
「四大宽容」的推薦目錄:
- 關於四大宽容 在 小黄鸭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四大宽容 在 小鸭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四大宽容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四大宽容 在 Chef Wang 美食作家王刚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四大宽容 在 Chef Wang 美食作家王刚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四大宽容 在 【中国鬼怪排行榜】官方频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四大宽容 在 [問卦] 現在救力宏是不是只能集滿華人四大寬容- 看板Gossiping 的評價
- 關於四大宽容 在 【精選】這可能就是傳說中的“四大寬容”定律之壹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四大宽容 在 寬容四大原則大過年的來都來了人都死了他還只是個孩子啊 的評價
- 關於四大宽容 在 [問卦] 華人有四大寬容? - 八卦 - PTT Web 的評價
四大宽容 在 小鸭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当今社会,是一个倡导独立的社会。 于是,我们身边越来越多「独立」的人。
无论男女,我们非常独立。 不愿意麻烦别人,也不太愿意被别人麻烦。 但是,这样就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都很独立,就显得比较孤立,和别人没有深度连接,很难发展出深度的关系,我们会显得很孤独,并且伴有安全感的缺失。
我的一位来访者就有这样的问题。 她找到我,是因为,她发现自己很爱自己的男朋友,但是,却没有办法去依恋对方,显得「客气而疏远」。 男朋友觉得她不信任自己,似乎显得也不够爱自己。 但是,我的来访者却跟我说,事实上,她非常爱自己的男朋友,而自己之所以看起来什么事情都自己做,因为太「客气」和「独立」而显得好像没那么爱自己男朋友,她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她只是觉得,自己从小到大,一贯都是非常独立的,从来不依靠任何人,因为她觉得:任何人都靠不住。
独立不是问题,有的人可能依靠不住也是事实。 可是,这里的问题是:习惯了靠自己,哪怕当自己想去依靠外界时,也很难做到。 处处警惕,内心充满了对外界的怀疑和不安全感,因此,不敢把自己托付给外界。
这就是依恋障碍。
依恋的形成
依恋,是人的本性。
如果在一个人的发展过程中没有受到严重的干扰,人最后是会自然发展出依恋的能力的。
那么,依恋关系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呢?
美国心理学家M.艾恩斯沃斯把依恋关系分为四种:安全型依恋,回避型依恋,反抗型依恋和混合型依恋。
依恋关系的建立,最开始源于和母亲的关系。
母亲是婴儿接触的第一个外界。 当带着全能感的婴儿,又深陷其实自己并不能照顾自己、离开母亲甚至都活不下去的矛盾时,母亲的看到、共情和及时回应,就是婴儿的全部。 如果母亲在这方面做的很好,那么,婴儿就有一种感觉:外界很好,世界很好,我也很好。 这个时候,婴儿随着成长和心理发展,也会自然而然建立起一个很好的依恋关系,也就是安全性依恋。 如果,母亲做不到这一点,那么,取决于母亲能做到的程度,孩子的依恋功能的建立就会打一定的折扣。 这个时候,我们可能会建立回避型依恋、反抗型依恋或者混乱型依恋。
所以,依恋建立有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这个世界是好的。 儿时,我们认为母亲是我们的自体客体。 如果母亲的这一功能承担的足够好,孩子的全能自恋回落后,会发现一个真实的自体和真实的客体。 并且,收获一个「基本是好的」的外界。
既然,人的心理在各种条件得到基本满足的情况下,我们是能够自动发展出依恋功能的,那一定说明,依恋对我们,是有价值的。 依恋的价值都有哪些呢?
第一,当我们认为这个世界是好的,我们会更有安全感。
能够形成依恋的前提,本身就是「世界是好的」。 所以,如果依恋真的发生了,说明我们已经成功构建起了「这个世界是好的」的基本世界观。 这本身就很有价值。 一旦,我们认为这个世界是好的,我们也会更有安全感。
我的一位来访者,就活在一种「外界是恶意」的感受中。 这源于从小,她的父母对她的高要求,比如,努力学习。 成绩如果是第二名,父母就会说:之前都是第一名,怎么这次下滑了? 如果是第一名,父母会说:别骄傲啊,一次第一不算什么,关键是要保持。 就这样,她觉得,外界就是一个对她有很多要求的外界,除非她做到很好,否则,外界就会抛弃她。 工作后,她也是这么认为的,她的工作必须做到很好,否则,领导就会对她不满意。 甚至,交朋友也是要自己先做到「完美」,不能有坏脾气,不能自私,不能任性,否则,也会被朋友抛弃。 这种感受弥漫在她的生命中,让她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第二,当我们认为这个世界是好的,我们会更愿意与这个世界深度连接,也更愿意深度参与。 这会加强我们与世界的关系。 那些依恋失败的人,会发展出一种和世界的「隔离感」,所以,很多人经常有一种感觉:世界是世界,我是我,两不相干。
我的一位朋友描述过一次她的一次成都旅行经历。
朋友休假,于是来到了「好吃好玩」的成都。 来成都后,她却发现一个问题:自己跟成都,好像没有什么关系。 成都很好,好吃,好玩,好逛。 可是,这一切的好,跟自己没关系。 走在宽窄巷子、锦里、武侯祠,感觉自己像一个幽灵一样,和整个场景,融入不进去。 麻木、游离,没有兴奋,没有开心,甚至,没有感受。 成都是成都,自己是自己。
现在,我们再理解这种感受,就很简单了:虽然成都各种好,但是,她却并不能让自己融入到这个「各种好」的成都中来。
第三,当我们认为这个世界是好的,我们会更愿意从这个世界中寻求支持和资源,而这些,都会滋养我们的生命。
这一点至关重要。 我们任何人都不可能单打独斗,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融入世界的原因。 我们总会有需要外界支持的时候。
我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来访者,他们身上有比较明显的「反抗型依恋」的特征。 他们中有的伴有比较严重的情绪问题,明明已经非常需要专业的心理支持了,但是,他们并不认为心理咨询或者去医院寻求药物治疗,是可以支持到他们的。 这就是典型的:看不到、也无法获得外界的支持。 这类来访身上还有一种特征:当他们进行了几次心理咨询后,他们似乎在心底的某些层次上,渴望继续进行心理咨询,但是,他们却希望咨询师能够更加主动一些。 也就是:他们想走近,但是又不想太主动。
总之,好的依恋的发生,会让我们更有创造性,提升我们生命的质量。
依恋障碍会带来孤独
如果形成依恋障碍,就会带来孤独。
与依恋形成的前提——外界是好的——相对,依恋障碍的前提是:外界是坏的。 因为「外界是坏」的,我们被迫只能依靠自己。 在依靠自己的同时,外界中坏的部分,对应着的各种阴暗和黑洞,就会一并被我们收回到自己身上。
我们不仅会感觉这个世界恶意重重,还会感到孤独。
能否依恋外部,也是我们是否「感到孤独」的重要原因。 当我们看到「他人」后,我们进而还会看到「世界」。 「他人」和「世界」,对于我们而言,都属于外部。
这是相互作用的:外界的「坏」,给我们造成了心理的「阴影」;我们带着心理的「阴影」去看外界,外界就确定无疑是坏的。 同时,心理的黑洞和阴影本身,也是对外界坏的一种防御。
否则,我要如何抵抗这个恶意重重的世界?
所以,很多内心孤独的人,即便有的人看起来很友善而平和,但是,因为他的潜意识中始终明确地知道:这是一个恶意重重地世界,不值得我去依赖,所以,他们的内心深处的某个角落,一定是有黑洞的。
这样的人,无论社会功能发展的多好,世俗上有多成功,内心一定有致命的孤独感。
为何有人可以享受孤独?
有的人享受孤独,有的人想摆脱孤独。 其实,这里说的孤独,并不是一回事。 前文所说的所有孤独,说的都是让人想摆脱的那种孤独。
那么,让人想要去享受的那种孤独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孤独? 那是一种「千帆阅尽人间」的孤独。 只有在你曾经走进过丰沛饱满的关系,与他人和世界建立过深刻而广阔的连接,被爱充分滋养过的人,才有能力走进这种孤独。
话说回来,这其实,已经不是孤独,只是形式上看起来孤独而已。 内心,早已是无比的富足。 独自品味,并乐此不疲。 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
况且,只要他们愿意,他们可以随时再次走入人群。
如果我们依恋一个人,一旦失去,该怎么办?
有的人担心一旦依恋一个人,那么,如果这个人离去,自己不能承受。
这里,要区分依恋和依赖的区别。
依恋,指的是感情的指向:眷恋、喜爱、想要靠近;而依赖,更多的指向一个人缺乏独立的能力,需要完全依靠别人。
一个健康的依恋关系是,我有独立的能力,但是,我仍然可以放心地去在感情上靠近一个人,并且把自己放心地交出去。
依恋是一种情感的能力。
依恋一个人,以及一段好的依恋关系,确实有可能失去。 可是,哪怕有一天,这份爱会失去,基于这份爱建立起来的笃定、踏实、安全感、勇气,这些心理基础,一旦建立起来,就不会消失。 这些东西,会陪伴我们一生。 在我们每一个困窘、艰难的时刻,给我们带来希望。
一份高质量的关系,虽然关系有可能终结,但是,那份美好的感受,却不会随着关系的终极,或者,关系中某人的离去而离去。
这份美好的感觉,会永存心底。 源源不断地化作光,滋养我们。
被看见的欲望、被满足的需求,最后,都会在我们心中形成一股力量,这股力量,就是生的力量。
既然依恋这么好,如何建立依恋关系?
依恋关系最初的建立,是在婴幼儿时期,通过与父母的关系,尤其是与母亲关系的构建形成的。
如果这个时候没有形成,再次走入依恋关系,就需要我们后天有意识地努力。
首先,尝试找到一个好的客体。 一个好的客体,就是一个好的「外部世界」的象征,能够给我们带来安全感。 并且,在尝试去建立依恋关系的时候,能够尽可能避免我们被现实伤害的可能性,增加建立好的依恋关系的概率。
其次,尝试和一个好的客体建立一段稳定持久的关系。 在这里,稳定和持久非常重要。 事实是,无论这个客体有多么地好,我们的关系都不可能完美。 但是,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要试图去结束关系。 持久的关系,像一个稳定的容器,在这个容器里,我们是有机会去发展出依恋,而且,是走入现实的依恋。 也就是说,我们有机会看到,彼此都不完美,但是,关系仍然稳定,依恋仍然可以发生。
最后,当依恋发生,尝试去标记这些感受。 这需要我们有一定的觉察能力,让我们切实从身、心、头脑的三个层面,都意识到:依恋可以发生,而且,依恋的感觉,是这样的。
建立好的依恋关系,我们就能够从这样的依恋关系中,不断地获取资源和支持,这些东西,会照亮我们的生命,并且,陪伴我们走的更远。
四大宽容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小马四点日记 0923】
➊.#10月开始大开放
政府决定,#再放宽 国家复苏计划的限制,看到那些即将开放的场所和活动,已经可以预见10月1日那天的情景了。我们来看看最新的宣布有什么重点:
✅ 今天开始,杂货店、迷你商店、便利店、餐馆和油站的营运时间(6AM-12AM)
✅ 水疗(SPA)、保健中心、按摩,10月1日起开放,业者和访客须完成接种
✅ 成人接种率一旦达到90%,政府将开放跨州和所有旅游景点
✅ 动物园、农场、水族馆、浮潜、潜水活动等,10月1日起开放,业者和访客须完成接种
✅ 只要都完成接种,员工可100%上班
基本上,政府已经跟随国外的脚步,用疫苗注射率来衡量生活的标准。从昨天的新增病例来看,最高峰也许真的已经过了,现在或许要做的是改变心态,#与病毒共存,做好防疫,继续维持你心中最完美的SOP。
▪️▪️▪️▪️▪️▪️▪️▪️▪️▪️▪️▪️
➋.#东南亚有显著进步
全世界的COVID-19病例,持续减少,全球的新增病例,从上一周的400万,减少到360万。
这是两个多月来,第一次病例大幅减少,而且是全球各地的确诊数都降低。我们居住的东南亚,还有中东的进步幅度最明显,东南亚地区通报的死亡病例,也少了30%。
#全球注射疫苗的速度 也急速奔驰,第1个10亿剂疫苗,费时140天才注射至人体内;第6个10亿剂,只花了29天。全球施打疫苗剂量,已经超过60亿剂。
不过,值得关注的是,邻国新加坡的病例,来到了 #史上新高。你没看错,就是之前我们觉得他们很严重的时候,都没有现在的病例多。
新加坡新增1457起确诊病例,短短13天,新加坡的病例增长速度,比之前的速度快了14倍。但,98%的病例,都是没有出现症状或只出现轻微症状。
▪️▪️▪️▪️▪️▪️▪️▪️▪️▪️▪️▪️
➌. #学生怎么接种?
👉 12岁至17岁学生,将分批接种疫苗
👉 所有少年将透过学校和MYSJ安排疫苗接种
👉 非学生的青少年、公立及私立大学学生,可Walk-in接种
👉 少年疫苗接种完全免费,校方或家教协会都无需缴付费用
👉 接种疫苗时,父母或监护人其中一人需在现场,确认孩子健康状况
👉 若孩子觉得身体不舒服,需要通知学校,再做安排
👉 无法接种或拒绝接种疫苗的学生,皆可回校上课
这是我整理了好几天不同的新闻发布的综合消息,未来可能还有更多,请继续关注。
▪️▪️▪️▪️▪️▪️▪️▪️▪️▪️▪️▪️
➍. #四点日记请假四天
早安你好,今天会更好,我是小马。来跟我打声招呼吧👋
今天会进片场,明天开始会没天没夜地录制新节目,一个前辈形容,这种作业是山洞式的生活,见不到外面的阳光☀️。衡量了一下自己的体力,再看看call time 是6AM,心想:必须要先停一下了。
所以,#小马四点日记需要请假四天,24-27日的这四天将会专注在新节目的拍摄,如有不便,尽请见谅啊。
也祝福我在山洞的生活,一切顺利。(虽然过去几天各种考验接踵而来....)
▫▫▫▫▫▫
#看完记得帮我LIKE和SHARE #感恩
#看到来说声 #早安
四大宽容 在 Chef Wang 美食作家王刚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大家好,这次中秋回老家的时候正好聊到伯娘高血压不太适合吃过咸的菜品,所以就简单的和四伯聊了聊市面上几种比较常见的盐。从原料上来讲一般可以分为海盐和井盐,这两种原料再加上不同的精炼方式会导致盐可能有不同的咸度,所以一般要根据不同地区的食用习惯来进行微调。而加碘盐和低钠盐都属于添加了其他物质的精炼盐,可以通过平时食用用于预防一些疾病。最后泡菜盐一般多为粗盐,更便于盐分缓慢渗透进泡菜中,但由于其不容易化开的特性所以不推荐炒菜时使用。
如果想支持我或想看更多多幕后周边和我的生活私照的朋友们可以考虑加入”宽油帮“油管会员,点击订阅按钮旁的加入按钮会弹出详情,会员福利如下:
1. 拥有“宽油帮”成长徽章
2. “宽油”社区动态,独家生活私照和生活分享
3. 拥有更多留言被回复的机会
名词解释:
宽油:大量的油,很多的油
滑锅:冷油下锅,滑过锅底,使锅的温度迅速提高,并产生油膜,防止粘锅
明油:成菜之后淋入一点点葱油,来提高菜品的色泽与明亮度,葱油制作链接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1iUmWhezjA&t=6s
刀口辣椒:干辣椒干花椒炒香炒脆后,手工切碎即为刀口辣椒,香辣麻三位一体,辣度温和,制作链接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SoC8AqirVA
我是王刚,一个草根厨师长,从15岁做学徒到30岁开始在网上教大家做菜,我感恩每一段经历,感恩这个时代,也真心希望通过我的视频可以帮到大家,让大家走进厨房,爱上厨房。我会坚持做菜,坚持教大家做菜。也希望大家来订阅我的YouTube官方频道,欢迎大家点赞、分享和评论。在西瓜视频,头条和微博上也有我相同名字的账户“美食作家王刚”,微信公众号为“厨王刚丝球”,谢谢大家支持!

四大宽容 在 Chef Wang 美食作家王刚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大家好,本期视频带大家去了解一道有着超过千年历史的四川名菜“汉源坛子肉”,以前只是农家为了延长肉的保质期而采取的一种储存技术,后来慢慢也就演变成了传统美食。这是第一次拍摄深入了解一道地方美食,以后还会有更多的内容加入进来,欢迎大家“点菜”自己家乡的美食。下期更新“坛子肉”美食教学,敬请期待!
如果想支持我或想看更多多幕后周边和我的生活私照的朋友们可以考虑加入”宽油帮“油管会员,点击订阅按钮旁的加入按钮会弹出详情,会员福利如下:
1. 拥有“宽油帮”成长徽章
2. “宽油”社区动态,独家生活私照和生活分享
3. 拥有更多留言被回复的机会
名词解释:
宽油:大量的油,很多的油
滑锅:冷油下锅,滑过锅底,使锅的温度迅速提高,并产生油膜,防止粘锅
明油:成菜之后淋入一点点葱油,来提高菜品的色泽与明亮度,葱油制作链接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1iUmWhezjA&t=6s
刀口辣椒:干辣椒干花椒炒香炒脆后,手工切碎即为刀口辣椒,香辣麻三位一体,辣度温和,制作链接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SoC8AqirVA
我是王刚,一个草根厨师长,从15岁做学徒到30岁开始在网上教大家做菜,我感恩每一段经历,感恩这个时代,也真心希望通过我的视频可以帮到大家,让大家走进厨房,爱上厨房。我会坚持做菜,坚持教大家做菜。也希望大家来订阅我的YouTube官方频道,欢迎大家点赞、分享和评论。在西瓜视频,头条和微博上也有我相同名字的账户“美食作家王刚”,微信公众号为“厨王刚丝球”,谢谢大家支持!

四大宽容 在 【中国鬼怪排行榜】官方频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公众号:壮的响亮
淘宝店:壮的响亮
新浪微博:王壮撞壮壮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感谢缘分这里是缝太窄我太胖花生瓜子配壮的响亮。今天我们讲一讲前段时间爆红网络的潘博文事件…其实很多up主都已经讲过啦,整个事件也都被描述的很清晰。如果你还没听说过这个事儿或者想听听壮哥讲的版本就留下来,不然赶紧换台…因为所有博主的参照物是一致的,整个事件的细节脉络都来自于2019年8月18号知乎的一篇匿名帖文,所以内容难免雷同,只是每位博主的讲述方式和个人看法略有出入而已。这篇帖文的作者是天津塘沽人,当时在上海的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为什么选择在这一天发帖呢?因为在他的记忆中8月18号是潘博文的生日…他整篇文章的标题叫做“不存在的同学”,通篇就是在回忆2013年4月25日周四那一天的经历,当时他还是一名高三的学生…距离高考还有43天,但是他们学校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紧张的氛围,一来天津高考压力没有其他省份那么大,再来这所高中也是以素质教育闻名,三来这也是他们整个高中生涯的最后一节体育课。上课的形式也很特别“走班选修”!整个操场各个班级的学生都有,篮球、瑜伽、武术自由选择所以你也会在自己的项目中遇见其他班的同学…作者选择的是羽毛球,因为带这个项目的老师喜欢动漫、摄影,是那种很容易跟学生打成一片很好相处的老师。师生聚集之后相互说了一些道别的话,又用手机拍了一段加油高考的视频各自散去。
作者就跟自己同班的小温结伴,找了个相对人少的地方打球。羽毛球嘛…就啪啪啪啪你来我往的对打,不到10分钟两个人都觉得这大太阳底下太晒了,要不咱换个地儿吧…于是就走到宿舍楼旁边有阴凉的地方,这栋建筑与食堂相连,自从他们学校实行全面走读之后,宿舍楼就一直停用,也不能说废弃反正就是很久没看到有人进去过,走到附近正好看见10班的L君和潘博文也在不远处打球。所以此时此刻在场一共四个人,作者、小温、L君和潘博文,这个环境也并不是那么隐蔽幽静,稍远一点就能看到熙熙攘攘的老师同学三五成群的各自活动…因为作者与潘博文之前就是初中同学,此刻的四个人又是同年级相互也都认识,所以没什么隔阂就一直轮换穿插着对打。作者与潘博文一组,两个人手劲儿都大…一来一往之间潘博文猛然扣杀,硼!这颗羽毛球就正好打进了宿舍楼半地下室的气窗里面。这半地下室啊…好像只有北方气候相对干燥一些的地区有,南方的小伙伴应该见的比较少,因为南方潮湿,不是特别适合这种建筑规格。就是如果你以房间内作为参照,有三分之二是在地下。站在屋内看窗户是在墙体上面,有人经过看到的都是行人腿脚,所以站在外面看到的窗户都是紧贴地面的…这颗羽毛球呢,挺贵!是一个比较专业的品牌叫做YONEX尤尼克…我去查了一下单买一颗差不多30块钱。对于学生党来说,确实能算得上小小的损失,几个人犹豫之间,潘博文提出进楼捡球!这一点也很可以理解,因为是潘博文把球打进去的,如果自己打丢自己的球,可能很轻易就算了!但是我们总是不希望朋友因为自己的原因,哪怕有一点点损失…
经过一番沟通小温原地不动,在这看着球拍。作者和潘博文、L君一行三人来到宿舍楼大门口,也没多想伸手一推就很自然的开了门,一股凉风伴随着年久发霉的气息扑面而来、呼呼作响。当时那一刻可能并没有留意,但是作者事后回想起来总会充满疑问,因为在他的印象中,这栋大楼平时都是上锁的。为什么单单这一天我们可以这么轻易的进来?一进大门就是一堵屏风墙,上面写一些住宿规定。左转进去是一条长长的走廊,有很多两面相对虚掩着的老式木门,走廊尽头是厕所,转弯角落是阴暗的楼梯间,而且一路上弥漫着刺鼻的氨水气味。好在正午阳光充足照进房间再透过门梁上面的悬窗折射,走廊里不至于太过昏暗…但楼内楼外的温差和明暗对比,还是让他们三人略感慌张,心里莫名的发怵…走到尽头在转弯,三个人惊呆了!楼梯间全是横七说八杂乱无章交叉堆叠的课桌椅…看到这一幕作者就说,咱要不别捡了!L君说哎没事,来都来了。说话间开始往里面爬,作者也开始行动时不时还回头拉一把潘博文…同时越往里面爬越接近地下室光线也就越暗,而且越往下面堆叠的物品就越杂乱、越紧密,这三个人在这里整整折腾了近一刻钟,他文字中的描述提到说他们走下过一条没有护栏的水泥楼梯,哇!这样的场景我好熟,好像经常出现在那种尚未完工或者即将拆迁的建筑里,三个人终于来到了地下室,这里就明显比一楼还要昏暗很多,如果顺着楼梯间再回转向下,是地下室下面还有个地下室,但是有铁拉门,被铁链缠绕好几圈上了个大锁。
那地下室的格局呢?跟一楼完全不一样,是一个类似大厅一样的空间。走到角落有一扇敞开的小门,门里面是一条窄窄的走廊,能看得出穿过这个走廊还有一个很宽敞的空间,很里面很里面的尽头有些许光亮。两个人刚要进去,潘博文突然说:“呀,我钥匙呢?好像刚才掉在楼梯间了…说我得回去找一下,作者和L君此刻也没太当回事,就让他先去了。两个人进了小门穿出走廊,就真的有点害怕了。里面的感觉特别像一个空的停车场,壮哥就曾经在停车场里面迷路,好像是在上海徐家汇一个巨大的商场,一个多小时!找不到车、找不到出口、看不到人…当时我就有那种鬼打墙的感觉!这里也是一样,感觉非常大有很多柱子但又并不是很规则长方形的开阔空间。作者就拿出自己的小米2手机跟L君说:没事我带手机了现在还有3g信号,万一被困住咱们就打电话求救,大不了领两张过失单,因为学校是不允许带手机的,而且咱马上就要毕业高考了,老师也不会太为难我们!说话间两个人就顺着光线的方向往前走,但是越走越觉得不对劲儿,那完全不是我们羽毛球掉下去的地方,于是两个人都恍惚了!完全失去了方向感,对光线充满执念。明明知道自己在大步快速的往前走,但是那束光线却没有离自己越来越近的样子,整个人的内心又一种非常强烈的与世隔绝感,回头看看来时的路,我靠漆黑一片!也完全不会想着转身回去!这个作者就突然一闪念跟L君说:跑,朝光跑!我估计L君当时内心也是一万匹草泥马在奔腾…因为眼看着作者回头看了一眼,转身大喊一句就撒丫子开跑,这他妈可想想的空间也太大了吧?谁知道你回头到底看到了什么呢?两个人已经恐惧到无意识了,一口气跑到光线尽头,一看到转角的楼梯,两人此刻的状态,可以说完美的诠释了一句非常典雅的成语叫:屁滚尿流…
是连滚带爬的往楼梯上面跑,上了一楼穿过走廊夺门而出,两个人终于到了室外大口大口的喘着粗气。看到熙熙攘攘的街道人群才恢复意识,原来这里是学校的后门,正好面对着一所小学,又正赶上中午放学所以学生、家长人潮涌动,作者就跟L君一起从后门返回学校。作者回到教室看到小温,小温说自己在门口等了很久你们也不出来,后来下课自己就先回来了。作者看着小温带回教室的球拍,说潘博文那副呢?李宁也挺贵的别给人家弄丢了!小温呆呆的看着作者说:潘博文是谁?10班跟咱打球的那个呀!小温说我没见过这个人啊,然后两个人就开始争执,作者觉得小温可能把球拍弄丢了不想承认,小温觉得作者肯定是把别人的球拍弄丢了想找我碰瓷儿。但是同学嘛能怎么计较呢,稍微吵了两句也都觉得莫名其妙,就这么不了了之。午休之后,作者去10班找潘博文可能想沟通一下球盘被同学弄丢了的事…迎面就碰到L君面红耳赤的过来,噼里啪啦非常大声说了一大堆话引来周围无数目光,连教室里面的人都以为外面打架探头出来观望。作者也没太听明白,说你先别着急慢慢说到底怎么了?L君几乎用怒吼的方式说:潘博文消失啦!作者赶紧说会不会在里面摔伤了呢?L君把眼泪都急出来了说:不是!他们所有人都说不认识潘博文,说我有神经病…说话间正好有一个老师路过以为他俩在吵架,就赶紧过来安抚二人。10班也有几个学生听见吵闹出来观察L君的情况,想说他是不是中暑脑子迷糊了!过来一个女生看见作者说:一回教室就找潘博文,我们都问潘博文是谁呀?我们班就从来没有过这个人,不知道他搞什么鬼。作者听完这话,再联想到跟小温的对话…彻底蒙了,赶紧转身下楼一路狂奔跑到刚刚那栋宿舍楼的大门口一看,这汗毛可就炸开了!一把巨大的大锁,锁的严严实实根本进不去!再跑去找体育老师,体育老师也是一脸懵逼,说不知道有这么个学生呀!然后还看了上午跟老师一起拍的加油高考的视频,每一个人都洋溢着青春的笑脸,但是没有潘博文!作者又要来体育老师的授课表,表格上10班一栏也没有潘博文的名字。
大家知道人一旦遇见自己无法理解的事情,很容易就沉寂其中无法自拔,这一下午作者都是蒙圈的状态,思绪非常混乱。晚自习班主任回来说同学们马上就要面临高考,精神压力都很大。10班有一个学生已经开始说胡话了,下午打电话让家长接回去的,大家一定要放松心态…作者看着老师讲话一阵耳鸣就听不见他说话了。可想而知作者当时的心态已经彻底崩了…回家路上想用手机登陆qq,手机突然断电关机。回到家里就赶紧打开电脑登陆,滴滴滴一顿狂响,原来是L君在年级群里发了几百条关于潘博文的消息,最后被骂成神经病踢出群。手机充电之后自动开机显示时间1970年1月1日11点52分,作者突然一阵混乱赶紧回头看看日历和时钟,再回头看看手机,哦原来连上Wi-Fi之后才能正常显示时间…然后就开始查qq好友、相册、空间,查家里的同学录、通讯录、毕业照、班级名册,完全没有这个人,连全班的学号都顺着潘博文向前提了一位…这个人就好像从来没有在这个世界出现过或者被什么力量抹去了。只是他自己分明记得初中的时候跟潘博文关系特别好,几乎可以说了解他的一切。小学是新港四小,初中是塘沽二中,生日是1996年8月18号。甚至还跟潘博文一起坐107路公交车去过他家,就在北仑里附近有一块“新港路大队”路牌的地方。他家一室一厅的房间,父亲在国企母亲在中原百货卖化妆品。当天还拿出一套dior的护肤品说送给作者的姐姐…可是此时此刻作者就是证明不了他的存在,真是怎么想也想不通,晚上吃饭的时候就跟家里人说起这件事,结果!被她姐带去看心理医生了…再回到学校,10班班主任也来找到作者说,你跟L君最近不要走的太近了,他最近情绪不是很稳定。作者就想说:老师,难道你真的看不出来我的情绪也很不稳定吗?高考之后作者、L君、小温各自天南海北的上了大学,也逐渐失去了联系…一直到2019年8月18日,他都无法释怀于是将自己的经历编辑成文发文,同时还有一部分与L君的微信对话截图。此文一发引起很多关注与争论,也有很多博主把事件与虚拟世界、平行时空、记忆失真联系起来。但是更让我着迷的是很多细节,并且由此产生的很多联想。比如说地下室怎么会有那种没有扶手的水泥楼梯呢?前面也说过只有那种尚未完工或者即将拆迁的建筑里能看到,但是尚未完工和即将拆迁,你一看这情境就会给人一种开始结束的时空过渡感。另外作者在地下室看到自己有3g信号,还好没打电话…大家不觉得对方不接电话的嘟嘟的声听起来很不舒服吗?而且对不起,您所拨打的电话是空号…就是这个电话录音本来就很阴森。还有像壮哥这种想象力丰富的阴谋论晚期患者,就一定会联想。为什么地下室的地下室会上锁呢?里面锁着什么?很明显这栋楼有很多空间可以整齐的摆放课桌椅,为什么以如此杂乱的形式交叉堆叠在这里呢?为什么几年前这所高中会突然从寄宿制改成全面走读?是发生了什么事?学校为什么不将这栋老宿舍楼改为它用,而是大门紧锁任其荒凉呢?难道这里面关押着退隐江湖的“火云邪神”?这一集潘博文就讲到这里…

四大宽容 在 【精選】這可能就是傳說中的“四大寬容”定律之壹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精選】這可能就是傳說中的“ 四大寬容 ”定律之壹:來都來了……One of the fabled "Four laws of tolerance" : Since I'm already here… ... <看更多>
四大宽容 在 寬容四大原則大過年的來都來了人都死了他還只是個孩子啊 的推薦與評價
寬容四大 原則大過年的來都來了人都死了他還只是個孩子啊. Related Pages. Taiwan Witchcraft Mutual Aid Association 台灣巫術互助協會. ... <看更多>
四大宽容 在 [問卦] 現在救力宏是不是只能集滿華人四大寬容- 看板Gossiping 的推薦與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