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7月7日,中日雙方於北平盧溝橋爆發軍事衝突,此為全面戰爭的開端,當時駐紮在華北的西北軍29軍,因此成為抗戰歷史上最先投入作戰的部隊。
說起西北軍,他們其實是蔣介石的對頭─馮玉祥,所建立的部隊。由於物資匱乏,西北軍只好在白刃戰加強訓練,然後在戰場上用貼身肉搏的狠勁試圖彌補裝備上的落後,這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大刀隊」了。
當我因為寫抗戰歷史而研究西北軍時,有去請教一些武術相關人士,好讓我自己能比較真實的帶入場景以及澄清一些疑惑。(例如:大刀拚得過刺刀嗎?)
結果我發現,正因為西北軍強調白刃戰,所以也特別強調搏擊訓練,因此西北軍請了不少民國時期的著名武術家擔任教官,並讓武術家們設計出更為簡化但保留實戰的技巧,好讓一般士兵都能習練。這其中,尤以馬鳳圖的影響最為深遠。
馬鳳圖,河北省回族人士,他最先學的武術是劈掛掌,之後又有學過八極拳、翻子拳、戳腳拳......等諸多武術。
當馬鳳圖被邀請到西北軍後,他開發出「破鋒八刀」的大刀刀法,亦將劈掛掌變化成為「飛虎拳」讓士兵們操練,時至今日,西北一帶仍留下許多西北軍的軍事格鬥武術。
當初為了能更貼身了解抗戰的歷史,我買了一些當時的單兵裝備親自做體驗,而武術則是本人覺得非常感興趣的領域,所以前一陣子我就想穿著西北軍制服,然後擺幾個招式自拍,好過過乾癮。
那依照前面所提的資料,我應該要擺出劈掛掌的招式,如此更能還原當時的樣貌。不過......我沒學過劈掛掌呀。
然後我注意到:馬鳳圖是有練過八極拳的,所以我大膽假設:會不會有西北軍士兵跑去跟馬鳳圖學習八極拳呢?
事實上,馬鳳圖與八極拳的淵源也很深。
民間國術界曾有句話:「八極加劈掛,神仙都害怕。」這其中原因,在於劈掛擅長遠距離鞭打揮擊,八極拳擅長埋身近戰(特別是極具代表性的肘擊),形成極大的互補效果。
而八極拳分成回族八極以及外傳出去的漢族八極,馬鳳圖是回族八極拳的代表,而漢族八極拳中名聲最為響亮的,應該就屬李書文了。身為兩派八極拳的代表性人物,李書文與馬鳳圖非但認識,還一起創立了威震北方武學界的「中華武士會」(順帶一提,在南方與武士會齊名的,則是霍元甲的精武體操會,這樣大家應該能了解武士會的份量吧?而我認為,其實武士會的高手要比精武體操會多的多,裡面有非常多故事值得深挖,像是電影「一代宗師」就有特別提到中華武士會),兩人之間也有許多交流並相互學習。
所以我假設馬鳳圖會八極拳,而有西北軍將士跑去和馬鳳圖學習,這也不能算我扯淡吧?加上我自己本身是八極拳的粉絲,所以就有這次的中二拍照。
也話說,雖然我已經有事先討教,並且盡可能地找了影像及圖片資料先做事情預備,之後又是拍攝靜態的動作,已經是將難度降得很低。可真正在擺拍時,沒有實際練過的我還是覺得非常彆扭以及辛苦,果然有沒有功夫一看就有差,這也更激起我對八極拳的仰慕以及學習興趣。
(所以如果有專業人士看到我的動作,很想嘴我,我會說......應該嘴、盡量嘴,如果可以就來聊聊讓我能多受些指教呀。)
最後讓我自說自話些內容吧。
我挺中二的,不過我用這種方式紀念歷史,自得其樂的同時,也希望看的人能同得其樂。
#七七事變
#西北軍二十九軍
#八極拳
#反正我很中二的紀念歷史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