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臉書粉絲專頁「呼吸治療師の跑跑人蔘」,同時也是某醫學中心呼吸治療師(簡稱RT)的王小姐,她接受專訪時強調,重點不在於怎麼稱呼這個儀器,而是民眾接收到的觀念是否正確。她向記者解釋,「高流量氧氣鼻導管全配系統(HFNC)」屬於高階氧氣治療儀器,以疫情狀況來說,使用在病程發展中間的確診患者,「因為一般氧氣面罩可提供的最高氧氣流量是15L/min,但HFNC最高可以到60L/min,可以更穩定的確保病人吸入的氧氣濃度足夠,但也不是所有患者都適合,簡單來說,這個儀器就是讓患者多一個選擇。」
王小姐補充表示,這個儀器就不適用在重症患者身上,因為它無法取代病患插管所需使用的呼吸器。再來它不應被稱為「救命神器」的原因是?王小姐解釋,患者適不適用需要由醫療團隊評估,簡單來說,使用的時機、使用的參數等,這些都是環環相扣的,「不是確診的病患通通直接上HFNC就好了!」她舉例,若大家神化了這個儀器,患者、家屬可能會在進行治療過程或是事後質疑,「可能有些會說,『不是有那個救命神器嗎?那就用那個啊』,但用與否是需要評估的。若確診者不幸死亡,在沒用的狀況下,家屬可能會質疑『為什麼不給他用?就是你們不給他用才會這樣』。反之,在有使用HFNC的狀況下,病人還是離開了,那家屬肯定會質疑、氣憤這個儀器的功能,也會覺得被騙等。」
「這就是過去的葉克膜事件,當初也被稱作『救命神器』,但事實上不是裝了就保證能活,而是多一種選擇、多一個機會。」王小姐說,他們希望大家對於醫療是有正確的觀念,而不是錯誤理解用什麼就一定有用,畢竟每個患者的情形、條件都不同,最重要的評估都還是在醫療人員的專業上面。她在臉書上也分享一個實例,那就是一名使用一般氧氣鼻導管的確診患者突然喘起來,監測儀器開始響起,「以病患病況的變化來看應該可以考慮插管了,因諸多原因後來還是先上了HFNC,結果撐不到一小時宣告失敗。」
對此,王小姐就點出評估錯誤的使用可能造成「三害」,分別是「病人誤:病患錯失最佳插管時機、還會排擠到其他適合使用此儀器的病患的時機,雙重增加風險」、「風險高:醫療人員需重複進出、待病室時間延長,增加暴觸風險」,以及「浪費錢:管路費近$4000、棉片$1500,儀器消毒人力物力費(兔寶寶裝、消毒紙巾,儀器跑消毒管路需要近一個小時...)瞬間掰掰。」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萬的網紅阿舟的物理治療小教室,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常聽過胸式呼吸或是腹式呼吸 那代表什麼意思呢? 呼吸訓練真的可以練到核心嗎? PS:這些動作看似很簡單,但要做到精準不容易,正常來說會有微酸的感覺喔 訂閱我頻道 ▶ https://goo.gl/AJfj6D 阿舟的粉絲頁(每週二四更新)▶https://goo.gl/Sws2j1 阿舟的部落格...
呼吸治療師 好 考 嗎 在 PTT Gossiping 批踢踢八卦板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小弟我北部某大醫院呼吸治療師
相信這幾天媒體的狂轟濫炸
HFNC從問津乏人變成家喻戶曉的醫療器材
不過媒體確實是過度渲染HFNC
它其實並非什麼「救命神器」
經鼻高流量氧氣系統(High flow nasal cannula, HFNC)
以下簡介這台機器特點:藉由大孔徑鼻導管提供病人穩定氧氣濃度與高流量,同時具備良好的氣體加熱潮濕系統促進痰液濕化與維持呼吸道纖毛運動推進痰液排除呼吸道。相較於一般氧氣治療改善呼吸道黏膜乾燥;高流量氣流可在提供輕微呼吸道正壓改善氣體交換與血氧濃度。
根據以上介紹你可以說HFNC是進階款的氧氣治療設備。然而重症低血氧呼吸衰竭患者根據嚴重程度低—>高,使用設備順序大致如下:
(1)氧氣治療(2)HFNC (3)面罩式正壓呼吸器 (4)插管使用呼吸器 (5)插管呼吸器+葉克膜
在2015年證實了HFNC用在低血氧性呼吸衰竭可以相較於使用「一般氧氣治療」與「面罩式正壓呼吸器」更可降低患者被插管的機率(Jean-Pierre Frat,2015.NEJM)。
然而這幾年來,HFNC遲遲未納入健保支付,使用上大部分醫院端礙於消毒設備與方式不允許重複消毒使用,在耗材一組一病人原廠套件約3300元的民眾自費負擔的原則下,各醫院沒辦法良好被推廣。卻在這次疫情火速地通過被納入,只能說健保體制下可惜了台灣人民被犧牲掉很多使用好品質醫療的機會。
筆記:HFNC不是新鮮事,因未被健保納入給付,在台灣一直沒好好被推廣。
—————————
再來談談Covid-19 、 HFNC與呼吸治療師
Covid-19 大家從媒體中得到資訊是「隱形缺氧」、「肺炎」、「低血氧呼吸衰竭」、「重症呼吸器」、「氧氣」、「飛沫」、「氣溶膠」
臨床上呼吸治療設備沒有一樣是100%適用100%救命,因此並非每個COVID都用HFNC就一切搞定。
Covid-19 重症患者確實會有部分患者會面臨到「低血氧性呼吸衰竭」,當一般氧氣治療漸漸無法滿足病人高氧需求時,在介於插管之前還仍有HFNC的選項,有些患者可以藉由HFNC度過避免插管,有些患者卻可能因病情的迅速惡化而延遲了應及早進入插管的黃金時間。
因此就需要專業的人力評估是否適用HFNC、根據動脈血做設定的調整、使用HFNC後的效果評估、持續對病情變化的警覺及早插管。
這些都需要仰賴「呼吸治療師」(以下簡稱RT)專業評估,並非所謂幾個按鍵誰都會調整..
RT 的一部分專業,就是在眾多氧氣治療設備與呼吸器模式,為每個病人選擇適應的設備與調整。然而在台灣,RT 人力是相對弱勢的醫事職類族群,許多醫院都在評鑑原則下盡可能聘請最少人數的RT,在此次疫情肆虐期間因應人員分艙分流,原本吃緊的人力更是雪上加霜。順道一題,我們的工作loading,是用「區」、「幾層樓」在劃分的,病人比 1:15-1:20 都有可能。
至於弱勢的點是 — (1)施打疫苗造冊時RT被歸類在第二線 (2)防疫補助也是歸類第二線,事實上我們根本是第一線醫事人員,同事們一批批的進入專責加護病房照顧確診重症患者努力奮戰。
筆記:HFNC與任何呼吸治療設備,都仰賴呼吸治療師專業,呼吸治療師是第一線也是人員,但相對弱勢也鮮少被提及人力問題。
—————————
除了RT人力不夠外,其他也到位了嗎?
HFNC使用下,因為高流量的氣流在部分情況下,會帶來病毒氣溶膠傳播增加照顧者風險的疑慮(EX:若病患鼻導管沒戴好、管路街頭鬆脫等...)
當然文獻是顯示若配戴狀態良好狀態(導管乖乖塞在鼻孔)且操作人員訓練有術的情況下,氣溶膠的傳播疑慮可以降得非常低。
但臨床實際上都有病人可以衝出病室拿刀砍護理師...也因此使用時病人可能會拉扯抗拒HFNC管路滑脫,無法完全確保鼻導管好好配戴在病人身上,導致氣流亂衝增加病毒散播風險,這時候就需要「負壓隔離病房」,因此海內外文獻皆強烈建議HFNC使用於COVID要在「負壓隔離病室」環境之下。
拿我執業醫院來說,地處新北災區之一,全院負壓隔離病室數量不到15床,在這情況下HFNC即使足夠,相對應重要的負壓隔離病室真的是不足。
筆記: 所以除了HFNC有了,RT 人力是否足夠,負壓隔離病室是否足夠,這些可能也應該是指揮中心與醫院管理階層需要一同全盤考量的重點。
—————————
最後非常謝謝,臺灣民間的善舉
我認為這樣的心意不論是發起者、捐贈者、廠商都是有拋磚引玉之效果。
但此時此刻身為第一線呼吸治療師
「也希望許多同等重要的議題被重視」
由你們撐起第一線的我們
讓我們被重視且被支持。』
Re: [新聞] 救命神器要來了!賈永婕2天募到6804萬 火速送HFNC到各大醫院 https://disp.cc/b/163-dHpu |新聞原文 https://www.facebook.com/PttGossiping/posts/2343305625807088
#強化三級警戒 #武漢肺炎 #新冠肺炎 #COVID19 #COVID2019
呼吸治療師 好 考 嗎 在 呼吸治療師の跑跑人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HFNC救命神器的困境]
🔰HFNC是什麼?
HFNC全文是High flow nasal cannula(高流量氧氣鼻導管),F&P (費雪派克廠商)提供產生HFNC的這台機器叫做Airvo 2(也是賈小姐與眾多善心人士捐助&政府準備購買的機台),當然除了原廠的Airvo 2之外,也有台廠的機器(不列舉)。這台機器近日被媒體誇飾成COVID-19病患的救命神器。
🔰HFNC是救命神器嗎?
首先要澄清一個觀念:HFNC「絕非」救命神器,媒體不應該過度渲染。
HFNC是高階的「氧氣治療」儀器,它並不能取代重症病患插管所需使用的呼吸器。在非重症(暫無插管需要)、使用氧氣治療、有高流量氧氣需求的COVID-19病患,目前研究顯示某些狀況下它的確有其效果。
當然,不是確診的病患通通直接上HFNC就好了,使用時機、收案條件、甚至是否可以配合awake prone都很重要,環環相扣。講個故事:某天夜裡,在某醫學中心的某專責病房,一位原本看起來很easy、使用NC(一般氧氣鼻導管)的確診病患突然喘起來、監測儀器開始噹噹噹,以病患病況的變化來看應該可以考慮插管了,因諸多原因後來還是先上了HFNC,結果撐不到一小時宣告失敗。
評估錯誤的使用有三害
1️⃣病人誤:病患錯失最佳插管時機、還會排擠到其他適合使用此儀器的病患的時機,雙重增加風險
2️⃣風險高:醫療人員需重複進出、待病室時間延長,增加暴觸風險
3️⃣浪費錢:管路費近$4000、棉片$1500,儀器消毒人力物力費(兔寶寶裝、消毒紙巾,儀器跑消毒管路需要近一個小時…)瞬間掰掰
🔰HFNC使用上有什麼困境?
儀器本身當然沒有什麼問題,但所有的儀器皆需要人員操作,現行法規呼吸治療師人力是以插管使用呼吸器病人數跟加護病房床數去做配置,為了節省成本每間醫院都以最低配比聘用呼吸治療師,HFNC並未包括在內。
好啦我知道聽不懂,直接最簡化舉例(請看圖)
應用題:某醫院有150床加護病床,依照法規每15床應有一名RT以上,收治使用呼吸器之病人,應有呼吸治療師提供24小時服務。假設現在這150床都是使用呼吸器的病患,那麼此醫院應該配置多少RT?
▶️你以為的算式:(150床/15)*3班=30人 (有沒有注意到沒有算到休假的人力)
▶️實際高層的算式:150/15=10人 (一樣沒有算到休假的人力)
阿😳,那怎麼24小時?怎麼排班?很簡單,考量勞基法休假問題,最終可能演變成白班5人、小夜2人、大夜1人,所以白班一個RT要看30床、小夜一個RT看75床、大夜一個RT看150床。然後臨床實際情況,除了加護病房,普通病房、亞急性呼吸照護病房等也都會有使用呼吸器的病人;再加上(不同醫院情況不同)RT還需要負責OPD(門診做呼吸復健病人)、PFT(肺功能室)、HBO(高壓氧)、OP(術前術後衛教)…等業務,人力本來就很緊繃。
今天幾百台HFNC來了,人力一樣不被包含在內,所以有問題的是人力
文章已經太長,健保點數無法涵蓋耗材成本就暫時不說了,先到這裡。
呼吸治療師 好 考 嗎 在 阿舟的物理治療小教室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常聽過胸式呼吸或是腹式呼吸
那代表什麼意思呢?
呼吸訓練真的可以練到核心嗎?
PS:這些動作看似很簡單,但要做到精準不容易,正常來說會有微酸的感覺喔
訂閱我頻道 ▶ https://goo.gl/AJfj6D
阿舟的粉絲頁(每週二四更新)▶https://goo.gl/Sws2j1
阿舟的部落格▶https://jhouphysionews.com/
給自己一個更加了解自己身體的機會
阿舟出新書啦!
呼吸遠遠不只如此而已
肩頸痠痛、腸胃不適、下背痛、頭脹頭痛
原來都是「呼吸」惹的禍
想了解更多與呼吸有關的知識
甚至學習現實中各種不同的呼吸法
全部的內容就在【呼吸:啟動筋膜自癒的開關】
四大步驟重啟呼吸,
解決長年的酸緊痛!
現在購書79折,正是入手好時機
博客來 https://reurl.cc/ex6O9W
金石堂 https://reurl.cc/8GWp3g
誠品 https://reurl.cc/3DjY5M
參考文獻:
1. Seong-Doo Park & Seong-Hun Yu(2013). The effects of abdominal draw-in maneuver and core exercise on abdominal muscle thickness and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in subjects with chronic low back pain. J Exerc Rehabil, 9(2): 286–291.
2. Helen Bradley & Joseph Dr. Esformes(2014). Breathing pattern disorder and functional movement.J Sports Phys Ther, 9(1): 28–39.
3. Hides J et al(2006). An MRI Investigation Into the Function of the Transversus Abdominis Muscle During “Drawing-In” of the Abdominal Wall. Spine, 15;31(6): E175-8.
4. Donald A. Neumann(2013)Kinesiology of the Musculoskeletal System: Foundations for Rehabilit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