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放心安全玩! #台東爭取2年內打造9座兒童特色公園】
公園是爸爸媽媽最常帶孩子消磨時光的好地方,要讓孩子玩得開心、家長放心,慶鈴與團隊積極爭取1億2千萬元經費,2年內將在台東完成新建6座、整建3座兒童特色公園。
今天是台東市知本里(富民街56巷)新建兒童公園開工的好日子,也是啟動台東兒童特色公園的開始,除了知本公園年底完工,我們也會與史前館合作、#打造康樂火車站前的史前文化意象及交通主題公園,#並擴大縣立體育場原有遊戲區增設兒童公園、#整建蛋糕公園,並協助鹿野、金峰、成功等鄉鎮爭取經費建立共融特色公園,及整建關山親水公園及卑南鄉泰安公園。
慶鈴要求 #兒童公園與自然融合、並減少人工化學材質,如知本公園基地將全部沒有橡膠地墊,採細礫石當緩衝材料力求基地透水及保水,並設置環抱式山丘搭配磨石子溜滑梯,配置可促進兒童大肌肉發展的攀爬架、多高度單槓、雙槓,適合大人小孩一起玩,並有變化型式的平衡木提供幼兒發展前庭覺,植栽部分除保留原有大樹並新種植19棵喬木,期待這座綠蔭豐富且親子同樂的公園盡快在年底啟用。
#台東不只是台東
#融合自然的兒童特色公園
台東建設
同時也有2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去年12月在台東縣海端鄉崁頂部落,受困陷阱又中槍傷的一隻保育類台灣黑熊,經過台東林管處和屏科大緊急救援安置。經過半年,現在牠不但長胖了,也移到野訓場,不時爬到樹頂上張望,可能是想念森林的生活了。台東林管處表示,經過專家評估後,會擇期用直升機送牠回到山區野放。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
台東 爬 樹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回顧徒步環島第29天~
沒有預期、來到瑞和這一站,一出站聽到潺潺的灌溉水渠聲,水流很快,水量很大,有種醒腦的感覺。
清晨六點的瑞和也太美了吧!它位於兩座山脈之間,一邊是裊裊炊煙,一邊是將露臉的旭日,整個小鎮淡淡蒙了一層紗,當下念頭便是「今天要拍很多很多照片」!
6:15左右,朝陽光束灑下了,將稻穗尖端一粒粒的露珠點亮,好像啟動了一整片細緻的LED燈泡。這時暗綠色的稻田突然變成金黃色,然後就在10分鐘內的日出時光變化萬千,最終變成草綠色。那光線照得青苔老屋也變成霸氣皇宮,也將遠方的平快車變成華麗的無線列車!我幾乎沒什麼移動,只是拿起手機一直拍一直拍。
小鎮居民慢慢甦醒了,學生揹書包上學,也看到有人喝醉酒把自己藏進輪胎底下的奇景。我向沿途的老人和狗狗打招呼,也興起想來瑞和住上一段日子的念頭。
瑞和站走向瑞源站這麼短的距離,溫度就逐漸升高,太陽毫不留情地閃耀,剛才短暫的魔幻奇景就像一場夢,接下來回到現實,繼續我高溫下的徒步。
台九線這一段砂石車沒有太多,走起來算舒服,兩旁的綠樹為我遮了點日頭,加油站的服務人員很客氣地借我廁所。
仍會經過蜿蜒上坡的山路,最後一次在全家補給喝了冰咖啡,就認命後面漫長狂曬的道路。很偶爾看到爬坡的單車騎士,彼此只有眼神交流,連hi也沒說,因為都沉浸在各自的汗水疲勞中。
終於走進台東市區,看到一條無止境的綠色隧道,陰涼的夾岸原本應該心曠神怡,但前面六小時真的曬過頭了,當我看到綠色隧道心裡就想:為什麼隧道這麼長?為什麼最後才出現?趕快走完好不好!…
回台東火車站最後要經過一條沒什麼住家的產業道路,和想像中的繁華市區有些差別,一直以為走錯路,沒想到真的可以通往車站,而今天先甘後苦的路程算是結束了。
想想美麗的瑞和,以及發亮的水稻田,還有連著幾小時的曬曬曬⋯眼看台東就要走完了。
#詳情請收聽呂如中談情說愛Podcast十月專題
#只有拍照時暫脫口罩
台東 爬 樹 在 環境資訊中心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淨山 成為山】
不知道自己這輩子是跟垃圾怎麼扯上關係的,但垃圾為生命帶來的莫大轉折,是再清楚不過的。
早已忘了是在什麼機緣下報名淨灘種子志工的培訓,在2014年附近的一兩年裡,為了抵抗在企業工作的乾枯感受,便做了各種當時可以在精神上澆水和施肥的事情,例如週五下班搭火車到台東、週日再搭跨夜火車回到台北,也例如參加淨灘志工培訓。
淨灘一年多之後,在臉書上看到一位環保團體的朋友募集隊友到印度淨山的貼文,心想從海濱撿到山巔,應該是再合理不過的事情。習慣獨自旅行的我,竟然沒有太多猶豫就加入了這支成員高達10人的淨山團。
在印度北方的喜馬偕邦,我們如期拜訪當地環保組織「Waste Warriors」(垃圾戰士),換上他們提供的綠色T-shirt,沿著主要村莊和山徑撿拾人類留下的垃圾。適逢紀念甘地生日,印度放大假,據說假期之內有千人入山,我們來得正是時候。
戰士們各個目光炯炯。從一開始互相告誡「注意安全,撿路徑上的垃圾就好,山坡上的不要去撿。」但後來忍不住下切或攀爬緩坡,呼喚著附近的隊友:「幫我接住垃圾」、「那邊,樹枝下面還有寶特瓶」。旅遊指南裡說四小時就能抵達的Triund山屋,我們卻走了八小時,到達山頂時,已經接近日落時間。
領隊的Sanam語帶疲憊地說:「你們對垃圾太執著了。」
回到台灣這座年輕的島嶼,陸陸續續走入一些山域,2019年我又重新回到戰士之列,繼續與各種垃圾肉搏。
下山本來應該如釋重負,淨山的人反而負重如石。
第一次正式淨山的路線是加羅湖四季林道,我竊喜沿途垃圾並不多,11月沒雨沒風沒高溫,正是登山的好日子。垃圾戰士們正打歪著不務正業,一路拍照留念,直到我們進入人聲鼎沸的加羅湖畔。
至少有60頂帳篷的人共享這場秋日好景。晚來沒得選營地的我們,在邊陲地帶搭完帳篷之後,一行七人陸續進入與戰鬥狀態。
貼著加羅湖的輪廓走了幾圈,很快就把垃圾收服了。自然而然,我們轉戰外圍一點的地帶,在隱蔽處發現大量的衛生用品。台灣的山友習慣把衛生紙暱稱為「小白花」。總覺得這種可愛,無疑指涉著它的不可愛,此地無銀六百八十兩。
那日遍地開滿白花,有些含苞待放,有些恣肆盛放,花了一點時間克服心理障礙,我們便進入花叢作戰模式,撿出不少衛生紙、濕紙巾和衛生棉。
布農人邦卡兒曾說,在傳統文化中,打獵的成果是上天給的,獵人出門前從不張揚、也從不設定「這次要獵到多少動物」的目標,心中不帶任何盤算,就只是把自己交給山林、交給祖靈。
垃圾戰士也有點像這樣,淨山的成果是前人給的,我們把自己交給山林,從不預先設定要清運多少垃圾下山,心中不帶有任何盤算。基本款的寶特瓶、各式食物包裝袋、高山瓦斯、衛生紙,奇特款的男用內褲、開口哈哈笑的登山鞋、霰彈槍子彈、八成新的Outdoor Research手套⋯⋯我們統統都會撿起來。
淨山也無疑一場場精彩的路上觀察兼垃圾考古,我們會看到這個世代沒見過玻璃瓶,猜想那可能是日治時期留下來的,以前說不定裡面裝的是清酒;鏽蝕的食物罐頭或許是救國團時期留下的,塞在七卡山莊附近的草木裡,聽說那裡的垃圾量保證永續淨山的可能性,多到撿不完啊。
經常擔任淨山領隊的雲天大哥曾對我說,淨山就像警察巡邏一樣,「我們就是要撿給大家看,山友知道有人在淨山,代表有人在乎這件事情。」
收拾丟垃圾的破窗效應,在印度也是同理。那時確實沒人好意思在T-shirt正面印有「Waste Warriors」的人面前亂丟垃圾。有些人會問「你們在做什麼?」「你們是什麼組織?」,有些人一起幫忙撿垃圾,或者說聲「以後有機會我也想響應。」至少至少,遊客會客氣遞來手上的垃圾,然後說聲「謝謝」。
爬山人都知道熱量之於體能的重要,當熱量從糖果紙被取出,一個失神,裝盛卡路里的紙,就像樹間落下的桐花——失重,在空中多次並隨機旋轉,無聲降落在樹的腳跟上,降落在土壤之上,降落在松針鋪滿的植被上。淨山的人捨不得這份失落,於是拾起那不足一公克的輕,使之成為可以承擔之重,帶著它一起往低海拔位移。
我相信,若有人以鹽分、以油份、以糖份,以各種化學式測試山野的耐受能力,也必定是場無心之過。如果有人讓他們知道,那些對山和山裡的生命來說都太難以承受,他們可能會牢牢抓緊那鹽那油那糖,不讓它們輕易落地。
劉宸君在《我所告訴你關於那座山的一切》寫下,「在山上走久了就會知道,心裡的空間被打開,就會有更多的事物住進來,有時自己不小心走進自己內心裡面,整個人就會變成一座山。」
我的經驗也幾乎如此:山能入心。
即使山裡的垃圾令人感到憂傷,也只會令人更別無選擇地想要成為一座山。在年輕島嶼身上,造山運動還兀自進行著,隱喻著我們在推推擠擠之間,還能偷偷長大。淨山,向山學習、向山致敬,哪天我們也能摺曲成一座新高山。
(文:吳宜靜;繪圖:thejane BubbleJane in the Teahouse )
★ 線上閱讀全文:https://e-info.org.tw/node/232319
★ 每週環境副刊:https://e-info.org.tw/taxonomy/term/89/all
台東 爬 樹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去年12月在台東縣海端鄉崁頂部落,受困陷阱又中槍傷的一隻保育類台灣黑熊,經過台東林管處和屏科大緊急救援安置。經過半年,現在牠不但長胖了,也移到野訓場,不時爬到樹頂上張望,可能是想念森林的生活了。台東林管處表示,經過專家評估後,會擇期用直升機送牠回到山區野放。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32407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
看更多:
■【P sharp新聞實驗室】全媒體新聞實驗,提供新一代的新聞資訊服務。 (https://newslab.pts.org.tw)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聚焦台灣土地環境、勞工司法、族群及平權等重要議題。 (https://pnn.pts.org.tw)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3SuYWL5__nY/hqdefault.jpg)
台東 爬 樹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去年12月在台東縣海端鄉崁頂部落,受困陷阱又中槍傷的一隻保育類台灣黑熊,經過台東林管處和屏科大緊急救援安置。經過半年,現在牠不但長胖了,也移到野訓場,不時爬到樹頂上張望,可能是想念森林的生活了。台東林管處表示,經過專家評估後,會擇期用直昇機送牠回到山區野放。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32407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
看更多:
■【P sharp新聞實驗室】全媒體新聞實驗,提供新一代的新聞資訊服務。 (https://newslab.pts.org.tw)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聚焦台灣土地環境、勞工司法、族群及平權等重要議題。 (https://pnn.pts.org.tw)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8Ff-z2GUwAE/hqdefault.jpg)
台東 爬 樹 在 馬克彭彭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大天池位於蘭嶼的東南方,在達悟族人(雅美族人)語中稱為「DuWaWa」,意思是指「高山之海」或者是「鬼魂出沒之處」。大天池為火山岩漿噴出的火山口,因雨水沖積形成的高山湖泊,湖中仍有許多枯立的樹木屹立,形成特殊原始的景觀。
資料來源: 台東觀光旅遊網
https://reurl.cc/7rkK0l
在蘭嶼打工換速之餘,與室友Jason一起去爬大天池。建議大家早點上山,8點之後就有多團客。
記得登山前要做好功課,避免迷路囉。也要評估自身體力&時間,祝大家登山愉快。
★馬克彭彭的ig:https://reurl.cc/MboLm
☆救生員的日常:https://goo.gl/5XVezQ
★沙巴這樣玩:https://reurl.cc/noDmOX
☆宿霧好好玩:https://reurl.cc/bX9WGE
★澎湖會不會太美:https://goo.gl/eV9zfH
謝謝你觀看我的影片。如果喜歡我的影片按個喜歡,也歡迎訂閱我的頻道。我用影片記錄我的生活。
或許影片現在看起來沒什麼特別,不過我相信在多年以後一定會讓我們回憶滿滿。
我是馬克,這是我的影片紀錄,這是我的生活。
[關於拍攝]
此影片使用:Samsung A71、DJI Osmo Action 拍攝
我的email:henting0415@gmail.co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O_otp9L1lXA/hqdefault.jpg)
台東 爬 樹 在 鸞山森林博物館(縱谷旅遊車隊)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1線天(只有25~28公分)3.爬樹(爬大盤根)4. 好漢坡(下坡)5.沿路登山步道,抵達出口 7.使用中餐(原住民風味餐) ... ... <看更多>
台東 爬 樹 在 鸞山森林博物館|阿凡達秘境|會走路的樹|一日布農族體驗 的推薦與評價
這一天到了鸞山部落體驗原住民生活,從一開始的拜訪會走路的 樹 ,迎賓烤山豬肉和小米酒,像祖靈山神打個招呼,尋找童年 爬樹 ,午餐品嚐了就地取材原住民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