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建築普利茲克獎得主:永不拆毀、永續建築、保留歷史、改建社會住房的建築師拉卡頓與瓦薩爾》
建築一定要是對歷史的扔擲嗎?
建築的「前衛」,是造型?設計?缐條?還是對地球環境的責任?對歷史的尊重並且在這樣的態度下創新?
在推土機剷除一切的建築前提之外,建築可不可以有新的觀念?它使建築不只是一門技藝,同時也是歷史記憶?
2021年被稱為建築諾貝爾獎的普利茲克獎給了安妮·拉卡頓(Anne Lacaton)和菲利普·瓦薩爾(Jean-Philippe Vassal)。他們二人以在法國各地改造並復興被忽視的建築而聞名,授予與諾貝爾獎相當的建築獎2021普利茲克建築獎。
周二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宣布,把獎項給予二位將“永不拆毀”精神賦予了原有城市建築,並給予以新的活力,頒獎典禮稍晚之後才舉行。
Lacaton和Vassal分別出生於法國和摩洛哥,1987年他們在巴黎共同創立建築事務所。他們共同設計了許多主要的文化和教育建築,包括南特大學。南特大學建築的河濱校區於2009年完工。2012年他們在巴黎巴黎宮(Palais de Tokyo)美術館進行了雄心勃勃的擴建,為此博物館增加了20,000平方米(215,000平方英尺)。
但他們對法國戰後社會住房建築的翻新工作,吸引了業界最多的讚譽,其中包括全球可持續建築獎和享有盛譽的密斯·凡·德羅(Mies van der Rohe)獎。
他們與建築師弗雷德里克·德魯特(FrédéricDruot)共同撰寫的2004年“ Plus”宣言,遊說法國政府翻新而不是破壞該國的公共房屋:“永不拆毀,永不拆除,改造和再利用!”
這種方法導致幾處受到拆遷威脅的主要住宅區複興,因為法國在2000年代的城市規劃政策力圖拆除和重建老化的公共住房項目,而不是進行改善。 2011年,Lacaton,Vassal和Druot完成了Tour Bois lePrêtre社會住房的改建工程,該工程是巴黎北部一個破舊的1960年代社會住宅項目。以更換建築物的外牆,建築師不僅增加了96個單元中每個單元的平方英尺,而且還增加了露台和大窗戶等現代房屋功能。
隨後,這三人對波爾多的另一套社會住房進行大修,對560套公寓進行現代化改造和擴建,但並未趨離現有居民。
根據2021年普利茲克獎新聞稿,他們的工作比起從零開始拆除和重建這三個街區的成本,只要三分之一費用即可完成。
Lacaton和Vassal在法國的其他大型翻新項目中,也包括他們將舊工廠改造成波爾多私人住宅,並將廢棄的造船車間改造成Dunkirk的畫廊和辦公空間。
拉卡頓在得知自己獲得今年普利茲克獎得主時,以發佈新聞稿中說:“轉型是利用現有技術做更多更好的機會。” “拆除房屋是一項簡便和短視的決定。這是在浪費很多東西,浪費能源,浪費材料和扼殺歷史。此外,這對社會產生了非常負面的影響。對我們來說,這是一種暴力行為。”
普利茲克獎於1979年首次授予著名的現代主義者菲利普·約翰遜(Philip Johnson),以表彰建築師(或多名建築師)。他們的作品同時表現出“才華,遠見和承諾”的組合。近年來,有幾位二人組將此獎項帶回了家,從2001年的雅克·赫爾佐格(Jacques Herzog)和皮埃爾·德·梅隆(Pierre de Meuron)開始。
2010年,日本雙人組合西澤立衛(Ryue Nishizawa)和妹島和世(Kazuyo Sejima)共同被提名為普利茲克(Pritzker)獲獎者,而愛爾蘭建築師Yvonne Farrell和Shelley McNamara則獲得了去年的大獎。 2017年,西班牙建築師Rafael Aranda,Carme Pigem和Ramon Vilalta成為第一次一起獲得該獎項的三人組。
週二的宣布也使拉卡頓成為第六位獲得普利茲克獎得主的女性,儘管也有人呼籲建築師丹尼斯·斯科特·布朗和盧文宇與獲獎丈夫和設計夥伴羅伯特·文圖里和王舒一起獲得認可。
評審委員表示:拉卡頓和瓦薩爾的做法重新激發了“現代主義者的希望和夢想,以改善許多人的生活”。
“他們以對空間和材料的強烈的感知來實現建築偉大的永續及不扼殺記憶的目標,創造出既具有信念形式一樣堅強的形式,同時他們的作品也兼具美學上和倫理上一樣透明的建築。”
由10名成員組成的評審團-包括建築師,教育家和美國最高法院的助理大法官斯蒂芬·布雷耶(Stephen Breyer)紛紛讚揚他們倆“擴大了建築可持續性的思想”。在建築品質環境責任和對道德社會的追求之間,維持了平衡。」
Jury chair Alejandro Aravena, himself a Pritzker laureate in 2016, meanwhile said in a press statement that Lacaton and Vassal are "radical in their delicacy and bold through their subtleness, balancing a respectful yet straightforward approach to the built environment."
陪審團主席亞歷杭德羅·阿拉維納(Alejandro Aravena)本人也是普利茲克(Pritzker)2016年的獲獎者,與此同時,他在一份新聞聲明中表示,拉卡頓(Lacaton)和瓦薩爾(Vassal)的態度是“革命性的,並因其細微之處而大膽,平衡了對建築環境的尊重而且對環境直截了當尊重的做法”。
Lacaton和Vassal的絕大部分作品在法國,他們也已在瑞士和塞內加爾開始幾個項目,目前由他們的公司設計的一家酒店正在建設中。
Champions of French social housing win the 'Nobel of architecture' https://www.cnn.com/style/article/pritzker-prize-winner-2021-lacaton-vassal/index.html
「卡梅隆伯埃斯」的推薦目錄:
- 關於卡梅隆伯埃斯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卡梅隆伯埃斯 在 李開復 Kai-Fu Le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卡梅隆伯埃斯 在 觀念座標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卡梅隆伯埃斯 在 卡梅隆伯埃斯- Explore 的評價
- 關於卡梅隆伯埃斯 在 迪士尼德芙·卡梅隆帶你回顧經典電視電影裝扮Dove ...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卡梅隆伯埃斯 在 卡梅隆伯埃斯女朋友2023-精選在Instagram/IG照片/Dcard上的 ... 的評價
- 關於卡梅隆伯埃斯 在 人物介紹翻譯:繁中至No.323 的評價
- 關於卡梅隆伯埃斯 在 【悲劇】男星因癲癇去世年僅20歲 - PTT新聞 的評價
卡梅隆伯埃斯 在 李開復 Kai-Fu Le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我希望20歲時就知道的七件事
最近正是各大學的開學季,疫情後初次重返校園,相信大家都滿懷欣喜和對未來的憧憬。當我20歲的時候,也在大學裡享受著求知的樂趣,當然,也少不了年輕的困惑、迷茫。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我的人生經歷,有找到一生所愛的欣喜,也有做錯事的失落,還有銘記至今的感動。如果人生可以從頭再來,我希望自己在20歲時就知道這些。
一、“奇妙的錯位”,讓我找到人生熱愛
20歲時,我就讀于哥倫比亞大學文理學院。我當時不知道文理學院和工程學院的區別,我作為一個工程師卻在文理學院讀書。
但就是這樣一個奇妙的錯位,讓我讀到了很多經典,學習到了許多在工程學院根本學不到的內容。這些人類智慧和文學知識豐富了我的讀寫能力,一定程度上幫助我實現了很多寫作和演講上的成就。
在那個年代,律師和醫生是大家最嚮往的職業。我本以為自己也會成為一名律師,所以最初學的是法律專業。但一段時間之後,我發現法律不太適合我。我經常上課睡著,而且成績也不好,對同學們都很喜歡的內容提不起興趣。
於是,20歲的我做了一個決定,轉去電腦專業,學習程式設計和人工智慧,最終找到了我一生所熱愛的事情。
作為一個年輕的工程師,電腦令我癡迷。我發現我十分擅長電腦科學,不用怎麼費勁就可以輕鬆拿到A。
電腦和人工智慧是很棒的學科,奠定了我職業發展的基礎。有一句名言說,“當你從事喜歡的工作時,就不會覺得自己是在工作”,儒家有句話也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這其中蘊含著大智慧:當你從事喜歡的事情,睡覺、吃飯、洗澡你都會不自覺地去思考這件事;同樣,你會越來越擅長,更加喜歡它,形成良性迴圈。
二、“我不同意你,但我支持你去做”
從哥大畢業後,我前往卡內基·梅隆大學學習語音辨識和人工智慧。
那時的AI研究形勢並不好,雖然我的導師瑞迪教授(Raj Reddy,圖靈獎得主、卡內基·梅隆大學電腦系終身教授) 希望我採用“專家系統”,但我卻不是很認同。
我認為,機器學習應該讓電腦發揮長處,而不是跟著人的想法亦步亦趨。於是我鼓起勇氣,對瑞迪教授說“感謝您的指導,但我不想再繼續研究專家系統了,我希望用基於統計學的機器學習。”
我以為瑞迪教授會有些失望,沒想到他卻一點都沒有生氣。教授仔細聽我解釋完之後跟我說:
“開複,你對專家系統和統計的觀點,我是不認同的,但是我可以支持你用統計的方法做,因為我相信科學沒有絕對的對錯,我們都是平等的。而且,我更相信一個有激情的人是可能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案的。”
那一刻,我的感動無以倫比。這不僅僅是一種慷慨,也是對科研新人的尊重。不僅如此,他還給我提供了很多資源,包括資料、設備和資金,對我最後取得博士學位幫助很大。瑞迪教授既是我AI科學研究的導師,也是我人生道路的導師。
“我不同意你的看法,但我支持你”這句話我記了很久。在我進入企業界之後,每當同事們有不同意見時,我都會鼓勵他們勇敢嘗試自己的想法:當這個想法成功時,對他個人和對企業都會帶來益處;而當這種想法失敗時,這種被信任和支持的感覺也會讓他們越挫越勇。
三、創新不重要,實用性創新才重要
畢業一段時間之後,我選擇去蘋果公司工作,也把這種語音辨識技術應用到了蘋果的產品中。現在Siri研發小組的成員,就有很多是我當年的同事。再後來我去了SGI公司。這家公司現在已經聲名不顯,但在當時的矽谷,SGI是一家和谷歌齊名的公司。
在SGI,我做的產品叫“3D流覽器”。大家可能都沒聽說過,其實這純粹是一群科學家的想法:在流覽器裡建一個3D世界,能夠導航,移動物體,和做非常酷炫的廣告。
我們當時已經做出了產品,並且運行得相當不錯了。我們盲目地相信,只要做出高科技的產品,就自然會有顧客和市場。然而事實是,沒人想購買和使用這個產品。
後來,SGI換了一個新的CEO,他為這個項目以及所耗費的公司資源感到失望。我告訴他,“這是世界上最好的VR技術,如果你不想留著,至少我們可以賣點錢。”
新CEO給了我一個期限,讓我尋找買家。我本以為能賣個好價錢,但最後還是以比較便宜的價格賣出去的。我感到十分內疚,自責當初就不應該組織這樣一個專案,看起來很酷,卻沒考慮實用性。
其實很多年輕人創業都會做出類似的決策,所以我非常建議大家再三考慮這些創新想法。創新不是最重要的,有實用性的創新才重要。
當你在設計一個技術、產品或創辦一家公司時,要想到你的投資者們正為此冒著巨大的風險。
四、如果想要,就積極主動地去爭取
從SGI離開之後,我就回到了中國,創辦了微軟中國研究院(後來的微軟亞洲研究院),《麻省理工技術評論》將其評為全球最熱門的電腦實驗室之一。當時研究院的主要成員,如今大都已成為中國知名科技企業的CTO或高管,像百度、阿裡巴巴等。
互聯網崛起之後,我對這個神秘的世界興趣日濃。當時最火的互聯網公司是谷歌,大家開玩笑說,如果你沒有得到谷歌的面試機會,就證明你不夠聰明。於是我給谷歌時任CEO埃裡克·施密特寫了封郵件,希望獲得面試機會。2005年,我正式加盟谷歌,擔任中國區總裁。
你們可能會問,你這麼資深還要自己寫信?他們不會直接聯繫到你,提供一個職位嗎?這就是我想告訴你們的另外一件事。其實當時谷歌和微軟正試圖達成人才競爭的約定,禁止主動挖對方牆腳。雖然這個約定沒有談成,但是當時要不是我的自薦,谷歌根本不會發現我,也就不會有後來的工作機會。所以,如果你想要,就積極主動地去爭取。
五、跟隨自己的心,找到心底的熱愛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一大批創業公司開始湧現,我意識到中國的創業時代已經來臨,就像當初蘋果、微軟等公司創立時一樣,北京很可能變成中國的矽谷。
我想起了史蒂夫·約伯斯在斯坦福大學演講時說的一句話,跟隨自己的心,找到心底的熱愛。我們的人生由無數的節點構成,當你跟隨自己的內心,多年之後回首過往,會發現每一個節點的每一個選擇都是互相聯繫的。
你無法準確的預測未來,但是要相信,只要傾聽內心的聲音,這些選擇都會對你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2000年左右,我給中國的大學生們寫了7封信,這也是追隨我的內心,幫助年輕人成長。我曾經為大約50萬名學生做過演講,出版了10本書,其中有5本都是寫給學生們的。
在微軟中國、SGI以及谷歌的工作,也讓我對科技瞭解頗多,所以我希望成為一名科技投資人,為初創科技公司提供幫助,創新工場的成立因此就自然而然的發生了。
這張圖是創新工場成立第一年的校招海報,上面寫著“加入你的公司”。我們的目標是讓年輕人以工程師的身份進入創新工場,通過技術創新得到資金支援,成為下一個成功公司的CEO。
這張海報中隨機挑出的八個人裡,有五個市值2億美元以上公司的CEO。所以我對於我們孵化創業公司的成績還是很驕傲的。
當AI時代來臨,創新工場投資了幾十家AI公司,其中包括五家獨角獸,我們還創建了AI工程院,並從中培育出了AI賦能與技術方案公司創新奇智。這些節點串起了我的經歷,也串起了中國過往10年的創業歷程。
六、世界上最富有的不是擁有的最多的人,而是想要的最少的人
回首過往,我真的是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工作之中,一定程度上算是一個工作狂,我因此取得了一些成就,獲得了團隊的支持和外界的稱讚,我認為這樣的自己非常幸運。
上面這張圖片是2000年拍的,那時我剛做完一個手術,不能下床,於是讓團隊幫我做了這樣一個架子,我可以躺在床上繼續看電腦和工作。
這份熱情持續到六年前,直到我被診斷出患有淋巴癌四期。擴散的癌細胞取代了我的野心,我不得不接受生命可能只剩下幾個月的現實。朋友看我很痛苦,特地帶我去拜見星雲大師。
有一次,大師突然問我:“開復,有沒有想過,你的人生目標是什麼?”
我不假思索地回答:“‘最大化影響力’、‘世界因我不同’!”這是我長久以來的人生信仰:一個人能在多大程度上改變世界,就看自己有多大的影響力;影響力越大,做出來的事情就越能夠發揮效應……
大師沉吟片刻後說:“改變世界這個想法太狂妄了,也許只是貪婪的藉口。什麼是‘最大化影響力’呢?一個人如果老想著擴大自己的影響力,你想想,那其實是在追求名利啊!人生一回太不容易了,不必想要改變世界,能把自己做好就很不容易了。
我無法反駁他,我的那些聽起來宏大的目標,其實只是貪婪和欲望的藉口。他送給我一句話,“世界上最富有的不是擁有的最多的人,而是想要的最少的人”。
這句話讓我警醒,後來每當我覺得自己被欲望佔據時,都會想到這句話;每當我有想改變世界的想法時,我會讓自己思考,我這樣做究竟是不是為了追逐名利……
我學到這一課太晚了,之前的努力工作讓我錯失了很多與家人相處的機會:我的父親去世了,我甚至沒能來得及告訴他我愛他;我的母親得了失智症,認不出我了;我的孩子們已經長大,而我還不太瞭解她們……
我在化療期間讀了一本書,是Bronnie Ware所著的《臨終前最後悔的五件事》。正如書裡所寫,在臨終之時,沒有人會因為沒有努力工作而後悔,絕大多數人最後悔的事情,都是未能花更多時間與所愛之人相處。
我從星雲大師和Bronnie Ware學到了很多。我開始改變自己的工作方式,花更多的時間陪伴家人。母親去世前,我搬回家陪她度過了最後的時光;當孩子需要我時,我會把她們放在第一位,工作第二;我會花更多的時間和家人在一起,比如說出去旅行……
七、毫無保留地愛你所愛之人
這段人生經歷改變了我的想法,人生的意義應該是給予他人無條件的愛。在AI時代,這種愛更加難能可貴。
AI在做重複性工作方面比我們有優勢,但將人類與AI區別開的,是愛與創造。不管科幻小說如何描述,AI終究是沒有感情的。AlphaGo不喜歡下棋,它贏了比賽不會覺得開心,輸掉比賽也不會難過,事實上,它可能根本就不知道我們為什麼要下棋。
AI承擔重複性的工作並不意味著人類沒有工作可做,需要人情味和愛的工作仍然只有人類才能從事,比如導遊、禮賓、護士、教師等。
長遠來看,我更願意相信30年之後,我們會覺得AI的出現是件幸事:它沒有搶走我們的工作,而是將人類從繁瑣的重複性工作中解放出來,讓我們有時間去做自己喜歡和擅長的事情,構建出人類與AI共存的美好藍圖。
這就是我在過往的人生歲月中學到的七件事。當我在SGI公司的項目失敗時,我知道了創新不能忽略實用性;當我面臨死亡時,我學到了要毫無保留地愛你所愛之人。
One more thing -- 你看了這篇文章可能會發現我最重要的人生教訓不是來自成功,而是來自我的失敗。所以,請記住,你人生中的失敗,並不是對你做錯事的懲罰,而是一個學習人生課程的寶貴機會。
卡梅隆伯埃斯 在 觀念座標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2016.06.08 觀點—《泰晤士報》Melanie Phillips ※
土耳其是歐洲的特洛伊木馬,埃鐸安是伊斯蘭主義者
主張英國應該脫離歐盟的陣營表示,脫歐的理由之一,是數百萬土耳其移民即將進入歐盟。然而他們的說法卻遭英國首相大衛‧卡梅隆的奚落,他說土耳其不會加入歐盟,「直到公元三千年為止」。
前首相約翰‧梅傑爵士(Sir John Major)也加入助攻,在上週末表示,土耳其加入歐盟「八字沒有一撇」,又說土耳其人會大量湧入歐洲是「滑天下之大稽」。
他們的主張經不起事實的檢驗。土耳其的大量移民,不必靠土國加入歐盟,是肯定會發生的事情,那是因為土耳其總統已經為歐盟設下了一個陷阱,而歐盟受邊界開放、大量移民湧入之苦,狗急跳牆之餘,早就迫不及待地跌了進去。
土耳其欣然收下數十億歐元款項,答應阻止移民(譯註:進入歐盟以難民身份申請庇護者)進入希臘,讓歐盟喘了一口大氣。然而,歐盟還要付出更進一步的代價。埃鐸安要求,歐盟必須結束土國人進入歐洲的簽證限制。這等於打開了移民進入歐洲的攔洪壩,八千萬土國人都有機會進入歐盟,阿拉伯世界與第三世界國家的人民也獲得了進入歐盟的新機會。
進退維谷的歐盟,要求迫害異議份子、罔顧人權的埃鐸安遵守一定的條件。這些條件本來多達 72 項,歐盟卻在上個月突然大方地減少到 5 項,其理由是土耳其在 67 個條件上,包括修改反恐法,停止迫害學者與記者,「有了長足的進步」。
土歐談判本來限入僵局,埃鐸安還一度威脅他不會再阻止移民進入歐洲,在歐盟的「網開一面後」,終於在日前又恢復。雖然土國人進入歐盟免簽的新措施,大概不可能照原定計畫在下個月實施,卻很有可能在今年秋天開始。
換句話說,英國脫歐派的說法是對的。土耳其肯定會縱放難以計數新移民進入歐洲。卡梅隆說,土耳其人免簽證入歐,不適用於英國,因為英國不屬於申根地區,這是典型不老實的欺騙語。他們一但進入歐盟,只要持有護照,就可以進入英國。
一份外洩的歐洲執委會報告也警告,其他移民,包括罪犯、恐怖主義者,將來都可以取得偽造的土耳其護照以進入歐洲。英國秘密情報局(MI6)前局長迪爾羅夫(Sir Richard Dearlove)表示,這個免簽證協定「有悖常理,彷彿在急於滅火的時候,反而在火災地點附近存放汽油桶」。
這個危機也有利埃鐸安把歐洲伊斯蘭主義化的策略。這個策略他自己不打自招。去年埃鐸安在慶祝君士坦丁堡遭鄂圖曼帝國攻陷 562 週年的時候,土耳其總統告訴在場的兩百萬土國人:「什麼是征服?征服就是希吉拉(Hijrah,透過移民擴張伊斯蘭)……。」
「征服就是麥加……征服就是耶路撒冷……征服就是安達魯斯(al-Andalus,穆斯林統治的西班牙)………征服就是為我們這個有福的國族,從安那托利亞一路開大門,直到維也那……征服就是讓鄂圖曼帝國擁有三大州、橫跨七個氣候帶的廣大土地。」
從他的說法來判斷,埃鐸安想要恢復鄂圖曼帝國的榮光,征服歐洲絕大部份的地區。擁有同樣野心的還有穆斯林兄弟會、蓋達組織、伊斯蘭國等等。唯一的不同點是,埃鐸安認為他可以在兵不血刃的情況下達到同樣的目的,因為布魯塞爾將會替他打開歐洲的大門,歡迎伊斯蘭主義的征服者進入。
在 2010 年普選結束後,剛當選的卡梅隆跑到安卡拉,向土國人表示:「貴國加入歐盟的進展屢屢遭到挫折,我非常憤怒。我未來依然會大力支持貴國成為歐盟的會員國……只要同心協力,我們兩國可以打通安卡拉到布魯塞爾的大路。」同樣的話,卡梅隆去年十月又重覆了一遍。
換言之,卡梅隆與梅傑不只是狡滑、刻意誤導國人,而且是賣國。反對大量移民的英國人,被他們稱之為種族歧視、非外者、伊斯蘭恐懼者。使用這種抹黑伎倆的人,對於英國國家認同、國家安全根本毫不關心。這些人對於歐洲所面臨的文明威脅,以及布魯塞爾正在建造的特洛伊木馬,完全視若無睹、麻木不仁。
http://www.thetimes.co.uk/…/turkey-is-a-trojan-horse-endang…
卡梅隆伯埃斯 在 迪士尼德芙·卡梅隆帶你回顧經典電視電影裝扮Dove ...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經典愛情電影《手札情緣》服裝揭秘▻ https://smarturl.it/hv5ie9Dove Cameron 從她在舞台、電視和電影中的角色中選出她最喜歡的衣櫥和服裝。 ... <看更多>
卡梅隆伯埃斯 在 卡梅隆伯埃斯女朋友2023-精選在Instagram/IG照片/Dcard上的 ... 的推薦與評價
You are viewing: 卡梅隆·伯埃斯. 卡梅隆·米卡·伯埃斯,是一名美国演员和舞者。首次在迪斯可瘪三的音乐录影带中出现后,于2008年在电影《鬼镜》中以 ... ... <看更多>
卡梅隆伯埃斯 在 卡梅隆伯埃斯- Explore 的推薦與評價
explore #卡梅隆伯埃斯at Facebook.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