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為何要重金贖回蔡文姬
我見網上不少文章在探討,作為喜愛「人妻」的曹操接回蔡文姬,為何要讓她同董祀成婚,並未佔為已有而討論得熱火朝天。其實,如果你了解曹操,知道當時的情景,是很容易得出答案的,並不存在所謂揭秘一類高深的課題。
-----
亂世佳人苦,腸斷付胡笳
大漠,孤煙直,茫茫戈壁;琵琶,馬頭琴,秋草飛黃。叮咚地駱駝鈴聲,清脆而又單調,落日深處行進着地一隊駝隊,在隱隱地《陽關三疊》聲中,向着關內依然執着地移動著。荒涼的邊塞上,那遠處依稀可辨的烽火台,在半簾彎月的映照下佇立的身影,顯得格外地孤獨……
文姬歸漢,一個淒美的故事,在中國歷史上被頌詠了千年。這淒,說的是蔡文姬悲情的身世,懷骨肉生死離別之痛,在漫漫長路上跋涉;這美,說的是蔡文姬終於結束顛沛流離,異域邊塞,帶着希望,一步步地向着故鄉逶迤而來,這個中滋味,怕只有這文姬心中才知道。
蔡文姬,名琰,漢末女詩人,河南杞縣人,出身名門望族。自小受過良好教育,博學多才,通曉音律。初嫁河東衛仲道,不久丈夫病死,回到娘家。東漢戰亂之時,遭董卓部將俘虜,獻給匈奴的左賢王。後被曹操重金贖回,再嫁董祀為妻,並完成《續漢書》的寫作。
其父蔡邕是東漢文學家、書法家,通曉經史、音律、天文,曾仕董卓。董卓被殺後,他也受牽連,被那設連環計讓呂布殺死董卓的王允投入獄中,最後迫害致死。
不得不說,這蔡文姬實在是個苦命之人,她美貌且才華橫溢,精通音律,是結結實實的大才女一枚。但在東漢那亂世之時,女人的命運是自已無法掌握的,尤其是對美麗的女人來說更是如此。
蔡文姬最初是嫁與河東衛氏家族的衛仲道,可丈夫早亡,她被看作克夫之人而遭到婆婆怨恨,在衛家無以立足,遂回娘家守寡,但及至父親蔡邕死後,孤寂如草,百般地不順。在董卓之亂時,北方的匈奴趁機南下劫掠,蔡文姬在戰亂中被亂兵擄走,獻給了當時匈奴的左賢王,在大漠荒原生活了12年,並生育了兩個兒子。
曹操北征烏桓後完成霸業,匈奴單于劉豹畏懼曹操勢大,主動派人請和。曹操說起蔡文姬被匈奴擄掠一事。劉豹嚇得趕忙通知左賢王,讓蔡文姬回歸漢朝,於是便出現文中開頭的一幕。
曹操原本是蔡邕的學生,當他得知小師妹「沒入」匈奴後,很是自責,趁着匈奴請和之時,提出此事,匈奴自是不敢回絕,何況曹操還是派使者,攜帶黃金千兩,白壁一雙贖回,對此,也給足了匈奴的面子。
我見網上不少文章在探討,作為喜愛「人妻」的曹操接回蔡文姬,為何要讓她同董祀成婚,並未佔為已有而討論得熱火朝天。其實,如果你了解曹操,知道當時的情景,是很容易得出答案的,並不存在所謂揭秘一類高深的課題。
雖說蔡文姬可以說是曹操的小師妹,但其實並沒有史料證明曹操一定就是蔡邕的弟子,只是有記載說曹操經常去拜訪蔡邕,探討詩文,當然,作為文學大家的曹操對蔡邕是十分尊重的,執師之禮也是很自然的,所以我認為,二人應該是那種亦師亦友的關係。
在這樣一種關係下,曹操結識蔡文姬當然是很自然之事,他肯定對蔡文姬的文采是相當了解的,所以,當他聽說其在匈奴之事後,伸出援手接其回家,也是可以理解的吧。
這曹大丞相喜歡「人妻」是盡人皆知,估計除了丁夫人外,其它皆是二婚之婦。在宛城同張繡的老嬸嬸鬼混時還差點送了性命,子侄皆亡,弄得來丁夫人要同其拼命。更讓曹操心痛的是失去了最心愛的大將典韋,這些都是曹操刻骨銘心的慘痛之事。
蔡文姬的美麗當是無疑的,不然那些亂兵在一大堆擄來的女人中,會看出她的美麗而將其獻於左賢王。但當曹操要將其接回時,蔡文姬年已三十有五,大漠的風沙同歲月一起,將她昔日的豔顏沖刷得是早已不在。所以,對美豔不管不顧的曹操接其回來的初衷,絕對不會是以獵豔為目的。
曹操的目的只有一個,要對得起老師蔡邕,要對得起蔡文姬的文才,更是可憐這小師妹的命運多舛。有些人為了吸睛,說什麼曹操同蔡文姬是青梅竹馬,舊情難忘,這些都是信口開河,胡說八道,嚴重鄙視之。
蔡文姬的歸漢對她本人來說,也是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她原本在匈奴的地位就不高,僅僅是左賢王的一個妾而不是妻,因為如果是妻就必定有封號,匈奴叫作「閼氏」,這蔡文姬並無此尊號,所以她只是眾多小老婆中的一個。
更為嚴重的是,按匈奴「烝報」習俗,一旦丈夫故亡,蔡文姬則必須歸於左賢王的嫡子,這對深喑漢家禮儀,才學傍身的她來說,那是不可接受的。所以,她只能選擇回歸。但她畢竟同左賢王生有兩個兒子,當她要離開時,兒子是帶不走的,她又只能孤身歸漢。
這對一個母親來說,那可謂是割肉之痛,何況她知道,這一走就是生離死別,從此天各一方,再無相見之期。但回歸大漢又是她的宿願,於是,她只能接受現實,一步三回頭地踏上了歸程。
秋草枯黃,大漠悲雁,琵琶冷咽,胡笳聲起。就著那滿目的淒涼,忍住內心斷腸的心傷,蔡文姬呤出了千古悲歌《胡笳十八拍》。
「不謂殘生兮卻得旋歸,撫抱胡兒兮注下沾衣。漢使迎我兮四牡騑騑,胡兒號兮誰得知?與我生死兮逢此時,愁為子兮日無光輝,焉得羽翼兮將汝歸。一步一遠兮足難移,魂消影絕兮恩愛遺。十有三拍兮弦急調悲,肝腸攪刺兮人莫我知。」
這是一首令人落淚的長篇詩作,上述僅是其中之一拍。表達的是別子歸漢路上的思子之情,一詠三歎,讀來腸斷。
明朝人陸時雍在《詩鏡總論》中說:「東京風格頹下,蔡文姬才氣英英。讀《胡笳吟》,可令驚蓬坐振,沙礫自飛,真是激烈人懷抱。郭沫若稱道為「自屈原《離騷》以來最值得欣賞的長篇抒情詩」。
這《胡笳十八拍》被後人譜成18首歌曲,是我國古樂府琴曲中的著名聲樂套曲,以其委婉悲傷,撕裂肝腸而位列中國古代十大經典名曲。唐代詩人李頎的《聽董大彈胡笳》詩中寫道:「蔡女昔造胡笳聲,一彈一十有八拍,胡人落淚沾邊草,漢使斷腸對客歸。」
蔡文姬歸來後,曹操關照有加,並自以為是地給她找了個夫婿,時任屯田都尉的董祀。但作為名士的董小鮮肉實在是不喜歡這兩作人婦,青春不在的蔡文姬,但畏於曹操的權勢,只得隱忍而受,於是對蔡文姬是作「冷暴力」處之。
悲催的蔡文姬對此也無良策,只能得過且過地苦捱時日,但一個偶然的機遇卻打破這看似平靜,實則悲哀的現狀。
這董祀不知道因何事犯下死罪,當處斬令發出之時,蔡文姬披頭垢面地出現在曹操大宴賓客的大堂上,大冷天光著腳替丈夫求情免其一死。後漢書形容蔡文姬:「蓬首徒行,叩頭請罪,音辭清辨,旨甚酸哀,眾皆為改容」。 曹操看在她的面子上,赦免了董祀。
經此一劫,董祀對蔡文姬敬重有加,從此接受了她。至於後來是如何一樁情景,蔡文姬是否從此就過上了幸福的日子,史無記載,對此就不敢亂猜測了。
據說後來夫妻二人選擇了隱居,所以之後的蔡文姬就再也沒有出現在人們的視線裏。但她有個女兒卻是嫁給了晉王朝的奠基人,司馬懿的長子司馬師,由此推測,過得還算是不差吧。
有一件小事可以說明這蔡文姬的才情,在一次交談當中,曹操表示他當時很羡慕蔡文姬家中原來的藏書。蔡文姬表示,父親所收藏的四千卷書,幾經戰亂,已全部遺失時,但是自己能背出400篇。蔡文姬:被曹操重金贖回的小師妹
曹操大喜說道:「今當使十吏就夫人寫之」。蔡文姬曰:「妾聞男女之別,禮不親授。乞給紙筆,真草唯命。於是繕書送之,文無遺誤。」也就是說,她憑著記憶寫出了四百本書,可見其才情了得。此事非風聞,乃見於正史。
至於風聞之事倒也有一樁,現一併錄下,就教於方家。說的是蔡文姬的書法造詣非常之高,深得其父蔡邕真傳。後為她將此技藝之精髓傳與一鐘姓之人,而鐘又傳給一位叫魏夫人的書法高人,而這魏夫人有一弟子,乃中國書法界巔峰神人王羲之。只是俺不知道其真實性能有多大。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知史 #歷史 #中國歷史 #長知史 #蔡文姬 #曹操 #胡笳十八拍 #匈奴 #東漢
北方有佳人詩 在 中醫師 李嘉菱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下午茶時間:冬至考証》
* 冬至是古時中國農村社會天文意義中冬天的開始。冬至一到,表示寒冬到了,天寒地凍的冬天,從此降臨大地,它不只是冷,而是極冷:所以在節氣中還排列於小雪之後。
在地球氣候變遷之前,每年冬至這天,陽氣始至,陰寒開始進入極致,天也開始大冷。冬至是一年中陰陽轉換的關鍵節氣,也是一年二十四個節氣循環的開始。進入冬至後,古時人們把時間每九天列為為一組,數著度過,也就是俗稱數九,冬至節氣的第一天,即是一九的第一天,一直數到「九九」八十一天,此時「九盡桃花開」,天氣就暖和了。
可見當時沒有暖氣供應的冬季,日子多麼難熬。必須這樣估算、期盼著,日子才能好好熬出點盼望。
冬至又稱「小年」,一個是說明年關將近,餘日不多,另一個意思也代表冬至的重要性。
各地在冬至時,有不同的風俗,吃餃子成為多數北方中國人冬至的風俗。
諺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據傳,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捨藥留下的。
南方人,則吃湯圓,象徵一家團圓好日子。
*翻閱古籍,江南還有一種極美的舊俗,每到冬至,閨房裡的女子要畫一種很雅的圖畫,畫素梅一枝,梅花瓣共計八十一,每天染一瓣,染完以後,則九九寒冬已盡,春天到來。
更有韻致的是,古代的女子在冬至以後曉妝染梅,每天以胭脂畫圖一圈,畫完八十一圈,就畫成了杏花,暖暖的春天就來了。
由梅而杏、由冬而春,季節的變換又與佳人曉妝的胭脂融合在一起,讓人叫絕。難怪詩說:「試數窗間九九圖,餘寒消盡暖初回。梅花點遍無餘白,看到今朝是杏株。」
這種冬至的風俗雖然簡單,但經心靈的醖釀,寄予殷殷期待。正所謂:冬至忽已至,春意暗萌動。
一個新的輪迴又要開始了。
*古人認為冬至日是大吉之日,冬至一直是一年中大節慶之日。冬至作為一個節日,至今已有2500年以上的歷史。據記載,周秦時代以冬舊曆十一月為正月,以冬至為歲首過新年。《漢書》有云:「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
漢朝以冬至為「冬節」,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為「賀冬」,《後漢書》中有這樣的記載:「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後省事。」
這天朝廷放假,軍隊待命,邊塞閉關,商旅停業,親朋各以美食相贈,相互拜訪,歡樂地過一個「安身靜體」的節日。
冬至作為一個安靜之節,這也是為了順應陽氣剛萌動的天氣地理。這一日關閉城門,關閉市場,停息戰事,禁止喧鬧,所以,冬至夜視一年中最安靜的長夜。
漫漫長夜,古人在冬至這天也對一年的回首往顧,也常有懷舊情結。
「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這是白居易筆下的《邯鄲冬至夜》,詩人遠在異鄉,孤燈寒夜,形影相弔,內心淒涼,遙想家人必定也在思念他這個遠行人,曲筆表現出自己對家人的深切思念,質樸而深情。可以想像白居易身處異鄉,燈前抱膝獨坐,想念家人,此時漂泊在外的他。佳節倍思親:既是一種鄉愁,也是一種無奈。
* 今日冬至,太陽跑到離北半球的最遠處,陽光稀薄,古人因此說「陰極之至」。但今夜只要雲層不厚,抬頭看夜空,繁星點點,今晚星空也是四季最多最亮的時候。
舊時以冬十一月為正月,以冬至為歲首過新年。因為這天「陰極之至,陽氣始生」,地底下的暖意已悄悄萌發,萬物來復是大吉。於是「百官絕事不聽政」,人們也要準備吃個「賀冬」飯。
*南方人冬至愛吃湯圓,有一種是沒有餡的小湯圓。糯米泡開,攪了清水,水磨磨成米漿,布袋掛上瀝乾一天。加溫水和好,撮成小球,便丟進沸水,之後加入薑汁和紅糖煮熬的熱水中,這便是客家人最喜愛的湯圓。
* 【 冬至有三候 】。一候蚯蚓結|蚯蚓是陰曲陽伸的靈物,雖然「一陽已生」,但陰氣還旺盛,因此它們仍蜷縮著身體。二候糜角解|與鹿同科的麋,聞到了陰氣漸退而解角。三候水泉動|陽氣初生,山中的泉水也蠢蠢欲動,溫暖地流淌起來。
*一首冬至的詩:「暗藏萌,雪花輕。」創作者元朝詩人尹志平。
下了幾場雪,但天氣畢竟還沒到最冷的時刻,雪花是輕的。「暗藏萌」是說,地底下的泉水蠢蠢欲動,想要流淌起來,但動作微弱,所以是「萌」。暗萌也指泥土的溫度,一天暖一點;還有白天的光線,一日長一線;有南方的早梅,老朽的枝幹鼓出一個兩個小芽點......冬至,暗藏將萌著新生。
*煮沸一壺水,靜待故人歸。今日冬至,大吉之日,各家算命掐指一論,皆曰:宜團圓。
—取材自陳帆《人間時節》
北方有佳人詩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下午茶時間:冬至考証》
* 冬至是古時中國農村社會天文意義中冬天的開始。冬至一到,表示寒冬到了,天寒地凍的冬天,從此降臨大地,它不只是冷,而是極冷:所以在節氣中還排列於小雪之後。
在地球氣候變遷之前,每年冬至這天,陽氣始至,陰寒開始進入極致,天也開始大冷。冬至是一年中陰陽轉換的關鍵節氣,也是一年二十四個節氣循環的開始。進入冬至後,古時人們把時間每九天列為為一組,數著度過,也就是俗稱數九,冬至節氣的第一天,即是一九的第一天,一直數到「九九」八十一天,此時「九盡桃花開」,天氣就暖和了。
可見當時沒有暖氣供應的冬季,日子多麼難熬。必須這樣估算、期盼著,日子才能好好熬出點盼望。
冬至又稱「小年」,一個是說明年關將近,餘日不多,另一個意思也代表冬至的重要性。
各地在冬至時,有不同的風俗,吃餃子成為多數北方中國人冬至的風俗。
諺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據傳,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捨藥留下的。
南方人,則吃湯圓,象徵一家團圓好日子。
*翻閱古籍,江南還有一種極美的舊俗,每到冬至,閨房裡的女子要畫一種很雅的圖畫,畫素梅一枝,梅花瓣共計八十一,每天染一瓣,染完以後,則九九寒冬已盡,春天到來。
更有韻致的是,古代的女子在冬至以後曉妝染梅,每天以胭脂畫圖一圈,畫完八十一圈,就畫成了杏花,暖暖的春天就來了。
由梅而杏、由冬而春,季節的變換又與佳人曉妝的胭脂融合在一起,讓人叫絕。難怪詩說:「試數窗間九九圖,餘寒消盡暖初回。梅花點遍無餘白,看到今朝是杏株。」
這種冬至的風俗雖然簡單,但經心靈的醖釀,寄予殷殷期待。正所謂:冬至忽已至,春意暗萌動。
一個新的輪迴又要開始了。
*古人認為冬至日是大吉之日,冬至一直是一年中大節慶之日。冬至作為一個節日,至今已有2500年以上的歷史。據記載,周秦時代以冬舊曆十一月為正月,以冬至為歲首過新年。《漢書》有云:「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
漢朝以冬至為「冬節」,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為「賀冬」,《後漢書》中有這樣的記載:「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後省事。」
這天朝廷放假,軍隊待命,邊塞閉關,商旅停業,親朋各以美食相贈,相互拜訪,歡樂地過一個「安身靜體」的節日。
冬至作為一個安靜之節,這也是為了順應陽氣剛萌動的天氣地理。這一日關閉城門,關閉市場,停息戰事,禁止喧鬧,所以,冬至夜視一年中最安靜的長夜。
漫漫長夜,古人在冬至這天也對一年的回首往顧,也常有懷舊情結。
「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這是白居易筆下的《邯鄲冬至夜》,詩人遠在異鄉,孤燈寒夜,形影相弔,內心淒涼,遙想家人必定也在思念他這個遠行人,曲筆表現出自己對家人的深切思念,質樸而深情。可以想像白居易身處異鄉,燈前抱膝獨坐,想念家人,此時漂泊在外的他。佳節倍思親:既是一種鄉愁,也是一種無奈。
* 今日冬至,太陽跑到離北半球的最遠處,陽光稀薄,古人因此說「陰極之至」。但今夜只要雲層不厚,抬頭看夜空,繁星點點,今晚星空也是四季最多最亮的時候。
舊時以冬十一月為正月,以冬至為歲首過新年。因為這天「陰極之至,陽氣始生」,地底下的暖意已悄悄萌發,萬物來復是大吉。於是「百官絕事不聽政」,人們也要準備吃個「賀冬」飯。
*南方人冬至愛吃湯圓,有一種是沒有餡的小湯圓。糯米泡開,攪了清水,水磨磨成米漿,布袋掛上瀝乾一天。加溫水和好,撮成小球,便丟進沸水,之後加入薑汁和紅糖煮熬的熱水中,這便是客家人最喜愛的湯圓。
* 【 冬至有三候 】。一候蚯蚓結|蚯蚓是陰曲陽伸的靈物,雖然「一陽已生」,但陰氣還旺盛,因此它們仍蜷縮著身體。二候糜角解|與鹿同科的麋,聞到了陰氣漸退而解角。三候水泉動|陽氣初生,山中的泉水也蠢蠢欲動,溫暖地流淌起來。
*一首冬至的詩:「暗藏萌,雪花輕。」創作者元朝詩人尹志平。
下了幾場雪,但天氣畢竟還沒到最冷的時刻,雪花是輕的。「暗藏萌」是說,地底下的泉水蠢蠢欲動,想要流淌起來,但動作微弱,所以是「萌」。暗萌也指泥土的溫度,一天暖一點;還有白天的光線,一日長一線;有南方的早梅,老朽的枝幹鼓出一個兩個小芽點......冬至,暗藏將萌著新生。
*煮沸一壺水,靜待故人歸。今日冬至,大吉之日,各家算命掐指一論,皆曰:宜團圓。
—取材自陳帆《人間時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