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七月十五日 新竹都城隍奉旨遶境賑孤
竹塹中元城隍祭重頭戲「奉旨遶境賑孤」來了!奉旨遶境賑孤於咸豐三年(西元1853年)咸豐皇帝下旨,這個活動至今年已經超過百多年了,是很珍貴的文化資產!家家戶戶備齊香案恭迎都城隍爺,從下午一點開始,鳴炮三響後出發,開始竹塹城的大熱鬧👍
在遶境當天 #建康服務站 會在沿途設置涼水站等待大家經過、大家可以來休息、喝涼水解渴喔!先說,我們的涼水有很多商家發心贊助,真的很棒!
#下午1點
📍民進黨新竹市黨部對面瑞斯飯糰
(西大路657號)
🧊發放建康涼水
#下午4點
📍北門街瀧拉麵前
(北門街42號)
🧊發放建康涼水
🍚發放建康米(建康米數量有限,每人限領乙份喔)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中山 繁樹 Shigeki Nakayama,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集應廟 116台北市文山区保儀路76號 No. 76號, Baoyi Road, Wenshan District, Taipei City, 116 0229394498 木柵集應廟,又稱雙忠廟、尪公廟等。主祀雙忠(即尪公,保儀尊王與保儀大夫),位於臺北市文山區保儀路76號2樓,是來自福建省...
咸豐三年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清算中資的司馬昭之心
樂為良/自由作家 圖:美聯社
美國政府對於新冠肺炎死亡人數近十六萬之災難,苦無對策之際,卻對中國大陸合法在美經營的企業頻下重手,從華為、抖音、微信、到百度、騰訊、阿里巴巴,欲以一句「乾淨網路」全數清除之。狀似商業糾紛,核心其實是國務卿龐培歐近前在國會所言,要對付「中國共產黨」。
美方清算中資企業的理由,如防止中國竊資等,無一叫人信服;因為美國就是其所指責一切的始作俑者,而且是第一高手,如史諾登攜出的鐵證,以及眾多美國傳記、小說、影劇,都對美官方種種行徑做出深沉控訴。剛播完的「禿鷹Condor」第二季,就是揭露美情治官員違法亂紀的佳作。
美國高舉「乾淨」旗幟,其實是「做賊的喊抓賊」,由最高當局一手主導此役,更是背離了所有國際商業實務的基本準則,偏偏美國企業一直是以「自由經濟市場運作」為名,長驅直入世界各國。
美國享受慣「美國標準就是世界標準」,過去這種世界標準,都由美國來制定的態勢如今或將成「變數」。在數位領域,中國大陸不但崛起,甚至超越,讓美方從遭遇威脅到落後,逼其否定自己曾高唱的至高原則;公平、公正、尊重、對等,全都不再算數。日本、法國、歐盟,亦都吃過同樣的虧。
美國不是唯一輸不起的國家,同樣的戲碼在中國滿清時代便上演過。建於清咸豐三年的內聯陞手工布鞋店,是家中華老字號,其創始人趙廷可說吃盡創業苦頭。
根據二○一八年上演的「內聯升傳奇」,趙廷的老東家是當時北京第一大鞋店,看著趙廷生意擴張,生意被搶走而心生怨懟。老東家父子不思品質改進,反施出各種奸計打擊趙廷,幾近擊潰內聯陞這塊招牌。所幸,趙廷憑著技藝、仁心、厚道重新站起,並獲皇帝賜匾保命,最後合併老東家成為中華布鞋第一品牌至今。這幾年大陸流行穿白底黑布鞋,係受該片反敗為勝故事之激勵。
美國要對付共產主義,並非中共變惡,而是脫胎換骨的變質。想想雙方建交時,中方尚處文化浩劫末期,而當前人民生活水平已翻數倍。美國此時不容中共,不是難忍共產主義,而是束手無策中國走出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模型,往後更有被超越之危,才是白宮選擇此時出重手的原由。
把一個已市場化的商業大國做為冷戰對手,操作者的如意算盤,不一定打得響。而在美國總統改選之際,祭出這一招,也是司馬昭之心。
咸豐三年 在 葫蘆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董美人也是學書者常臨的碑帖之一,字體古雅挺拔、婉麗清新。
北魏《董美人墓誌》賞析
《董美人墓誌》全稱《美人董氏墓誌銘》,又稱《美人董氏墓誌》,碑石無書者姓名。隋開皇十七年(597年)十月刻,楷書,二十一行,行二十三字。撰文者為蜀王楊秀,隋文帝第四子,董美人為其愛妃,病逝時年方十九,楊秀撰文以表哀悼。誌石高廣俱五十二釐米。
清嘉慶道光年間陝西西安出土。曾歸上海陸劍庵、陸君慶父子,後由徐渭仁購得。清咸豐三年(1853年)上海小刀會起義,原石毀佚。
隋朝書上承北魏書體,下開唐朝新風,是南北朝到唐之間的津梁,《董美人墓誌》堪稱隋志小楷中第一,屬歷代墓誌的上品,開唐代鍾紹京一路小楷之先河。此墓誌書法佈局平正疏朗,字體端嚴妍美,骨秀肌豐,堪稱隋代正書作品中的傑作。
董美人墓誌雖以方筆為主,但其轉折鉤趯處不露圭角,給人以溫潤之感。
其書法布局整齊縝密,結字恭正嚴謹,筆法精勁含蓄,淳雅婉麗。
從字體看,楷法純一,隸意脫盡,已與晉人小楷、北朝墓誌迥別。
用筆有方圓結合之美,方筆寫得嚴峻厚實,圓筆則表現秀媚挺拔,即便輕筆細劃,也都剛健有力,毫無輕薄之感,給人以清朗爽勁,古意未漓的感覺。
通篇字距行距相等,字形略顯扁方,字的內部結構以勻稱的橫細、豎粗緊緊收攏,顯得鬆而不散,緊而不拙,顯示出書法的協調之美。
清羅振玉評價:「楷法至隋唐乃大備,近世流傳隋刻至《董美人》、《尉氏女》、《張貴男》三志石,尤稱絕詣。」
著名碑帖鑒藏家俞宗海曾讚譽《董美人墓誌》為“隋代墓誌書法第一”。
咸豐三年 在 中山 繁樹 Shigeki Nakayama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集應廟
116台北市文山区保儀路76號
No. 76號, Baoyi Road, Wenshan District, Taipei City, 116
0229394498
木柵集應廟,又稱雙忠廟、尪公廟等。主祀雙忠(即尪公,保儀尊王與保儀大夫),位於臺北市文山區保儀路76號2樓,是來自福建省安溪縣大坪鄉的張姓先民創建的廟宇,分香自福建泉州安溪縣大坪集應廟。當地學子時常到本廟祈求考試金榜題名,只要來本廟祈禱的學子考中理想學校,廟方即會辦桌慶祝,俗稱「狀元宴」。
簡史
清康熙年間,福建省安溪縣大坪有高、林、張三姓移民,前往臺灣臺北,由大坪集應廟奉請尪公(保儀尊王)聖像、夫人媽(保儀尊王的配偶,封「申國夫人」,又稱尪媽或尪娘)聖像與香爐,隨行護佑,議定三姓輪流奉祀,而後三姓人士各自開墾,分別遷居北投、淡水、景美、木柵、大安、新店、深坑、石碇各地。
清文宗咸豐三年(1853年)發生頂下郊拚事件,臺北情勢嚴峻,三姓人士決議分家避禍,取出三聖物:尪公聖像、夫人媽聖像、香爐,拈鬮分配,高姓人士拈得尪公聖像(今日景美集應廟),林姓人士拈得夫人媽聖像(今日萬隆集應廟),張姓人士拈得香爐(今日木柵集應廟)。三姓人士各自請藝師雕塑其餘缺乏之神像,以建廟奉祀。
清德宗光緒甲午年(西元1894年)張姓人士建廟,1978年重修,建造二樓廟宇。
祀神
主祀
主祀雙忠,即唐朝安史之亂時死守睢陽而殉難的張巡、許遠兩位忠臣。因其忠烈可風,幾乎全中國都有香火奉祀,在安溪暱稱為尪公。宋時尊張巡為「保儀尊王」,許遠為「保儀大夫」。另有「尊號互易」之說,許遠為睢陽太守,官位較高,是為「保儀尊王」,張巡為「保儀大夫」。安溪的雙忠信仰,以大臺北一帶最盛。
雙忠公
景美集應廟
萬隆集應廟
汐止忠順廟
木柵忠順廟
深坑集順廟

咸豐三年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台灣血皇帝:血海帝王霧峰林文察」介紹
訪問作者: 賴祥蔚
內容簡介:
霧峰林家第五代傳人林文察歷史小說
為何霧峰林家能夠成為台灣豪族?早期台灣械鬥、各旺族鬥爭。林文察,如小說主角般的傳奇人生,從一介鄉勇,白手起家,霧峰林家在林文察帶領下帶兵打仗、對清朝平定太平天國的戰事有深遠影響。……霧峰林家從地主家族一躍而成有錢有勢的豪族,且為清朝時期受封官銜最高的台灣人。
危險高山行過盡,莫嫌此路有重重。
若見蘭桂漸漸發,長蛇反轉變成龍。
台灣阿罩霧林家添丁,卻伴隨一個不能說的秘密:第五代的林文察,是巨大金人手捧「金鼇」入夢而生。
道光三十年,林文察為報殺父之仇,走上自力復仇之路,更成為待罪之身。
咸豐三年,太平軍攻入江寧,改名天京,此大事改變林文察的命運。
為了贖罪,林文察帶領台勇到福建與浙江參戰,成為左宗棠麾下的四大戰將之一,更被曾國藩誇奬為第一戰將。從戎短短五年,從戴罪之身升上從一品的福建陸路提督,更一度身兼福建水師提督。
這一年,林文察三十五歲。
就在這時,台灣陷入空前大亂,阿罩霧林家危在旦夕,面臨滅門之禍。
提督林文察請求回台平亂,正當他努力弭平各方民變主力,卻又發現自己捲入左宗棠與福建官場間的鬥爭,「金鼇」入夢的傳說,更成為朝廷擔心的重點對象。
在這場奇幻旅程之中,林文察知道自己上應天命的結果:在天地皆赤的血海之中成為帝王,卻賠上至親的性命,而這樣的結果,真的是他要的嗎?
想起「金鼇」的種種傳說,想起佛經中的魚王苦苦承受每天遭受利刃割肉,卻苦撐不死的布施故事,他對母親「金人捧鼇」夢境,有了全新的領悟。
同治三年,林文察重回福建前線,以數百兵力遭遇太平軍數萬大軍,從此生死成謎。
而,長蛇反轉變成龍,媽祖的這個詩籤,金鰲的夢境,究竟是應驗台灣天年一到將出帝王的傳說,抑或只是林文察開國稱帝終是空的警示之語?
作者簡介:賴祥蔚
賴祥蔚博士,台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學系教授,節目主持人、專欄作家。著作曾獲選為行政院新聞局優良課外讀物推薦、國家圖書館「台灣出版Top1」,近年致力於台灣歷史小說寫作,在多項劇本獎與文學獎入圍及得獎。
出版社粉絲頁: 時報出版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咸豐三年 在 hulan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木柵集應廟,又稱雙忠廟、尪公廟等。主祀雙忠(即尪公,保儀尊王與保儀大夫),位於臺北市文山區保儀路76號2樓,現是木柵地區居民的信仰中心,分香自福建安溪大坪集應廟。當地學子時常到本廟祈求考試金榜題名,只要來本廟祈禱的學子考中理想學校,廟方即會辦桌慶祝,俗稱「狀元宴」。
清康熙年間,福建省安溪縣大坪有高、林、張三姓移民,前往臺灣臺北,由大坪集應廟奉請尪公(保儀尊王)聖像、夫人媽(保儀尊王的配偶,封「申國夫人」,又稱尪媽或尪娘)聖像與香爐,隨行護佑,議定三姓輪流奉祀,而後三姓人士各自開墾,分別遷居北投、淡水、景美、木柵、大安、新店、深坑、石碇各地。
清文宗咸豐三年(1853年)發生頂下郊拚事件,臺北情勢嚴峻,三姓人士決議分家避禍,取出三聖物:尪公聖像、夫人媽聖像、香爐,拈鬮分配,高姓人士拈得尪公聖像(今日景美集應廟),林姓人士拈得夫人媽聖像(今日萬隆集應廟),張姓人士拈得香爐(今日木柵集應廟)。三姓人士各自請藝師雕塑其餘缺乏之神像,以建廟奉祀。
清德宗光緒甲午年(西元1894年)張姓人士建廟,1978年重修,建造二樓廟宇。
主祀雙忠,即唐朝安史之亂時死守睢陽而殉難的張巡、許遠兩位忠臣。因其忠烈可風,幾乎全中國都有香火奉祀,在安溪暱稱為尪公。宋時尊張巡為「保儀尊王」,許遠為「保儀大夫」。另有「尊號互易」之說,許遠為睢陽太守,官位較高,是為「保儀尊王」,張巡為「保儀大夫」。據說安溪的雙忠信仰,是由河南光州供奉尪公的高、張、林三姓族人傳入,而後他們亦把此信仰帶入臺灣,以大臺北一帶最盛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