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歷史與《天子傳奇》的距離 | 盧斯達 on Patreon】
台灣退役陸軍少將于北辰轉型為成功名嘴,談到現存兩個「中國」之間的問題,他說東漢、西漢「都稱對方是偽政權」、「都稱對方是篡漢」,「晉朝也是,東晉、西晉當時都稱自己是晉」、「宋朝也是叫南宋、北宋,當時雖然分裂,都稱自己為宋」,這些場景跟現在「一模一樣」。有網友評論,于可能是香港漫畫家黃玉郎讀者,因為在漫畫《天子傳奇》就出現了「劉邦與秦始皇單挑」的情節。
但,這無論如何都是一道窺探的門,可以看到活著的民國如何思考。
于的發言,是將歷史「為我今用」的發明一面發揮到極致的表現。歷史的活躍詮釋者同時是歷史的發明家,他們會以自己今天的標準去全面改造整套對歷史長河的理解。上一波的歷史發明家是 20 世紀初的清國人,我們今天要不是在繼承他們的遺產,就是在跟他們的遺產在鬥爭。20 世紀初廣東人梁啟超發明了中華民族這個概念。以今日香港的語言來說,梁啟超會是一個在連登發表妙論的連登仔,他的創造同時具有偉大和危險的潛能,他的東西埋下了單向度理解中國的種子。這條「法脈」經過國共兩黨的轉化,單向度的那一面成為主流。
那一套歷史觀最重要的綱領,是將發生在這片土地上的三四千年的大大小小政權,都納入為單一「中國」的不同階段。有一些政權會納入「法統」之中,有些則不,例如北宋南宋存在於法統之中,而遼朝好像不算。這套觀念一直能夠對接現實,直到 1949之後:「中國」唯一的統治者大清遜位於中華民國,後者獲得正當統治權,北洋軍閥在中間雖然獲得控制權於一時,但隨著國民黨「北伐」成功,「法統」由有盛德者重新獲得,中國重新統一,蔣介石成就了偉業。這是國民黨和「現代中國」的歷史觀。問題是國軍失去了中國大陸,以 20 世紀思想家的歷史觀來看,國民政府無疑處於割據狀態,而傳統是最厭惡割據的,但不是所有人都會走向台獨。
這種無法排解的焦慮意識,就表現以強烈提振中華民國正統性的這種形式,他不惜「打亂」歷史的既定排序,將中華民國提升到類似北宋或者南宋都好的地位,這仍然是一個中國,但兩個「朝代」。他對這個歷史上存在過的政權,一律以「證明中華民國正統性」的政治需要去解讀,然而「翻譯」本身就充滿政治張力。南宋和北宋可以平起平座,其實是強調理應「一元」的帝國出現了兩個代表,但兩個代表都有效。
簡單而言將以上的發言都理解為「我也是正統啊」、「我也是正統啊」、「我也是正統啊」,會較容易理解。
由於他們繼承了較純種的梁啟超思想,你最終會發現很多對中國有認同感的台灣人,或任何一種人,對「中國」的理解其實也很黃玉郎式。我們都跟梁啟超有一種形而上的傳承。所以台灣女藝人會說:「一代女皇武則天,這三國志為甚麼要抽掉,我覺得小朋友多讀一些歷史,不是很好嗎?」有中國網民會評論劉思慕:「真把自己當加拿大人了。」然後網民會因為《世紀帝國》中古漢人發音原來不像「普通話」而想到原來古裝戲劇不同「朝代」下的各個民族都講現代普通話,本身就是現代創造。
20 世紀初的發明家是大雜燴,他們的子嗣即我們是「現代」的產物,于先生只是將這種解釋歷史的現代衝動表達得極致而已。而他提醒我們,我們有可能同樣活在一個鬼五馬六的幻想世界。
訂閱 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lewisdada
新書:https://tinyurl.com/eyd9258v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EBC 馮翊綱說人解字,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翻開歷史,有不少變法圖強的例子,諸如商鞅變法、王莽改制、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變法、張居正改革、戊戌變法等,為了促進經濟軍事發展、維護社會穩定、強化政權的體質等原因,變法有時是必要的舉措。然而有人要變法,就一定有人反對,在新與舊勢力的對峙之下,這些大改革大震動的變法,成功的少,失敗的多,王安石變法就...
北宋黨爭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我們的歷史與《天子傳奇》的距離 | 盧斯達 on Patreon】
台灣退役陸軍少將于北辰轉型為成功名嘴,談到現存兩個「中國」之間的問題,他說東漢、西漢「都稱對方是偽政權」、「都稱對方是篡漢」,「晉朝也是,東晉、西晉當時都稱自己是晉」、「宋朝也是叫南宋、北宋,當時雖然分裂,都稱自己為宋」,這些場景跟現在「一模一樣」。有網友評論,于可能是香港漫畫家黃玉郎讀者,因為在漫畫《天子傳奇》就出現了「劉邦與秦始皇單挑」的情節。
但,這無論如何都是一道窺探的門,可以看到活著的民國如何思考。
于的發言,是將歷史「為我今用」的發明一面發揮到極致的表現。歷史的活躍詮釋者同時是歷史的發明家,他們會以自己今天的標準去全面改造整套對歷史長河的理解。上一波的歷史發明家是 20 世紀初的清國人,我們今天要不是在繼承他們的遺產,就是在跟他們的遺產在鬥爭。20 世紀初廣東人梁啟超發明了中華民族這個概念。以今日香港的語言來說,梁啟超會是一個在連登發表妙論的連登仔,他的創造同時具有偉大和危險的潛能,他的東西埋下了單向度理解中國的種子。這條「法脈」經過國共兩黨的轉化,單向度的那一面成為主流。
那一套歷史觀最重要的綱領,是將發生在這片土地上的三四千年的大大小小政權,都納入為單一「中國」的不同階段。有一些政權會納入「法統」之中,有些則不,例如北宋南宋存在於法統之中,而遼朝好像不算。這套觀念一直能夠對接現實,直到 1949之後:「中國」唯一的統治者大清遜位於中華民國,後者獲得正當統治權,北洋軍閥在中間雖然獲得控制權於一時,但隨著國民黨「北伐」成功,「法統」由有盛德者重新獲得,中國重新統一,蔣介石成就了偉業。這是國民黨和「現代中國」的歷史觀。問題是國軍失去了中國大陸,以 20 世紀思想家的歷史觀來看,國民政府無疑處於割據狀態,而傳統是最厭惡割據的,但不是所有人都會走向台獨。
這種無法排解的焦慮意識,就表現以強烈提振中華民國正統性的這種形式,他不惜「打亂」歷史的既定排序,將中華民國提升到類似北宋或者南宋都好的地位,這仍然是一個中國,但兩個「朝代」。他對這個歷史上存在過的政權,一律以「證明中華民國正統性」的政治需要去解讀,然而「翻譯」本身就充滿政治張力。南宋和北宋可以平起平座,其實是強調理應「一元」的帝國出現了兩個代表,但兩個代表都有效。
簡單而言將以上的發言都理解為「我也是正統啊」、「我也是正統啊」、「我也是正統啊」,會較容易理解。
由於他們繼承了較純種的梁啟超思想,你最終會發現很多對中國有認同感的台灣人,或任何一種人,對「中國」的理解其實也很黃玉郎式。我們都跟梁啟超有一種形而上的傳承。所以台灣女藝人會說:「一代女皇武則天,這三國志為甚麼要抽掉,我覺得小朋友多讀一些歷史,不是很好嗎?」有中國網民會評論劉思慕:「真把自己當加拿大人了。」然後網民會因為《世紀帝國》中古漢人發音原來不像「普通話」而想到原來古裝戲劇不同「朝代」下的各個民族都講現代普通話,本身就是現代創造。
20 世紀初的發明家是大雜燴,他們的子嗣即我們是「現代」的產物,于先生只是將這種解釋歷史的現代衝動表達得極致而已。而他提醒我們,我們有可能同樣活在一個鬼五馬六的幻想世界。
訂閱 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lewisdada
新書:https://tinyurl.com/eyd9258v
北宋黨爭 在 王炳忠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早起偷閒,說服自己用看笑料的心情,重看了這位要與解放軍比“跑步”的退將于北辰的這段發言。關於他鬧大笑話,鬼扯西漢/東漢、西晉/東晉/、北宋/南宋是同時存在互爭“正統”的政權,而現場來賓及主持人竟也都毫無反應,相信許多朋友都已看過了。但是你可能沒注意到,于北辰說這段話的原因,是為了呼應趙少康所謂“我們必須在‘親中’和‘反中’之外,尋找第三條路”,從而提出他認為國民黨應該重拾“反共”招牌,走出趙少康刺激大家思考的“第三條路”。
趙少康這種“第三條路”的說法,當然是典型投機取巧的說辭,但偏偏對一般人頗有迷惑性,尤其是多數偏好“理中客”、“溫良恭儉讓”的藍營群眾。所謂“第三條路”,似乎聽來就比較不偏激,還能為自己的懦弱加上一層冠冕堂皇的外衣,而趙少康所謂超脫“親中”與“反中”的呼籲,也不過就是重回老國民黨在1970年代喪失在國際上的中國代表權後,在島內提出的“反共不反中”、“三民主義統一中國”而已。
那麼,何以趙少康不直接挑明“反共不反中”、“三民主義統一中國”,而要彎來繞去地說是“請大家思考”呢?首先,這其實就是政客慣用的話術,講得好像沒有定見,假裝很“開放”,實則是卸責。再者,趙少康既不想明着說“反共”,也不想直接講“統一”,因為前者會得罪大陸,後者則在島內的政治環境不吃香,“投機”如趙少康當然又要精算,只有繞着說了!
至於這種“第三條路”究竟可不可行?只要看看講這套的是誰就明白了!比如高舉“親美反共”的朱立倫,就是自稱他“反共”但不“反中”,但他同時又說要“和中”,這完全就是一系列的自我矛盾。試問:在當前美國對華不斷展現戰略清晰的態勢下,“親美”和“和中”有可能並立?當中國共產黨成功領導中華民族來到離復興最近的時刻,“反共”和“和中”有可能共存?
尤其島內無論是國民黨或民進黨的領導層,都沒人真的相信台灣能靠自己“反中”或“反共”成功。想想,如果真有能力自己對抗大陸,那國民黨各主席候選人,又何必搶着說自己最有能力與大陸和談,同時在前陣子阿富汗變天時一直熱議“美國不可靠”?民進黨表面裝得“抗中保台”多勇猛,但其領導的台當局最近才通過軍方發布“中共軍力報告”,直指解放軍已完全掌握台灣週遭海、空戰略優勢,又稱解放軍對台灣軍事情況也全然摸透,這不等同自我承認:台灣無力自己對抗大陸?
所謂“反共不反中”、“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講法,中心思想仍應建立在承認自己是中國人,並且有志扛起中華民族復興的重擔。但事實擺在眼前,今天惟有中國共產黨有能力擔負振興中華的責任,台灣不要成為扯後腿的漢奸島已是萬幸。看看至今還在扯這套舊思維的“于將軍”,對歷史的了解竟能如此無知、蒼白,真的是“人一獨腦就殘”,這根本已非“反中”、“反統”、“反共”的問題,而是徹徹底底的“反智”啊!
北宋黨爭 在 EBC 馮翊綱說人解字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翻開歷史,有不少變法圖強的例子,諸如商鞅變法、王莽改制、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變法、張居正改革、戊戌變法等,為了促進經濟軍事發展、維護社會穩定、強化政權的體質等原因,變法有時是必要的舉措。然而有人要變法,就一定有人反對,在新與舊勢力的對峙之下,這些大改革大震動的變法,成功的少,失敗的多,王安石變法就是其中失敗的例子!
為了改變北宋立國以來長期積弱不振、增加國庫收入等原因,王安石在宋神宗支持之下展開了新法的變革,可惜卻演變成新舊黨爭,王安石黯然罷相,之後宋神宗病逝,新法也就不了了之!
整理王安石變法失敗的原因,許多人認為新法有許多立意甚佳,但王安石本人剛愎自用,造成許多朝堂重臣文豪堅決反對,包括歐陽脩、韓琦、蘇洵、蘇軾、蘇轍、司馬光等!其中司馬光原本是王安石的好友,還因為變法而畫地絕交!
做人真的比做事還重要,要政通就需要人和來支持呀!
想知道阿綱老師錄影時的小故事嗎?
還有更多有趣的內容~請上馮翊綱說文解字FB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FCCSD2016/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rPbW9nPBAOs/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