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科學的理論建構」課程說明│黃光國教授】
我從一九八○年代初期開始參加楊國樞教授所提倡的「心理學本土化運動」,到一九九○年代中期,心理學本土化運動發生路線之爭,才體會到科學哲學的重要性。科學的哲學可以說是西方文化的精華,是他們建構知識的基礎,是從其文化內部產生出來的。在西方國家中,科學哲學和各門學科之發展,存有一種互為體用的關係。各門學科的發展,變成科學哲學反思想的題材;科學哲學的發展又能回過頭來,促進各門學科的發展。
在西方文化中成長的學者,對於諸如:邏輯實證論、邏輯經驗論、實在論、實用主義、結構主義、現象學、詮釋學、批判理論之類的概念,若不是耳熟能詳,最起碼也要有一定程度的掌握。然而,對於在台灣教育體系中成長的學習者而言,諸如此類的概念,卻是一種異質文化的產品。他們在受教育的過程中,對於這些概念如果沒有系統性的認識,在閱讀西文書籍的時候,對於這些概念通常只會有「字典式的理解」或「望文生義的理解」。他們在作研究的時候,大多是在國外最新的期刊上找尋研究題目,沿用外國的理論模式,將外國的測量工具稍加修改,套用國外的研究典範,從事 「複製型」的研究。久而久之,台灣的學術研究便是呈現出「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ing)的特色,整個學術社群也顯得相當的缺乏創造力。
當年在黃俊傑教授主持的「通識教育委員會」上,我曾經數度建議:臺大是臺灣的龍頭大學,又是最重要的研究型大學,應該開設「科學哲學」的課,作為研究生的必修課程。但台大哲學系移植西方既有的學術傳統,認為「科學哲學」就是「自然科學」的哲學,將之拆解成幾門課,當成一般課程在教;既不知道各種哲學主張之間的辯證性關係,更不懂得如何用它們來從事研究工作。
我建議幾次之後,發現毫無效果,最後只好自己披掛上陣,撰寫《社會科學的理路》(黃光國 2001)。 這本書剛出版時,很多人認為我是「撈過界」,修課的人也極其有限。後來修課的人越來越多,到我退休的前幾年,每年都有一百多人初選,修畢的人也有七、八十人。
二○一五年,我從臺大退休後,受聘於高雄醫學大學,分別在南、北兩地組織研究團隊「思源學會」,鼓勵年輕教師及研究生深入思考並討論「中西會通」的相關議題。最近我綜合大家的討論,出版了一本書,題為《儒家文化系統的主體辯證》,從科學哲學的角度,全面回顧過去三十年間,臺灣心理學本土化運動中所出現過的五種「文化主體策略」。該書的出版,更使我警覺到華人難以接受西方科學哲學的關鍵,在其文化形態的根本不同。因此決定重寫《社會科學的理路》,添加兩章,追溯西方科學哲學的文化根源,並釐清各種哲學思潮之間的辯證關係,於今(2018)年8月中,出版第四版的「思源版」。
最近,我綜合過去三十幾年的研究成果,撰寫了一本題為《內聖與外王:儒家思想的開展與完成》的書(黃光國 2018)。該書的主要論點為:儒家倫理是支撐華人生活世界的「先驗性形式架構」(transcendental formal structure),是華人與西方(或其他)社會根本的差異所在,它儲存在漢語系統裏,會彰顯在任何使用漢語進行社會互動的場合,是我們建構華人本土社會科學的「機制」,也是我們在華人社會中從事道德教育的基本素材,然而,華人追求「內在超越」的文化傳統卻無法將它轉化成客觀的知識體系,我們必需借助西方的科學哲學,建構「含攝文化的理論」,才有可能說明清楚儒家倫理與道德的特色。
《內聖與外王》出版後,在本土社會科學的理論建構方面,未來我將輪流開設兩門課,玆將我開設這兩門課的規劃分述如下:
(一) 知識論與方法論
《社會科學的理路》第四版的「思源版」出版後,我將從今(2018) 年九月開學後,在台大重新開設「知識論與方法論」的課。該課程有為有志於以學術作為終生志業的研究生所設計,主要目的是希望學生對於二十世紀以來西方自然及社會科學哲學的發展,能夠獲致一種「相應的理解」,作為他將來從事研究工作的「背景領域」。
(二) 社會科學的理論建構
由於西方文化的「離根理性」(disengaged reason)走的是「外在超越」的途徑;而華人文化傳統,卻是走「內在超越」的道路。對華人研究生而言,最困難的是:如何以西方科學哲學的基礎,建構「含攝文化的理論」,來說明自身的社會和文化。因此,在上完「科學哲學」的「知識論和方法論」之後,第二學期我將以《儒家文化系統的主體辯證》和《內聖與外王》作為教科書,開設一門「跨領域」的課,題為「本土社會科學的理論建構」,供各不同大學的學生選修。
從以往的經驗來看,我們研究團隊中,理論建構工作績效良好的教授,大多是反覆修這兩門課,從「做中學」中揣摩出理論建構的訣竅。因此,我鼓勵有志於從事學術研究工作為終身志業的研究生,這兩門課不妨多聽幾次,並經常參加我們研究團隊舉辦的研討會。
對於志不在從事學術研究的大學高年級學生,我也鼓勵他們選這兩門課,因為科學哲學可以說是西方文明的菁華,而「本土社會科學理論的建構」則有助於學生瞭解自身的文化傳統。修習這兩門課可以讓同學們更加瞭解甚麼叫做「跨文化」、「跨領域」的研究取徑。
「台大學術倫理必修」的推薦目錄:
- 關於台大學術倫理必修 在 國立臺灣大學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台大學術倫理必修 在 柯志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台大學術倫理必修 在 [新聞] 台大學生會聲明:學術倫理課程改為選修- 看板PhD 的評價
- 關於台大學術倫理必修 在 網路上關於學術研究倫理Dcard-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 ... 的評價
- 關於台大學術倫理必修 在 網路上關於學術研究倫理Dcard-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 ... 的評價
- 關於台大學術倫理必修 在 網路上關於學術研究倫理Dcard-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 ... 的評價
- 關於台大學術倫理必修 在 學術倫理懶人包<速速通過> - 考試板 - Dcard 的評價
台大學術倫理必修 在 柯志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為何教育怎麼改都是「災難」?
今日教育及文化委員會質詢「開張」,邀請潘文忠部長做業務報告,登記質詢的委員十分踴躍。我特別針對大學考招以及台大論文造假案向部長提出詢問。
招聯會於2月23日公布新方案,申請入學新型學測考科採計方式改為「5選4」,引發高中老師群起反彈,台大葉教授痛批「5選4 將成為高中生的災難!未來的孩子會更慘!」之前,另一群不同立場的台大教授也批評招聯會「偏離正軌、會造成災難」。大學考招從國英數3科、到3+1、又變成5選4,外界眼花撩亂、師生家長意見紛陳,身為教育最高主管機關到底如何裁奪的?何時才會有定案?
此外,新的考招制度設計有「學習歷程」(P),其內容涵蓋高中三年的修課紀錄,包含必修、加深加廣與選修以及學生多元表現等,新的考招制度成功與否,與「學習歷程」的設計有極深的關係,是否會出現大家所擔心的造假、或是流於形式、聊備一格?今日教育部長回應極為保守,只是用「會相當關注、謹慎面對」、「招聯會尚未召開大會」等語一再迴避。希望部長了解多少學生和家長的一顆心都是懸著呢!
台大教授郭明良論文造假案調查及懲處結果日前出爐,決議解聘郭明良、張正琪教授,我在質詢教育部的同時,張正琪教授也在立法院的另一頭召開記者會,指控台大本次調查不公。台大本次組成的獨立調查小組,其中有4位中研院院士,還有來自美國調查學術倫理機構高階退休主管,已是高手盡出,教育部還有什麼絕招,可以撼動台大的調查結果?教育部僅回應已組成複審小組,會「用最高的標準」與科技部召開跨部會會議,預計3月中才會有更進一步的結果。
對於考招制度,何時會出有確切的結果,何時可以給憂心的家長、學生以及學校一個答案,教育部仍無法給予承諾。提醒教育部,大學考招制度一直改,改到最後,最苦的還是學生,在考招制度變變變中,只有更加的迷惘了!
相關新聞:
論文案台大校長責任?教長:會採最高標準
https://udn.com/news/story/9/2315388
教部複審台大案月中有結果 教長:校長採「最高標準」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70302/1067178/
台大論文造假案 教長允諾2週作出調查結果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1990655
台大學術倫理必修 在 網路上關於學術研究倫理Dcard-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 ... 的推薦與評價
必修 學生修課5步驟懶人包:https://ethics.moe.edu.tw/news/detail/184/ 4.可申請免修者,須符合以下資格: (1)入學前已通過研究生學術研究倫理教育相關. [考試]臺灣學術 ... ... <看更多>
台大學術倫理必修 在 網路上關於學術研究倫理Dcard-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 ... 的推薦與評價
必修 學生修課5步驟懶人包:https://ethics.moe.edu.tw/news/detail/184/ 4.可申請免修者,須符合以下資格: (1)入學前已通過研究生學術研究倫理教育相關. [考試]臺灣學術 ... ... <看更多>
台大學術倫理必修 在 [新聞] 台大學生會聲明:學術倫理課程改為選修- 看板PhD 的推薦與評價
老師論文造假 學生受過 台大學生會聲明:學術倫理課程改為選修
新頭殼newtalk | 程宗勝 綜合報導
臺灣大學教授郭明良涉違反學術倫理案,監察院去年糾正教育部、科技部,並要求台灣大
學檢討改進。但因後來校方將學術倫理事件轉嫁學生,老師論文造假,學生要上倫理課。
為對此表達抗議,臺灣大學研究生協會今晚發表聲明,呼籲校長當選人管中閔教授、郭鴻
基教務長承諾,將學術倫理課程改為選修,並不得以修習學術倫理課程通過為申請學位考
試的條件;同時,校方應重新檢討學術倫理課程存在的必要性。
相關聲明如下:
2016年底本校數起重大學術倫理事件引起社會、立法院關注後,本校學術倫理課程修課實
施要點於2017年10月20日經教務會議通過,並於2018年1月5日教務會議修正,修正後規定
107年度起入學之研究生應於1年內修完學術倫理課程。
學術倫理課程目的在於正確引用他人著作、防止抄襲論文、剝奪他人學術研究成果,讓本
校學術環境回歸正常。然而,而本校大部分系所論文寫作等相關課程內容早已涵蓋如何正
確引用他人著作、避免著作內容抄襲或違法;研究生進行各項學術活動時,更早已透過實
作知悉如何遵守學術倫理規範。校方為回應社會、立法院所增加的學術倫理課程,內容瑣
碎冗餘、課程形式化,無助於達成健全學術環境的目的。一味強制研究生修習,只會讓身
在學術研究底層,權益不斷遭受剝削的研究生徒增勞力時間的消耗,更難專注於學術成就
的追求!
學術倫理事件的發生涉及權力結構、勞力分配與量產論文穩固經費與地位等問題,並非將
責任轉移到學生身上,主張純屬教育問題,藉由形式化且耗費研究生勞力時間的學術倫理
課程就能解決。我們呼籲校方誠實面對問題,確實檢討學術倫理事件發生的原因,不要一
錯再錯,用虛幌一招檢討學生的方式規避問題,落得問題沒有解決,研究生卻因此受害的
雙輸局面。為此,我們要求校方執行以下事項,並呼籲校長當選人管中閔教授、郭鴻基教
務長承諾 :
一、校方(教務處)應於最近一次教務會議提案修正國立臺灣大學學術倫理課程修課實施
要點第二點與第四點,將學術倫理課程改為選修,並不得以修習學術倫理課程通過為申請
學位考試的條件。
二、校方應重新檢討學術倫理課程存在的必要性。校方應重新檢討本校學術倫理案件發生
之原因及本校學術倫理政策,釐清事實並避免未來再出現形式化、無實質意義的學術倫理
政策。
最後再次誠懇敬邀各社團、各單位、各類相關代表一起連署。
https://newtalk.tw/news/view/2018-01-20/111414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40.112.173.79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hD/M.1516518377.A.8BB.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