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文】農業應對氣候變遷任重道遠
文/李武忠(農漁經學者)
近來全球各地不斷發生嚴重的天然災害,台灣亦無法倖免,而農業是最容易受到氣候變遷影響的部門之一。農漁業的生存發展高度依賴氣候,原因在於作物的種植、成熟、收穫、運輸及儲藏等,都取決於一致的季節性模式,只是農業對氣候變化的脆弱性,可能威脅到數以千百萬人的生計及糧食安全。氣候變化帶來乾旱、酷熱、颶風、暴雨和洪水等災害,重塑了作物、害蟲、病原菌和雜草之間的關係(包括化肥農藥使用量增加、土壤健康狀況惡化、授粉昆蟲減少、病蟲害加劇、改變降水模式、生長季節變短、成長減緩等),生產條件惡化給農漁業帶來空前挑戰。
#農業發展 #氣候變遷 #氣候智能型農業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370的網紅漫步在雲端阿里山,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台灣欒樹金黃之美(2018/09/19) 台灣欒樹是台灣特有種的落葉喬木,顧名思義就是只有台灣才看得到的植物,主要分布在低海拔、陽光強的地區。因為其耐汙染乾旱,吸收廢氣能力強,廣泛被種植在全台各地的行道樹。 如果您周遭的環境有台灣欒樹的蹤跡,也許您會發現春夏季節的新綠,秋天盛開滿樹的金黃,花謝結...
台灣乾旱季節 在 邱求新 Chiu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是不是 秋天應該準備來了呢?
我最喜歡的季節!
因為全球暖化現象 氣候變化多端 熱變好熱 冷變好冷 四季不分明 夏季好長 冬天不冷 乾旱 淹水樣樣來!
我知道我的個人力量很小,但我也盡力出一份心力!
不管是去沙灘海邊玩 看到垃圾順手丟 爬山時看到菸蒂撿起來!
看起來不起眼的小動作 可以對這環境產生大改變!
一起努力 加油!
#環境 #環境保護 #環境問題 #你我有責 #垃圾 #帶走 #全球暖化
#認真 #看待
#台灣加油
#喜歡
#秋天
#拍照是我生活的一部分
#攝影日常
#攝影日記
#手機攝影
#拍照
#攝影
台灣乾旱季節 在 環境資訊中心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結夏 安居】
很熱,我也覺得。五月至今的WFH期間,時常熱得只想躺著。5月13日全台停電那一天,台北盆地氣溫約33°C,我正躺在房間的磁磚上吹電扇納涼,無預警地想起曾經去過的炎熱地帶。
2014年十月旅行在緬甸,進入寺院和佛塔都規定要脫鞋。赤腳踏上光滑的各種材質的地面,深深感到千分之一火烤活蝦的痛苦,只能怨自己這雙腳皮不足以抵擋腳下的熱度。
佛塔周圍充滿著各式各樣躺著的人類和犬貓,村莊、公路旁也能見到各種躺姿。我揣想,大家或許暫時沒有其他地方要去,暫時沒有其他事情要做,既然這麼熱,不如就躺下吧。
過去我一直驕傲自詡為溫室效應下的優勢人類,連單車環島都在炎熱的八月完成,但今年也不得不臣服於那一座方形、會吐出26°C氣體的機器。
暑氣貼身,感覺有汗珠從毛孔探出,有時被直接被衣物吸收,有時和其他汗珠匯流成一條汗水小河,順著背脊下滑。如果有個小精靈可以把小河當作滑水道嬉戲,該有多溫馨才好。
才一腳踏進夏天,就已經是不遺餘力全速前進的盛暑了嗎?
居家辦公實在不好意思當薪水小偷(但確實有幾次線上會議是忍不住趴著或躺著參加的),得要警惕自己:不能輕易躺下。有時要從客廳的工作桌移到房間的工作桌,有時得要擦上防曬乳,坐在有風的陽台工作。我用上了全副身心體驗公寓裡的微氣候,發現總是有某個角落會比另一個角落涼一點。
有天晚上到富陽公園散步,臨時起意為自己舉行一場勇氣訓練,決定摸黑走進這座都市小森林。走了一段階梯,身體開始發出「喔!這不太對勁」的訊號,我停下腳步,打開手機的手電筒,查看腳邊是不是有小動物出沒。太擔心自己即將或已經踩死昆蟲蟻獸,便當機立斷中止了這場特訓(怕黑的那個我也偷偷鬆了口氣),改走路燈比較多、水泥化程度比較高的福州山公園。
非洲大蝸牛像雨落了一地,「結夏安居」從濕熱的地面冒了出來。
第一次見這個詞彙便覺得傾心不已。是誰的巧心,想出這麼美的漢字組合?少少的四個字充分包含了季節的溫度,季節的聲音,以及季節裡的生活感。
「結夏安居」也稱「雨安居」,源於兩千多年前的古印度。佛陀在世時,大多在印度恆河流域一代活動,仲夏蚊蟲蛇蟻繁盛,且有長達三個月左右的雨季,僧侶們出外托缽乞食,行腳在泥濘的土地上,容易踩到小生物和草木的新芽,僧衣也因為雨勢而折損。佛陀於是做出結界安居的決定——僧團在這段充滿雨水的期間裡也WFH,接受居士們供養的衣食,在結界的範圍裡聚居一處潛心修行。
我想像僧團在雨聲裡共學,禪坐經行、朗誦戒律、研修佛法、懺悔過失,我想像朗耀的誦經聲和雨聲難分難捨,分不清楚哪一個才是背景音。
兩千多年後的今日,我們熬過五月的乾旱,台北回到燠熱多雨的天氣。感覺著熱空氣籠罩,看著天空陰沈下來,我總是期待著趕快下雨。
我喜歡雨季,喜歡雨季哪裡都去不了的自由,喜歡雨落在大地的各種聲響,落在屋頂的、落在傘上的、落在樹葉上的、落在水窪裡的、落在柏油路面的。只要雨不成災,每一場雨幾乎都隱含著療癒感。
只是,過了立秋,夏天卻還賴著不走。科學家說,人類耐熱的演化速度趕不上自身所造成的全球升溫,夏天將年復一年加長,到21世紀中末,台灣夏季的長度將從130天增加到155至210天,直到失去冬天。
如果你也愛夏天,或者夏天對你來說很重要,那麼,我們將擁有漫漫長夏。
疫情為生活畫下結界,我也設法在這之中偷偷安居,靜心抄經,試著多和自己打一些交道,堅持一點點的自律,面對不斷發生的過錯和原子一般的進步。意外地在溽暑蒸人之際,感到陣陣清涼。
祝:安居。
(文:吳宜靜;繪圖:thejane BubbleJane in the Teahouse )
★ 線上閱讀全文:https://e-info.org.tw/node/232010
★ 每週環境副刊:https://e-info.org.tw/taxonomy/term/89/all
台灣乾旱季節 在 漫步在雲端阿里山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台灣欒樹金黃之美(2018/09/19)
台灣欒樹是台灣特有種的落葉喬木,顧名思義就是只有台灣才看得到的植物,主要分布在低海拔、陽光強的地區。因為其耐汙染乾旱,吸收廢氣能力強,廣泛被種植在全台各地的行道樹。
如果您周遭的環境有台灣欒樹的蹤跡,也許您會發現春夏季節的新綠,秋天盛開滿樹的金黃,花謝結果轉為紅色,果實成熟又變為褐色,這樣的季節輪替色彩,所以台灣欒樹又有「四色樹」之稱。
當秋風輕揚,金黃花瓣緩緩落地,置身台灣欒樹之下,有如黃金雨般的輕柔浪漫,現在我們也可以稱它為「台灣金雨樹」。
當眾人紛紛追逐白芒花海之際,台灣欒樹依舊默默的為我們守護環境,只是沒有引起太多注意。
朋友們,走過、路過、來了就不要錯過,上阿里山之前,別忘了進來「觸口樹木銀行」坐坐,體驗目前最美的台灣欒樹。
台灣乾旱季節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PTS )
PNN Justin.tv頻道 ( http://zh-tw.justin.tv/pnnpts )
今年是反聖嬰現象後一年,二三月本該是春雨綿綿的季節,卻不常下雨,五六月的梅雨季,氣象局和學者也認為,雨量恐怕也會偏少,夏季用水量肯定吃緊,中研院研究發現,在全球暖化的影響下,未來降雨不但可能逐漸增加,而且會呈現兩極化。
研究團隊利用氣候模式預估,到了21世紀末,雨季的降雨量將增加15%,乾季也會減少15%之多,根據台灣過去30年的降雨資料也發現,中南部的降雨兩極化現象,相當嚴重。
學者以2009年高雄地區為例,如果不是莫拉克帶來超大雨量,當年的平均降雨量只有往年的一半,但兩極化的降雨趨勢將在雨季帶來洪水和土石流,乾季則釀成旱災,學者建議政府應該盡早重新思考水資源策略,水庫興建不易,清淤效率低,或許可增加蓄水池,把水存下來,北水南送也可解決中南部缺水問題。記者陳姝君林國煌台北報導。"
台灣乾旱季節 在 連續三年「反聖嬰」... 注意! 台灣「這區域」秋冬季節..豪大雨 ... 的推薦與評價
Climate change refers to long-term shifts in temperatures and weather patterns, mainly caused by human activities, especially the burning of ... ... <看更多>
台灣乾旱季節 在 風傳媒x華爾街日報- 【#名人真心話】#許晃雄#專訪氣候變遷 ... 的推薦與評價
許晃雄召集跨領域學者進行「台灣乾旱研究」,結果發現,隨著平均溫度增加,台灣乾溼季節差異已趨明顯。 未來在暖化最嚴重的情境下,台灣豐水期平均降雨量將增加,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