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就站在谷底,就不怕跌落山崖了!」
這是我看到會計師寄來報表的時候腦中想起的文案,感覺可以寫成第三本書😂
#口罩預購今天收單詳情請看留言
最近大家都在問我有沒有申請藝文紓困,不過不管是公司還是個人,我都不符合資格。主要是因為公司營業的項目原本就都是線上進行(平面設計、刊物代編、出版顧問),實體商品(例如今天要收單的口罩)也都在網路商店販售。
而我個人的創作工作更是原本就孤僻至極,差別也就採訪改成電訪,截稿還是照常截。唯一短少的收入就是實體課程全部停開,好啦,的確受到些許影響,不過此時只能保持正念,自己紓自己的困,多出來的時間就多做一些之前沒空做的企劃。例如我看到三級要一路延到月底,就把去年規劃的YouTube頻道經營企劃書又拿出來了。
總之,希望所有從事出版與藝文工作的大家都能順利撐過這一波,身為愛書人,行有餘力就多買幾本書來讀;身為創作者,有時間就多畫一些圖。在這種時刻,盡好自己的本分,就是最重要的事情。
我設計的印花口罩今天預購最後一天,現在蝦皮與google都可以填單,連結我貼在留言處喔🥰
刊物 企劃書 在 Lightbox攝影圖書室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影像文件與(不)可加速的生命:從行為展演的兩種身體機器談起🎉
講者|王聖閎
時間|2021/4/16(五)19:30
地點|Lightbox 攝影圖書室(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19號 )
入場|19:00 開始自由入場
這場講座源於Lightbox邀請我分享博士論文的部分研究內容。因為它牽涉「影像」、「身體」、「科層機器」、「加速 ∕ 減速」等幾個可連結當前現況的主題,以及一位關鍵藝術家:謝德慶。
2020上半年正是疫情最為嚴峻的時刻。所有人都被迫拖入一個無限延長的「在事件之中」的等待經驗:靜待疫情趨緩、疫苗開發、各國解封。彼時,許多藝文活動被迫暫停或取消,彷彿「謝德慶式的一年」即將降臨,人們也開始對生活的速度與人際連結有所省思。
據此,我的某位藝術圈友人曾在社群媒體上感嘆,其大意是:「此刻,我們都在重新經驗謝德慶。」此話不假。但值得進一步追問的是:重新經驗謝德慶的什麼呢?假使我們仍困囿於以往過度英雄化、巨碑化、崇高化的舊有身體性論述,那麼關於謝德慶的討論根本無法從80年代更新至2021年,更不會對「加速度政治」無所不在的今天帶來新的思想刺激。
由於防疫得當,2020下半年許多藝文場館多已恢復營運,且因為計畫執行與核銷的問題,許多展演活動期程變得更為壓縮,彷彿亟欲恢復「既有產能」一般。以至於,在經歷全面減速(之幻象)的同時,許多人也都感受到另一股加速生產的癲狂,正在步步進逼。我們甚至能預期,一旦疫情結束之後,屬於藝術創作的「大企劃書時代」年代恐怕不會有太大改變,而「謝德慶式的一年」也不會發生。
是什麼迎來了加速度文化,並驅逐了「不事生產」的可能性?這是本場講座的思考起點。對此,我們或許仍有必要重返謝德慶所打造的身體機器。因為其作品不只蘊含去做 ∕ 不做什麼的例外生產狀態,更牽涉一種關於「速差政治」的基進想像。
由此出發,本講座一方面會觸及時延表演(durational performance)在當代環境所面臨的挑戰。另一方面,也希望藉此思考:是什麼誘使我們選擇擁抱加速度(及其所帶來的強度聚合與感覺重塑)?與之相對的,什麼又是藝術實踐裡的「不可加速之物」?
---
講者介紹|
王聖閎
藝評人,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博士
1980年生於臺灣臺北。曾任台新藝術獎提名觀察人(2017-18)。自2004年起參與臺灣當代藝術評論的寫作與討論,曾獲得第九屆數位藝術評論獎首獎、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藝評台「台灣藝文評論徵選專案」特別獎。文章散見於《典藏‧今藝術》、《藝術家》、《藝術觀點ACT》、《現代美術》等專業藝術雜誌及美術館出版刊物。
主要研究興趣包括當代錄像、行為表演及身體性創作;關注當代加速度政治下的生命政治課題,聚焦於科層機器對身體行動和耗費模式之影響,並且在此基礎之上,持續反思在地藝術理論的生產與擴延。相信藝評人在當代不變的角色,是作為藝術家的長期陪伴者與對話者,以及作為一位梳理在地藝術論述的掘土者。同時也深信,臺灣當代藝術可以從自己的展演成果裡,發展出具有獨到觀點、可與各國藝術世界分享的藝術理論,而藝評寫作可以為此事作出貢獻。
---
*免費參加,歡迎自由樂捐(捐款200元以上可得到啤酒一瓶)
*因疫情因素,本場講座人數上限為70人,歡迎準時到場!
備註|
1. 本場活動將進行直播
2. 防疫期間,參加講座請 #配戴口罩、#填寫基本資料 再入場
3. 場地位處巷弄,循門牌而來可能會迷路。歡迎參考網路地圖,或官網的「位置」頁面:www.lightboxlib.org/location
刊物 企劃書 在 羅怡君:孩子教我們的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城南童樂會之「中二運動會」》#報名額滿候補中 #可於留言處報名志工
這是甚麼橫霸街頭的女子團體?
喔!這是我們國中生讀書會創立的社團 What if lab 假設實驗室 即將舉辦的第一場活動「中二運動會」宣傳照!
「中二」一詞源自於日本網路用語「中二病」,原意是形容活在自己世界裡,有點幼稚未成熟的意思,特別青春期容易有這種「毛病」。那麼為什麼會突發奇想,舉辦這個活動呢?
還記得當時我分享國外的青少年報紙刊物,討論除了課本之外,還有甚麼議題、甚麼事情是她們感興趣的。從一開始說不太出來,到後來大家開始發揮「中二病」講些有的沒的,突然靈光一現有個點子吸引眾人注意,於是你一言我一語越說越興奮,模模糊糊有了大概的方向。
上個學期我們花了6-8個下午,重新檢視這個看似搞笑的點子,該如何詮釋意義、聚焦內容、具執行度、夠好玩,最重要的是分工落成簡報文字,一份由國中生做的企劃書完成了。
這群平常酷斃臭臉的青少女們,那天拍照每一個人都發自內心地笑開懷。我真的很有成就感,不是因為有這個活動,而是因為她們的笑,充滿著活力與自信。
很幸運有朋友願意無私分享媒合資源,讓我們有機會與 #城南有意思 合作,成為系列活動 #城南童樂會 ,這一天我們將承接 #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 的街道遊戲精神,封街舉辦中二運動會!
#謝謝鼎力支持的家長們
#教育理念志同道合的夥伴
名額有限、完全免費,一起來報名!👉https://reurl.cc/WEO569
【城南童樂會之中二運動會】
🎪活動場次|4/2(五)14:00-15:00、15:00-16:00 (兩梯次)
🎪活動地點|文化總會後巷
🎪本活動採網路報名,額滿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