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gic Tree House也是我覺得必看的初階章節書
目前數量剩不多,所以趕快介紹一下
先來談版本的選擇
目前有中英雙語版、英文版二種版本
如果要訓練英文閱讀,一定要選英文版
有二個原因:
#雙語版小朋友只會看中文
如果書本中有中文,小朋友一定會先選自己最強勢的語言:中文,英文那半部會完全忽視不看。現在很多國外兒童暢銷小說都有出版翻譯版。因為小孩時間有限,所以我們就直接看程度適合的原文版(例如哈利波特、波西傑克森、貓戰士等等),中文書就只看中文作家的著作,覺得這樣是比較能兼顧中英雙語的方式。
#習慣英文書的格式
有些英文書其實內容並不困難,但小孩一打開看到滿滿的英文小字就會覺得“好難、不想看“,所以一定要從幾百字、幾千字、有一點圖片的初階章節書開始慢慢訓練,之後才能進展到閱讀幾萬字、十幾萬字的長篇小說。
.
Magic Tree House 分成上、下二套
鐵男小二時看完,小橘小一看完
📗上半套共28本,約5000~6500字
蘭斯值:約300L~590L
是適合美國小學低年級程度,用字並不是很難,但每一集都會出現不同知識領域的單字。例如第一集就有白堊紀、無齒翼龍。第二集有中古世紀、城堡、盔甲、騎士。第三集有埃及、木乃伊等。
為了要了解書本內容是否適合他們?通常我會自己先看完新套書的頭幾本內容。這個階段他們已經可以自己獨立閱讀英文書了,如果遇到看不懂的生字不會馬上查,會先從前後文推敲單字意思,最後才查單字求證。遇到他們不了解的知識,會google或找圖片給他們看,讓他們真正了解這本書的內容。用這樣的方式看完28集神奇樹屋,其實就增加了許多小學生該具備的知識和單字量喔!
.
📘下半套『梅林的任務』共27本
字數比上半套多,約10000~13000字
Lexile:約590L以上
下半套雖然字數比較多,但鐵男小橘都覺得比上半套更精彩好看,看書速度也發現越來越快,原本一本可能要幾小時,看到最後大約40分鐘就可以看完。之所以推薦這套,除了會增加單字量外,閱讀速度速度也能明顯提升,之前鐵男低年級的英文班外師,就大力推薦這套當暑假的必看書目,果然對後續銜接中階幾萬字的章節書幫助很大喔!
這套真的非常難得可以開團!大家一定要把握機會!
----------------------------------------------
🛒跟團下單:https://pse.is/3bznth
👉開團書單:https://pse.is/3dshtt
(放入購物車才會看到正確折扣)
🎁滿$1999送寶可夢卡
----------------------------------------------
哈利波特英文版程度 在 三寶媽艾莉絲的生活紀錄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我本來想在小說相簿分享, 不知道為什麼跑到動態, 為了以後方便尋找, 再貼一次小說相簿..
樹屋Day 2 The knight at Dawn
哥哥又完成第二本 字數5340,真是太棒了,但一樣同一本其實有很多專有名詞不是完全懂,不過哥哥是會猜意思,等以後再看到這個字 或一直出現,應該就會知道意思 (但拼不出來) 很多字都是這樣,一看到字會讀或說 但不見得拼字正確,不過持續閱讀我相信哥哥離哈利波特英文版 不遠 (遠目👓)
這套閱讀測驗系統是AR, 也有美國小學在測驗孩子程度跟閱讀的Star , Star 目前我是一個月測一次, 這周應該要在測驗一次~
前陣子老大期末考 所以都沒有測驗~暑假要勤加閱讀+測驗以及搭配一個月一次Star 測驗程度.
🌟2020 一年期AR plus最新團購
原價1450元 限期特價1280元
機會難得~ 請勿錯過~
特別包含 2000多個 非文學性文章
AR+STAR+電子書文章2000多個
小說+非文學文章 為學童建立最廣泛的閱讀
🌟AR Line 團購群組
用戶點選或按一下此網址後,可將AR繪讀書加入好友。
http://nav.cx/1ev7Nb9
AR 介紹 (選自女鵝英語實驗日記)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799036807232433&id=20423443004601
哈利波特英文版程度 在 阮劇團 Our Theatr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受邀前來愛丁堡國際圖書節的作家吳明益老師也來看戲了,謝謝吳老師同意阮轉錄他在臉書私人貼文中對《家的妄想》愛丁堡版留下的感想與紀錄 😊
【The Delusion of Home】
與賴主任、士茵與Matt從King's Cross station出發前往愛丁堡,這座車站正是《哈利波特》裡描述的那個9¾月台。小說吸引了大量來穿越虛構時空的人潮,車站因此真的設了一個9¾月台的標示。許多人前來,拍下作勢進入9¾月台的照片。
到了愛丁堡,來接待我們的是「台灣季」(Taiwan Season)在愛丁堡的統籌孟郁,他跟我解釋愛丁堡舊城區與新城區的分野,說即使是新城區,都有幾百年的歷史。
我們坐上計程車,看著愛丁堡的街景,他跟我說自己是讀法律系的,但那五年不曉得在做什麼。直到後來到國外讀藝術行政,慢慢發現自己的熱情所在,現在一面在愛丁堡攻讀博士,一面協助「台灣季」的活動。如果你跟孟郁接觸過,一定會發現和你握手的是一把炭火,但不是會燒灼你的那一種。
這幾年我接觸過的許多學生都很像,在不對的地方他們就是石頭,但一旦找到志業所在,就像被魔法喚醒一樣。我因此常勸在文學科系找不到熱情的同學休學。我絕不願為了學校多一個人註冊而欺騙他們有朝一日他們會發現文學多麼重要……這話常是文學教師拿來欺騙自己的。有人是企鵝有人是信天翁,我們不能把自己信仰視為萬物所歸的宗教。
一個月前,曾在正心中學聽過我演講的葉育廷寫訊來,告知我他最終選擇了戲劇系,會到愛丁堡演出並且聽我的演講。我對育廷沒有印象,但誠摯的邀請總讓我記掛在心。出發到倫敦前夕,我又收到阮劇團團長汪兆謙來訊,表達希望我能去看戲。
這次「台灣季」有四個來自台灣的劇團參與藝穗節,分別是「蒂摩爾古薪舞集」、「長弓舞蹈劇場」、「身聲劇場」以及最年輕的「阮劇團」。賴主任發現我的行程剛好接得上阮劇團的演出,加上她提到這些年輕的表演者,勇敢地以台語創作前衛戲劇,更增添了我的好奇。於是我決定一下火車就去看阮劇團的表演。
演出劇名叫《家的妄想》(The Delusion of Home),是依紀錄片導演莊益增的攝影展「家的妄想」為基礎逐步發展起來的。我在愛丁堡看的這個版本包括「流浪漢/李爾王),東石的新住民蚵農,以及「莊子」的聲音組構而成。另外舞台上長駐著一個像是吟唱者的角色。劇本由作家許正平擔任,把幾個不同的聲音融匯得很好。
我不是一個常看舞台劇的人(想想看舞台劇的年紀約莫到博士班就結束了),只能簡短地說,戲裡談的問題包括居住空間、遷移、家的組成……,因為演員的情感足夠投入,因此讓我在五十分鐘裡完全沒有出神。
演員的出色也表現在他們的台語口白,發音很是有力有根,沒有虛浮之感。我特別喜歡的是音樂的部分,幾次音樂都成功地產生情緒引導的作用。當全劇演員合唱葉俊麟作詞的〈放浪人生〉時,幾個時空在這首深刻詞意的60年代歌曲下統合為一。
後來我才知道,這齣戲不但劇團與編劇都做了一定程度的田野調查,導演告訴我,他們也請了人為演員的台語正音。做為一個普通觀眾,我一直認為演員的口條是各種現場演出戲劇的根本,「氣口」(khuì-kháu)對了,氣氛就會霧一般攏聚起來。台灣戲劇(包括演鄉土劇)許多演員無法讓人著迷,對我而言都是「氣口」不對。
全劇也用「家」與「遮」(這裡,tsia)的諧音貫穿,可能對外國觀眾來說一時無法理解,但反覆咀嚼,或許能體會到台灣做為一個移民社會的特質吧。
走在路上,我不斷回想同場看戲的兩位女性觀眾,她們說自己正是「嫁」到愛丁堡的。對她們而言,這齣故鄉的戲格外有感。離鄉之人會以各種故鄉的符號來安慰自己。這也讓我想起去年與哈金的對談時,我在準備資料讀到他喜歡用(Migrant)去取代離散。他認為「懷舊」與「渴望去什麼地方」(到新的地方安頓下來,或者持續漂泊)是一組相對詞語。文學帶領自己「抵達」(arrival)而非僅是「回歸」(return)家鄉。
傍晚時分,我們一起到作家節的場地探勘,賴主任將今年甫獲英國WIA世界插畫獎圖書類新銳首獎的設計師徐世賢,為這次來愛丁堡的林滿秋、白曉紅,以及我設計的卡片送給我。我反覆看著這張圖像簡單,卻和諧美麗蘊涵深意的小卡片,它設計的鉛筆筆芯有台灣的形象。我把它珍重地收進行李中。
在書店裡,Matt興奮地帶我們去找《單車失竊記》的英文版,卻遍尋不著,問了店員才知道售完了。問了明天座談現場不是會沒書?店員說他們另備有一批是座談使用的。原來書店的設計是,每天有活動的作家,都會留一面牆放置他們的作品。
前天演講時,有一位讀者私下來問我,她說自己想寫作,又聽說現在市場狀況不好。我告訴她,事實上還是有作家在市場上成功不是嗎?退一步想,市場成功本就不一定是妳寫作的初衷,它就是妳人生某一階段的選擇。到了七十歲,妳回頭也許就只看到那本書,它像一座自己才識得的碑文立在那裡。就好像有人一生中航過一次海,開過一間夢中的書店一樣。這世間哪裡有白費這種事?
找不到The Stolen Bicycle,我們發現The Man With The Compound eyes放在科幻/奇幻區的架上。上頭有《魔戒》,隔壁架上有J. K.羅琳。
我想那些專程前來做勢進入9¾月台的人並不是傻瓜,因為他們真的在閱讀時有一刻相信過。像相信家的存在一樣,相信穿過月台就可以搭上前往霍格華茲的列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