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發了一篇壽山徵求動物保育員,薪資26K的文章,引起很多的討論,大部分的網友認為,26K實在太低了!即便是為了夢想而工作,也不該承受這種低薪,政府更不該帶頭給低薪。
那我怎麼看?我曾在玉山國家公園工作,也有學弟妹從事類似工作,所以對於台灣不重視生態保育、動物保護工作的情形,我其實感受很深;看著體制內的辛勤工作的前巡山員同事(30年年資),在我去年上玉山時,還領著28K;對於體制內的改變,我是有期待的,但是,我同時也知道要改變整個體制,不是能夠立竿見影的事,因此才會說:這真的是個帶著夢想來從事的工作!
🌳🌳🌳
跟動物園保育員一樣,都面對長期低薪的,還有林務局、國家公園的巡山員;2012年6月,林務局東勢林管處佳陽分站年輕巡山員蘇正紘在執行巡山護管任務時,慘遭土石流淹沒罹難,在這之後,巡山員初任僅有26K的待遇,被拿上檯面檢視,
這幾年來不少人為巡山員發聲,他們從事高勞力的森林野地巡查、也執行具風險性的山老鼠、盜獵的偕同工作,但是,這麼多年來,提高待遇的訴求一直沒被處理,直到去年7月,行政院「向山致敬」的政策推動一年後,林務局巡山員的待遇,才終於被調升;本薪從27K調升至30K ~38K (還有額外的山地巡護作業費2~4K)
以為這樣就同工同酬嗎?不。同樣從事巡山工作的國家公園巡山員,因非屬林務局管轄(國家公園屬內政部),去年7月當時並沒有被調升,一直到上上個月,才確定本薪調升至26K ~38K(另有偏遠/高山加給)
巡山員的待遇問題,就此解決了嗎?沒有,即便體制內巡山員調薪了,但國家公園仍有巡山員無法享有這樣的權利,因為部分巡山員仍是「外包」。
🐊🐆🐅🐘🦏🦛
回到動物園的保育員,他們在公務系統的職稱是技工/工友,跟巡山員的約聘/僱身分不同。我查了一下目前技工/工友初任職的薪資 (本薪+專業加給),分別是:工友25,365、技工28,903,如果照顧的是具危險性的動物,則有額外的危險加給;他們每年會調薪嗎?會,每年500元左右(10年加到頂),等於說,如果是大學畢業以技工聘任,從事30年的保育員,薪資大約是28,903+ 500*10= 33~34K,即便再加上額外加給,很少保育員能夠超過40K。
你說這不公平嗎?
是真的不公平,但是,以目前的國家體制來看,就是這個死鴨子價。地方政府能做出調整嗎?恐怕不能,因為技工/工友的薪資標準表,是全台一致的。除非,未來的保育員,不再以技工/工友身分聘任。
那要以什麼身分聘任?是否在專業加給上,能給予名符其實的專業肯定?
保育員的薪資,某種程度,也反映出長期以來,台灣政府對於生態保育、動物保護不重視的情況。
寫了這些,對於是否在短期內能造成實質改變,其實也不期不待、不受傷害;
我只是想表達,在這樣的待遇下,還有人願意付出自己的人生,
照顧這些被人類囚禁的野生動物,保育員心中的價值,
絕對不是薪資能衡量的!
危險加給調升 在 I Love 闕枚莎《粉絲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首都警察勤務繁重加給及消防危險職務加給調升1.5至2倍】
枚莎長期爭取台北市基層警消同仁福利與權益,自101年、102年於國民黨中常會提案通過試辦首都警察勤務、消防職務加給制度,並成功爭取將此制度納入常年加給後,於106年至今更不斷努力多次爭取首都警察、消防人員再加給。
台北市警察、消防人員因首都之政經、交通、文教中心特性,人口密度是全國最高,相較第2名的新北市高出5倍以上,再加上許多就學、就業機會,讓全國民眾在台北市各項活動更為繁盛、密集。而北市警察除一般勤業務外,每年還要額外執行上千場次的集會遊行和特種勤務。最近3年執行特種警衛勤務總件數1萬5169件,佔全國總件數4萬3724件之34.69%;處理集會遊行總件數1萬4422件,佔全國總件數3萬8330件之37.63%,北市警察人員勤務繁重程度尚非其他都會地區警察局得以比擬。
消防人員則因為有產業科技園區、研究機構、老舊社區、醫院等,還有台北車站特定區及其他地下、大型複合空間,更有714棟16樓以上的高層建物,包含台北101大樓,導致災害搶救難度相對更高。近年來更因為高齡人口增長及夜店酒吧增加,導致夜間救護件數也隨之增長,而市民對政府服務效率及品質要求的提升,也讓救護品質常成為媒體關注焦點。且一般公務人員週工作時數為40小時,而消防人員長期人力不足,每週每人工作時數均達84小時以上。
枚莎過去多次質詢要求首都警察消防人員勤、職務再加給,但因中央規定首都加給屬於地域加給,不得與勤、職務加給併用。為求工作與待遇取得衡平,必須提升台北市警察人員勤務繁重加給與消防人員危險職務加給,使台北市警察、消防人員獲得「責酬合理相當」之對待。因此枚莎代表辛苦的台北市警消人員,向柯市長提出將台北市警察人員勤務繁重加給及消防人員危險職務加給調升1.5至2倍。柯市長、黃副市長、警察局陳局長和消防局吳局長都簽署「承諾保證書」,同意向中央建議,並回去召集相關局處計算要編列多少預算,努力推行這個政策。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01117004375-260405?chd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