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在台灣朋友家烤肉,體會到團圓的真諦!〉
#一家烤肉萬家香
中秋連假那幾天,走在路上,真的就能聞到滋滋烤肉與焰火親密碰撞發出的熏香氣息,還未入夜,人們便支起爐子摩拳擦掌了,親朋提著文旦和月餅來聚,蘇式椒鹽、廣式五仁,桌上琳琅滿目的是各家自制「秘方」醬料...
一大伙人圍爐而坐,繞成圓滿的圈,一條巷子里就有好幾戶生起爐火,而誰家炊煙一年一度,又在空中裊裊相會...
我一直想在台灣過一次中秋,因為台灣特別的「烤肉」文化,此之謂「一家烤肉萬家香」,若莓聽說以後,就計劃著完成我這個心願,她和國中同學商量,讓我在連假第三天回礁溪跟她們家一起烤肉。
#礁溪的空山新雨
獨自一人坐葛瑪蘭客運回宜蘭,搖晃中睜眼便到了,日落將至,礁溪依山坐落,空氣清冷濕潤,若莓騎機車接我,
我們駛離鬧市,往小鎮深處去,眼前山巒層疊似黛墨傾覆,空山新雨,雲霧舒散,由遠而近是霜潔、月白、蟹殼青、蒼色、鴉青、靛藍...
若莓他們早就準備好一切,就等我了,我一到達,我們幾個就圍攏取暖,小柔就把氣罐火焰噴在黑炭上,生爐開烤!
國中開始,她們幾個老同學幾乎每年都要來小柔家烤肉,只是今年因為疫情的關係,大家散落各處,唯有「天涯共此時」。
#四代都是同學
若莓和小柔家四代都是同學,他們的父輩是同學,她們是同學,小柔的侄子和若莓的姪女又是同學,在台灣,尤其是鄉村地區,總能看到人與人之間的親近的關係,奇妙的緣分。
四代人都安守在同一片土地上,潛心經營、勤苦耕作,在如今瞬息萬變「斗轉星移」的現代社會,這是多麼叫人感動的事啊。
#第一輪烤肉--給長輩最重要!
烤爐上有一整只的鮮魷,若莓卻說還不能吃,第一輪要給阿公阿嬤和外婆。前幾天,若莓阿公看著看著電視,忽然自言自語了一句:「哇,好久沒吃到一整只的烤魷魚了!」若莓當時默默記了下來。而這次烤肉,她立馬就買來好幾只魷魚,第一時間烤給阿公吃。
很多現實因素都讓我們這群年輕人和部分親人暫時分離,求學、工作、遠嫁等等,但時刻心存家人,看到對方的喜好和需要,這才是「團圓」的真諦啊。
#輩分最低的弟弟被瘋狂使喚!
迪底是小柔的侄子,輩分是家裡最輕的,整個烤肉期間,他都被我們這幾個大姑姑「使喚」來「使喚」去的,拿碗、拿醬料、拿工具、洗筷子、叫人等等...
我問這樣會不會「虐待」小朋友,若莓說:「當然不會啊!這裡他最小,就該讓他多勞動、多鍛鍊才是!」
都說惜勞才能知恩、才能感恩,平時做家務的小朋友,一定能明白一簞食一瓢飲得來不易,也能知道家庭對自己的恩情,未來一定有責任有擔當。
#能不能讓我顧一片烤肉?
跑了好幾趟,弟弟終於能坐下加入烤肉了,他的烤爐那邊是培根卷蔥,他問姑姑能不能讓他顧一片,姑姑說可以,他便拿起烤架開始給烤肉翻面。
我的烤爐這邊是茭白筍,我就學著弟弟問若莓:「若莓,我能不能顧一根茭白筍?」結果若莓說,「可以,但是茭白筍根本就不用顧好不好!」也是哦,茭白筍就是要烤到外皮焦黑啊!
若莓把給阿公阿嬤烤的食物分裝好在兩個便當盒里,搭配均勻,擺放整齊,實在是充滿了愛心的溫暖烤肉「外送」。
我倆送燒烤便當的路上,逆風而行,半空中的小飛蟲撞在安全帽的防風板上,若莓說以前放學回家,都會不小心吃到一堆小飛蟲。
#阿公,棕秋結快勒!
我問若莓中秋節快樂的台語怎麼說,若莓快被我煩死了,說哎呀其實你這句用國語他們就能聽懂。我卻堅持要學!
她就教我:「中秋節快樂。」「縱求結快勒?」「中秋節快樂!」「宗秋責快勒?」
送達時,門一打開,若莓的阿公阿嬤正淡定從容地看鄉土劇,我站在門口就開始用破台語問候兩位長輩,他們不為所動地看我一眼,阿公還拿一把塑料扇扇飛蟲。果然是經歷過大風大浪的阿公阿嬤!
#菜頭留給蝸牛吃
送完便當,我們繼續趕回來烤肉。弟弟跟我到廚房去洗美生菜,大片的葉子很難完整撕下來,弟弟自告奮勇要幫忙,他的手比較小,竟然更巧一些。
剝完整顆生菜,剩下的菜頭弟弟竟然說要給蝸牛吃,便走到路旁,放置在植物盆栽的邊緣,等蝸牛自己爬來吃。
弟弟說要教我們用生菜包韓式烤肉卷,他有模有樣地教學:「首先,挑選一片完美的生菜!然後加入培根、香腸...」我問,那這道料理它叫什麼名字?弟弟脫口而出:「培根熱狗生菜王!」
#茭白筍換木瓜?以物換物的傳統!
小柔的爸爸回來了,手上拎著一袋金黃木瓜,個大又結實,若莓說這叫「以物換物」,原來啊,小鎮上每家種植作物都不同,常常你來我往,彼此贈予自家豐收的作物,因此每家都能過上「碩果累累」的好日子。
怪不得說呢,叔叔田裡種的只有茭白筍,但廚房裡卻能看到各色蔬菜的身影。
#吃到滿腦肥腸忘乎所以
小柔家門前有一棵野姜花樹,若莓採下一朵放置在茶杯里,茶葉與花香交織共鳴,開胃解膩,提神醒腦,把杯子端到室外,還能把月亮裝進去呢。
小柔幾乎烤滿了全程,
烤到後背衣服全汗濕,
所有的食物她都會烤,
醃制豬五花,完整的雞腿,蒜香風味腸,培根蔥卷,錫紙金針菇,魷魚,熱狗,米腸等,每一種都恰到好處,我們吃到「滿腦肥腸」忘乎所以...
看著盛滿美食的盤子,若莓開始感嘆:「小柔你真的很強誒,就算世界末日你也有辦法活下來吧!」「真的,具備一切野外求生技巧!」「她真的具備!」大家笑成一團。
旁邊的弟弟聽到世界末日,也忍不住插嘴:「世界末日我要把食物都準備好,然後到處趴趴造!」
我問弟弟:「那要不要帶上你的寶可夢卡片?」他篤定地回答:「當然要啊!」
我們這裡熱鬧,一位同鄉的阿公夜間散步被烤肉香氣吸引,便探身子看看,作為晚輩,我們當然很「知趣」,趕緊用簽子串上烤肉請阿公盡情品嘗。
#收攤後烤棉花糖--消防小隊!
大家烤好要留給家人的量,就收爐了,端著盤子進房間內去享用,台式烤肉架一般都只比微波爐稍大一點,很輕便,一下子就能收整好。
見大人都撤退了,弟弟跟我說沒關係,我們還是可以在外面烤棉花糖,這是他期待最久的環節了!他給我介紹:「就這樣用簽子轉轉轉進去,然後放在爐邊...」
爐中火焰升高,弟弟求救:「哎呀!火勢有點失控誒!」我趕緊拿起旁邊的水瓶子,「來了來了!消防隊來了!」,擠水澆滅。
「棉花糖要放在爐子邊邊,高度不要碰到烤架,如果喜歡外皮焦黃酥脆就靠近一點...我以後可以去當烤棉花糖專家!」
爐中火焰升高,弟弟求救:「哎呀!火勢有點失控誒!」我趕緊拿起旁邊的水瓶子,「來了來了!消防隊來了!」,擠水澆滅。
#為啥不幫阿公烤棉花糖
他手上拿著三根烤簽,我問他你要烤給誰,他說:「阿嬤、大姑姑、還有...」然後就停住了,還一直回頭看身後阿公有沒有走過來,我問:「你不幫阿公烤哦?」
他說:「我阿公不吃甜的,他說這是吃毒!」想了一下又說:「可是他自己也會吃是毒的蛋糕啊,還說我咧,偶買嘎!」
烤到焦黃酥脆後,我們就護送三根棉花糖入家門,坐下和大家一起看電視,轉台剛好看到日本綜藝《超級變變變》,大家一致同意要看這個,一邊吃一邊回憶童年...
#仰臥起坐大比拼!
今天除了烤肉,我還要跟小柔比賽仰臥起坐!因為我超不服輸--我國中的體育考試就是這個,從沒有遇到過仰臥起坐比我厲害的,而若莓竟然不以為意,
「且,小柔她一定比你厲害。」
我和小柔躺在地上開始熱身,若莓見我做不了小柔示範的熱身動作,就開始無情嘲笑,我開始「青翻」,在地上扭來扭去打滾:「嗚啊!你居然說我不厲害!我明明很厲害!嗚啊...」
安撫了我這個大頭嬰兒之後,小柔接受了跟我一起比仰臥起坐,若莓和小柔的妹妹分別幫我和小柔壓住腳,而結果當然是...
我的肚腩都一圈圈了,這麼多年了,早就功力退化,做四十個不到就在地上像一根翻倒在泥地裡的毛毛蟲,要死要活地掙扎都起不來,而小柔真的好溫柔,一直「放水」,就是不肯比我多做一個...
#伴月夜歸
吃飽喝足笑開懷,我們一直待到月亮高昇才離開,叔叔挑了一個最甜最飽滿的木瓜給我帶回台北。
我和若莓摸著渾圓的肚子,與月亮和露珠為伴,慢慢踱步回家,夜晚的礁溪小鎮蟬鳴竊竊,流水潺潺,不遠處的人家才開始在庭院中張羅,一陣陣笑聲從茭白筍田中鑽出來...
而接下來的好幾天,
我的腹肌都隱隱作痛...
2020.中秋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萬的網紅飲食男女,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城市裏,樓與樓之間的夾縫,是又窄又長的小巷,暗濕灰濁,人人敬而遠之。遠藏在屯門青棉徑的巷子,是芸芸巷弄之一,本來寂寂無聞,卻有識途之人不斷竄進,擠滿窄巷。 有一凍肉店置身巷中,吃貨之人專程來買靚扒、海產,店名成興隆。三十年前,一對夫妻經營凍肉生意,只做批發,懶理糟塌,落戶後巷。二人披星戴月後巷打拼...
勤 耕 蛋糕 新 化 在 StoryTeller 說故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睡前故事:【學習】
曾經聽過一句話:「你看到的世界是怎樣,取決於你自己本身的心態。」所以當你覺得生活很苦悶,那只是因為你這個人本身很悶而已。被抑鬱情緒糾纏的那段時間,我很努力地想怎樣才可以突破生活的瓶頸,最後我確實找到了一個方法,至今仍然認為是很有用的,就是學習。
學習什麼都好,只要人繼續接觸到新事物新知識,才可以有新的看法新的得著。
每當我想突破寫作瓶頸的時候,我唯一會做的是不斷看相關的書籍,不斷吸收別人留下來那重要的知識,不斷調整﹑練習和整頓,由於我仍然在努力當中,所以不能告訴你這是否能步向成功的方法,但我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在抱持虛心開始學習之後,我覺得少了一份窒息的感覺。原來我仍然可以有很大的空間進步,原來我仍然有很多事情可以嘗試,我頓覺世界無限大。
喜歡設計蛋糕的姐姐告訴我,她在英國跟一位非常著名的蛋糕設計師Eddie Spence MBE學習糖霜設計技巧,他曾經為英女王及戴安娜王妃製作蛋糕,現時已經是85歲的老師傅了,但在他製作蛋糕的七十多年來,他從來沒有停止學習和練習,每一個被讚揚的蛋糕,都是他在家製作了數百次之後才得出來的成品。
今時今日熱愛跑步的阿積,是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開始這項運動的。他不斷的練習,報不同的工作坊和課堂,學習跑步的技巧﹑呼吸的方法,讓自己學習怎樣可以跑得更快,也和很多跑友交流心得,從別人的經驗中檢視自己的不足。及後,他參加不同的海外馬拉松比賽,短短兩年間,他由一個跑2K也會氣喘如牛變成了可以輕鬆跑完全馬42K的人。跑步除了不斷改善他的身體狀況,更讓他心理上起了很大變化。因著跑步給他的豁達和勇氣,他辭掉了做了十一年的工作,跳出了舒適圈重新出發,也開始學習其他新的興趣,有了活過來的朝氣。
有時候,我們會喟嘆人生就只可以如此了,都已經這個年紀了,還可以做些什麼?但其實無論年紀多少,可以做的,還有很多。七十多歲的婆婆在丈夫逝世後學習了芭蕾舞幾年,終於做到了一字馬的動作;八十歲的老人家跳降落傘,在一萬呎的高空中享受無重的感覺。年齡是個數字,它可能代表著某些阻礙,但不能阻止你去完成你真心想做的事。我們還有很多選項,還有很多可以嘗試的事情。只有敞開心胸,放開束縛去耐心學習,即使未必立刻找到想要深耕的嗜好,也會在過程中感受到跟平日不一樣的心情。因為每次接觸新事物,你也定必會找回自己的對生活的熱情。
1999年康奈爾大學的David Dunning和Justin Kruger在實驗中觀察到一種認知偏差,名為達克效應 (DK Effect),就是能力低的人,永遠無法認識到自身的無能,高估自己的能力和水準,永遠覺得「什麼都很容易就可以完成」,所以他們永遠不懂欣賞別人的努力,也不會覺得自己需要學習些什麼技能。每次我記起這個研究,都會提醒自己不要做這樣的人,不要以為自己什麼都懂,不要自誇自己什麼都會做得好。
不要讓自己成為無知的人,去學習去閱讀,不要懶惰,去打開那一道道可以通往更多有趣事的門,不要把自己困在這一間狹小的房間中。套一句我小時候聽完後會翻白眼,現在卻很認同的一句話:「學海無崖唯勤是岸,唯有知識是別人取不走的收獲。」
不斷汲取新的知識,我們才會繼續進步,我們才可以變成更好的自己。
Storyteller: 寧若曦
Illustration by Yuki Lee @iamyylee
最近疫情嚴竣,大家窩在家或是出外擔驚受怕難免覺得痛苦。如今夜的Storyteller寧若曦所說:「世界不會變成我們想要的樣子,我們可以變成自己想要的模樣。」如果感到痛苦,就去學習吧!
*文章節錄至由蜂鳥出版的《成長很難,願你不曾遺忘當初》
蜂鳥出版 Humming Publishing
#沒有你的故事也是你的故事
_______
「Storyteller 說故事」是一個說故事的平台,也是一個獨立創作單位,集合一群風格獨特的影像及文字創作人,創作各類插畫故事。我們相信故事的力量。歡迎任何合作/品牌推廣,請電郵至info@story-teller.com.hk
👉🏻Tag us at IG @everyone.is.storyteller to be featured
勤 耕 蛋糕 新 化 在 麥克風的市場求生手冊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Charlie Munger最新訪談】
這是芒格日前和Dr. Sabrina Kay的一次內部採訪交流,在這場對話中,除了芒格,還有洛杉磯市前市長Richard Riordan和億萬富翁、農業大亨Stewart Resnick。
Richard Riordan是美國投資銀行家,商人和政治家,曾於1993年至2001年擔任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市第39 任市長。
Stewart Resnick是美國億萬富翁、慈善家,他在1986年購買了富蘭克林造幣廠,並於2006年出售。自1979年以來,一直擔任The Wonderful Company的董事長兼總裁。
訪談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y8ecVYLwYM
以下為訪談全文:
Sabrina:查理,你永保青春的祕密是什麼?
芒格:我年輕的時候曾經試圖縮短我的生命,而不是延長我的生命。我害怕當我的生命即將走到盡頭的時候,自己會花費太多時間在養老院流口水,我想要縮短那段時間。所以我總是會吃很多植物奶油、動物脂肪還有糖之類的東西。但是這些不管用,我還是一直活着。所以我開始思考這個問題。
有一次,我的一個朋友為我們精心準備了生日聚會,有一個非常有名的哈佛大學醫學院的教授也出席了。當時我説,我和我的朋友兩個人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會比其他人活得都久,在大學一年級的時候我們倆都長高了8英寸,請問晚熟和長壽是不是存在相關性?哈佛的教授説他不知道。然後我就回到了洛杉磯。一週之後,他發來了一大堆研究報告,報告顯示,無論男人還是女人,青春期越晚,預期壽命越長。
學到這個新知識點讓我感到很滿意。那天晚上我出去了,見到了一位可愛的年輕女士,她大概60歲。我非常急於炫耀這個新知識,於是我對她説,「你知道嗎?晚熟和長壽之間存在非常顯著的相關性。」她看着我,對我説:「查理·芒格,你這個混蛋,你為什麼要告訴我這個?你明明知道我10歲就來大姨媽了!」
哈哈哈哈哈。(全場笑)
Sabrina:查理,你和沃倫總是教導我們,要在別人貪婪的時候恐懼,在別人恐懼的時候貪婪。在2020年裏,你是恐懼還是貪婪?
芒格:當一個傻瓜無論做什麼事情都可以賺錢的時候,我不會考慮這個問題。目前的市場上確實有很多愚蠢的和錯誤的行為。那些不謹慎的人永遠會面臨最大的風險。
Sabrina:Stewart,目前你對於投資是恐懼的還是貪婪的?
Stewart:我非常恐懼。也許我有些誇張了,但是在公共投資和私人投資領域我都看到了一些不負責任的行為,而且全球政府都是如此。我認為對經濟的救助未來有可能會使我們陷入困境。
Sabrina:市長,你是恐懼還是貪婪呢?
Richard:我總是很貪婪。我可以告訴你2008年的時候除了和查理溝通我還做了些什麼。當時我重複了上個世紀70年代中期時我的做法。我考察了那些小微企業,並且提出了一個問題:這家企業五年後是否還會存在?也許這家企業的估值只有三倍市盈率,但是很可能五年後它就消失了。不過,如果我覺得這家公司在五年後還會繼續生存下去,我就會抓住機會買入,有多少買多少。這個方法很管用。
Sabrina:查理,你曾經説過,如果從伯克希爾哈撒韋的持倉中去掉一些公司,那麼伯克希爾的投資回報將會非常平庸。你和你的合夥人沃倫·巴菲特鑄就了這個傳奇。當你們在進行投資決策時,尤其是那些非常關鍵的投資決策,你們會有不同的意見嗎?你們是怎麼進行決策的?
芒格:我們從來沒有遇到過不愉快的衝突。對於一些事情我們偶爾會有稍微不同的觀點,發生這種情況時,我們就按沃倫説的做。
有人對我説,查理,你這樣一個霸道專橫的人怎麼會在沃倫面前這麼順從呢?我回答説,沃倫不是一個普通人,他是值得被信服的,他真的非常有能力。
Sabrina:查理,你曾經是一個氣象學家。
芒格:是的,那是部隊給我安排的工作,空軍。
Sabrina:是的。之後你就去了哈佛法學院,然後你就成為了我們這個時代最優秀的投資人之一。你的投資業績非常好,我記得你的投資收益曾經連續十四年是市場收益的三倍。你是怎樣進行投資決策的?
芒格:我的決策體系非常簡單,我稱之為「系統化的反常識」。我所做的是去除傳統思維中愚蠢的部分,然後就得到了「反常識」。大多數人運用的都是傳統的思維,而不是「反常識」,所以我的操作方法就是避免愚蠢。我不是每次都能成功,但我的勝率比大多數人高。
好的機遇看起來就像是穩操勝券
Sabrina:Stewart,在識別好的交易方面你非常有名。一筆好買賣是什麼樣的?
Stewart:我的想法很簡單。人們在收購公司的時候通常都非常關注公司的歷史,但是我認為歷史只有在對未來有影響時,才值得被關注。所以我會去研究未來,考慮我能給這家公司帶來什麼技術或者特別的東西,可以讓這個公司有所不同。然後就是勤奮和努力,執行也非常重要。其他人可能認為執行比戰略更重要,但是我認為戰略比執行更重要。
總之,你需要找到一個合適的資產,去改造它,要有耐心。這對於我來説都是常識,但很可惜其他人都不知道。
芒格:一個人一生中的機遇是很少的,人生就是如此。如果人生中好的機會非常珍貴,那麼最好的方法就是輪到你的時候趕緊上前拿一大塊屬於自己的蛋糕。我就非常擅長這件事。
Sabrina:好的機遇是什麼樣的?
芒格:它看起來就像是穩操勝券。
Sabrina:你會怎麼投資你孫子的錢?
芒格:每個商學院都將分散化投資奉為圭臬,我認為分散投資愚蠢至極。我只對具備優勢的公司感興趣,所以這意味着我不會遵循常規的做法。如果我有三項佔有優勢的投資,這對於任何家族投資來説都足夠了。想想看,三項佔有優勢的投資,並且賠率很大,還需要什麼呢?
所以不懂投資的人可以進行充分的分散化投資。但是,如果你真的瞭解你所投資的公司,三項投資就足夠了。對於芒格家族來説,伯克希爾、COSTCO和李錄的亞洲基金三項投資就佔到了所有資金的90%。
芒格:我很幸運,遇到了一些非常優秀的合作伙伴,他們對我幫助很大。我有一個祕訣,你們大家都可以用到。怎樣才能找到一個優秀的合夥人?訣竅非常簡單,那就是——你值得最好的。
另外,這個祕訣也適用於婚姻。這是一個很簡單的方法。
Sabrina:這真的非常有智慧。
Sabrina:當今世界貧富差距很大,對此你是怎麼看的?現在很多年輕人都痴迷於社會主義,他們一直在探討統一的基本工資和其他很多社會主義概念。這個世界上有非常有錢的人,也有很多貧困人口,你怎麼看待這樣的貧富差距?你怎麼看待社會主義?查理,可以和我們分享一下你的想法嗎?
芒格:我很容易就能找到反對社會主義的理由。當中國實行社會主義的耕作制度時,人們經常餓肚子。最終一羣飢餓的農民聚在一起,決定將土地分給每一個人,即使他們有可能會被處以極刑,他們仍然要堅持這麼做。所以每個人都分到了一塊屬於自己的土地,第一年糧食的產量就增長了20倍。
在這個世界上,這樣的事情就是會發生。如果你是一個純粹的社會主義者,那麼你就是一個瘋子,你絕對是一個瘋子。像Bernie Sanders和Elizabeth Warren這樣的人,他們都很聰明,在某些方面也非常令人欽佩,但是他們從來沒有讀過亞當·斯密,他們不知道生活中的這些最基本的法則。
我們想要提高社會的生產力,所以我們需要讓個人動機去驅動人們的行為,這麼做會導致不公平的財富分配結果。所以我們無法推行社會主義,這是為了增加社會財富所付出的代價。
但這並不意味着西方發達國家的社會保障體系不應該進一步完善。一個更加完善的社保體系是完全被允許的。
仔細想想,如果一個富裕的國家沒有一個合理的社會保障體系,這將非常不幸。而且我不覺得最高税率是38%、42%還是26%會有什麼區別。
但如果所得税税率是60%、70%或者80%,那麼肯定會出現反常的行為,最終會傷害到經濟,即使這樣的税率是合法的,它最終的效果是會減少全社會的總財富。
所以我認為這個問題很簡單。我們當然應該堅持資本主義。像Bernie Sanders和Elizabeth Warren這樣的人當然是瘋了,儘管他們的智商都很高。瘋子的智商也可以很高,這是我在這漫長的一生中觀察到的一個現象。
Sabrina:非常好,這句話將成為查理·芒格的名言。市長,你對於貧富差距的爭論是怎麼看的呢?
Richard:一兩年之前,我和Eli Broad曾經爭論過一個問題——應不應該允許人們變得富有?
芒格:我知道Eli會怎麼説。
Richard:但我不會問你。我們的爭論是,人們是應該把大部分的錢用於慈善事業,還是應該把大部分的錢用於創造就業?你覺得應該怎樣?
Sabrina:如果把錢用於創造就業,會使得經濟運轉起來,通過這樣的方式花錢可以掙到更多錢。
Richard:很好。查理,Eli會怎麼説呢?
芒格:我認為像Eli這麼有錢的人會認為這個問題很難回答。
Sabrina:Eli確實對慈善事業投入很多。
芒格:沒錯,但是……
Richard:我們大家都為慈善事業投入了很多錢,這非常棒。
芒格:還有一個問題,我們所有人最終都帶不走這些錢。
Richard:你不會的,查理。
芒格:如果遲早這些錢都會離我而去,那麼我實際捐獻了多少錢呢?我覺得我不知道。
Sabrina:Stewart,你對貧富差距的爭論和富人的辯護有沒有什麼看法呢?
Stewart:是的,我很關注貧富差距擴大的問題。我聽過一個笑話,為什麼社會主義道路行不通?因為最終你把別人的錢都花光了。
不過我認為我們的社會確實存在一定的扭曲。比如各種奢侈品的存在就顯示出社會貧富差距巨大,某些人實在是太有錢了。如果有錢人拿這些錢進行再投資,他們可以設立企業、創造就業。應該可以有更好的税收制度,讓富人有動力去創造就業,而不僅僅只是掙錢。
Sabrina:我很關注美國的教育問題。美國是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但是我們的教育和醫療卻是第三世界國家的水平。美國世界第一的地位是不是要終結了?我們是不是也和所有其他現代文明一樣?大家都知道,文明的火炬曾經從雅典傳到倫敦,然後又傳到了其他國家。一個教育和醫療體系都非常薄弱的經濟強國將在世界上處於一個什麼地位?我們還有希望嗎?美國是否還是一片熱土?你們怎麼看?
芒格:一個偉大的公司最終會將接力棒交給其他公司,我覺得這沒有什麼問題,在我們國家,過去所有偉大的公司都經歷了這個過程。在適當的時候,這樣的事情註定會發生。這就像人終有一死一樣自然而然。偉大的公司終將會衰落,而總有公司會變得偉大。這就是世界的運行方式。
和其他所有人相比,我們所生活的國家、我們所處的時代都是最易於生存的。其他所有人的生存難度都比我們更大,生存環境也更差。現在的美好生活是我們的先輩無法想象的。眼睜睜的看着你的孩子死去,這是過去的人都經歷過的事情。想象一下這樣的痛苦,還有各種各樣類似的痛苦畫面。
昨天晚上我在讀丘吉爾的傳記,裏面講述了他母親是怎麼去世的。你知道丘吉爾的母親是怎麼去世的嗎?她在樓梯上跌倒,摔傷了腿。她的腿在治療時發生了感染,必須截肢,在截肢的過程中因為操作失誤導致動脈破裂,她出血致死。這樣的事情在過去非常普遍,人們因為類似這樣的原因白白送命,給他們的親人造成了難以承受的痛苦。
當今時代,我們創造了巨大的社會財富,生活在最好的國家、最好的地方,我們已經非常領先了。儘管在某些至暗時刻我們還是會覺得非常艱難。但我認為不需要擔心其他國家會變得更強大,這樣的事肯定會發生。不過那會是我死之後的事情了,所以我並不覺得困擾。
Sabrina:好的,所以目前我們還是安全的。市長,你認為呢?
Richard:我認為加州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地方,也是最難生存的地方,因為税率很高,汽油價格很高,等等。其他國家的有錢人也會來到加州生活,尤其是中國人。但是長期來看我認為這裏前景堪憂。我已經89歲了。
Sabrina:恭喜你,生日快樂!
芒格:祝賀這個朝氣蓬勃的年輕人!
Richard:我知道你94歲了。
Sabrina:是95歲吧?
芒格:95歲。
Sabrina:他剛滿95歲。查理,你的皮膚太好了,我想知道你是怎麼護膚的,不知道你塗了什麼,但是你的皮膚真的太棒了。
芒格:我喜歡你的脂肪,你的脂肪讓你沒有任何皺紋。
Richard:我是這樣建議別人的,如果你現在50歲,那麼你應該考慮搬到其他地方去生活。但如果你已經和我一樣老了,就拿着你的錢留在加州享受生活吧。
Sabrina:好的,謝謝。Stewart,你認為呢?
Stewart:我覺得我們的教育體系有一點分裂。一方面我們有世界上最好的大學,另一方面,我們面臨的問題是很多想要讀好大學的人卻上不了好大學。這將導致貧富差距進一步擴大。
但是其實我們是可以提高教育水平的,比如我們在Central Valley所做的事情,這是讓我感到最自豪的事情之一。在克林頓政府的支持下,我們設立了特許公立學校,這是第一屆沒有進行生源篩選的孩子,他們中有超過80%的人都上了大學。
另外我們給所有特許公立學校的畢業生提供了獎學金,讓他們進入了很好的大學。我們的孩子有上哈佛的,有上杜克的,還有去加州大學的。他們在大學裏都表現非常好,我們的第一屆學生中,有75%的孩子在五年內讀完了四年本科,這在之前是聞所未聞的。
我想表達的是,我們是可以提高教育水平的,這需要很多努力。不僅僅需要錢,還需要理解,需要像經營企業一樣經營教育事業。我們專注的去做了這件事,所以取得了這樣的成績。
不過,不是每個人都能享受到這樣的教育機會,在市中心學生還是要經過選拔才能入學。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這確實是一個問題。我同意查理的觀點,美國是不是世界第一的國家並不重要,興衰是自然規律,我們已經當了很久的第一名。
長期來看,我不知道我們國家將要怎樣與中國競爭,中國的人口是我們的4-5倍。從1985年開始我就在中國做生意,我們很早就在中國設立了工廠,我對中國很熟悉。據我所知,中國人非常勤奮,他們對未來的願景和他們願意為之付出的努力都和美國人差別非常大。
Richard:我們的州長聲稱他不允許在加州設立特許公立學校,對此你怎麼看?
Stewart:希望他不會這麼做。他曾經跟我們説他不會這麼做,讓我們拭目以待。我認為這樣做將會非常糟糕。他在當選之前確實這麼説過。
Sabrina:是的,教師工會的勢力太強大了,出於政治考慮他才那麼説的。既然談到了政治,那麼在晚餐之前讓我們來好好聊一聊政治吧。查理,這應該是你最喜歡的話題吧?
芒格:但是這羣人並不是我最喜歡的人。
Sabrina:我們的總統在他詞不達意的推文中説,因為有太多的假新聞和存在偏見的媒體,所以他才會使用Twitter和大家進行交流。他發的很多推文都讓人覺得有點難堪。但是我們的媒體和新聞確實存在很多偏見。你是從哪裏獲取信息的?你從哪裏可以獲得準確的、沒有偏見的新聞?
芒格:我沒有地方可以獲取準確、不帶偏見的新聞。事實上,普通的新聞讓我覺得很無聊,既然每個問題都會有兩個傻瓜站在對立面互相爭論,我會從一個蠢貨切換到另一個蠢貨。我老了,我喜歡這些狗血的東西。所以我從來都不去看那些普通的新聞,我會仔細瀏覽這些有偏見的人是怎麼説的。他們每個人的説法我都會去聽,他們都非常有意思。
Sabrina:所以你聽取他們每個人的説法也是在做研究。
芒格:是的。雖然有點令人討厭,但是他們在某種程度上顯得非常機智。想想看,他們把Elizabeth Warren叫做寶嘉康蒂公主。也許你不喜歡特朗普,但是他在修辭學方面確實頗有天賦,僅僅只用了一個外號就給另外一個人造成如此毀滅性的打擊。寶嘉康蒂,哈哈哈哈。
Sabrina:你有什麼可以和我們分享的建議?
Richard:我認為大家應該投資,並且享受複利。如果你獲得了8%的投資收益,你應該將其中4%的收益進行再投資,這並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情。
我的一個最有意義的建議是,企業家應該善待員工,要非常珍視員工。你可以期望員工努力工作,但也要保證好好的對待他們。
Sabrina:謝謝你,市長,這個建議非常棒。查理,你有什麼要和我們分享的?
芒格:我有一個永恆的祕訣——順其自然,擁抱一切你所面臨的挑戰,努力保持理性。
如果仔細考慮那些我們錯失的機會,你會發現我們自己的愚蠢所造成的麻煩比別人蓄意破壞所造成的麻煩要多的多。所以我們要持續不斷的對抗愚蠢。這是一件非常具有建設性的事情,也很有趣。
這個世界上有太多愚蠢,你可以不斷的去偽存真。擊破愚蠢,得到理性的結果,這個過程很有意思。所以,我認為我們需要做的事情就是順其自然,擁抱一切挑戰,努力保持理性。
Sabrina:謝謝。Stewart,你呢?
Stewart:我的建議是這樣的。大家總是非常關注事情積極的一面,我們總是有很多計劃,但計劃總是趕不上變化,有時結果比計劃更好,有時會更差。我認為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大家應該更加關注最差的可能性。
如果你在投資和企業經營的過程中從來沒有虧過錢,這就是一個巨大的優勢。我的意思是,如果你掙了15%,非常好;如果你掙了7%,很不錯;但是如果你虧了20%,這將會非常難以彌補。
所以每次在考慮一筆投資的時候我總是説,是的,我明白最好的情形是什麼樣的,這很好,但是最差的情形是什麼樣的呢?最差的情形下會發生什麼?這是我自己避免踩雷的方法。我踩過雷,不過幸運的是次數並不多。
Sabrina:今天我們學到了很多。你們的智慧、你們關於財富和人生的故事讓我們受益匪淺。非常感謝你們今天的分享。
勤 耕 蛋糕 新 化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城市裏,樓與樓之間的夾縫,是又窄又長的小巷,暗濕灰濁,人人敬而遠之。遠藏在屯門青棉徑的巷子,是芸芸巷弄之一,本來寂寂無聞,卻有識途之人不斷竄進,擠滿窄巷。
有一凍肉店置身巷中,吃貨之人專程來買靚扒、海產,店名成興隆。三十年前,一對夫妻經營凍肉生意,只做批發,懶理糟塌,落戶後巷。二人披星戴月後巷打拼,性格勤懇正直,跨過種種難關,一直在食肆背後默默耕耘,偏安小小社區。
安穩知足的夫婦,從沒想過兒子回巢後,堅持轉型零售,雄心大展拳腳。父親的保守,兒子的執着,擦出火花連連。父與子,樂與怒,吵過後,究竟還是一條心,彷彿溫情熱透了小巷的凍肉,融化後,絲絲縷縷都是血脈相通的父子情。
小巷記趣
要找成興隆不難,心知在小巷處,繞一圈青棉徑,在菜檔的旁邊,便發現入口,反而猜不到的是,深巷深處,出奇地光鮮潔淨,連地磚的邊緣也無污穢,與一般小街無異。這裏明顯有人粉刷過,當看見成興隆簇新裝修,潔白無瑕的鏡字招牌,大抵猜到店主下了不少功夫。
成興隆是小巷大戶,坐擁四鋪,其中兩鋪作倉,專做批發;有趣的是後兩鋪作零售,其中之一鋪置放了七個逾兩米的雪櫃,一字排開,儼如高檔超市,近二百款肉類海產排列有序,客人隔住落地玻璃看貨,一目了然。甫進店,首先迎來的不是凍肉,而是小鮮肉的燦爛笑臉。他是店主的幼子Ray,三十歲,貌似二十頭,口齒伶俐,說話時總帶着甜美笑容,笑得連眼睛也成彎月,加上熱情對客,店內笑聲四溢,將冷冰的凍肉店,一下子炒熱起來。
「法國春雞無抗生素、無激素,不過唔知係咪真,佢係咁寫嘅。」Ray介紹給客人時,說得圓滑風趣,并十分熟書,產品隨手一執,資料瑯瑯上口,「這隻印度虎蝦,蝦味較濃,越南的較爽身,帶點海水味。」客人見他說得肯定有自信,自然受落。
無他,因為每件產品都經他嘗過才入貨,包括黑毛安格斯特級牛扒、西班牙豬肋骨、原條巴西豬扒、急凍蝦、即食生蠔、芒果千層蛋糕等。他也樂於與客討論煮食心得,一一講解食物特色,「春雞都可以用來煲湯,雞味濃,夠滑夠腍,兩人分量剛好。牛扒解凍後應該是紅色的,偏黑的代表翻雪過,不新鮮。」就算產品上的介紹,怎及得他說得親切仔細?
終日笑臉對人,其實背後有一份不可言喻的壓力。那天他病了,發高燒四肢無力,依然堅持工作,忙得只吃了一份三文治充飢,累得只能蹲在店前地上稍歇,不願回家休息,他還是笑着說:「唔休呀,當年批發生意愈來愈差,係我同阿爸爭取開門市,做咗就唔可以停。」個子小小的他,臉上帶點稚氣,言語間,卻流露着不屈的氣魄。
拼搏記傲
這名倔強少東是店中的靈魂人物,主責對客和宣傳,還有大哥負責管貨,繁忙時父母也坐鎮店中,與數名夥計同心合力應付魚貫的人潮。現時主力凍肉零售,原來兩年前,成興隆只做批發,由Ray的父親林春龍掌店。
林父祖籍潮州,在香港出世,十一兄弟姐妹中排尾二,雖是孻仔,可是年少喪父,一家生活刻苦。蹓躂於屯門,天生天養,林父說:「哪有人管,只係讀過兩年書,十一二歲出來跟人送凍肉。」跟車送貨,看盡行內陋習。昔日批發商普遍私下給廚子回佣,提供次貨或將凍肉發水,增加重量,以便向餐廳老闆收取更高價錢。「好多老闆都知道,所以成日唔出糧畀廚師,話佢哋已經收咗回佣,搞到好嘈好亂。」
至十八、九歲,自覺工字沒出頭,與剛結婚的老婆頂手街市凍肉檔位做零售,租倉兼做批發。前車可鑑,到林春龍話事,一心剔除批發行業的陋習,堅拒向廚子提供回佣,亦與他們保持距離,以免瓜田李下,「我哋好硬頸,過年一封利是都唔會派畀廚師,送貨時都唔同佢地傾偈,費事老闆以為我同廚子打籠通。」心存風骨,無論起初生意如何差勁,也不向現實低頭,「會比人拉㗎,兩個人做搵兩個人食就夠。」
寧願靠品質贏得客人信任,「跟好啲,唔會發水之餘,一磅排骨,盡量切到八成都用到,等餐廳好用啲,然後介紹畀其他人。」客,逐個儲回來,始終守得雲開見月明,「行家新年唔開,我哋初一至三都開,一年三百六十五日都開,慢慢就轉用我哋。」夫妻同心,甘做孺子牛,日做十六小時,從不言累。就算妻子懷孕,直至臨盆前一晚還開工,坐月四周便回鋪。
守着一份堅持十多年,生意上軌,也置了鋪樓,生活安定。以前兩口子只為餬糊口,隨兩名兒子漸長,父母總想給下一代豐裕生活。九七年,本打算買一間大樓單位自住,「有人帶住買,點知買多咗兩間,那時人人買都賺。」林太無奈地笑說。語畢,忽然靜默,空氣凝住了,因為接下來的金融風暴,他們的物業全變負資產,所有心血毀於一旦。林太倒抽一口氣說:「問親戚朋友借錢,最後才不用破產。」結果由大屋搬細屋,細屋搬到貨倉閣樓。一切歸零,重新出發。林春龍說:「能減得到人手嘅盡量減,兩三噸貨一個人落,那時貨車還未有尾板。」
財來財散,焉知非福。林春龍的艱苦辛酸,兩兒子早已看在眼裏。兄弟自小見父母早出晚歸,也經歷家道中落,性格多了一份持重。長子中學畢業後回鋪幫手,減輕父母負擔,十分生性。幼子Ray則在時裝店任職銷售員,腳踏實地工作,然而,有一晚回家,他驚覺父親年老色衰,Ray說:「都唔係好耐無見啫,點解頭髮突然白晒,連鬚都白埋,唔好睇佢而家咁精神,佢以前個樣老好多。」至今記得這一幕,那時才廿歲,決定回巢。
父子記犟
這年輕人甘於放棄外面的花花世界,回巷守業。本着一片孝心,打算聘人手減少父親工作量,可是捱慣的老父不願增加開支,斷言拒絕,Ray的熱情迅即遭澆熄一半,他說:「咁老竇叫乜咪做乜囉,切嘢就切,送貨就送,粗重嘢由我做,都叫幫輕老竇。」四口子家庭式經營,偏安屯門一角,無風無浪過了七八年。
只是時代變遷,隨着餐廳的經營成本上升,租金人工大增,餐廳老闆棄用優質食材,一切只求便宜,成興隆堅持提供靚貨的宗旨,漸漸不為世所接收。「行家派報價單畀餐廳,佢哋豬扒平兩成,有啲老闆覺得最緊要平,靠廚子煮好啲就得。」舊客離多,新客來少。社會進步之時,人們對食物的要求反而倒退,Ray感到無可奈何。
舊日時光難再,改變是唯一出路,Ray心裏仍有團火,誓發展家業。其時小巷入口開了菜檔,他留意到街坊聚集,靈機一觸,何不兼做零售?隨即在貨倉置了雪櫃,將凍肉散賣,在菜檔招街坊入巷選購。「逐個街坊打招呼,入邊有凍肉賣喎…」反正經營成本低,林父也不反對。
置一個二手雪櫃,凍肉價廉物美,送一個燦爛笑容,漸漸聚了一群熟客。不久,Ray食髓知味,心雄買鋪做門市。「我計過條數,條巷咁舊,買鋪都平,用零售賺到嘅錢應該足夠供鋪。」不料林父得知後反應激動,又吵又鬧,林父說:「批發又唔係無生意,做零售好搏。」心底裏,他怕兒子做事三分鐘熱度,往後要做善後工作,八十歲還不能退休。這邊廂林父憂,那邊廂兒子呻,「阿爸遇過挫折,所以唔敢再發展,但批發生意不斷萎縮。」
兩父子也倔強。Ray不斷游說,甚至相中了同巷的的丁方小鋪,有意買下,逼父就範。有一晚,林父帶點醉意,Ray又提起買鋪,父親再次激動起來,動起手腳,Ray尷尬說:「有啲肢體碰撞啦,大家鬧得好緊要,話我係咪畀經紀嗌我買間鋪返嚟做。」當年林父便是被經紀游說買樓,才弄致幾乎破產,見過鬼怕黑。
但說到底,林春龍是嚴父,也是慈父。見兒子如此堅持,思前想後,終於首肯買鋪。但買的并非兒子提議那間小店,而是貴了一倍多的大鋪。即使按盡資產,在所不計。林父說:「既然要做,就做得好睇啲。」
Ray如願以償,理應開心,怎料開始害怕。「本來諗住買間細,置兩個雪櫃,簡單裝修下,點知全家人將所有錢放落間鋪度,連埋全新裝修,花咗幾百萬。」事到如今,只有硬着頭皮上馬,壓力巨大,「裝修開始驚,到開鋪都好驚。」終日提心跳膽,更要返教會告解。」
心裏顫抖,想法卻清晰。深知成興隆做零售,款式一定要多,遂借鏡大超市,搜羅世界各地的佳品;地點隱蔽的短處,則靠臉書宣傳,將食材來源、特色、煮法,用有趣的文字包裝,字字刻畫,看得出用心經營,「我讀到中五咋,每次嘔百幾字出來,要用幾個鐘寫,寫到凌晨,有時仲會抄《飲食男女》既文章。」不敢辜負家族招牌,每日做十多小時,一如父親昔日般拼搏。
父子相,也傳承了林父的宗旨,對客忠誠老實,「巴西貨就巴西貨,唔會攞平貨代替,價錢要定得公道啲,畀出邊超市平至少兩成。」一有空便逛超市,多問不同供應商,連拍拖節目也是找凍肉鋪看,建立穩固的知識,加上有父親背作支援,例如有次買南澳鮑魚,供應商卻錯送西澳鮑,兩者價錢相差甚遠,林父一眼看出,「南澳嘅裙邊深綠啲,草綠啲。」
雪藏技術也由父親傳授,例如雪糕櫃的冰格,產品不能叠太高,因為雪櫃門趟得多,表面溫度下降,一冷一熱,變相翻雪。雪藏蝦最明顯,融雪後蝦頭容易變黑,「別以為只係買個雪櫃就得,要控制流量、溫度要管理得好、定期清雪。」
當初父親孤注一擲令兒子長進,如今Ray獨當一面,生意也站穩了陣腳。門市開業一年多,感觸良多,「其實好多謝父親支持,因為開鋪,我哋傾得多咗偈,而家知佢以前辛苦,每日時間都唔夠用,今次你嚟訪問,我先知父母以前點捱落嚟。」Ray說完,林春龍莞爾一笑,沒有說話。其實盡在不言中,話說相約訪問前,林父催促兒子再三確定是否真的來訪,Ray 說:「唔好睇佢唔出聲,佢心裏很開心。」
成興隆
地址:屯門青棉徑6號好發大廈地下34-37號鋪
電話:24521052
營業時間:9am-8p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