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跟別人說「你很糟」不傷人又可以幫到他?
#文末抽書 #精準回饋
以前每年回台灣,我都買很多書帶回來,雖然有一大半都沒看完,但在飛機上,除了有次台灣矽谷來回連續看了九集星際大戰,我幾乎都會看一下書。
今年因為出書,收到很多書評的邀請,因為我在美國,大多都是收到pdf電子檔,最近因為我試著睡覺前不要一直滑手機,剛好出版社給了我電子書,很害羞地說,雖然比一般人晚了十年,我第一次嘗試用電子書app看電子書...結果我就愛上閱讀app了(不要問我哪個app,它好不好用不是重點🤫)!
我剛看完《精準回饋》,幾個地方我很喜歡:
有話直接跟我說
👉 停止三角溝通:如果有人給你其他人的回饋,你可以說:「我好奇,你有沒有要…直接跟我說?」或是「我真的喜歡跟大家當面溝通。我不在場談論…對事情沒有幫助,因為我不知道就無法改變。」同時,如果你給其他人回饋,直接告訴他。
給回饋
👉 陳述事實:比如說,同事周一晨會經常遲到,而且下班很愛喝酒,她連續三個禮拜都遲到,你把他叫來大罵一頓,說要跟她談喝酒遲到的問題,結果,人家是因為週一早上要帶生病的小孩去治療,糗了!比較好的方式是陳述事實「我注意到你最近幾次晨會都遲到?」
👉 解釋對你的影響:「你遲到會影響團隊,因為我們不知道你那邊的進度。」
👉 表達善意:「我想幫忙。」
👉 不要評斷、詢問:「你不把晨會當一回事」是有評斷的說法,比較好的是探究事實「能不能請你告訴我你為什麼遲到?」
👉 三明治不流行了。以前人家會跟你說,先講一個好話、再講一個壞話、再講一個好話。但其實大家都知道你只是想要講那個壞話,好話感覺一點都不真誠。
請求回饋
👉 提問要聚焦:提問不要太大,如果你說「我表現如何?」會引發回饋者的恐懼,最好是問特定的看法「今天我做簡報的時候,可不可以請你注意我跟聽眾的眼神接觸?」
👉 不要急著回應:就算你氣炸了,也別急著回應,說「謝謝」,之後再說
👉尋找回饋不是逞罰自己!
回首我從台灣小記者到矽谷臉書、eBay等公司擔任主管的歷程,我覺得人要成功,最大的關鍵不是你很優秀,而是你願意不斷地改變、學習、進步。
過去十年,我從回饋中學習。在希爾斯百貨工作期間,隨著職務的成長,當我希望升遷,我聽到的回饋是高階主管都了解財務和管理,我決定念第二個碩士。
到了eBay工作,我發現,雖然我有帶領工程團隊的經驗,但矽谷軟體科技公司對女性、非理工背景、亞洲人領袖還是普遍持有懷疑態度,面試時的回饋總是「你理工背景不夠深」,我於是到加州大學柏克萊校區修了幾門程式語言的課程。
我肯定說不上是「回饋達人」,偶爾直播卡卡,粉絲給個負評我就默默哭泣;也說不上是「給回饋達人」,直腸子就啪拉拉不委婉地大聲說。但我了解回饋的重要,也發現《精準回饋》這本書非常實用,明天就立刻來請大家給我精準回饋!👋
❤️ 完整內容、模板和我自己的故事在Medium文章裡喔~https://bit.ly/3kV45Uo
🎁 抽書:公開分享、tag一個朋友或留言寫下「你覺得給回饋最難的地方」,就有機會得到《精準回饋》喔!
_
11/6前至Readmoo購買天下文化電子書,結帳輸入折扣碼「cwgv-Nov」,享85折優惠!
天下文化
博客來:https://reurl.cc/WLVk4O
電子書:https://reurl.cc/n0R19l
可不可以你也剛好喜歡我電子書 在 郭葉珍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相伴又相絆」
在學校遇到潘建安,我對他印象深刻是因為他曾經和女朋友來修過我的課。女朋友在系上信用不好,沒人要跟她同一組,再加上他們情侶拆不開,人數上會超過一組的規定。
潘建安因此來找我問說可不可以他們倆單獨一組,而當時她女朋友一直躲在他身後拉著他衣角,讓我有一種奇妙的感覺。
有一次,我在潘建安的週記看到他如何詮釋這個分組事件,潘建安的詮釋是:沒幫他們倆爭取到進任何一組,讓他女朋友又哭又生氣,他覺得很自責。
他的自責和他女朋友躲在他身後拉著他衣角的景象的圖像讓我覺得他們倆之間似乎跳著一場共生的雙人舞。
今天遇到潘建安時,總是黏在一起的女朋友他沒在身邊,我笑說:「咦,很少看你一個人。」
潘建安苦笑:「她啊?她還在為昨天的牛肉湯生氣,窩在棉被裡不起來,我就自己來學校了。」
我:「什麼牛肉湯?」
潘建安:「沒什麼大事啦,就我們去吃一間很有名的牛肉麵,她要加湯,我也要加湯,因為去很多次了,我不好意思,我就說要不然換妳去要湯,她就暴怒說,連要個湯都那麼難,以後的生活能指望我嗎?而且以前我都會寵她,對她很好,現在竟敢叫她自己去要湯,一定是不愛她了。反正就一直講歪理扭曲,一直氣到現在還在氣。」
我:「原來如此。咦,你真的有變嗎?」
潘建安:「是有一點。我總覺得這樣不對,什麼事情都我在做,明明是她責任範圍的事,她要我去做。我沒有幫她做成功,她還會罵我、怪我。
對了,老師記得分組那個事對不對?明明是她信用不好,人家不願意跟她一組,結果反倒變成我不夠努力爭取,都是我的錯,最後還得我負責求老師,拜託老師讓我們倆一組。我覺這樣不妥,所以就有在試試看不要那麼順她了。」
我:「分組和要牛肉湯這兩件事情聽起來有異曲同工之妙。
明明是沒有人要跟她一組,卻要你去解決,你沒有成功說服任何一組讓你們加入,她覺得是你的責任。
明明是她要加湯,卻要你去要,你不去要,她覺得是你的責任。」
潘建安:「老師,怎麼會有這種人啦?」
我:「有啊。老師在幼教系教書,最熟悉的就是幼兒了。幼兒就是這樣。」
潘建安:「真的嗎?幼兒是這樣嗎?」
我:「小孩子在嬰兒時期沒辦法獨立生活,只要一哭,大人就會來想辦法透過餵食、換尿布或種種照顧讓他舒服。
到了幼兒時期,慢慢進展到要學習照顧自己的時候了。然而碰到不如意的事,譬如撞到桌子,他會打大人,覺得你應該要要讓桌子不要撞到我啊。」
潘建安:「真有這種事?」
我:「是啊。」
潘建安:「那怎麼辦?」
我:「大人就要制止他,不准他攻擊大人。孩子得不到他要的會哭。哭就讓他哭,哭完跟他說,桌子在那邊,你要繞過去不要去撞它。讓孩子知道大人沒辦法拿走他的痛苦,桌子也不會走開,能夠解決困擾的只有他自己。」
潘建安:「老師說的幼兒怎麼那麼像我女朋友啊?」
我:「哈哈哈,真的有像。她覺得你要負責滿足她任何的需要,解決她任何的困擾,你做不到就是你的錯,我要打你。」
潘建安:「怎麼會這樣啦?那要怎麼解決她這種幼兒狀態?」
我:「就我剛剛講的,大人要拒絕被打、被攻擊,孩子哭就給他哭,等孩子哭完了,溫和而堅定的告訴他,我不能一輩子幫你解決問題,也不能每件事都幫你拿走痛苦。不如意的事天天在發生,如果你能自己解決問題,避開麻煩,滿足自己的需求,那麼你就會很自由,很快樂了。
雖然幼兒茶來伸手,飯來張口,看起來很好命,其實根本不是這樣。大人沒空滿足他的需要或聽不懂他要什麼,幼兒經常是氣得要死,煩惱才多呢。」
潘建安:「可是小孩子長大不需要大人,就會離開大人啦。」
我深深的看了潘建安一眼:「老師可以把這句話翻譯成可是我女朋友獨立了,不需要我,就會離開我啦。」
潘建安:「老師,我女朋友永遠都不會獨立的,她會另外找一個男人。」
我:「原來這才是你真正的罩門。」
潘建安點點頭。
我:「你不是唯一有這個煩惱的人。老師這個年紀的人進入空巢期也會有這個掙扎。孩子翅膀長硬了都飛啦,不肯在家多待一點時間。」
潘建安:「那妳怎麼辦?」
我:「一方面是因為愛啦。愛就是不自私嘛。我還是會讓他們長出自己的力量飛離巢。
為了讓孩子以後能夠在這個社會跑跳,我採取的方式是責任分清楚,該他們受的苦絕對不越俎代庖幫他們解決,免得害他們沒手沒腳,沒有我不行。這樣他們才能有足夠的能力得到自由。雖然這代表著他們可能不需要我,會常常跑出去。」
潘建安:「那妳會覺得寂寞嗎?」
我:「我除了孩子之外有別的社交領域。你們啊,網友啊,寫書啊,研究夥伴。從孩子的生活中退場之前,我就已經超前部署,慢慢建立起屬於我自己的場子了。」
潘建安:「所以老師覺得我是有私心,怕女朋友跑掉,潛意識的把她照顧得沒手沒腳?」
我:「我是從剛剛你說[我女朋友永遠都不會獨立的,她會另外找一個男人]連結到 [讓你沒手沒腳,你就不會跑掉] 的人性。
老師反過來問你:你覺得你有私心嗎?」
潘建安:「我不知道。」
我:「這是老師給你的暑假禮物了。你花點時間想想。」
潘建安繼續問:「老師,妳的孩子翅膀都長硬了,很少回來嗎?」
我:「我的經驗剛好相反。從我和我爸爸媽媽的關係,從我和我的小孩身上,我看到的是:孩子翅膀長硬了,一直飛回來想相聚、想幫忙。
我發現,大家都好喜歡自由。如果我和你在一起可以自由,我就會很喜歡跟你在一起。
我媽像是磁鐵一樣,即使我和我兄弟在青年期離家冒險,到了中年就開始慢慢換工作、搬家,只為了盡量離我媽媽近一點,而且週末盡量不安排工作,放棄賺錢的機會,甚至搭飛機回台灣,只為了參加週六家聚,和媽媽與家人在一起。
我和我弟弟願意把我們的自由交給我媽,我們的google calendar 是和媽媽共享的,但媽媽絕不濫用,盡量照顧自己,因此我們仍然感到自由。服務媽媽的時候反而有相伴不相絆的感覺。
至於我的成人子女呢,我早就跟他們說請他們搬出去了,但他們都提出申請說,請我支持他們到存夠房貸頭期款再搬出去。然而隨著我的年齡漸長,生活大小事的確都是兒女在照顧的,也是相伴不相絆的關係。
我和我的兄弟、我的孩子有因為翅膀長硬就不回家和父母相聚嗎?看來是沒有。有自由,反而是很想回來。」
潘建安:「可是我很確定我女朋友沒有我照顧她的話一定會跑掉,她會換一個會照顧他的男朋友。」
我:「那是因為她想找工具人,而不是相伴不相絆的人。
只要你願意繼續當工具人,那沒問題。
但如果你想找一個相伴不相絆的伴侶,你可以試試我剛剛的建議,幫助她度過成長的不適期,長出力量,最終得到真正的自主與自由。」
家之所以為家,是因為要共同生活。伴侶之所以為伴侶,是為了要相伴不相絆。
成為家人,成為伴侶都是為了支持彼此成為更好的人。
如果成為相伴又相絆的家人或伴侶,因此而彼此更沈淪,這樣的關係又造就了誰呢?
---郭葉珍的《我們,相伴不相絆》-----
博客來:https://reurl.cc/NjZWge (含電子書)
微博:https://www.weibo.com/7476659612/profile?rightmod=1&wvr=6&mod=personinfo
可不可以你也剛好喜歡我電子書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即使我們與世無求不與人爭,
也要有實力等人來犯時準備鬥爭
之前跟朋友們談到一個概念,就是「原本屬於我們自己的困境,透過關係,變成我們責怪對方的理由」。當時沒把例子舉出來,所以概念會顯得模糊,剛好聽到一個故事,改編過後拿來舉例。
女方個性猶豫不決,這是她自己很不喜歡的一點,因為她做決定之後,如果有不好的結果,她會不開心很久。可是,她也因為不敢做決定,所以錯失了機會,她也會懊悔很久。
所以她特別喜歡「有肩膀」的男性,一個感覺很能依靠,讓她有安全感,又寵愛她的伴侶。其實這種說法太攏統,因為這根本就是理想情人。不過,回到每個人的個性來看,每個人的理想情人也不同。
如果依她的狀況來說,用更具體的說法,是這個人要能做出「好」的決定,如果有不好的結果,都願意承擔,還要常常詢問她的想法,猜到她要什麼,很在乎她的感受。她想做決定的時候,讓她做決定,但有不好的結果他會扛;她不想做決定的時候,他就要很有自信地接手,然後一樣,詢問她的想法、猜到她要什麼、在乎她的感受,有不好的結果他一肩扛起…
如果男方沒辦法符合她這個要求,他就是個沒有肩膀的男人,是不負責任的,是不懂得愛、不懂得照顧女生。如果分手了,這個劇本就寫到一個段落了,以後就會用不同形式重複這個劇本,所以她就很容易遇上不負責任的男人,男人都只會嘴巴說說。
她知道關係的樣子,跟自己的困境有關嗎?不一定。
不過,人與人互動是很複雜的,男方也有可能是因為知道女方的困難,所以特別表現出女方想要看到的樣子,讓女方喜歡,但是這種理想化的形象,本來就容易破滅,男女雙方都會因此感到挫折。在這個時候,女方更理所當然地認為是男方的問題,我們也就很難說,絕對是誰對誰錯了。
(況且男方也可能帶著自己的困境進入關係,真的要再解析來談,那會需要比較多篇幅。)
這是一個非常簡化的例子,只是為了說明「原本屬於我們自己的困境,透過關係,變成我們責怪對方的理由」這個概念。每種性別都可能有這樣的歷程,也不只是愛情,親情、友情,或者其他關係,也都可能找得到類似的模式。
我們是旁觀者的時候,可以透過細膩地觀察,以及帶著比較冷靜的情緒,發現這種歷程。但我們變成當事人,常容易按照劇本走,因為解決自己的困境比較費力,怪對方只需要動動嘴巴就可以,所以我們的生活就會傾向交給慣性…
我偶爾就會幻想:那我們管好自己的事,獨善其身可不可以?設立好界線,不想別人承擔我們的困境,我們也把對方的問題還回去,這樣的世界會多一點和平,不是更好嗎?
之所以是幻想,是因為要活在這個人際網絡綿密的社會,只求管好自己這種微小的願望,幾近奢求。因為隨時有人會把他的困境,透過關係,想要我們承擔。我想到楊絳的一段話,跟大家分享。
「你存心做一個與世無爭的老實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擠你。你大度退讓,人家就侵犯你損害你。你要不與人爭,就得與世無求,同時還要維持實力準備鬥爭。你要和別人和平共處,就先得和他們周旋,還得準備隨時吃虧。」
.
ps. 各位朋友有空的話,可以研究楊絳的概略生平,我猜您再來看這段話,會有更多感觸。同時也會感恩,我們活在一個承平的時代。
.
-\-\-\-\-\-\-\-\-\-\-\-\-\-\-\-\-\-\-\-\-\-\-\-\-\-\-\-\-\-\-\-\-\-\-\-\-\-\-\-\-\-\-\-\
現正上市中
你的存在本身就是美好:每天回到你心裡,感受自己的內在力量
博客來 https://goo.gl/rHgxZV
金石堂 https://goo.gl/R871Aq
→金石堂網路書店獨家親簽年曆卡(尺寸11*17cm)
誠品 https://goo.gl/iwdvtb
→誠品年曆小卡(尺寸5.5*6.5cm,可放入皮夾或票卡套隨身攜帶)
讀冊 https://goo.gl/vZ1X3i
海外大眾 https://goo.gl/QEXBcX
→親簽版
.
《你的存在本身就是美好》
Google電子書50元促銷專案
優惠期間1/11~1/31
https://goo.gl/S8iH22
.
2018博客來國際書展(1/4~4/10)
以下7折
■ 療癒誌:洪仲清與你書寫談心
https://goo.gl/S7n3nG
■ 洪仲清傾聽你三書:認識自己與愛,是一生的功課
(跟自己和好 + 謝謝你知道我愛你 + 我想傾聽你)
https://goo.gl/UtXiF4
■ 靜下心去愛:在靜定中找到自己,也圓滿身邊的關係
https://goo.gl/hdANCm
■ 我想傾聽你:懂得傾聽,學會不過度涉入,讓我們用更自在的陪伴豐富彼此
https://goo.gl/DaL936
■ 謝謝你知道我愛你:在關係中,面對愛,接受愛,學習愛,放下愛
https://goo.gl/YGXA5N
■ 找一條回家的路:從跟家庭和解出發,再學會修復自己與關係
https://goo.gl/cckQjZ
■ 跟自己和好:為情緒解套,了解生存原來可以有很多種方式(2版)
https://goo.gl/7hmTLu
以下79折
■ 你的存在本身就是美好:每天回到你心裡,感受自己的內在力量
https://goo.gl/rHgxZV
.
金石堂網路書店
◎洪仲清作品,精選二本75折!
優惠時間:2017/12/20 ~ 2018/2/28
https://goo.gl/MScUJP
.
新書分享會
第一場台北國際書展遠流攤位B809
時間:2018年2月10日(六)16:00~16:45
地址:台北市信義路五段5號世貿一館
第二場金石堂汀州店
時間:2018年3月3日(六)15:00~17:00
地址:台北市汀州路三段184號
.
洪仲清線上讀書會社團
https://goo.gl/yjssfM
社團正在進行「評估罪惡感指數活動」
(需先申請加入社團)
https://goo.gl/kk9a7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