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美花部長 的見證下,#工商協進會 跟 #台北市美國商會 AmCham Taipei 今天發表共同聲明,代表台灣本土企業及在台美商,呼籲台灣與美國政府啟動雙邊貿易協定(BTA)的談判。
美中貿易戰造成全球供應鏈重組, 台商以數十年來最大規模的回流台灣,也帶動根留台灣及中小企業的投資,已經超過 1 兆 900 億元。 此外,各國高科技業者也重新思考供應鏈的全球布局,台灣因具備民主透明及供應鏈完整等優勢,吸引美商 Amazon、Google 及許多半導體大廠來台布局。
在台美關係史上最佳的時候,經濟部也將盡速搭建與美高階經貿對話平台,為洽簽台美 BTA 奠定良好基礎,並持續深化台美經貿夥伴關係。
另外,國民黨一堆人拼命開記者會說要FTA,不要BTA,連前朝財經官員尹啟銘都嗆「王美花外行,我們要FTA,不是BTA」,可是...這些藍營老杯杯,川普政府的BTA其實就是FTA的一種或同義詞耶!
要不然你們去問一下同屬藍營財經大老的林伯豐,為什麼急著讚聲台灣應該快跟美國開始進行「雙邊貿易談判(Bilateral Trade Negotiation)」,這就是BTA的談判喔!
呼籲同義詞 在 陳泰源-專任約房仲的斜槓人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0811出書也是一種投資@文/陳泰源
【前言】
早期作家出書確實可以靠賣書賺錢,現在如果單單只靠版稅維生保證會餓死。但我仍鼓勵大家出書,因為從「投資」的角度,出書所獲得的效益遠超乎你的想像。
【當初怎麼會想出書?】
我從小並不愛讀書,作文分數也沒特別優秀,坦白說,我沒想過有一天我會當上作家。
學生時期,我有寫日記的習慣,做房仲後,我把寫日記轉換成「案件檢討」,無論租或售,失敗還是成交,只要有值得改進或者可以做得更好的感想,我就把它記錄起來,就這樣在無壓力的心態下一寫就是5年多,直到有一天……。
某次的聚會中,「包租公律師」蔡志雄(二哥)鼓勵我出書,認為我應該要把過去寫的文章重新整理、累積成冊。想想自己沒有經驗,雖然被講到心裡癢癢的卻也數度懷疑自己:我真的夠格嗎?……管它的,既然我本來就已經有足夠的文章量,根本就不需要「從無生有」,那就試看看吧!
【投稿,選擇出版社的過程】
我把書的內容整理好之後,投稿到許多家出版社,有一些出版社擺明要我自費,有一些願意跟我各負擔一半的費用,有的則是覺得我的文筆「有待加強」,過程中讓我數度受到打擊,有點患得患失,還好在朋友們的鼓勵下讓我有持續找尋伯樂的動力。
終於,有兩家出版社願意幫我免費出書:
S出版社:名聲響亮,是絕大多數的作家優先考量的品牌,朋友們聽到S與M兩家出版社時,幾乎都要我選S,但我後來沒有考慮,原因是S品牌旗下作家太多,行銷資源會被稀釋,加上我又是菜鳥作家肯定不會備受照顧,而且S的窗口表示,賣書本來就是靠作家自媒體去努力行銷。
另外關於我寫的內容,S的想法是直接「複製貼上」,並表示既然是寫給房仲業務員看的書,書名就直接從「自身」角度切入叫《房仲達人的千萬業務秘技》之類的吧!還說,工具書若能賣到3000~4000本左右,已是很了不起的成績了!
M出版社:旗下作家們的專長幾乎都是以投資股票、基金為主,房地產領域似乎沒有?另外,M的行銷團隊給了我不錯的idea,建議我把買、賣雙方以及房東、房客這四個角色「分別該注意什麼?」補充進去,讓它成為「不只是房仲才需要看的書」。
包含書的命名《一眼看穿房仲賣屋手法●讓房仲為你賣命》也是從「消費者」的立場思考,過程中也花錢為書名做過民調。另外,M出版社還有月刊銷售於各大通路(例如便利商店),也能順便幫高調我的書。
經上述比較與考量之後,我決定選擇《Money錢》。
【出書所帶來的好處與延伸效應】
當今網紅風氣盛行!但你知道嗎?就算Youtuber也無法僅靠「百萬點閱率」溫飽,就跟作家無法靠賣書的版稅賺大錢一樣,但卻都可以藉此延伸許多超乎你預期的效應,以作家來說……↓
版稅:每賣1本書作者約賺30塊錢,實質所得縱然很勉強,卻也不無小補。
伴手禮:以前還很菜時,接到客戶的邀約我總是厚臉皮兩手空空去,近年有些歷練後,每次的拜訪,沒帶東西開始覺得好像失禮了,卻也傷腦筋不曉得該準備什麼才好?
自從出書以後再也不用煩惱,花錢買自己的書送人,不僅可以替自己增加銷售量,對客戶而言不僅加深印象,也能提升自己在客戶心目中的專業形象。
演講邀約:因為我是以「個人」名義而非「公司」出書,所以縱然當時我在「台灣房屋」仍然有許多不同品牌房仲公司(住商、中信、21世紀)的演講邀約(當然也不僅只有房地產相關產業的邀約)。除了有演講費可以賺還可以順便賣書,而在演講的過程中,除了累積自己的演講功力外,每次與觀眾的交流也都讓我又有新的啟發。
上廣播與電視節目:過去我只是一名時常接受記者訪問的「新聞咖」,出書後開始有了上廣播電台的機會,例如:夏林姐、羅際夫(基金姐夫)的邀約。也感謝掛名推薦、時任東森財經台節目製作處總監(隋)安德哥的牽線,讓我一度時常成為上談話性節目的受邀來賓,這些都是額外的知名度提升與通告費收入。
文筆大進化:不說大家肯定不知道,我人生第一本書的內容其實有被時任M副總編輯「潤飾過」,因此書中的文筆風格已不全然出自於我。這讓我想起投稿各家出版社時,有些窗口「很婉轉」地說我還差那麼一點點,原來「那一點點」指的就是文筆功力。
後來我做了一件事,我特地花時間將書裡的每一篇文章從頭到尾重新打字一遍,才發現原來我有待加強的地方究竟在哪裡,也才意識到過往我寫文章有個愛重複使用同義詞的毛病,漸漸修正後,我寫的文章廢話、贅詞變少了,這樣的進步讓我感到非常開心!
客戶出現:最經典的故事莫過於佼哥(黃子佼),當時佼哥主持一個益智節目叫《R U Game 大家一起來 2.0》,其中一集的來賓鎖定「剛出新書的作家」,而二哥(蔡志雄)接到通告後詢問得知還有多的名額於是推薦了我,就這樣因緣際會下認識了佼哥。
謝謝佼哥願意給努力的年輕人機會,不僅透過我買到房子,也將之前住的房子委託我賣掉,光是這2筆一買一賣的服務費,大幅加快了我還債的腳步。再次感謝佼哥與二哥,您們都是我生命中的大貴人!
【結語】
出書是許多人的夢想之一,但築夢必須踏實,絕對不能因此影響生活品質甚至負債,在糧草足夠的前提下追求夢想才是值得被鼓勵的事。畢竟現在的生態已不可能靠賣書維生,而在文章累積的過程中不僅得消耗大量精神,也要捨棄許多工作機會、運動健身、與家人陪伴的寶貴時間。
可是當你完成這嘔心瀝血之作時,如同懷胎十個月終於生下寶寶的母親們一樣內心無比感動,成就感無法言喻,快樂也能維持特別久,更是常人這輩子未必體驗過的經歷!
然而,隨著人類的閱讀習慣改變,紙本弱化已是不可逆的趨勢,但若要做到「深度閱讀」,紙本地位依舊無法被取代,縱然書市已是夕陽產業,但需求永遠存在,何況,對現代作家而言,出書的重點已非只有賣書,而在其他的延伸效益。
最後,我只想藉此呼籲,現在書市不景氣,作家寫書很辛苦,賣你1本才賺30元,所以,拜託!千萬別叫作家送你書,這讓作家們聽到時內心可是會翻白眼給你看的喔!
部落格網址→https://taiyuanchen1223.blogspot.com/2020/08/200811.html
呼籲同義詞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社論
張善政的憤怒與李顯龍的警語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 (路透)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韓國瑜宣布行政院前院長張善政為其副總統搭檔。一向形象平和的張善政說,他挺身而出,是「不要讓蔡英文再做第二任」,因為她執政太糟把台灣弄到氣數將盡。同日,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一場演說中提到台、港人民的悲觀,直言台灣「愛拚才會贏」的拚搏精神減弱,他呼籲新加坡社會團結凝聚避免分裂。
張善政的憤怒,和李顯龍的警語,都提供了台灣人民思考明年大選投票的鮮明指標與線索。我們的選舉,不應該停留在候選人的風格與小節上,而應注意國家發展的遲滯與方向偏歧;不應沉醉在政府撒幣催眠式的「台灣真好」迷思,必須警惕台灣民主正在消蝕,台灣經濟早就落在四小龍之末,而執政者卻還在用「重回第一」來麻醉百姓。
張善政不是一個久經江湖的政治人,二○一二年他放棄Google亞太基建總監的高薪,應邀入馬政府擔任科技政委;四年後,以閣揆卸任。亦即,他實際從政生涯僅短短四年,迄今仍維持「無黨籍」身分,沒有沾染太多藍綠習氣與包袱。正因如此,張善政和韓國瑜的「國政配」雖不意外,卻頗有幾分「非典型」的味道。
張善政的「非典型」,可從幾方面看出。第一,從去年縣市長選舉,他即主動幫藍軍候選人丁守中、韓國瑜等人輔選站台;其積極,和國民黨諸多老將的推諉閃避迥然有別。第二,這次他主動出任韓國瑜國政顧問團總召,延攬各路好手獻策,運用政策論述擴大韓國瑜的治國思維,攻守有致,兩人具有互補效果。第三,張善政學經歷及形象良好,親和力強,政治上沒有拉幫結派之癖好,這對知識菁英、科技菁英及經濟選民具有吸引力。韓國瑜對庶民深具魅力,張善政則能在菁英階層加分。
以張善政這樣無黨籍的半業餘政治人和假日農夫,願意出任韓國瑜的副手,想必不是出於個人的政治欲望,而是出於一個知識菁英不忍見國家沉淪的義憤,才會挺身而出。這點,和藍營不少工於盤計而吞吞吐吐的國民黨人,顯然大不相同。正因如此,他說出「不要讓蔡英文做第二任」的訴求,才會如此堅決有力。原因是,這無關個人恩怨或藍綠糾葛,他關心的是國家前途。
以四小龍的發展評比為例,根據國際貨幣基金最近的預估,今年新加坡的人均所得(GDP)將為六.四萬美元,香港為四.九萬美元,南韓為三.一萬美元,台灣為二.四萬美元;明顯的階梯狀發展,我國遙落在小龍之末。然而,蔡英文總統卻可僅用兩季的經濟成長,聲稱台灣「重回四小龍第一」,這是多可怕的自欺欺人。事實上,台灣半年來瀰漫的「亡國感」,完全不是因為中共對台進行了什麼威嚇,而是蔡政府玩弄皮影戲,放大中共的威脅黑影來恫嚇台灣人民。蔡政府企圖掩蓋的,是它自己鎖國自肥及施政不力的醜態,卻假藉「抗中」的愛國者遊戲來欺矇百姓。殊不知,「抗中」的同義詞不是「愛台」,而是「鎖台」,更可能「害台」。
因此,當李顯龍對港、台情勢發出感嘆,並惋惜台灣「愛拚才會贏」的精神削弱,他其實是深感憐惜的。「愛拚才會贏」曾經是鼓舞台灣從戰亂及貧瘠中崛起的奮進精神,是鼓舞台灣人拎著手提箱走向世界的動力。但曾幾何時,這個政府不斷拘限人民的腳步,不許西望,不許交流,必須以製造業思維強制一例一休,必須唯美國臉色是從。更諷刺的是,台灣明明享有獨立的主權,民進黨卻不斷自我矮化去比附兩制下的香港,說出「今日香港,明日台灣」的喪志之語。
張善政說「不要讓蔡英文再做第二任」,和李顯龍說台灣喪失「愛拚才會贏」的精神,其實不只是個人感傷,而是對台灣淪落的深沉痛惜。若看不出這點,台灣將跌入更深的山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