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只談小確幸的年輕世代】
2021秋冬臺北時裝週邀請台灣四間時尚設計系所的學生共同展現創意,而他們的作品無一不反映當下社會面對疫情的堅毅與迷茫......
#嶺東科大
以2020年新冠肺炎肆虐全球的全面影響為靈感,省思現代和未來的人類生活變化,發表50套以《虛擬時光》(Virtual hour)為題的作品,開場影片以迷幻無間畫面引首第一系列《人工天界》出場,藉由服裝展現人們失去天界的溫柔和信仰之後,產生的暴躁、迷茫和虛假、迷失等情緒。
緊接在《人工天界》後的《七年奇譚》系列,模擬七年沉潛的隔離生活,成就都市傳奇的奇譚妙想。最後,透過《In My View》系列,再次回歸最純真的心靈,重新引領大家面對後疫情時代的嶄新世界,以希望曙光完美作結。
#樹德科大
特別強調南臺灣的熱情和創作活力,首先以客家舞蹈表演《Southern Temper》展現國境之南的時尚熱力。樹德科大流行設計系統合服裝、造型、飾品、織品等四大組別,共同完成9大系列,共61套作品,依序分別以《吾虎》、《複本》、《全球性警報》、《星球計畫》、《誤闖人間樂》、《孤空笑道》、《追殺派莫希》、《小心輕放》、《行瘟大士》為創作主題,訴說一段段奇特有趣的時尚故事。
#輔仁大學
輔仁大學以2020年畢展主題《糸糸》概念延伸為《簇》作為演繹,象徵萬物始簇而生,結合體育系現代舞的肢體表現、音樂系的現場演奏以及應用美術系的創意影像,搭配50套精彩服裝設計,創造虛實之間的奇想世界,向台灣這片土地致敬,隱喻歷史洪流下慢慢累積融合的多元種族及多樣文化。
#實踐大學
結合台北和高雄雙校區的服裝設計學系、服飾設計與經營學系、時尚設計學系等三個科系,共發表80套時裝作品,在媒體與傳達設計學系打造的三維影像視覺藝術襯托下,以《自由美好》主題揭開序幕,回歸創作最初的美好與最後的自由,接著用《Fashion Time Machine》呈現不同時期的設計元素和本土文化符號的轉化,最後再以串連兩個數學符號的|EVE|概念詮釋「絕對」與「堅持」的含義,偷渡網路世代的焦慮、叛逆和不想長大的任性思維。
#BeautiMode #臺北時裝週
嶺東科大流行設計系
流行設計系 樹德科技大學
輔仁大學織品服裝學院
實踐大學服裝設計學系 Shih Chien University Fashion Design Department
南臺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創意生活設計組 在 法學博士石人仁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臺北時裝週AW21」
首度納入大專院校服裝設計科系「校際展演」發表會
嶺東科大、樹德科大、輔仁大學、實踐大學 四校獲選競技
時裝設計交融藝術 跨領域演出 極大化創作能量
臺北時裝週首度納入校際展演 從校園基層紮根 培育設計新苗
由文化部主辦的「臺北時裝週」自本季AW21開始與教育部聯手合作推出「校際展演」時裝發表會,邀請全臺大專院校服裝設計相關科系一同響應參與,經過專業評審的初審後,最後選出嶺東科技大學、樹德科技大學、輔仁大學及實踐大學等4所大專院校參加同場競演,分別於11、12 兩日在松山文創園區「2021臺北時裝週AW21」現場發表2場服裝動態秀,展出今年度服裝設計應屆畢業生的優秀作品,並藉此機會施展國內服裝設計院校之設計能量,站上臺北時裝週的國際舞臺,大幅提升國際能見度。
臺北時裝週此次首度援引倫敦時裝週的成功模式,側重對年輕新秀的培育,邀請教育部一同打造「校際展演」活動,以4所大專院校學生優秀作品作為主軸,並跨域整合校內藝術相關科系資源,如舞蹈、音樂、多媒體創作等,以增加演出內容精采度及多元性、展現各校整體創意。更重要的是透過這次的展演,讓即將畢業的社會新鮮人提早與業界專業團隊合作,深度參與時尚產業的實際工作狀況,從展演前的創意發想、秀場前後台流程到相關活動的宣傳推廣,都是累積實務經驗的絕佳機會。藉此讓學生新秀在踏出校門前,即有機會獲得國際級舞臺的豐富資源,拿下設計專職領域的第一張入場券,並促進校際間的觀摩學習機會。
嶺東科大、樹德科大搶先登場 揭開臺北時裝周序幕
臺北時裝週「校際展演」第一天(3月11日)上場的是台中嶺東科技大學和高雄樹德科技大學,嶺東科大以2020年新冠肺炎肆虐全球的全面影響為靈感,省思現代和未來的人類生活變化,共發表50套服裝集結成虛擬時光(Virtual hour)主題,開場影片以迷幻無間的亂中有序畫面為引子貸出第一系列「⼈⼯天界」出場,藉由服裝造型表現⼈們失去天界的溫柔和信仰之後,產⽣的暴躁、迷茫和虛假、迷失等情緒轉折;接續的「七年奇譚」系列,模擬七年沉潛的隔離生活,成就都市傳奇的奇譚妙想。最後,透過「In My View」系列,再次回歸最純真的⼼靈,重新引領大家⾯對後疫情時代的嶄新世界,以希望曙光完美作結。
緊接著登場的樹德科大特別強調南臺灣的熱情和創作活力,一出場即攫取視覺焦點的表演藝術系學生舞者,以客家舞蹈表演「Southern Temper」呈現國境之南的時尚文化熱力。樹德科大流行設計系統合服裝、造型、飾品、織品等四大組別,集體完成九大系列共61套整體造型作品,依序分別以吾虎、複本、全球性警報、星球計畫、誤闖人間樂、孤空笑道、追殺派莫希、小心輕放、行瘟大士為創作主題,訴說一段段奇特有趣的時尚故事。
實踐大學結合台北和高雄雙校區的服裝設計學系、服飾設計與經營學系、時尚設計學系等三個科系,共發表80套時裝作品.
輔仁大學以「簇」作為演繹,結合體育系現代舞的肢體表現、音樂系的現場演奏以及應用美術系的創意影像,搭配50套精彩服裝設計,創造虛實之間的奇想世界
輔仁大學、實踐大學同場較勁 展現新銳種子的設計軟實力
第二天(3月12日)發表畢展作品的輔仁大學和實踐大學,無限延展的創意同樣讓人對學子的創意能量留下深刻印象。輔仁大學以2020年畢展主題「糸糸」概念繼續延伸為「簇」作為演繹,象徵萬物始簇而生,結合體育系現代舞的肢體表現、音樂系的現場演奏以及應用美術系的創意影像,搭配50套精彩服裝設計,創造虛實之間的奇想世界,向台灣這片土地致敬,隱喻歷史洪流下慢慢累積融合的多元種族及多樣文化。
實踐大學結合台北和高雄雙校區的服裝設計學系、服飾設計與經營學系、時尚設計學系等三個科系,共發表80套時裝作品,在媒體與傳達設計學系打造的三維影像視覺藝術襯托下,以「自由 美好」主題揭開序幕,回歸創作最初的美好與最後的自由,接著用「Fashion Time Machine」呈現不同時期的設計元素和本土文化符號的轉化,最後再以串連兩個數學符號的|EVE|概念詮釋「絕對」與「堅持」的含義,偷渡網路世代的焦慮、叛逆和不想長大的任性思維。
文化部聯合教育部跨部會合作 系統性培育設計菁英
連續兩天的「校際展演」呈現出臺灣服裝校系豐沛的創作能量,也為臺北時裝週注入全新活力,同時評審團將於秀後選出多位佳作,並開放觀眾上網投票,整體評比最高的前三名設計師將會在三月底公布並舉辦媒體見面會,讓民眾認識這些時裝界的明日之星。參加投票的民眾也有機會獲得臺北時裝週限定好禮,詳細參與辦法將於官方社群上公布。
此外,教育部為培育藝術與設計領域人才,自94年起陸續推動「藝術與設計菁英海外培訓計畫」、「鼓勵學生參加藝術與設計類國際競賽計畫」及「臺灣國際學生創意設計大賽計畫」等,提升大專院校整體設計科系的創作氛圍,並在國際上創造許多佳績。
其中「藝術與設計菁英海外培訓計畫」每年選送學員赴世界知名設計校院及公司(包括法國時裝學院、美國帕森司設計學院及英國皇家藝術學院等),進行為期一年之進修或實習。截至109年止,共選送313名學員,歷屆學員表現均非常傑出與亮眼。為能讓此優質計畫延續,教育部近年來除積極擴充培訓觸角,亦持續與各部會保持交流合作,讓學生有更多嶄露頭角的機會,以完備設計產業領域人才之培育。
南臺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創意生活設計組 在 草地狀元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放暑假已經快一個月了?!家中的學生們都在做甚麼呢?
你知道嗎?每年暑假都有一群大學生會潛入全台各地的農村
用拼勁熱情去發掘不同農村社區的問題🤔
並運用青年人的創意與實踐力改善農村!!!💪💪💪
這是每年農委會水土保持局所舉辦的【大專生洄游農村競賽】今年已經邁入第九屆了!👍👍👍
每次小編看到學生們提出的計畫都很感動~💓
希望在一個月後,每隊學生與社區都能有滿滿的收獲~💖💖💖
偷偷告訴大家!今年我們草地狀元也將選出一組優秀的團隊來報導,為大家留下最完美的紀錄~🎥
所以,所有社區團隊與學生們,大家要一起同心協力!甘巴爹哦!😘😘😘
#第九屆大專生洄游農村競賽20組駐村團隊
#東吳大學資訊管理系【武遠弗界】vs南投縣仁愛鄉武界社區-計畫將傳統的生態和文化結合觀光讓更多人可以看到武界的美。
#國立聯合大學工業設計系所【意點農】vs宜蘭縣三星鄉大隱社區-計畫促進當地農村居民的連結
#國立澎湖科技大學海洋遊憩系【湖東拯薺】vs澎湖縣湖西鄉湖東社區-計畫讓更多人認識湖東村,提升居民重視原始農村生態樣貌
#東海大學企業管理系【荔HI】vs臺中市大里區竹仔坑社區-計畫能協助竹仔坑促進社區發展,凝聚居民的共識讓竹仔坑生生不息
#淡江大學建築系【𠈌𠈌 IUIU】vs新竹縣峨眉鄉湖光社區-計畫對於環境的設計,能夠達到環境友善並且幫助社區的觀光再造,且發展出一種新的可能性。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水土保持系【赤子洄家】vs屏東縣萬巒鄉赤山社區-計畫將食農教育、產品、文化保存及在地特色化統整並互相交叉影響,達到青年回流、社區發展自主回饋、利用綠美化創造社區特色及提升社區軟實力的目的。
#朝陽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玩埤世代】vs雲林縣斗南鎮埤麻社區-計畫對內凝結社區意識、對外推動特色活動,有效的延續社區發展。
#朝陽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樂蘆 L'olu】vs臺中市和平區達觀社區-計畫透過一系列藝術造村活動,將達觀部落,打造成一個樂活藝術村。
#亞洲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農村的囡仔】vs雲林縣虎尾鎮北溪社區-計畫打造剪紙藝術村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社會與區域發展學系【棗餐發射】vs苗栗縣公館鄉福星社區計畫將社區的歷史故事行銷出去,並創造屬於福星的特色。
#國立臺灣大學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月球保衛隊】vs高雄市田寮區崇德社區-計畫打造崇德社區在地品牌,為崇德社區提供一條「創生」的路
#靜宜大學推廣教育處【農廢青Agri-Changer x 媽厝社區】vs彰化縣溪湖鎮媽厝社區-計畫解決社區葡萄藤農廢資材與農業勞動力高齡化問題
#東吳大學企業管理學系【Fun青嵩】vs新北市石門區嵩山社區-計畫以活化梯田週邊空間作為目標中心再向外發散,透過Fun青嵩品牌推廣搭配社區小旅行,凝聚在地居民,帶入外部遊客。
#國立中興大學森林學系【豆陣創新生】vs彰化縣北斗鎮新生社區-計畫使新生里民了解、熟悉、團結,進一步使整體農村環境適合並吸引年輕人迴游。
#南臺科技大學-創新產品設計系【江山吾話】vs嘉義縣布袋鎮江山社區-計畫幫助江山里找回往日的活力與生氣
#崑山科技大學公共關係暨廣告系【84號公路】vs台南市麻豆區安西社區-計畫傳遞農村文化使廢棄物再生,並且協助農民解決產銷(果樹認養)及推廣(媒體)挑戰,提升農村經濟價值,使橘色世代青年人力回流,創造第二人生,讓民眾看見不一樣的農業社會。
#國立臺灣大學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悠悠鹿鳴】vs臺東縣鹿野鄉永安社區-計畫建置一個產銷實驗型平台,嘗試將「即時採收」、「地產地銷」、「減少碳足跡」的思維帶給社區,成為一個台灣各地均可效仿的社區支持型永續農業!
#中華大學工業產品設計學系【新埔好香】vs新竹縣新埔鎮清水社區-計畫將協助社區產業串聯並攜手建構人文與生態探索的場域,傳承在地記憶。
#崑山科技大學公共關係暨廣告系【能立事務所】vs臺南市龍崎區龍興社區-計畫內部凝聚居民向心力,外部推廣牛埔之美,使居民肯定自己生活的土地。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圖文傳播藝術學系【藜興力】vs桃園市大溪區南興社區-計畫利用「紅䉫」這個營養價值高卻鮮為人知的在地作物結合教育、網路行銷來提升知名度,活絡社區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