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高雄建廠 各方反應不一】
台積電供應鏈證實,台積電將在高雄煉油廠舊址建廠,整理近期相關資訊,其規劃如下:
■中油9月前拆除廠房,和市府簽訂行政契約,161公頃污染廠區委託高雄市2023年提早完成土地整治。
■高雄市進行都市計畫變更,經濟部與科技部均全力支持相關程序。
■規劃7nm製程,共六個廠,預計2022年2月就先交付第一塊26.74公頃土地(土污整治已截標啟動)給台積電建廠,2024量產。
■高雄用電僅用56%,煉油廠供舊廠的大寮拷潭水廠每天可供水3萬噸,加上再生水等準備,水電供應無虞。
近日各方回應如下:
■台積電:「一切以公司對外公告為主。」「維持過去擴廠步調,持續與管理局合作評估在新竹,台中及高雄等適合半導體建廠的用地。」
■中油發言人張瑞宗:「目前要務是土壤整治後要能解除列管,後續還涉及市府都計變更等問題,中油是百分百國營事業,只要是配合國家政策任務、兼顧中油發展轉型,都是可考慮的方向。」
■市長陳其邁:「緊緊緊,伸開雙手歡迎所有大廠,高雄築巢引鳳,機會是給做好準備的人。」
■經發局長廖泰翔:「目前只能給官方回應,不對個別投資案發表評論。市府對重要的投資案一定全力以赴爭取,高雄有很好的投資環境,包括水、電和相關產業鏈,相信高雄有最好的投資環境。」
■民進黨議員李柏毅等:「心情好比貼榜單慶祝小孩考上台大」「期待高科技人才進駐高雄,高雄子弟也有機會回高雄服務。」
■中國黨黨團總召童燕珍:「很明顯是中央在作球給陳其邁!」
■中國黨議員陳麗娜(先前投書媒體):「莫非高市府假台積電之名,行奪權搶錢之實?」「如果花大錢整治,最後台積電沒來......不只是欺騙市民,而是一件弊案了。」
■台灣基進新聞部副主任陳子瑜:「高雄有心,積極向中央爭取建設,才能夠結合本身既有的優勢,吸引到台積電的青睞。」「這些都是需要懂眉角的專業,,一步一步落實產業轉型所需的各項環節。哪像國民黨,只會在那邊喊發大財,卻拿不出半點有效的方法。」
■親民/民眾黨議員吳益政:「主要的稅是中央收走,地方在稅收上獲益有限,高科技廠人力需求愈來愈低,還可能伴隨空汙等後遺症,地方歡迎台積電來高雄,也希望能帶給高雄更多願景與實質助益。」
台積電建廠資訊越來越清晰,幾乎已成定局,而北高雄串連材料園區、楠梓科、橋頭科、到路竹科的「紅線科技廊帶」也即將成形,將是近20年高雄最大的產業變局!不知道大家怎麼看呢?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6萬的網紅黃暐瀚,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黃暐瀚 #暐瀚直播 #釣魚比賽 #高雄議長 高雄議長改選,藍營未必保得住! 昨天po了一段Yahoo鄉民大會的「2022北市長可能人選」影片,好多網友留言不解:「ㄟ,暐瀚哥,你怎麼沒有點到羅智強」? 問的人真的太多了,今天趕緊在直播時,補上「戰神94強,羅智強」!成為北市長可能角逐選將,強哥...
吳益政2022 在 李佳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民眾黨的誕生,讓佳玲這樣的政治素人有機會參與政黨和立委選舉。
「改變台灣政治文化」這樣的理念我常說是柯主席直接複製貼上到我的腦子裡。是競選理念,也是現在持續在地方堅持下去的信念。
佳玲相信,只要願意,你我都是改變政治現狀的推手。
經由上次選舉2萬多票的支持,佳玲相信每一張選票都代表著一份信任。所以選後便堅持在地方經營、深耕三民。三民服務處也因此成為吳益政市長補選的競選團隊之一,讓佳玲有機會再次成長。
透過選舉,讓佳玲跟黨中央的聯繫管道非常暢通,所以更希望能夠透過當選黨代表,能替黨員們和高雄在地聲音傳達訊息、服務黨員。
佳玲的政見有以下7點:
1️⃣落實黨內民主化,強化與黨員溝通。
地方黨員意見能透過明確的窗口,由地方黨部依照程序傳遞至黨中央。讓每位黨員都能理解自己的意見和想法可以讓黨中央聽見。
2️⃣建構人才培育基地,培養中央、地方執政人才。
眼前是備戰2022的地方選舉,培訓2022能出戰的戰將和選舉部隊是當務之急。
未來地方黨部成立,也應依照地區不同設立地方培育中心,也好做2024這一戰的準備。
3️⃣整合網路、文宣戰力,提升危機處理能力。
配合時事各項議題,建議黨中央應有應變小組可以立刻整合時事,論述表達議題立場,並下達各地方黨部隨之操作發酵議題。
關於危機處理,建議黨中央更要快速正確,否則傷害造成、要彌補或糾正都將會造成黨不好的形象影響。
4️⃣財務公開透明,健全小額募款機制。
黨中央財務公開透明、地方紮根需要資金,因而小額捐款機制必須健全才能讓支持者能透過機制捐獻到地方。
5️⃣扎根基層組織,參與公益活動。
在地經營更應該發展黨的地方組織,強化地方實力關懷弱勢、積極參與公益活動有助黨的形象。
6️⃣積極參與各類工商社團、協會,學習和聽取在地方聲音。唯有貼近各類社團、協會,才能清楚知道地方發展的方向和方法,傾聽和學習在地聲音,才能更清楚了解地方的民間想法。
7️⃣秉持改變台灣政治文化的理念,從己向外推廣民眾黨的政治文化理念,相信眾人之力可以改變台灣的政治文化。
我是李佳玲
台灣民眾黨高雄黨代表參選人
需要您的連署與支持
🙏🏻11/21-11/23懇請大家幫忙佳玲連署
🙏🏻12/12佳玲需要高雄黨員們您手中珍貴的一票投給佳玲
#台灣民眾黨
吳益政2022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市長宣布輕軌復工!詳細解析輕軌二階延宕過程與改善方案】
今天11月10日,陳其邁 Chen Chi-Mai 市長宣布 #輕軌即刻動工,讓延宕686天的輕軌二階爭議劃下句點。陳市長並提出輕軌要趕緊復工的三個理由:
1⃣ #讓捷運路網成形:攸關產業轉型跟城市的競爭力的提升,刻不容緩。
2⃣ #讓大眾運輸結合公共設施:照顧市民通勤、通學、使用城市公共建設的基本權利。包
3⃣ #不能再空轉:輕軌爭議已拖過2年,但經各項科學證據跟民意調查,不論是全體的市民,延線的居民,都壓倒性期待輕軌。
我們一起來看看,新市府推動輕軌復工的歷程與各項措施。
👉686天延宕歷程
2018年12月25日,韓國瑜上任第一天,就宣布停建輕軌。在2019年2月底至3月,陸續舉辦5場公聽會,將市民意見交給專家學者,又開了20場專家會議,在2019年12月2日,韓國瑜已經落跑參選總統時,由葉匡時代為宣布「#大順路人本造街」的改善方案。
然而,韓市府雖已有結論,並未積極推動輕軌復工準備,直到2020年6月6日被93萬市民罷免。在接下來的選舉中,陳其邁、吳益政、李眉蓁三位候選人均主張續建二階輕軌,似乎藍綠已有共識。而代理市府也開始進行復工前沿線說明會準備。
而在陳其邁8月底就職後,9月召開全線五場說明會,蒐集居民意見,接著再進行微調,公布「9大改善措施」,並一連在10月完成沿線民調、全市民調、沿線田調,結果市民均以6成~7成5的贊成比率壓倒性支持輕軌。
雖沿線少數居民與中國黨議員如童燕珍、黃紹庭強烈反彈,但他們的反制措施都把自己的臉打腫。例如童燕珍帶人實測輕軌轉彎半徑最小的C13段,結果輕軌62分貝、沿路車輛70分貝、童燕珍自己講話80分貝,讓她也只能承認「輕軌不吵」。
而黃紹庭自己委託民調公司,加入不少「輕軌壞處」的誘導題目,但最後仍有52%過半民眾支持興建二階輕軌,搞得黃紹庭不敢公布民調結論,貽笑大方!連去抗議也只來6個人,明顯大勢已去。
也因此,在市民民意支持下,陳其邁市長再也無後顧之憂,準時在三週評估期到期的11月10日,依照專業評估宣布輕軌,展現魄力也實現了自己的政見!
👉輕軌未來時程和面對挑戰
目前輕軌C14-C17路段已完工但未通車,C17-20路段,C32-37路段仍在施工中,
1. 2021年初(最快Q1):當C32-37路段完工,CAF列車全部改造完成,即可開始各子系統穩定性測試與連續試車,接著報交通部進行初履勘。
2. 2021年底:C17-20路段通車,可轉乘台鐵鼓山與美術館站。
3. 2022年11月:美術館至博愛路(C20-24路段)通車,可轉乘凹子底站,此處因美術館段北移,不影響道路因此施工較快。
4. 2023年底:剩餘大順路(C24-32路段)全線通車,輕軌成圓。
由於龍華橋需要結構加強才能鋪軌,工期本來就要先做一年,加上大順路可能採「半半施工」(一次只封一個車道),因此大順路段施工挑戰相對較大,成為輕軌最後通車路段。
台灣第一條輕軌,高雄環狀線一階2013年就開工,2015年就試車,沒料到原本2019就該完工的二階工程被一再拖延。被藍海線、安坑線超車,將成為台灣第四條全線完工的輕軌,令人不勝唏噓。
👉輕軌二階9大改善措施
市府同步公布輕軌二階9大改善措施,包含:
1. 輕軌路線由馬卡道路彎進美術館路段部分,修改加大彎度的曲率半徑(由30公尺調整到50公尺),且輕軌路線北移至美術館園區內。美術館路幅(20公尺)毫無減損。沿線人行空間加大,每棵樹都保留下來,同時也在美術館路北側,另增加3.5公尺寬的人行步道空間。另外美術館大樓模擬分貝數約50分貝出頭,遠低於背景噪音,也就是比汽機車還安靜。
2.輕軌車站設置以路口設站為原則,並從原本的中央島式月台,重新調整修正拆分為上、下行線的中央側式月台,減少輕軌站體對車道路幅的影響。
3.中華路以東至裕誠路間之路段(路寬僅20公尺,長度約143公尺)調整為單軌雙向通行。
#好過日不同意見:建議仍興建雙軌,但以單軌雙向通行,另一軌以柏油鋪面,平常作為車道,但保留作為輕軌緊急調度所需。
4.輕軌C24站與捷運紅線R13站交會的富邦開發案,已協調開發商額外增加汽車格、機車格,並退縮基地增加一條車道。
#好過日不同意見:輕軌本身就有運量替代意義,在輕軌運輸所及的市中心大量增加車位,無法創造「轉乘大眾運輸效益」,並不符合鼓勵大眾運輸原理。必須搭配費率調整與其他政策,減少民眾開車前往市中心意願而改用大眾運輸。
5.輕軌路權瘦身,由原本寬度10.8公尺,瘦身至車站段9.6公尺及路線段9.0公尺,增加大順路車道寬度。
#好過日不同意見:部分開放左轉區域,可藉由路型調整創造左轉車道,讓車流更順暢,應有考量空間。
6.龍德新路拓寬(從20米拓寬到26米)並跨越愛河延伸到民族路,成為大順路的平行替代道路,並成為義享天地、好市多賣場的車流進出道路。
7.美術館及大順路沿線取消約345個路邊車格,可由目前沿線半徑200公尺內停車場補足,沿線將增加3024個停車位,包含龍德新路與雄工新建立體停車場。
8.大順路現有雨豆樹共計206棵,就地予以保留,路型修正不動任何一棵雨豆樹。
9.利用Vissim完成動態模擬作業,配合大路口轉向管制、號誌時制調控配合下,顯示輕軌上路後,道路服務水準並未變差反而變好。民眾擔心的交通擁擠問題,也必須搭配輕軌沿線整體路口號誌管理、路口轉向管制,並導入5G+AIoT技術,提供輕軌的行車操作及用路駕駛人更聰明的用路指引,有效解決交通壅擠問題。
👉未來挑戰
然而,就算輕軌順利復工,我們還是要提醒,在現行計畫中的幾個不足:
1. #轉乘問題:儘管林副市長打包票R13/C24的轉乘可在5分鐘內完成,然而在橘線東段就並非如此,C32站無法轉乘O7/8的問題遲遲無人處理,而黃線轉乘輕軌動線是否妥善設計,也需要追蹤。
2. #運轉效率:在插入部分左轉時向和交叉口較多下,大順路運轉均速如何令人擔心,過去一階在路口會出現的輕軌時相時間不足,導致輕軌行經路口時兩邊都紅燈的無效率狀況是否解決? 部分路權單純路段能否提速? 而單線雙向部分是否影響運輸最大容量,這些都需要進一步調查。
3. #運具轉移率:為了弭平反對聲浪,市府強調「不影響行車、不影響停車格」,但這樣的訴求,其實並不符合「大眾運輸取代私有運具」的政策趨勢,未來要如何增加民眾搭乘輕軌意願,需要更有效的「推拉政策」,讓大眾運輸使用便利性高於私有運具,建構更好的步行與自行車環境,也要積極取締沿線違規,而非無條件順從汽機車便利性。
但無論如何,新市府上任兩個月來,捷運工程單位全力以赴,不斷測試各種改善方案,也積極完成Vissim交通模擬、請來聲學專家做噪音模擬、到現場噪音實測、也更積極調查民眾意見,把「支持輕軌」的聲音公平呈現,這些很顯然都是遠比上任市府怠惰無為的作風進步之處。我們必須肯定陳市長僅用兩個月,在中國黨議員的無理杯葛下,仍然毅然推動正確政策!期望未來高雄的大眾運輸政策能真的越來越進步!
吳益政2022 在 黃暐瀚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黃暐瀚 #暐瀚直播 #釣魚比賽 #高雄議長
高雄議長改選,藍營未必保得住!
昨天po了一段Yahoo鄉民大會的「2022北市長可能人選」影片,好多網友留言不解:「ㄟ,暐瀚哥,你怎麼沒有點到羅智強」?
問的人真的太多了,今天趕緊在直播時,補上「戰神94強,羅智強」!成為北市長可能角逐選將,強哥的支持者們,別慌,我沒有排除他。
另外,蔣萬安這兩天被嘲諷「韓國瑜化」,我完全不懂,真心不懂。
蔣萬安要求陳其邁「履行自己的諾言」,去釣魚台辦「釣魚比賽」,跟韓國瑜有什麼關係?
真的要用「太平島挖石油」去揶揄人的話,被糗的怎麼會是蔣萬安?應該是陳其邁啊!當初說要去釣魚台辦釣魚大賽,藉此宣示主權的,是陳其邁委員,不是蔣萬安ㄟ,一堆在那邊「韓國瑜化」的人,邏輯有事嗎?
陳其邁過去自己到底怎麼說的?看直播,我放影片給你看。
最後,就是高雄市議會的「議長改選」。
這話題很少人談。
但,我對於藍營能否保住「議長寶座」,有點懷疑。
目前高雄市議會委員數:
藍營 32(國民黨 31+無黨1陳幸富)
無黨團結聯盟 3 + 親民黨1 吳益政
綠營 27(民進黨 25 +台聯 1 +無黨 1 )
時力 2
共 65 席
根據地方制度法,要選上議長,須得到出席議員過半的選票,如果改選當天全部出席(65席),那就得拿33票。萬一有幾位議員,臨時缺席,那選上議長的門檻,將變成32票,甚至31票。
國民黨想保住高雄議長寶座,不是穩的,還有變數。
暐瀚 2020-6-16 de 台北
贊助暐瀚直播
Paypal https://reurl.cc/4R6VAv
歐付寶 https://reurl.cc/YlNXpo
今日投票
你覺得高雄議長改選,藍營還能守住議長寶座嗎?
https://www.youtube.com/post/UgzWGqjQ5WnTiZnuiWV4AaABCQ
陳其邁副院長應該舉辦「釣魚台釣魚比賽」嗎?
https://www.youtube.com/post/UgwBrYPyLnAdXRhbLgl4AaABC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