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分享幾個有趣的數據
1. 男性平均肌肉量是女性的157%,即使是相同體重的男女,也還是有10%的差距。
2. 台灣女性平均壽命84.7歲,比男性的78.1歲多出了6年多。
評論
1. 不能拿關聯性數據任意推導因果,否則會得出「肌肉越多越短命」的結論😂
2. 健康老化需要足夠肌肉量,但除了肌肉外,還有太多因子在影響著我們的健康...
參考資料
https://journals.physiology.org/doi/full/10.1152/jappl.2000.89.1.81?url_ver=Z39.88-2003&rfr_id=ori%3Arid%3Acrossref.org&rfr_dat=cr_pub%3Dpubmed
台灣平均壽命男女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跟著聞氫哥的足跡真的會很容易找到奇葩。
DCard 粉專分享一男子發文抱怨老婆賺太少,結尾使出溫情攻勢:「我擔心哪天我走了她該怎麼辦...」本宮閒著沒事,留言告訴他沒事的,老婆會活得很好的。後來我點入原文,果然,魔鬼藏在細節裡。
居住地:中南部。
結婚原因:男方的媽媽媽當年癌症末期,男方不希望媽媽沒看兒子成家就走了,所以選擇結婚。
男方資料:37 歲、製造業機構設計、月入 6 萬不含獎金、每年保費 10 萬(醫療險之類的)。
女方資料:32 歲、大樓管理室小姐、月入 23.8K、存款不超過 3 萬元。
爭執點:相識 6 年、男方覺得女方賺太少不求上進、婚前講好不生小孩婚後女方突然說想生小孩認為自己適合在家帶小孩。為了讓女方提高收入(他設目標:35K),他買車給她開還出錢讓她去學美睫。但是最後她還是決定領 23.8K,理由是美睫工作讓她眼睛不舒服。
--
我還是那句話,關於錢的故事不要只聽當事人說了什麼,要聽他沒有說的部分。
1. 「我幫她買車」,事實上車登記在他自己名下,且是婚前財產。
2. 依照原 PO 的說法,婚後財產全是他個人持有,「我的所得與她無關」。他們夫妻財務如此這般獨立。不知他們是否有簽婚前協議。
3. 我爬了 1000 多樓留言,沒瞧見他詳細描述家務活分配。眾卿,請牢記我的話。談家庭財務卻不談勞務付出都是耍流氓!!!婚姻責任與資源,不是只有錢財,還有勞動力、後援、等。
4. 很多人談夫妻財務,只提金額,不提年齡差距,這也是耍流氓。兄弟們,年齡就是金錢啊!他們相差 5 歲,拼一點的 5 年在職場上都可以差上兩級了。台灣男人要當兵,我扣掉 2 年。您還是先跑了 3 年啊!何況假設雙方退休年齡是一樣,女方最後 5 年工作期,男方這段時間已退休。到了那時要不要比比看收入?以年齡差距和男女平均壽命計算,女方有極高機率成為養老照顧方。真的要算,女方吃虧很多欸。這就是為何夫妻理財,要以幾十年為規劃長度。
5. 嫌棄老婆是個月光族。那麼你教她投資了嗎?教她理財了嗎?夫妻的團隊精神,您也沒有啊...
仔細分析下來。有幾件事情蠻詭異的... 原 PO 說擔心萬一他走了老婆會過得苦,但是對老婆最有保障的意外險和壽險似乎沒有買或受益人沒有寫老婆的名字?醫療險卻保挺高。
當初結婚是為了癌末的媽媽、婚後財務完全獨立、保險不幫老婆想、家務分配不提、要老婆淨身出戶另找他人不分婚後財產。
他們雙方月收入加總不含獎金至少 8 萬多,住中南部。沒小孩,男方家境小康以上。擔心日子過不下去是假,害怕老婆沒有他無法活也是煙霧彈,想找個會做家事又會賺錢的老婆才是真。
其實他的訴求很簡單:不要拖累我。但是孩子,婚姻就是互相拖累,懂?
原文共賞:
台灣平均壽命男女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這裡不討論台灣的核能議題,魔人退散!請看書!
最近的疫情管制,大概是我脫離學生時期後少數有好好看書的時間了吧...
The recent epidemic control is the reason give me more time for read.
【讀後心得---車諾比的聲音】
[Experience after reading---Voice from Chernobyl]
“車諾比”這個地名對我來說,在看此書之前是陌生的?!
你很驚訝嗎?我自己也很驚訝...
這個1986年發生,不能算太久遠的世紀大災害,可說是世界上最大的核災了吧,然而我只知道日本核事故和年代更久遠的原子彈爆炸。當然我本身不是個讀萬卷書的人,但我驚訝的是在我生活中,也從無人提起過這個地名。
這本書所有內容幾乎都是紀錄被“車諾比事件”影響的人們自述。作者想講述的並非只是這個災難,而是往往當災難過去,人們遺忘之後....那些受災的人們呢?
白俄羅斯現有五分之一的國民仍住在輻射區,核災發生後的白俄羅斯人民罹癌人數成長74倍,畸形兒、白血病嬰兒大增。而當時前往現場的共八十萬人,平均壽命為33歲,現白俄羅斯人民平均死亡年齡只有60歲。默默外銷的農產品...被認為是現今週邊國家兒童大量罹患甲狀腺癌的原因。
(以上是書的內容,我補充目前有研究指出“畸形兒和“白血病”沒有顯著增加,與輻射之間沒有確切可證明的關係。參考資料:
來源: Studies of mortality of atomic bomb survivors. Report 13: Solid cancer and noncancer disease mortality: 1950-1997. )
這本書訪問了不同觀點角度的人,有第一現場消防人員的遺孀,也有幫著政府欺瞞人民的科學家、全新信賴政府的村民、不願離鄉背景的老人家們...不避諱寫出不同角度的眼光和面對事情看法。
車諾比核災可說是推動蘇聯解體的其中一項因素,有人喜愛自由,也有人仍然執著忠誠於共產,但更多的...其實人民要的是生活與生命。
遭遇輻射污染與遭遇戰爭的人們...我很驚訝許多人選擇的是躲到無人煙的輻射區域去落腳,因為「人比看不見的輻射更可怕」。
第一時間衝入火場的消防隊員,吸收高達1600侖琴輻射污染,死前妻子描述他:肉從骨頭上分離,咳嗽時內臟碎塊會卡到氣管,血管無端爆裂,身體浮腫...
但我覺得最可怕的不是生命就這樣去了,而是生命就無法再延續了...
許多去現場清理的人,當時鄰近核電廠的人,無法生育,即使生育了也多是畸形、疾病、死胎...這彷彿預言了人類滅絕的方式。
對災民來說,車諾比這名字,從此離不開他們。存活下來的人,也無法再有正常的人生...當別人知道你從車諾比來,就會躲著你,親人不敢讓你回家、孩子在學校被排擠嘲笑,未婚男女難以找到伴侶。
然而迴避災民的人錯了嗎?
如果你看到因為不躲避受輻射污染的丈夫,因而害死出生嬰兒的婦人...保護自己和家人錯了嗎?
(這裡我更正,醫生說明染輻射的頭髮衣物去除後,人就不會有輻射感染力,但對當時的民眾而言,或許是事發當時在核場旁邊的妻子早就被輻射影響,或是嬰兒出生就器官有問題是巧合?總之照成了大家都相信傳染,並且當時的醫護也是這樣預防的。)
因此在這樣的知識宣導下,在摧毀一切相關書籍不讓人民知道真相的那個年代,人的躲避與畏懼也是災民的災難。
我印像很深的是書中訪問了創建基金會去幫助這些受災兒童的人,救助會讓許多人,尤其是孩童開始認為“這是應該的”,但他們也的確需要幫助阿。而政府在幾年後無法負荷對龐大數量災民的補助,乾脆修整補助標準,讓甚至一整區的人民都“健康”不符合補助標準...
「這場災難是文化與人性的考驗」他說。
這個災害沒有結束也無法結束,畢竟原子衰變還得等個幾千萬年啊...傷痛只是被外界遺忘了。
#車諾比 #車諾比核災
#讀書心得
PS.最厲害的是旅行社和遊客,車諾比現在變成觀光景點了,但是看完這本書之後,我實在無法相信旅行社說去那邊一遊的輻射比照X光還少(書尾說號稱去一個禮拜也不超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