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相聲的記憶,首先離不開吳兆南和魏龍豪,表演工作坊,相聲瓦舍。
在娛樂選擇不那麼多的年代,總是反反覆覆地聽吳魏二位抖包袱,表演工作坊的《那一夜,我們說相聲》、《這一夜,誰來說相聲》、《又一夜,他們說相聲》,《千禧夜,我們說相聲》,前三者和李立群《臺灣怪譚》幾乎聽得滾瓜爛熟。也曾看相聲瓦舍《張飛要出來了,別害怕!》、《狀元模擬考》、《誰呼嚨我》、《大唐馬屁精》、《哈戲族》、《相聲說垮鬼子們》、《東廠僅一位》等等。
相聲曾經是我認識中國歷史、京劇故事,外省族群一九四九年來台後的眷村故事等種種敘事的管道,也是生活中的快樂來源。二十世紀末的相聲向我演繹了精彩的相聲藝術,以及不少厲害的編劇轉折和微言大義。不過,我自覺和二十一世紀後的新編相聲劇有著不少隔閡,便漸漸地不再是相聲的觀眾和聽眾了。
此刻,重新聽吳魏兩位老師的段子,算是對過去的記憶小小致敬,謝謝二位曾經帶來的文化風景。
千禧夜我們說相聲 在 二花小姐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今天是11月11日。
有的地方是光棍節,
有的地方慶祝雙11,
在許多西方國家是 Remembrance Day,
是為了紀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喪生的軍人,
第一次的Remembrance Day在1918年,
今年已經是第98年的紀念日了。
大家會在身上別上Poppy Flower (罌粟花),
或是Rosemary(迷迭香),
早上11點11分,靜哀一分鐘。
「這世界上所有的戰爭,最後沒有人贏,只有戰爭贏了...」
--千禧夜,我們說相聲
#RemembranceDay #11ofthe11thof11 #表演工作坊
(照片取自網路:http://civilwartalk.com/threads/lest-we-forget.119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