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花與蒲公英 #成功不再跌跌撞撞
瑞典有一句諺語:「多數孩子是蒲公英,但有少數是蘭花」。蒲公英吃苦耐勞,不是最漂亮的花,但不必細心照顧,也能長得很好。沒有人會特別栽種蒲公英,因為沒這個必要,它們幾乎在所有環境都能長得很好。蘭花則相當不同,不好好照顧就會枯萎,只要用心培養,就會開出最美麗的花朵。
這裡不只是在講花,也不只是在講孩子,而是在談最新的遺傳學知識。近日的遺傳學發現,顛覆了「壞基因」與「好基因」模型,新一派的說法比較接近「增強因子」的概念,心理學家稱為「差別易感性假說」(differential susceptibility hypothesis):帶來壞事的基因要是換了一種情境,可能會造就好事。同樣一把刀,可以惡意刺傷他人,也可以用來替家人準備餐點。一把刀究竟是好是壞,要看用在什麼情境。
講得具體一點,大多數人擁有一般的DRD4基因,但有些人擁有基因變異體DRD4-7R。這下糟了!7R與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酗酒、暴力行為有關,屬於所謂的「壞基因」。
然而,研究人員艾瑞·柯納風(Ariel Knafo)做過孩子是否願意自動分享糖果的實驗,多數3歲小孩如果沒被強迫,不會願意放棄自己手裡的好東西,但擁有7R基因的孩子,卻比較可能樂於分享。
為什麼會這樣?帶有「壞基因」的孩子,就算沒被要求,反而願意幫助別人?因為7R基因其實並不「壞」。基因和刀子一樣,是好是壞要看環境。在暴力環境中成長的7R孩子被虐待、遭到漠視,日後長成酒鬼與惡霸的機率比較大。但是,7R孩子如果被好好培養,和善的程度甚至高過擁有普通DRD4基因的孩子。簡言之,環境造就了不同。
好了,先不談那堆科學術語與縮寫,大多數人都是蒲公英,幾乎不管生在什麼環境,還是都能順利好好長大。剩下的人則是蘭花,不只對負面事物敏感,對萬事萬物都敏感。
蘭花和蒲公英不一樣,無法在隨便的路旁盛開,但如果在設備完善的溫室裡好好照顧,就能光彩奪目,讓蒲公英自慚形穢。蘭花型的孩子要是在不良環境中接受不當教養,長大後可能很容易憂鬱,或是吸毒,甚至入獄。但如果環境對了,有人好好養育他們,就會成為社會上最具創意、最成功的快樂人兒。
太多時候,我們把事情貼上「好」或「壞」的標籤,但其實只不過是「不同」。以色列軍方需要能夠分析衛星圖像、判斷國防威脅的人才,他們要的士兵必須擁有驚人的視覺能力,能夠一整天看著同一個地點都不會感到無聊,而且一有風吹草動,立刻就能發現。
最後,以色列國防軍的視覺情報部門(Visual Intelligence Division, IDF)在意想不到的地方找到完美人選:他們招募自閉症人士。自閉兒在人際互動上可能有困難,但大都能夠勝任拼圖等視覺任務,成為以色列的珍貴國防資產。
臨床神經心理學家大衛·威克斯(David Weeks)博士寫道:「怪胎是社會演化的變種,提供天擇智力材料。」怪胎可能是像顧爾德這樣的蘭花,或是像菲爾普斯這種很有希望的怪物。我們往往耗費太多時間努力成為眾人眼中的「優秀」人才,但這種優秀通常只是「平庸」,真要出類拔萃,就必須不同。
追隨社會眼中的「好」,可不會讓你與眾不同,因為社會並不總是知道自己需要什麼。其實,要當個最優秀的人,通常只需要拿出最好版本的自己就夠了!就像英國著名哲學家與經濟學家約翰·史都華·彌爾(John Stuart Mill)說的:「我們這個時代最大的危機,就是太少人勇於與眾不同。」
只要環境對了,壞的也能變成好的,古怪會生出美麗花朵。
--
本文編輯修改摘自《成功不再跌跌撞撞》,作者艾瑞克‧巴克 Eric Barker為賓州大學學士、波士頓學院MBA與UCLA大學藝術創作碩士。本書由天下文化出版。
📖
翻翻紙本書 https://reurl.cc/pxxM7r
下載電子書 http://moo.im/a/2467EP
--
延伸閱讀《蘭花與蒲公英》:https://reurl.cc/mvv3WY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2020/4/18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第五期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s://pse.is/NE3QN 【線上課程】《理財心...
別人的比較好諺語 在 李佳燕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人如其字,字如其人?】
那篇小學一年級被要求字要寫得非常整齊,還有老師不准小孩跑步,即使在走廊之外(大人們看清楚)的地方也不行的讀者來信和我的註解貼文,引起不少回響,有支持,也有反對的,還有不少一樣受苦受難的小學生父母來貼照片。
我剛開始有讀大家的回應,後來回應實在太多了,我沒有辦法繼續追下去。還有,有的回應,讓我非常不耐煩,只想說:"請先讀清楚文句,再來罵人可以嗎?"(我寫得很清楚:字要寫得別人看的懂,不要有錯別字比較重要,所以,那兩個留言什麼"大""太""ㄣ""ㄅ"亂寫的,請先學會讀文。太重視字體,卻文字有讀沒有懂,真是無奈!)(我文章有特別說老師規定不能跑,有他的難處,因為怕學生受傷,家長會來鬧....所以是兩難,都寫了,並沒有責怪老師之意,是有看沒有到嗎?!);
還有"請寫出有邏輯一點的理由好嗎?"(學習如何講道理,比訓練把字體寫得像印刷體重要百倍。)
這些不客氣的話,造成當初寫信給我的母親非常難過,還寫信向我道歉:"對不起,李醫師害你被攻擊了...."
這些非常不客氣的話,也讓我極度不耐煩,差點動怒。(我為什麼要花三小時的時間來回這些啊!)
就像我經常勸導家長的:"當你對孩子的無理取鬧,非常憤怒到快忍不住要爆粗口時,請深吸一口氣,離開現場,等冷靜下來了,再回來。"
我也是一樣。我暫時離開一下,避免爆粗口又爆血管。年紀有了,還是要自己小心。
這是當初我完全沒有料到的結果。
不過,我也讀到很好的建議與提醒。有人說老師劃紅字,只是善意的提醒,並沒有其他意思,只是提醒最正確的寫法是要這樣寫。我覺得這真的是許多家長要調整的心態!不要看到老師寫了紅字,就玻璃心碎了一地。那只是教導,並非指責。我們孩子小,一下子沒辦法寫這麼好,但是至少知道最標準是這樣寫。就這樣而已。
我到過許多地方演講,包括學校。總有上百間了吧!
其中,只有兩次有老師站起來質疑"把字體寫得整整齊齊"的重要性。
一位說:"如果蔡總統字很難看,簽名出去能見人嗎?
我的回答:"第一,非常少人能當上總統:第二,一旦當上總統,自然有人會來教你如何把名字簽得能見人一點。那時再來練一下都來得及,不必在六七歲的時候,就苦命練起來放。"(到時候,總統又沒當到,不是很衰嗎!)
另一位說:"雖然考試都是電腦閱卷了,但是也有作文,需要手寫。字寫得難看,分數拿不高分。"
我的回答:"如果真的以為那會影響大考的作文,也不必急著小學低年級就要寫得美美的字啊!可以高年級,甚至國中再來要求,都來得及。更何況...我身邊就有太多字寫得很亂很難看的人,大學考試作文,幾乎滿分的...我先生就是!"
我的孩子都已經三十多歲了,這些教育的事,干我屁事?!我在操什麼心啊!
是的,但是,影響到孩子的身心健康,那就干我的事了!(所以,那些說孩子寫字寫得很開心的大人,恭喜,那篇文,跟你無關。)
我看過孩子從幼兒園開開心心地畢業上小學之後,整個孩子臉部表情變陰鬱的:我遇過小孩為了把字寫得整齊到符合大人期待,寫到一直抓頭髮,抓到頭皮像癩痢頭的,也有出現圓形禿的,還有一直摳手指到傷痕累累,一直咬指甲到永遠不需要剪指甲的.....
如果,這只是極少數老師的偏執要求,當然是要向老師反應。
可是,真的有不少家長與孩子受這樣的苦,而且從留言也顯示,有不少大人覺得這樣要求是必要的。因此,才希望藉由這篇讀者來信,讓大人重新思考:小學剛開學,這樣要求小一的孩子,對孩子是好的嗎?是有助於他的學習的嗎?是符合孩子上學校學習的宗旨的嗎?
我成長的年代,要求字體,可能還有些道理,因為隨時都要寫字。可是,我們也是到高年級,手指頭肌肉都發展成熟了之後,才被要求的。(那個留言說不是每一個人都像我這麼幸運,可以到國中還有環境讓我練字的,你可能太年輕,不了解民國五十幾年的台灣,那是一個均貧的社會。我們練字是自己拿著撕下來的日曆背面,自己一直寫一直寫,沒有人有那個環境,也每一個人都有那個環境。)
我也曾經誤以為"字如其人"。
一直到我上大學。我發現整個醫學系的同學,全班字寫得整齊能看的,不到一半!甚至,還有不少同學是注音符號都唸不齊全的。
我才又開始思索許多過去以為的"重要"與"必要",在經過更多事情,認識更多人之後,原來都不是真的。
熟悉我的人知道,我除了是一位要看診的醫師,每天帶著許多人的情緒回家,我必須慢慢消化。每一天都有不同的情緒。
最近又開始施打疫苗,行政事務更是龐雜,每天回家還要繼續處理。
然後,我也是一位家庭主婦煮婦,每天做早餐和晚餐,還要洗衣服,曬衣服、照顧盆栽.....
多年的粉絲們了解我經營粉絲頁的初衷:剛開始是為了幸佳慧的粉絲和我的病人們設的。什麼粉絲量、聲量,從來不是我這老人家所在意。(拜託!我已經61歲了,看過太多生老病死,流過太多淚水,心碎過太多次,我知道什麼才是人活著需要花心神在意的事。),所以,那個留言說我是在衝聲量的,請把話收回去!
我從大學的時候就已經開始關注所謂的教育或者學校的功能。(好啦!我承認我讀最多的是與東方傳統教育迥然不同的杜威。一個人選擇什麼樣的書閱讀,真的是跟他自己的特質有關啊!))
那時候讀過一本"夏山學校",可說是在東方傳統教育下,自認為已經是非常叛逆的我,也自嘆弗如的。
後來,我們開好書店,曾經邀請李雅卿來演講分享。我讀過她的"種籽手記","成長戰爭","北政實驗手記"....
後來,越來越多人有帶孩子在國外讀書的經歷,我讀著這些父母書寫的著作,周圍也有不少親友和病人有孩子在外國讀書的經驗,甚至,診所就有來台灣交換學生的外國病人....我接觸過太多與台灣制式教育不同的多元教育模式。
而我自己的兩個姊姊就是老師。
我的親友中有太多老師了。
我們經常一起討論台灣的教育現況與我們的擔憂。
在我那篇文章按讚的上千人中,有學校老師,有補教界老闆老師,有小學校長,有教育系所老師所長,有....留言說我不懂教育的,你是在說這些人也不懂教育,不懂教育現場?
所以,說我不懂教育的大人,你這樣說,不公允。
你可以說:"我們的教育理念不同。"這樣我可以接受。
不過,想想看,如果你認為對孩子好的要求,可是有其他老師並不認為,可見,這是一件並非肯定,而是值得再思索的事情。
尤其,要求字體整齊美觀,從我自己讀小學的經驗(現在已經60歲),到自己的小孩兄弟姊妹的小孩(現在已經三十多歲),到現在病人們正讀小學的小孩,這五十多年來,雖然世界以極驚人的速度在改變,人類傳達訊息的方式,已經不知改變了多少,職業的內容,更是不只變到哪裡去了....而我們小學低年級要求字體要寫得工整的標準,卻好像越來越嚴苛。這是什麼道理?
我有一些朋友,私下留了言給我,可見我的同溫層實在有夠厚...
這是一位醫師寫的:
“人如其字?看不見這個人其他的好...只看字,而不感受這個人的行為與話語是否一致,已經把枝葉看成主幹...這不是錯亂是啥?
”讓我想到兩句話,一是"人不可貌相"。連看到人,都不一定知道他是怎麼樣的一個人了,更何況是單獨只看字!二是"瞎子摸象",字,只是人手製造出來的東西,可以練,也和天賦有關,跟這個人做事是否認真,態度是否草率,有什麼直接關係?
所以一位醫生學弟,寫:"偷偷問...我們醫生有幾個字寫得別人看得懂的?"
如果標榜字寫得亂,就是做事草率的人,我建議,看診時,先請醫師寫個字讓你鑑定一下,再決定要不要讓他看。
一位熟讀古籍的醫生同學這樣寫:“明朝,董其昌的字是許多人求之不得的好字,他老兄啊,姦淫虜掠無所不為!就像正妹、帥哥上身的人,私下許多不可告人之事!心,善,或許是最重要但逐漸被忽視的問題!”
而且,這位董其昌啊!還是十七歲才開始勤奮練字!所以,大人不要急,如果有興趣,字要寫得好,十歲以後再練,綽綽有餘。
這是一位教授寫的: “如果是人如其字,不是應該讓每個人有自己的風格嗎?怎麼會要大家都寫整齊的字?又不是軍隊或是印刷廠!”
這個有意思,是啊!既然字如其人,那麼為什麼不能尊重每一個人有每一個不同的個性與特質?要每一個孩子字體都寫得如印刷體,難道教育的目的,是要把所有孩子變成如同同一個模子造出來的罐頭嗎
有位律師朋友說得好:“我以為的「人如其字」不在世俗眼光的美醜,是字散發出來的感覺~灑脫、拘謹、大器、小家碧玉……”
是的,灑脫的人不拘小節,拘謹的人,中規中矩。我們家三人,字體差很大。我家老公的字扭曲糾結成一團,不仔細看,還真難看懂;我兒的字,東一撇,西一撇,看得懂,不過整個鬆散到天涯海角;我的字,如果好好寫,大大的,美美的。但是,我們三人為人都誠懇正直,做事認真負責,慷慨助人。
這是一位老師寫的,我差一點笑出來: “我以前的認知是:天才的筆書(字)都很醜,且美女的字也多半不好看!(所以從小只要有人稱讚我的字好看,就會暗自傷感啊!)”
這是一位在補教界二十年的老師寫的:“字體工整與否其實一點都不重要,在我的教學經驗中,腦筋靈活的學生,字跡都是普通而已,而字跡超美的學生,思考比較直線型。但無論字跡美醜,都不會影響個人的未來發展。何必那麼在意這些事情呢?人的創意比刻板的學習更重要啊!"
這位太太在寫的老公,是上市公司董事長:"我那字如蚯蚓(連我都常常看不懂)的老公在他們眼裡應該是撿角 ”
我真的要了她老公的字來看,看了差點笑翻...我完全看不懂在寫什麼,比我家老公的字,更誇張...這是今天最激勵人心的娛樂~~
有聽過這樣一句諺語嗎?意思是字寫得好,長大幫人提皮包。我很小的時候,聽過我外婆說過。你聽過嗎?
港和國小劉育豪老師,是我非常佩服的老師,我經常告訴他:"你不要退休啊!我的孫子還要讓你教啊!!"這是他讀過我那篇貼文之後,發表在他的粉絲頁的感言。我完全贊同他的教學理念。是的,這才是我以為的語文教學。
{感謝許多熱血老師。
至於父母們,孩子一旦上學,就是進入野獸叢林,請做好支持與協助的角色。可以跟老師溝通的就溝通,溝通不了的,請孩子忍一忍,兩年就過了。相信孩子會有適應的能力。}
{我不會再針對這篇文,做回應。花我太多時間了。有朋友告訴我,那是信仰,你說服不了他們的。信仰,從來是沒有道理可講的。}
【至於那些看到整齊到像印刷體字跡會亢奮的大人,你可以製造讓自己爽的字跡,但是,不要強求別人也要讓你爽。】
別人的比較好諺語 在 AppWork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週三大家好~ 上個月我們分享了 AppWorks 校友中兩位創業者同時是國家級運動選手的故事。
這個月我們特邀另外兩位校友,在台灣的創業者,來跟大家分享他們的運動故事。支持一下呦~~~~
--
#跑友才知道的路跑包
#台灣大三鐵是我的驕傲
#一個人跑得快一群人走得遠
[ 專訪完成台灣大三鐵的 AppWorks 第 7 屆校友 OEO 余嘉淵 ]
「我都背這個背包去拜訪客戶,」OEO 在鏡頭前展示他的路跑包,「跑馬拉松的人都知道這個包,其他有名的包還有路跑協會這個。」又指指另外一個紅色的包包,很像媽媽用的購物袋,但卻是屬於跑者的暗號。「有在跑步的客戶一看就知道,我也是跑者。作為一個跑者,是非常驕傲的!」
OEO 已經當了 9 年的跑者,在成為跑者以前,OEO 其實是龍舟隊員。「那個時候女朋友的堂哥揪我去划龍舟,我一開始很菜,只能當打鼓的。而且我有點胖胖的,有些同學還叫我胖淵。」在龍舟以前,其實 OEO 以前並沒有什麼特別的運動習慣。「是不是女友其實透過堂哥在暗示我要減肥喔,也是有可能,哈哈哈。」
一個無心插柳的起點,卻變成 OEO 日後整個人生定位,甚至是後來 OEO 創辦的 3drens 最重要的企業文化。
「後來堂哥又揪我去跑馬拉松,那是我的初跑,才 9 公里,但我真的快死了。」雖然過程非常痛苦,意識到自己體能的負荷並不能承受,但在完成之際,又順便被巨大的成就感籠罩。「真的很自虐,跑的時候很痛苦,完成的時候覺得太棒了,身心靈重新被淬練過。跟創業一樣,中間多孤獨啊,但是簽下新客戶的時候,又覺得自己突破了。」
想要保持這種淬煉的感覺,OEO 開始進行體能訓練,日後順利完成半馬、全馬。到了 2014 決定開始挑戰台灣大三鐵:當年度完成攻頂玉山、泳渡日月潭,並且在隔年完成單車環島。「所以現在我都很驕傲跟大家說,我是個跑者,還是個三鐵人。 」在三十歲前完成這個重大挑戰,OEO 認為這是他目前人生最引以為傲的事。
「完成大三鐵對我來說最重要的,除了我兒子可以跟別人這樣介紹我以外,我其實是希望可以啟發更多的人,因為這個過程本身很棒,挑戰自己的極限以外,其實運動本身可以讓人思緒更清晰、做出更好的決策。」OEO 當初就是這樣一步步帶著他的兩位共同創辦人一起從健身到跑馬拉松,2018 陪他們兩個再度泳渡日月潭,並且在 3drens 內部推廣馬拉松文化,同事下班經常一起訓練,每年參加路跑活動。
「我是有拿過馬拉松的名次,完成前八名會有獎牌,但這個不是很重要。我更享受跟大家一起跑馬拉松的感覺。因為整個跑完要很久,其實大家一起跑會比較有趣。我雖然跑比較快,但我都會停下來等我的隊友。就像跑友圈盛行的那句諺語:『一個人跑得快,一群人走得遠。』創業太苦了嘛,我一定要跟這群戰友一起好好走下去。」
不只是公司的戰友,其實許多客戶也跟 OEO 一起跑步,因為跑友都知道,馬拉松的訓練不易, 過程漫長需要專注並且不斷面對自己的內心,而跑後整個思緒的活化又能對工作與生活有所助益,作為跑者,這個身份就是對彼此最好的信賴。「也沒有到靠這個簽下客戶這麼誇張啦,但我跟我的客戶一起跑步,感情真的很好,哈哈哈。」
別人的比較好諺語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2020/4/18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第五期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s://pse.is/NE3QN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Apple或Android內建的Podcast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另外,在Spotify和Soundon也找得到喔!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2020/4/30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22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Line@」:https://line.me/R/ti/p/%40teb0498p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在我們的人生當中,我們常常會有一種「想當然爾」,或「理所當然」這樣的信念。就是呢,我的選擇就是大家的選擇啊!我想多數人可能跟我想的都一樣啊!類似像這樣的想法。
然而這樣的想法,其實是很值得挑戰的哦!就像我常說的嘛,如果你認為的都是對的,而且這世界真的都是這麼運作的話,那你早就沒有問題啦,你應該是半仙不是嗎?
可事實上都不是如此,只是每次講到這邊的時候,有很多人哦,臉上就會透露出一種歪歪的感覺,就是呢不太認同!
因為他仍然相信他的想法是多數人的想法。沒有關係哦!我來跟你分享一個美國史丹佛大學,他們在1970年代末,所做的一個實驗。
這個研究團隊呢,問具集在實驗室的大學生,他們能不能拿著上頭寫著「悔改吧」,有一點像在傳教這樣的一個板子。
在校園裡面繞一圈,然後觀察學生的反應,同時再告訴他們,如果你不想這麼做,你可以用其他的實驗去替代。然而有些人就同意了這個實驗,而有些學生就拒絕了。
那在這些學生表達完自己參與實驗的意願之後,研究團隊就請學生推測,在自己的學校的學生裡面,大概會有百分之幾的人?當他們被同樣的要求要參與這個實驗的時候,有多少人會回答yes,那有多少人會回答no?
結果呢資料分析發現哦,那些願意參與實驗的學生,他們預測在史丹佛大學的學生裡,大概會有64%的人,和自己做同樣的選擇,也跟自己一樣,願意參與這個實驗。
但是那些不願意拿這個板子、不願意參與這個實驗的人,他們預測大概只有23%的人,會願意幹這種蠢事喔!
所以呢,這個研究結果也告訴我們,大部分人都會認為,跟自己做相同決定的人會比較多。
然而如果進一步的跟這些人做訪談,那些同意拿「悔改吧」這個牌子的學生哦,他們對於呢,要拿著這尷尬的牌子繞校園一圈,都會自我解讀成以下幾個狀況:
比如說,他們會講哦,遇到認識的人就告訴他們,我只是參與實驗就好了,不用覺得丟臉。
再不然就是他們會說,如果一定要參與實驗的話,那這種新的嘗試會比較值得,不要去做那些,沒有人知道、也沒什麼特別的事情。
也就是說喔,他們認為拿這個標語沒有太大的問題、沒有什麼心理障礙。但是那些不同意拿這個蠢牌子的這些學生哦,他們會覺得這個實驗,荒唐又無腦啊!
他們會說,既然要拿這種標語,那其他人會怎麼看我呢?再來,又不是一定要拿那種東西,才能知道大家的反應,想也知道,結果很明顯不是嗎?再來呢,反正只是為了學分做的實驗,誰要做這麼荒謬的實驗啊!
你看哦,這兩方的人馬,他們各自都有各自的說辭;而且呢,他們都還堅信自己的說辭,就是大多數人的想法,其實這就是一種典型的自我中心。
我們很容易用自己的觀點,跟想法來評斷他人;也就是說,我們很容易去預設他人。而這個預測在心理學裡面,叫做「錯誤共識效應」。
我們誤以為自己的意見、喜好,信念,行動,比實際上的更加常見。然而我們的諺語不是說了:「一樣米養百樣人」嗎?
你可能聽到這邊,可能會吐槽喔,說其實有另外一句是說「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啊!OK你要這麼說,我也沒什麼話好講哦!
但是呢,請你回到你真實生活裡仔細想想,如果你還是會遇到很多的不順遂,或者是呢,別人常常做一些讓你覺得意外的事。
再不然就是,你在人際裡面常常是有一點辛苦的,那麼你還要繼續相信自己以為的,就是大家以為的嗎?
還是你願意去尊重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我們需要的是去理解;因為只有理解才有溝通的可能,只有溝通才能夠達成共識,不是嗎?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記得訂閱我們的頻道,無論是我們的YouTube還是Podcast。
在Podcast裡面呢,無論你是用蘋果手機還是Android手機,都有內建的Podcast服務;你可以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你都可以搜尋到我們的頻道,並且訂閱我們。
當然了,你如果要使用Spotify或是Soundon的服務,也歡迎你去下載這個APP,在裡面也可以找到我們。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近期的實體課程,是在明年的4月18號開課的【寫作小學堂】。
我遇過很多人告訴我,就是他的人生裡,總有一天他要好好的寫作。那如果你也是這樣的人,你寫作的目的不是為了成為作家,也不是為了什麼特定的目的;純粹是一種生命的實踐與滿足。
那麼我很鼓勵你,可以參與我們的【寫作小學堂】。
這一門課喔,由嘉玲老師擔綱,她會帶著你回到文字的本質,還有你個人的本質,讓文字成為你最好的朋友。
當然了,如果你要把它用在工作,那也會很有幫助;然而如果你要把它用在自己身上的話,那麼你的生命會變得更豐富。
在我錄音的這個時候,4月18號的這一門課名額在倒數了;我很期待你的加入,希望能夠在4月18號的教室裡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別人的比較好諺語 在 國際學村- 【俚語比一比】 英:The grass is always greener on ... 的推薦與評價
日:隣の芝生は青い(となりのしばふはあおい) 「圍籬另一邊的草比較綠/ ... 即使別人擁有的東西跟自己沒什麼兩樣,但別人的看起來就是比較好,正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