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 To A Safe Distance 系列講座 X 蔡一郎】
#第二場講座報名開始 #抽獎
第一場講座於昨日順利結束!聽完台灣人權促進協會會長的分享,相信大家對資安問題的嚴重性已有初步的認識。
緊接而來的第二場講座🏃
將帶領大家深入探討要如何透過數據分析,找出潛在的資安漏洞!
---------------------------------------------------------
資訊技術的快速發展,促使網路攻擊成為常態,愈趨複雜多變的威脅經由不同途徑侵入個人、企業及政府的重要資料。而疫情導致的困境,加速數位化的進行,無疑是在資安防禦上增添隱憂。如何在第一時間找出可疑的活動以因應駭客的行動,成了提升資安防護力的關鍵💪
這次,我們邀請到在國內資安領域深耕多年的 #蔡一郎 研究員,談談台灣長期面臨的資安威脅,以及如何在龐大的數據海中發掘潛在的攻擊。
---------------------------------------------------------
|Key To A Safe Distance EP2|
講者:蔡一郎
講題:攻防思維下的資安數據應用
▌講者介紹
📌 現任
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 研究員
台灣數位安全聯盟與台灣網際空間與安全策略發展協會理事長
The Honeynet Project、Cloud Security Alliance、OWASP三大國際資安組織台灣分會會長
CSCIS Greater China 與東亞區副總裁
中華民國資料保護協會監事
台灣科技化服務協會理事
台灣資安聯合發展協會常務監事
台灣數位鑑識發展協會理事
於產官學研界擔任相關資訊安全教育 訓練課程講師
📌 證照
擁有RHCE、CCNA、CCAI、CEH、 CHFI、 ACIA、ITIL Foundation、ISO 27001 LAC、ISO 20000 LAC、BS10012 LAC、CSA STAR Auditing、CCSK等多項國際證照
📌著作
《5G大奇航》、《資訊安全》等35本電腦資訊圖書著作
講者的經驗豐富到不勝枚舉
想知道更多嗎?歡迎點進部落格了解講者長期在資安領域的貢獻吧!
👉https://blog.yilang.org/
▌講座大綱
網路世界中資安攻防成為數位時代中的新戰場,從資安數據出發,發展可視化的資安偵測、分析以及事件應變處理。
面對大量的數據,該如何抽絲剝繭從數據海中找出關鍵指標,成為數位戰爭中是否可以存活的重要關鍵。
此次將由台灣長久以來所面臨的資安威脅談起,透過所收集的資安數據進行各個層面的分析,從駭客的思維重新審視資安數據所潛在的重要線索。
▌場次資訊
時間|5/14 (五) 19:00 ~ 21:00 (18:40 開放入場)
地點|清華大學 蒙民偉樓 102 演講廳
報名連結|https://reurl.cc/o9jdkQ
⚠ 報名截止於 5/13 (四) 中午 12:00 ,名額有限,趕緊報名吧!
▌注意事項
1️⃣ 18:40 開放入場,請盡量提早報到
2️⃣ 本系列演講與清大服學、交大藝文護照合作,詳情請看粉專說明文
✨聽講座之外,還有機會帶走大獎 ✨
👉 新天鵝堡桌遊 一套 (市值 $1650)
凡報名講座者,皆享有抽獎資格喔😍
(註: 以當日現場簽到簽退單為主)
⚠中獎名單將於系列講座結束後一併公布
---------------------------------------------------------
主辦單位:梅竹黑客松
協辦單位:清華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陽明交通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清華書院 載物書院
#KeyˍToˍAˍSafeˍDistance
#資訊安全與資訊監控 #疫情影響的科技發展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圖說清代台北城(風華金典藏版)」介紹 訪問作者: 徐逸鴻 內容簡介: ◎台灣新生代古蹟與手繪建築達人三大著作壓軸 ◎了解清代台北城建築的唯一選擇 ◎邱博舜(台北藝術大學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副教授)、顏忠賢(實踐大學建築設計系教授)專文推薦 Ë裝幀設計特色...
「台灣 三大 書院」的推薦目錄:
- 關於台灣 三大 書院 在 梅竹黑客松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台灣 三大 書院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台灣 三大 書院 在 葉丙成 Benson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台灣 三大 書院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台灣 三大 書院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台灣 三大 書院 在 藍田書院的推薦與評價,YOUTUBE、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台灣 三大 書院 在 藍田書院的推薦與評價,YOUTUBE、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台灣 三大 書院 在 理學堂大書院- 牛津學堂Oxford College - Facebook 的評價
台灣 三大 書院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在烏牛欄──兼記二七部隊 ◎李長青
從島嶼灰濛的北方
震懼時代的槍聲就這樣響起
無端卻又必然的響起
延平路上,黃昏很快來臨
埔里隊與黑衣隊都已經出發
務必要到達能高傳說的最深處
向唯一的希望出發也向士紳的虛偽出發
和平日報視和平為大敵
南京的子彈亂竄
機槍威猛,天馬茶房就這樣
就這樣開始變得簡陋
我們需要進入山區需要水沙連的遮蔽
我們不得不延長戰事
拉長左翼的舊傷,扯開正義的繃帶
更需要無止盡拖延,完成昭和五年的對峙
當我們紀念碧血英風的高潔
霧裡的毒氣仍未散去,我們必須再流血
再流一次血,心中許下壯烈的悲願
當我們決定終要向埔里迅速挺進
沒有人料到,這將是歷史最後的戰場
最神聖的戰役
山區裡,隱藏神秘的革命
天色暗下來之後
你會看見,玉山的光
到達島嶼的心臟
已經是夜半的時候
一切正處於黑暗之中,聽不見
村落裡武裝的吶喊與潛伏的民變
看不見水裡坑的暗算
(而這裡是島嶼的心臟
瀑布從木瓜坑流瀉而下,陳有蘭說
豐丘的葡萄會在陽光燦爛時特別剔透
羅娜洵美的山地梅園正清香
溪谷於坪瀨蜿蜒,季節在此遞嬗
有寬尾鳳蝶飛翔不輟演練
關於石城與書院
文明又原始的藍田
嵌鑲溪澗,濁水已經千年不變 )
不變基隆港的反埋伏不變台中市的沸騰
人民的血跡流淌於1947年
月色模糊,土地上的沃肥崎嶇
槍聲清晰起來更大的槍聲臃腫起來
水沙連的山川向來在兵燹中抽芽
雲開始變色
山變色河也變色
風都變色了他們已經包圍
餓狼已經包圍烏牛欄
吊橋上,盡是嘶吼翻滾的羊隻
鮮血流過高砂青年的夢境
在魚池的小道在日月潭公路
二十一師已經從草鞋墩包抄而來
不是地圖上的路線而是一處處
一座座等待包紮的傷口
晚霞失去色彩,人止關陷入一片濃霧
比歷史更沉重的一場大霧
郡役場終於遺失了
血跡染成的檄文
議會路線不得不相信中央
誠摯又璀璨的虛應
美麗的音符顫抖的音符整齊的音符敷衍的音符
被剉鑢的音符,正悲訴著民主的憂慮
姑且相信國民政府,這一次
破碎的善意
(一次又一次
當局廣播充滿磁性:
此次政治改革…必能…
中…央…一定不…
會調兵來…台……務請大家協力維持
維持…維…持…秩序
望全省同胞…必定……。)
優美果決的肅殺被譜曲更被吟唱著
像出海捕魚的歌,捕獲的卻不是閃亮的鱗片
一次再一次,溫和地處決
即將夭折的春天
漁市場裡,熱情又孤單的口號
論兩稱斤被交易著
我們只能潛行移師埔里
島嶼的心臟,那山林最後的深奧
最純淨的溪壑與神木
想必足以屏障整個民族
幽微的希望
大華酒家的酒不夠香醇
鹿鳴館的冷飲亦不夠冰涼
失去自由的自由比寂寞更寂寞
時代的痛,埋伏我們
聖戰就發生於北路安撫司
我們成為河階,在廣大深邃的獵場
成為綏靖的遺址成為武裝的板岩
在兵器相接的瞬間
我們被封鎖而後通緝懸賞
行跡矗立成石斧,槍頭與紡輪
泅越烏溪,我們在烏牛欄
吊橋上,擺盪著
我們的黎明
--
◎作者簡介:
李長青。社團法人台中市文化推廣協會理事,財團法人吳濁流文學獎基金會董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生。
詩作被譯為西班牙、英、日、韓等語言,入選國內外多種選集,並曾獲多項文學獎,以及多次受邀參加國內外詩歌節,最遠曾到訪中美洲尼加拉瓜共和國,代表台灣出席第14屆格拉納達國際詩會。
著有《落葉集》《陪你回高雄》《江湖》《人生是電動玩具》《海少年》《給世界的筆記》《風聲》《愛與寂寥都曾經發生》《詩田長青》等,編有選集《躍場:台灣當代散文詩詩人選》。
--
◎小編 烏龍 賞析
1947年,延平路上天馬茶房的那一聲槍響,驚醒了整個台灣島的人民,各地紛紛起義,而二七部隊成立的最初,就是為了響應台中的武裝行動。詩人在詩中除了以「島嶼灰濛的北方、延平路、天馬茶房」等關鍵字,拉出二二八的背景,更要記錄的,便是二七部隊在南投、在當時的烏牛欄,所留下的種種足跡、奮鬥與不屈撓。
從第二段開始,便能看到詩人放入了非常多當時的歷史背景:「埔里隊與黑衣隊都已經出發」當時隸屬於台中縣能高區的埔里鎮民,為了響應台中的武裝部隊而起義,一支自然稱作埔里隊,而另一支則是因為接收了當時日本警察的冬季制服,因衣著顏色得名,後在台中與其他隊伍改組為二七部隊。「向唯一的希望出發也向士紳的虛偽出發」然而在過程中,卻得不到當地士紳的協助,反而被要求投降解散,談判失敗後,這些相對有錢有勢的人們,不是逃走,就是到處散播二七部隊的不實謠言,增加日後部隊在人員招募上的困難。
進入第三段,由劉雨卿率領的21師,在中國渡海至台灣,從基隆登陸那刻起展開一陣不分青紅皂白的濫殺,並於3月13日進入了台中,因擔心波及一般民眾而不輕易與對方開戰的二七部隊遂退往埔里。「我們需要進入山區需要水沙連的遮蔽/我們不得不延長戰事」退入埔里的考量有二,一是能考慮再退入霧社,另一則是退往日月潭,便有機會能夠藉機佔領當時作為台灣供電主力的「日月潭第一發電所」。
然而事情並沒有那麼順利,「在魚池的小道在日月潭公路/二十一師已經從草鞋墩包抄而來」,21師搶先了一步,更打算從日月潭與魚池兩個方向圍攻。儘管二七部隊順利地攻下了日月潭,「沒有人料到,這將是歷史最後的戰場/最神聖的戰役」。
最後這一戰的地點,就是本詩標題的「烏牛欄」。「泅越烏溪,我們在烏牛欄/吊橋上,擺盪著/我們的黎明」於烏牛欄吊橋上,在經驗、人力與兵器都不足的情況下,二七部隊從白日交戰直至黃昏,也只能宣布解散,待來日再起。
詩人在全詩中一方面寫著二七部隊的奮力抵抗,寫「餓狼已經包圍烏牛欄/吊橋上,盡是嘶吼翻滾的羊隻/鮮血流過高砂青年的夢境」,另一方面也以這場戰役的所在地──南投的種種自然人文作為反襯,如:「而這裡是島嶼的心臟/瀑布從木瓜坑流瀉而下,陳有蘭說/豐丘的葡萄會在陽光燦爛時特別剔透/羅娜洵美的山地梅園正清香/溪谷於坪瀨蜿蜒,季節在此遞嬗/有寬尾鳳蝶飛翔不輟演練/關於石城與書院/文明又原始的藍田/嵌鑲溪澗,濁水已經千年不變」。寫木瓜坑瀑布、寫豐丘香甜的巨峰葡萄、寫羅娜(今南投信義)的青梅、特有的寬尾鳳蝶、三大書院,以及其中歷史最悠久的藍田書院。
這裡是無比美麗的地方,也是無比悲傷的地方。
有多少美麗的人們及美麗的景象,都在槍響的那一刻起消失殆盡?那個政權唯一留過的,只是美麗的謊言:「美麗的音符顫抖的音符整齊的音符敷衍的音符/被剉鑢的音符,正悲訴著民主的憂慮/姑且相信國民政府,這一次/破碎的善意」。
儘管我們都已經知道,後來破碎的除了善意,還有更多。更多。
--
參考資料:
1.大埔城誌,〈歷史大事--228事件 烏牛欄之伇〉,(來源:https://www.puli.gov.tw/web_travel/history/index.php?index_id=3)。
美術設計:靖涵 https://www.instagram.com/c__nh_n/
圖片來源:自繪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李長青 #在烏牛欄 #二七部隊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0/09/blog-post_23.html
台灣 三大 書院 在 葉丙成 Benson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即將進入大學的你,我最想給你的建議】
這個月,台大新生書院邀請我對台大的大一同學們做了兩次的演講。因為只有一小時,我有好多想跟同學說的建議,有的第一場有講到、第二場沒講到,有的是第二場說到、第一場沒講到。我想趁這時候,跟即將要唸大學的大一同學們詳細說明一下。這也是寫給全台灣剛要念大一的同學們看的~
我會先分析大一新生最常遇到的挑戰、困境,然後我再談最關鍵的解決方式。
在台大教書十六年了,這十六年來看到大學生最容易出狀況的時間,就是大一。如果大一能順利,通常後來會出狀況的同學就比較少了。大一同學剛上大學,會遇到很多跟過往日子很不一樣的挑戰,所以也是適應上最辛苦的期間。只要心理上能夠多些準備,也比較容易克服這些挑戰。我這篇列一些提供給同學參考。也很歡迎其他學長姐如果有更好的建議,也歡迎一起分享給學弟妹喔!
————————
〖大一生的三重挑戰〗
過去我看到最辛苦的大一同學,通常是離鄉背井到大學唸書,而且自己高中在那大學或科系人數很少或幾乎沒有的人。這樣的同學來到台大,一開始會有三重的壓力:
1. 生活上的大改變:以前在自己家鄉十八年,尤其是那些號稱自己家巷口最好吃的地方的人;一旦來到很陌生的縣市,光是怎麼料理自己的生活,還要吃那覺得比家鄉貴死人又不好吃的東西,還要跟四五個人一起擠在小小空間的宿舍、還要適應那些鬧鐘一直叫卻又死不起床的混帳傢伙,這跟以前在家裡住有很大的差別。需要時間適應。
2. 學習上的大改變:以前在高中,老師會不斷督促大家唸書,還有小考逼學生讀書。教育部說有七成的學生在補習,補習班的老師更是把學科知識、各種考試題型整理成讓大家可以快速提升考試分數的成果。但進了大學之後,大學教授除了一週三堂課之外,不會再額外去督促你讀書。另外,大學的科目如大一微積分,在外面也沒有補習班幫你把所有題型整理的好好的幫你應付考試。這是許多從小補習到大的學生,另一個要面對的挑戰:大一新生,真的開始要靠你「自己讀書」了。更不用說,不少學校科系都用原文書,怎麼適應讀原文書,又是另一大挑戰。
3. 交友圈的大改變:這是我剛才提到,離鄉背井、同高中考上同大學、同科系比較少的同學,最大的挑戰。以前在高中,有很多朋友。一旦進了大學,這些好朋友都不在身邊了。進到系上,看到系上新同學一大群O中的、一大群O女的,他們一下子就形成了屬於他們同校的交友圈。看人家這些學校的,每次系上活動都好像熟人很多,反觀自己卻都沒有什麼認識的人。想要打進人家學校的大圈圈,又覺得臉皮薄不好意思去亂入人家好像都很熟的圈子。然後在系上就覺得沒有什麼朋友,上課也覺得很孤單。許多的壓力、辛苦,都沒有朋友可以一起取暖分擔;心裡就慢慢開始出現問題了。
這是我從美國、到台大,教書二十年來最常看到的大學新生所面對的三大挑戰。這三大挑戰,如果在第一年都很辛苦、很難適應的同學,就會比較有高風險在整個大學生活很不好過。
通常出問題的同學,比較常看到的機轉是:因為沒有交到什麼朋友(挑戰三),所以對於來學校上課越來越沒有興趣。然後靠自己唸書又唸的很痛苦(挑戰二),特別是唸自己沒有興趣的科系時,會越來越想逃避。又沒有高中導師那樣會盯,於是開始逃避、開始常翹課,整天窩在宿舍沈溺在網路上、電腦上耗時間(特別是從小爸媽嚴禁 3C 而乖乖唸書的學生,大一開始離家獨自用 3C 反而是沈溺的高危險群)。如果又遇到生活圈的不適應(挑戰一),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好,那除了學業脫軌外,連心裡都會出現很多問題。
一旦學生陷入了學業脫軌的狀態,要再拉回來就很困難。這通常要靠很多同儕好友的幫忙才能夠把他拉回常軌。但問題是,他在大學沒有交到什麼朋友,從同儕而來的幫助動能,就很小了。
————————
〖克服大一挑戰的最關鍵方法〗
所以我要給大一同學的建議是:這二十年來我看到的狀況是,只要大一期間你交到的朋友夠多,通常之後出問題的機會就小很多。通常因為在學校、在系上有不少好朋友,你就會有動力要去學校上課、跟朋友 hangout。然後因為有朋友一起,讀書、準備期中考期末考,都會有朋友一起互相幫忙。不會的也有人可以一起討論、一起問,在課業上也就比較不會想逃避跟翹課了。另外也因為朋友常常一起活動,跟朋友一起吃東西,即使是台北的噴,吃起來也沒那麼難吃了。
所以在這三個大挑戰中,其實最關鍵的,就是挑戰三:交朋友。不管你是唸哪個大學,大一的同學請你記住:不要臉皮薄、不要看人家已經有自己的圈子就不敢去跟人家接觸。你高中唸的是小校、或是你高中同學在這大學少,你就要有這樣的自覺:你必須比別人更厚著臉皮去認識新朋友!一定不可以害怕這件事!一定要做到這件事!只要你大一交到夠多好友,你的大學生活就會過得順利許多。
如果你真的覺得自己臉皮很薄、圈子很小,不好意思去認識人,你一定要善用你大一新生的身份!在這時候,每個社團的學長姐為了希望你加入,都會非常和善地對待你。這也是你交朋友最好的機會(等等,我說的是交朋友,不是追學姊,這是兩回事!)透過社團,你也有機會認識不少新朋友。但即便如此,在系上認識朋友還是非常重要的!因為系上的同學才是跟你有最大生活圈重疊的夥伴,學業上的互助,還是很需要系上的好朋友的!
除了交朋友這件事我認為很重要外,另外一間也是我第二場新生書院沒時間講,所以很想要寫文章再提醒同學的。過去這十幾年來,我見到好幾位心裡出了狀況的同學。或是憂鬱、或是躁鬱、或是焦慮。這當中有不少同學,經由跟心輔中心心理師的晤談、輔導,慢慢地從中走了出來。
如果真的有一天,你發現自己的心裡出現了狀況了,不要害怕,心輔中心有心理師專門幫助你。這不是一件奇怪的事情,不要覺得自己奇怪。身體感冒看醫師,心裡有狀況去找心理師,這是很正常的。這個學校有很多人願意幫助你,你不會是獨自面對它。如果心裡累了、常常會莫名地覺得難過,就去跟心輔中心預約跟心理師聊一聊吧。多個了解你的人一起分擔,會比較好的。而且不用擔心,一切都是保密,不會有人知道你去聊天,這對你未來找工作不會有任何影響的。
————————
〖結論〗
總而言之,過去這二十年在大學的教學經驗,「交朋友」是我認為在大一最重要的。這也是我最想給大一同學的建議:不要臉皮薄!就是要厚臉皮去認識新朋友!只要有好朋友,你的大學生活就不會有太大問題了!
記住:不要臉皮薄,交朋友、交朋友、交朋友!(很重要!)
大一加油!祝福各位都能有充實愉快的大學生活!
(歡迎分享,希望給更多要上大學的大一新生看到~)
台灣 三大 書院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圖說清代台北城(風華金典藏版)」介紹
訪問作者: 徐逸鴻
內容簡介:
◎台灣新生代古蹟與手繪建築達人三大著作壓軸
◎了解清代台北城建築的唯一選擇
◎邱博舜(台北藝術大學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副教授)、顏忠賢(實踐大學建築設計系教授)專文推薦
Ë裝幀設計特色:典藏版以青花底襯復原建築繪圖,風華金精燙呈現清代台北城,方背精裝完全展開,跨頁手繪圖一覽無遺。台灣首善之都台北城,150年前並不存在;台北城的初始建設得追溯到中法戰爭,在隆隆砲火聲中,一磚一瓦慢慢築起。本書以史料為基,細心還原歷史現場,深入淺出勾勒清代台北城的建設始末、發展及風華。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台北盆地建城前,已經充滿蓬勃的市井活動,街巷熱鬧雜沓,自然而然發展出來豐富又多元的建築樣貌,如:土埆厝、磚砌合院、街屋、寺廟、書院。後因淡水開港通商,引進商館、領事館、洋樓、倉庫、教會等西式建築。泉州人在大龍峒建造的「四十四坎」街市與漳州人在今日士林一帶建設的「八芝蘭城」,儼然就是功能完整齊備的迷你城池,道路規畫井井有條,排水措施和防禦功能無不一應俱全。
選址、築牆、看風水
在這樣的背景下,清政府進行台北城的規畫與建造時,並沒有遵循「先有街市而後築城」的慣例,而是另行選定城池位址,然後才大興土木,構築城牆與城門,城內的道路規畫更經過審慎的風水考量後才擬定,讓台北城得以成為一座方正完整的城池。
繁華鼎盛的清代台北城
從選址、籌畫、開工興築到落成,台北城經歷道路重劃與中法戰火的波折,最終在劉銘傳親自坐陣下,成為台灣現代化建設的典範。讀者透過七十五幅細膩的手繪圖,一一走過西式城堡、平埔族聚落、漢人農村合院,再遊逛繁華的商店街屋、淡水洋樓。從設置台北城到興建公共建築的歷史場景中,穿越時空,來一趟清代台北城之旅!
作者簡介:徐逸鴻
台灣新生代古蹟與手繪建築達人,1977年生,桃園縣觀音鄉人,進入古建築領域已有二十多年,曾任職李乾朗工作室助理。擅長攝影、繪畫,並從事許多建築測繪與插圖繪製工作。中國文化大學建築暨都市設計系學士、台北藝術大學建築與古蹟保存研究所碩士,曾就讀北京清華大學建築歷史與文物建築保護研究所博士班;目前在台北市主持「木也建築學堂」。著有《圖說艋舺龍山寺》、《圖說日治台北城》及《圖說清代台北城》三書。
作者粉絲頁: 木也建築學堂
出版社粉絲頁: 貓頭鷹書房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台灣 三大 書院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台灣外島金門金水學校由水頭鄉僑集資於1932年興建,建築本體面積達631平方公尺,仿傳統書院採「回」字型的平面格局,均為一層樓高,是俗稱番仔厝的類型。當年華僑離鄉背井在南洋打拼、省吃儉用的僑民有的寄錢回來貼補家用,有的賺比較多錢的人就創建學校,而在興建建築物時為了光宗耀祖,就會捨棄傳統建築,反而會選擇中西合併或揉和南洋風的建築做為代表! 校門頂有兩小天使,上方有著「A」的字母,原來是望來這念書的小朋友人人都得A。這不是用台灣本土學校的「甲」,可見受西洋影響很大。整個校園是「回」字型設計,有著僑民期盼回鄉的意涵!校園中央是個講堂,外圍是教室,教室走到講堂的小階梯還有做檐廊,以防小學生淋到雨, 用蚵灰、紅糖、糯米建造而成了紅磚圓柱,這是蠻少見的樣式,而圓柱上下兩側為方型磚,代表著希望後代子孫在外做事堂堂正正,在家相處圓圓融融,當時的存德藥房扮演著幫忙匯款和寫信給遠方親人的角色,目前存德藥房還開著營業!到南洋打拼的僑民當時拿的行李箱,斑駁中帶有滄桑,彷彿在說著當時父執輩在南洋打拼的辛苦歷程! 走一趟金水國小,更能感受當時金門人生活的艱苦及南洋僑民對金門家鄉的思念,是個來金門必遊景點唷!民國94年,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依原貌重新整修設為展示館,主要敘述早期金門居民至海外工作的發展過程,以他們離鄉背景的辛酸與其對家鄉的貢獻,讓後人了解由此所形成的僑鄉社會。本館主要敘述早期金門居民至海外工作的發展過程,以他們離鄉背景的辛酸與其對家鄉的貢獻,讓後人了解由此所形成的僑鄉社會。展示內容可分為A、B、C三大區。
A區-內容包括:1.尋找出路2.金僑的海外生活3.僑匯通路與發展4.僑鄉的故事5.僑鄉婦女的處境
B區-內容包括:1.昔日教室重現2.僑鄉及海外的教育
C區-內容包括:1.水頭聚落風情2.水頭的歷史步道。
羅寶田神父 Bernard Druetto(1909年3月28日-1994年1月29日)出身於法國的方濟各會傳教士,曾於中國湖南及金門縣進行傳教醫療救濟等活動,1954年抵達金門島後,終其一生奉獻於金門島嶼上。1909年3月28生於法國馬賽的勞工家庭,父Glovnnannl Battista,母Franzino Maria-Glovanna,另有一孿生弟弟與與一姊姊。弟弟於出生20天後死於肺炎,母親將羅寶田帶往馬賽護佑聖母大教堂,獻於天主,懇求庇護。八歲父親更換工作,全家遷往義大利故鄉都柏林。十一歲進入修道院,十五歲畢業,加入都柏林聖方濟修院。於羅馬國際大學與聖安東尼大學進行七年醫學與神學嚴格訓練。1931年抵達中國,到湖南傳教,1951年被驅逐至香港。1954年12月24日聖誕節前夕早晨抵達金門島,一身聖誕老人裝束於碼頭上,卸貨、發放物資,對當時處於戰亂資源及於匱乏的島民大感安慰。1955年由金防部將於金湖鎮太湖旁的沼澤地提供羅神父50年使用權,羅神父於這片不毛之地一人(偶有官兵幫忙)親手建立教堂、臨時醫院等,教堂得一部分作為彌撒之用,另一部分作為病患收容所,開始他長達近半世紀的診療與物資發送等工作,一生皆免費進行醫療工作,對當時資源匱乏的島民來說,免於疾病與生命威脅,貢獻匪淺。1962年,為免金門西半島教友路途遙遠奔走,獨自親手於金城鎮建立另一座教堂——聖心堂,建設經費多於以書信向歐美募捐點滴留存,並於教堂內設立附設托兒所,於1969年毫無條件將聖心堂贈與耶穌會。1971年,右腿摔跤安有鋼條。1993年於查看燒毀教堂體力不支墜樓,腹部撕裂傷,右腿再度斷裂,經過一夜,隔日求診教友發現送醫。因牢獄期間胃部受損而長年胃出血,寒冬入夜間容易患發,持續43年,1993年高燒大病,一晚腹部劇痛大吐大洩後意外痊癒。於1994年高齡84歲仍堅持獨自騎乘機車往返不同城鎮舉辦彌撒,途中遇車禍,於車禍隔日心臟衰竭安詳離世。2005年羅寶田神父一手打造的山外天主堂由官方單位剷除,2008年金湖鎮公所規劃紀念園區的建立,於2010年羅寶田紀念園區落成,園區內保留部分羅寶田神父當年原始建物。部分人士認為移除原有天主堂的行為對於歷史紀錄與感懷神父上是一大損失。
護國寺管理委員會主委李其南說,護國寺依太武山、傍太湖,山明水秀,地靈人傑,曾經地理師斷云:「此寺建處乃金湖回龍地,廟地靈氣豐氣」。而護國寺供奉菩薩有求必應,十分靈驗,終年香火不斷,善男信女絡繹不絕於途。護國寺每年均會辦理法會,今年度消災祈福及薦亡法會一月十一日起至一月十四日舉行,各界信眾均前往參舉,護國寺住持釋自信法師也指出,護國寺長年均有大批虔誠信眾,每日到廟裡做早、晚課,虔誠修法祈福。他告訴所有信眾,善念、善心為首要,而人難免會有貪念但切莫有憎恨之心,否則一切的修法均化為烏有。

台灣 三大 書院 在 理學堂大書院- 牛津學堂Oxford College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他1899年獲假歸國不久,就收到台灣的電報緊急召喚,他隨即匆匆回台,抵達淡水不久後馬偕逝世, 突然把北部台灣教會三十年的基業全托給他。 吳威廉牧師隨和謙順,做事認真而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