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不只是螺絲鬆了,是根本不知道要鎖哪裡。」
昨天立法院交通委員會安排 #第408次太魯閣列車出軌事故 專案報告,虹安也一早前往登記發言。從事故發生到現在,真相在抽絲剝繭下逐漸明朗,相關事證皆指向 #劣跡斑斑的包商違法施工及操作過失,為這次令國人驚愕與哀痛重大事故的主因。虹安自始即對於「為何屢傳不良紀錄之包商仍可承接許多公共工程標案」感到不解,也看到鐵路局、公共工程委員會、以至於各公部門機關於施工廠商之招標、稽核、評鑑與管理仍有極大改善空間。
回顧同樣由李義祥負責的義程營造公司,於承攬花蓮縣政府建設處2014年的標案時,#偽造承包工程當中用以維護工安的圍堰照片及施工日誌,在2018年8月經地方法院一審判決有罪,今年2月三審被判有期徒刑6個月確定。違反政府採購法第101條第一項第四款「以虛偽不實之文件投標、訂約或履約」,再依據政府採購法第103條,應 #3年內 要被列為政府採購案的拒絕往來對象,也不能成為分包廠商。
但,根據 #台灣採購公報網資料庫 顯示,義程營造在2020年時還有得標花蓮縣政府標案、交通部公路總局標案,為什麼理應公告拒絕往來的公司,還能繼續投標政府標案並得標?對此,林部長和鐵路局回應竟是「98年的義祥工業社曾被拒絕往來,但只有 #停權一年。」虹安提醒質詢問的是李義祥的另外一家公司「義程營造」,而且是107年的判決,官員們仍是一問三不知。
所以,很可惜,就在林部長及官員們連第一個問題都沒聽懂的情況下,質詢時間就滴答滴答過去,虹安從現有法規和現象所看到的漏洞問題,也無從深入探討:
1. 按照現行政府採購法,處分對象主要為「廠商」,而非負責人或行為人,導致李義祥可透過不同公司切換,仍可得標承包政府工程案。
2. 根據《政府採購法第101條執行注意事項》,「採購法第101條第1項除第6款外,其他各款並未以司法機關起訴或判決為要件」,表示不須等到法院判決定讞,即可提報刊登於政府採購公報,列為拒絕往來廠商之流程。花蓮縣政府建設處作為主辦機關,為什麼不曾啟動流程?如此等於造就義程營造多了兩年半的時間仍可爭取標案。
政府公共工程案應有更加嚴謹的評鑑與稽核,難道這些廠商和負責人劣跡斑斑的履歷表,政府看不到?
此外,查詢 #政府電子採購網 拒絕往來廠商的名單,搜尋今年2月已遭判刑確定的義程營造,竟顯示「#無符合條件資料」?林佳龍部長、祁文中局長及顏久榮副主委卻在現場互踢皮球,表示這是 #公共工程委員會 業務範圍,而公共工程委員會則表示,要看主辦機關是否有提報,經過程序才會公告。
事故已經發生六天,關係人與名下公司惡名昭彰,媒體也已大幅報導,現場官員居然還在狀況外,只會說不是自己的案子,或是還只能掌握十幾年前的舊案?林佳龍部長在答詢的最後甚至表示,「請委員以後有這些數據的資料要先提供給他,他才能做功課,才不會浪費委員質詢的時間。」
天哪。親愛的部長!我不是您的幕僚耶!質詢前還要提供資料給您?要不要幫您把題庫和擬答都準備好?事故已發生這麼多天,該做的功課不是來立法院前就應該做好嗎!真是令人非常憂心。
#最新進度
今天看到公共工程委員會送交立法院的專案報告,慶幸他們終於搞清楚我的問題,卻也甩鍋給了花蓮縣政府:「義程營造於104年間履行花蓮縣政府採購案期間,履約請款文件登載不實行為,經法院判決有罪,惟該府未啟動停權措施,本會已函請縣府說明。」
花蓮縣政府稍早也對此回應:「中央要扛責任!這是有始以來最大交通事故,應審慎思考。」
事實上,依據媒體報導,很多標案往往只有一家廠商會投標,招標機關今天把廠商列入黑名單,未來屢招不成,麻煩的是機關自己。因此常看到有明明犯行已由司法機關明確認定,判決書都有了,但招標機關卻「#忘記刊登」,甚至拖到裁處時效屆滿而無法執行的情形。
我想,這一次的質詢,演變成鐵路局、公共工程委員會、花蓮縣政府如今互相推責的現象,真的不難看見政府工程招標確實有許多待改善之處!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台灣 報刊 資料庫 在 郝明義Rex How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四十年的功力重出江湖】
1.
1988年秋天,我坐在豪景酒店的一樓咖啡廳裡。
對面是一位裝扮優雅的女士。
她手裡拿著一支原子筆,問我這是什麼。
我想了一下,回答:「火箭。」
她瞇著眼微笑了一下。
那是我記得的最早見慧心齋主的印象。
當時,正是慧心齋主最紅的時候,她最多曾經同時在國內外十幾家報紙上寫紫微斗數的專欄。
她不只在台灣是紫微斗數的代言人,為香港東方日報寫專欄,每天發表也是一寫十年。
那天我見她,是因為當時我剛接任時報出版的總經理,要認識這位當紅作家。
我和她聊天中聽說她正在學「禪」,當時我對「禪」一無所知,就好奇地向她請教。
於是慧心拿出那支原子筆,問了我一個很有禪意的問題。
而我們之間不止於出版者和作者,而是朋友之間的來往,也就從此開始。
2.
現在說起來,這已經是三十三年前的事了。
回顧這三十多年來的慧心齋主,前後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慧心齋主」等同於「紫微斗數」代言人的階段。
她以流利的文筆在報紙上寫專欄、出版一本又一本的書,扭轉過去社會裡對「算命的」成見,用淺顯易懂的語言把一顆顆中國文化裡的星,解釋出和現代生活的關聯。
她不只是開風氣之先,也紅遍一時。她在各家報刊專欄的讀者雪片般寫來請求指點的信函,達官貴人也各想門路向她請教。
第二個階段,大致從2000年開始,是她的沉潛階段。
主要是兩個原因。
一是過去耗神太大,結果健康亮了三次紅燈。
最重要的,隨著她學佛、修行日深,她對過去最拿手的斗「數」、斗「術」有了不同的體會,對各個星星的解釋,進入了新的探索。
總之,她進入一個漫長的不寫作,也不對外聯絡的階段。只有和極少數的弟子來往。
而近兩年,進入第三個階段。
慧心一方面體能逐漸恢復到可以寫作的情況,另一方面她也覺得自己三十年來佛法的修行,已經可以讓她對原先熟悉的紫微斗數另有新的觀點。
因此她開始逐漸調整體能和狀態,最後並決定將過去著作全部收回,重新大幅增修或改寫。
3.
回顧慧心齋主早期卓然獨立一家之言,有兩個特點。
首先是她特別的師承。她的師父不僅把一生所知傾囊相授,還留了許多極為珍貴的秘笈。
第二是她在眾家報刊上寫專欄,讀者熱情地回應,提供自己命盤資料請她解惑,因此她收集了一個巨大的資料庫。她讀別人的資料,消化,再寫出自己的分析,擁有任何其他命理師所沒有的資源。
慧心齋主一直說:那所有的讀者,都是她的老師。
而長時間的沉潛,鍛練了她後期第三個特點,也就是禪修轉化的視野。
在重新寫作、整理這兩本書的過程中,慧心齋主歷經考驗。最嚴酷的一次,是兩書都寫到快完成時,有一天搭計程車,竟然下車後把一向不離身的電腦遺留在車上,而事後怎麼都再也找不到司機拿回電腦。
如果是過去,她就可能真的就此放棄。但她跟我說,幸好有佛法和禪修的支持,她最後利用手邊僅剩的資料,再點點滴滴地重新再重寫一遍。
也經過了這個考驗,最後終於書成之後,慧心齋主發現如果不是遺失電腦,從頭來過,她還沒法呈現最後的結果。
這次我們出版的《紫微斗數新詮(四十周年經典增訂版)》,就是慧心齋主這個新計劃的第一本著作,將四十年前就成為經典的這本書幾近全書重寫。
同時出版的還有新寫的《紫微四化星──如何改變一生的祕笈》。
慧心齋主說:《紫微斗數新詮──四十周年經典增訂版》詮釋的是「星性(星曜的特性)」,而《紫微四化星──如何改變一生的祕笈》詮釋的是「星性時間的流動現象」。
這兩本書不僅有她歷經歲月與修練所精煉的新見解,並且還都初次引用公布她師父當年傳給她的秘笈精華。
此外,《紫微斗數新詮──四十周年經典增訂版》附加贈送一本《紫微斗數修練指引手冊》;《紫微四化星──如何改變一生的祕笈》則加贈附冊《紫微四化星奇妙修練日記簿》。
過去,只有少數跟她上課的弟子才有機會使用這些手冊,而這次,她一併公開提供給讀者使用。
4.
我自己學佛的路是因慧心齋主的引介而開始,所以對她一直深深感謝,這次有機會看著她走出二十多年的沉潛和低谷,展開新的人生和寫作階段,也深感慶幸。
我相信原來讀過慧心齋主著作的讀者,讀她新版的這兩本書會有新的收穫。而對她比較陌生的新生代讀者,如果有興趣研究紫微斗數,也會發現這兩本書具有與眾不同的觀點和入門指引。
我在「大塊朵翼」的podcast頻道上,訪問了慧心齋主,將在明天播出,歡迎大家收聽。https://bit.ly/3pT5b4G
而3月5日,星期五下午7點半,在紀州庵二樓,慧心齋主也同意多年來第一次公開與讀者見面,講題是「命理的辭典」,很符合慧心齋主著作的定位和精神。
在此也感謝所有協助慧心走過這趟旅程的朋友,其中尤其是郁馨、韓、薛小姐。
歡迎老讀者、新讀者一起參加。報名網址: https://reurl.cc/o97LEv
◓ 時間|3/5(五)19:30-20:30
◓ 地點|紀州庵文學森林 新館2F(台北市中正區同安街 107 號2樓)
◓ 主講|慧心齋主(紫微斗數研究專家)、郝明義(大塊文化董事長)
◓ 報名連結|https://reurl.cc/o97LEv(免費活動,敬請線上報名)
台灣 報刊 資料庫 在 江啟臣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前幾天,《紐約時報》刊出聶永真設計的 Tawian can help 廣告,承載了26,980 個台灣人向世界發聲的盼望。同天,台灣迎來睽違一個多月的「單日零確診」。
昨天,美國總統川普抨擊 WHO 忽視台灣警告,日本首相安倍也公開表態支持台灣重返 WHO,連長期忽視台灣的 WHO 首度,也首度正面認肯台灣的防疫表現。這天,台灣再次迎來「單日零確診」。
這兩個多月來,生活中有許多改變 — 包括出入各種場合的量體溫、乾洗手、戴口罩;交通選擇的侷限;諸多公共場館的暫時關閉;各種會展活動藝文表演的取消。還有人得放棄計畫已久的出行,被迫居家隔離,被迫拉開人與人的距離。
是台灣社會的每一個人,一起承擔起這種種不便,努力讓生活繼續。也是我們大家的努力,創造這波防疫的重要典範,給無數國際友伴一份信心與參照。
昨晚想著這一切,忽然覺得深深感動。
目睹台灣許多醫護、藥師和公衛醫療相關人員,冒著染疫風險,承受執行任務的諸多辛酸,守著第一線防線,替國人撐起安全生活的空間,我特別感佩。見證許多國際人士、傳媒為我國發聲,多數友邦更在 WHO 會議中仗義執言,我也深深感動。
台灣的優質公衛醫療體系、長期積累的醫學資料庫、高度警覺自律的社會文化,還有這次的新冠病毒防疫經驗,應該成為 WHO 社群的借鏡。
不管基於台灣民眾的健康人權,或是台灣能對世界公衛的貢獻,WHO 各會員國不應再漠視、推遲或反對台灣的實質參與。我也懇切呼籲北京政府,不要再杯葛台灣。過去國民黨執政時期,我們能有意義的參與,現在至少應比照辦理。
防疫不分藍綠,貢獻國際也是全民使命。身為國民黨主席,我堅信唯有讓台灣的政府和人民參與 WHO,才是國際公衛「互利雙贏」的正確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