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8 #開盤 #重點
📍「非凡股市最前線」:https://tw.tv.yahoo.com/stock-watch/
#美股 #投資人
經濟復甦腳步放緩,令投資人憂心,加上市場預期聯準會將維持貨幣寬鬆政策間,因此美股7日收盤大多下挫,卻獨獨有納斯達克指數,收在新高。
美股周一因勞動節休市,周二開盤走低,主要是投資人擔心Delta疫情衝擊,加上波音新飛機交貨恐怕延遲,拖累道瓊指數表現較弱,盤中一度下跌超過270點,收盤創兩周來最大跌幅。相較之下,科技股逆勢抗跌,在Apple盤中上漲超過1.6%,收盤價續創新高之際,特斯拉也上漲2.6%,帶動納斯達克指數上漲0.07%。知名投行摩根士丹利則將美國股市評級,下調到「減持」,並預計美股9到10月份將經歷一段坎坷之路。
#蘋果發表會 #新iPhone
新機要來了!蘋果公司最新對外發出邀請函,將在美西時間9月14日上午10點、也就是台灣時間9月15日的凌晨一點,舉辦秋季發表會,預計會在現場推出iPhone新機。
一如既往,秋季發表會的邀請函中並未揭露太多訊息,只簡短地寫上 「加州串流媒體」。依照外媒爆料,果迷可以期待蘋果推出一系列的最新產品,包括 iPhone 13、Apple Watch Series 7、和 AirPods 3代。另外,果迷還有望看到蘋果推出新款 iPad mini 6代、iPad 9代,以及受到矚目的全新14吋、16吋MacBook Pro筆電。蘋果股價週二上漲1.55%,收盤價再度創下歷史新高紀錄,今年已上漲超過21%。
#瑞信 #科技業 #5G
瑞信亞洲科技論壇本週在台登場,論壇聚焦亞洲(不含日本)科技產業的出色表現,看好5G、iPhone、AI、雲端運算,以及電動車等五項商機驅動,將使未來兩年科技產業發展前景良好,預計2020年至2023年產業獲利年均複合增長率將達23%。瑞信力挺亞太科技股後市,最看好半導體產業表現,認為晶圓代工產能吃緊將一路直到明年。
#台積電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全球企業排名大洗牌,未來品牌指數2021年全球最受尊崇企業排行榜出爐,荷蘭半導體設備大廠艾司摩爾擠下蘋果掄元,台積電躍升至第六,三星電子大跌十名,降至第13名。
#財經 #新聞 #非凡新聞 #ustvnews #news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MoneyDJ理財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今天我們的單元要進行到世界最聰明的企業第41、45名,裡面的企業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喔!IBM的財報毛利率達到47.24%相當的不錯喔!他也是股神巴菲特納入投資組合排名第四大的持股公司,現在他們的公司不斷地致力於雲端計算和大數據的方向轉型,這轉型中的巨人未來在投資上有多大的商機?今天的財子學堂告訴你! ...
台灣 雲端 公司 排名 在 BCG in Taiwan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BCG發布2021年最具創新力企業調查:疫情加重企業創新壓力,75%企業將創新列為優先事項,逾六成擬加大創新投資
波士頓顧問公司 (Boston Consulting Group)發佈的《2021年最具創新力企業》最新調查顯示,在疫情影響下,將創新列為前三大優先事項的企業躍升了10個百分點,達到75%,創下該報告發布15年來最大的年增幅。然而,只有約兩成的企業已準備就緒。
由於新冠疫情的影響,越來越多企業將創新列爲優先考慮事項,並因此改變公司目標和流程的設定。波士頓顧問公司(BCG)的《2021年最具創新力企業》調查顯示,將創新列為前三大優先事項的企業躍升了10個百分點,達到75%,創下該報告發布15年來最大的年增幅。其中更有三分之一的企業主管將創新列爲首要之務。
BCG針對全球1,600名創新企業高層所做的這項調查研究顯示,企業正在投入更多資源;超過六成的企業打算在2021年加大對創新的投資,其中三分之一的企業更計畫大幅加強投資力度,將支出提高一成以上,無論是受疫情衝擊較大或較小的行業都是如此。
BCG報告指出,企業CEO紛紛加大對創新的努力和投資,因為他們意識到創新在增強企業韌性和驅動優勢的作用,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為重要。然而,BCG也看到許多企業尚未做好準備──他們還沒有打造推動創新的流程和能力,恐怕難以將願景轉化爲價值。
BCG發現,只有約兩成的企業已做好實現創新理想的準備。而做出承諾(將創新視爲優先事項並加大投資)且準備就緒(已具備必要的平台和實踐)的企業,從新産品、服務和營運模式上獲得收益的機會,要比同行企業高出四倍。
不過,BCG董事總經理暨全球合夥人陳美融表示:「我們相信大多數企業可以從策略上、商業模式設計和組織能力等方面推動有針對性的變革,從根本上提高他們的創新準備力。」
企業在創新準備力方面的差距,也體現在績效上;在BCG去(2020)年調查中,最具創新力的50家企業所獲得的股東總回報就充分證明了這一點。新冠疫情爆發前選出的50家創新企業,在過去一年的績效表現,比MSCI世界指數足足高出17個百分點;即使剔除了那些高速發展的科技巨頭(蘋果、谷歌、亞馬遜、臉書和Netflix),這些頂尖創新企業的績效仍比指數高出13個百分點。
前50名最具創新力企業
除了去年也在榜單的33家公司外,2021年的名單中,有12家公司是在缺席榜單至少一年後重返前50名,另有五家是新進榜的公司。排名前十的企業依序為:蘋果、Alphabet、亞馬遜(Amazon)、微軟、特斯拉(Tesla)、三星(Samsung)、IBM、華為、索尼(Sony)、輝瑞(Pfizer)。
今年的50家最具創新力企業的排名(見下表)突顯了承諾和準備的力量。首先是今年最具話題性的輝瑞(第10名)與莫德納 (Moderna)(第42名)(默克藥廠〔第35名〕是該公司的早期投資者)。致力於創新與準備促使輝瑞公司在與BioNTech合作下,不僅將COVID-19疫苗的研發時間從十年以上縮短至一年內,而且還提高了生産能力,以提供全球亟需的疫苗。雅培實驗室和博世(分別為第29名和第30名)是率先推動開發COVID-19檢測試劑與設備的企業。以零售業來說,Target百貨(第18名)和沃爾瑪(第23名)受惠於疫情前對電子商務和全渠道能力的深度投資,能夠因應疫情中爆量的消費需求。亞馬遜(第3名)則大幅提升了消費者對安全網購和快速送貨上門的渴望。
BCG董事總經理陳美融指出,前50大創新企業未見台灣公司上榜,主要也反映台灣雖然在全球創新供應鏈佔有一席之地,擅長成品管控與流程優化,但在解決方案與業務模式創新上,仍然有長足的進步空間,其常見的主因包括:跟隨潮流但缺乏根據自身能力及市場機會匹配來選擇創新領域、欠缺跨產品思考市場進入等端到端的商業模式、過度由上世代高層主導創新的「老闆說了算」文化等,都是在創新發展上的阻礙。
CEO的創新議程
此次調查中,BCG也透過訪談各個產業的眾多CEO和創新負責人,了解企業在創新過程中經常遭遇的難題:推動商業模式創新、核心業務數位轉型、強化客戶洞察、培養不斷創新的文化。
對於許多企業而言,新冠疫情是對其商業模式突如其來的壓力測試。同時企業仍持續面對既有的競爭壓力。因此,近半數企業(49%)將商業模式創新視爲未來的三大優先要務之一,其中又以能源(朝向分散化和綠色能源發展)、軟體(朝向雲端服務和軟體即服務發展)和保險行業(朝向數位化與分析優先發展)對於商業模式創新的需求更爲迫切。
此外,2020年讓人不再懷疑數位流程的價值與價值主張。核心業務的數位轉型現在是75%的CEO眼下首要之務,65%的企業正加緊實施轉型計畫。數位化的一大好處,便是能透過全新的產品、服務和商業模式賦予創新的動能,並創造競爭優勢。
然而,BCG的研究表明,大約80%直接面對消費者的企業只使用最基本的客戶洞見工具。許多企業大量投資於消費者研究或長期跟蹤消費者行為,卻可能缺乏從資料、洞見再轉化為行動的能力。
BCG的研究還表明,面向產品的團隊和面向客戶的團隊之間的脫節,是創新成功的主要障礙。在2021年的調查中,幾乎三分之一的公司認為,研發和銷售團隊之間的合作不夠理想是他們提高創新力的最大障礙。領先的企業會運用一系列解決方案來弭平產品開發和銷售之間的鴻溝,並為更具顛覆力的創新帶來動能。而領導者也會提出這樣的問題:公司營收中有多少比重是來自新產品、數位服務或商業模式?
報告中也發現,排名前50的創新企業(例如,微軟、阿里巴巴、思科等)領導層往往展現出更高的性別和種族多元包容力。BCG透過追溯至2005年的資料證明,是多元化推動了創新,而不是創新提高了企業的多元化。
下載報告原文:https://www.bcg.com/publications/2021/most-innovative-companies-overview
台灣 雲端 公司 排名 在 股人阿勳-價值投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早安,電子老爹
鴻海 (2317) 是台灣第二大市值的公司,最初寫它的時候僅 70 元,現在也漲到 120 元了。
然而不只我關注它,投資機構也相當關注它,過去 10 年間沒少喊過目標價,然爾在去年底時,鴻海 (2317) 當時股價僅 80 元,外資喊目標價 破 102 元,果真在 2021 年初順利達標,甚至在期漲到近 10 年新高的 130 元,因此外資在 3 月底時又開喊了,在一份以「電動車製造力量」為題,發表達近 50 頁篇幅的大型報告裡指出,鴻海目標價將來到 168 元,以下是這間美系外資的說法 :
「看好鴻海至 2025 年電動車出貨量將達 110 萬輛、達成全球市占率 10% 目標,創造 350 億美元營收及 18% 毛利率,除維持【優於大盤】評等,並將目標價調升 29%、自 130 元升至 168 元。」
然而目標價誰都能喊,但背後的邏輯是什麼很重要,今天這篇文章就來一起探討看看~
---
👨🏫延伸閱讀
電動車潛力旺 外資喊 鴻海 (2317) 目標價 168元 ? 到底能不能相信 !? 我這樣看: https://pse.is/3e8cwe
---
📌 鴻海 2317
成立於 1974 年,公司初期以生產電視機旋扭起家,後跨入電腦連接器生產,現已成為橫跨電腦、電視相關、行動電話、通訊網路、遊戲機、數位相機等 3C 電子產業,也是全球最大 eCMMS 廠,市佔率高達 41.4%,智慧型手機組裝市佔全球第 2 、 平板電腦代工廠市佔全球第 2 (市佔約 20%)、集團伺服器系統組裝及半成品,更是台灣出貨量排名第 1。
.
📌 主要產品
鴻海 (2317) 主要代工組裝業務來自於電腦運算、雲端網路、消費性電子等產品,其中以消費性電子佔營收比重達最高,主要產品為智慧手機、LCD TV 及遊戲機組裝;電腦運算業務主要產品為 DT、NB、平板組裝 ; 雲端網路以伺服器及網通產品為主。
.
📌 營收結構
截至 2020Q3 營收佔比如下:
-消費暨智能產品領域: 41%
-電腦終端產品領域 : 24%
-雲端網路產品領域 : 28%
-元件及其他領域 : 7%
.
📌 生產據點:
鴻海 (2317) 事業版圖遍及全球,
橫跨三大洲,以台灣為中心,
延伸發展到中國大陸、
印度、日本、越南、馬來西亞、
新加坡、捷克、匈牙利、斯洛伐克、
美國、巴西以及墨西哥等區域,
在逾 20 個國家及地區都有生產及服務據點。
.
📌 銷售地區
累計 2020Q3 年銷售地區比重:
中國 11.3%、美國 30.2%、
愛爾蘭 28.22%、新加坡 8.07%、
日本 3.8 %、台灣 2.6%
大家可能會有疑惑,
為何愛爾蘭營收佔比最高?
主因是蘋國公司為了省稅,
將歐洲總部設立在愛爾蘭。
.
📌免責聲明:
單純分享財報資訊與個人看法,無邀約之實,僅符合量化條件的個股,無推薦之意,僅供參考、任何交易行為須自行判斷
-
💁♂️阿勳的價值投資社團
傳送門 : https://pse.is/3aj2de
台灣 雲端 公司 排名 在 MoneyDJ理財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今天我們的單元要進行到世界最聰明的企業第41、45名,裡面的企業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喔!IBM的財報毛利率達到47.24%相當的不錯喔!他也是股神巴菲特納入投資組合排名第四大的持股公司,現在他們的公司不斷地致力於雲端計算和大數據的方向轉型,這轉型中的巨人未來在投資上有多大的商機?今天的財子學堂告訴你!
======================================================
林成蔭簡介:
台灣證券分析師、萬寶投顧基金事業處執行副總、新光投信協理、組合基金經理人、政府四大基金代操經理人、各大企業與政府機關講師、《財子學堂》創辦人及專欄作家。著作:股海樂活、遨遊股海。
財子學堂 http://www.caizischoo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