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妍良語的生活隨筆】-28 關於金錢(一)
人到底該如何改變自己呢?
今天,我想跟你談談這個問題。
有句話說:「心有餘而力不足」
其實不完全正確。
當我數年前領悟了一個道理:
人很容易被世俗的各種成就迷惑了雙眼,
老是把別人的成就套用在自己身上,
企圖刻出一模一樣的模板,
想成為他人的途中也迷失了自己。
當時我也有這個困擾,
人都想往那些閃閃發亮的人事物
靠攏,就像圍繞燈光的蛾
這不是很正常的事嗎?
不過,在我理解「以終為始」這個概念後,
我才了解真正的目標設定法,
應該是從死後希望別人怎麼看你去定位。
(有什麼可以比得上死亡後的心願,
還要更真實的呢?)
當時我設了10個10年目標,
一年挑戰一個
(其實是11個,無所謂啦)
接下來的幾年人生,
我有了不再飄移的人生方向,
不再重複更換目標,即使短期看不到成果,
也覺得堅持的很有意義,
身心過得非常滋潤。
我在挑戰這些十年目標的時候,
好幾次摧毀原有的觀念、習慣、生活方式
重建能達到目標的思考方式。
之前我略微提過挑戰鐵人三項和背日文、當上插畫師做了什麼樣的自我改造。
這次我想跟你分享,
我為了達到其中一個,
我認為是最難的10年目標
「10年賺到一千萬的資產」
這幾年做了什麼樣的改變。
#10年賺到一千萬的資產
如果說有的10年目標花一年就可以達成,
我想「10年賺到一千萬的資產」
大概要花上10年吧?
當我要實施這件事,
我就驚覺,若是以現在的思考方式努力,
十年後是絕對到達不了這個目標的。
#我必須連根拔掉原有窮人的金錢觀
#置換成富有人士的金錢觀和行動力
#找出能夠賺到1千萬的方法
#提升賺錢技巧並做出行動
這篇文章將著重分享如何從窮人的觀念,
置換成富有人士的金錢觀和行動力。
當我長期把書本的知識
用在自我改造上,
我發現人類每次想要改變自己,
卻常常失敗告終,
並不是自己想像中的那麼缺乏意志力。
自我改造牽涉的範圍更廣,
最粗淺的思考,
以為靠著「意志力」和「努力」
一直拼一直做,持之以恆就可以達到目標
(但是歹誌並沒有想的我們那麼簡單)
的確某些人天生就擁有強大的意志力,
但沒什麼意志力的人在世上也皆有的事。
我也是缺乏意志力,
只有3分鐘熱度的人。
但是也因此尋找
「3分鐘熱度也能夠持之以恆」的辦法
我找到比意志力更強大的力量。
#比意志力更強大的力量
人的許多部位有各自分離的自我意識,
並且各自控制。
像是身體習慣記憶、大腦表意識、潛意識區域
還有我摸最少的超意識。
我記得應該還有其他幾種,
不過我想不起來,而且也沒有涉獵
那塊目前是我碰不到的地方,
因此我只談談自己比較熟悉的
「身體習慣記憶、大腦表意識、潛意識區」
三個部份。
只要能讓各自運作的意識,
都統合成同一個方向
即使是自認沒有意志力的人
也可以順利的前進想要的目標。
反之,純粹只靠意志力前進的人,
在自我改造的過程中,反而會遇到許多
「心有餘而力不足的現象」
#為什麼你存不了錢
通往致富最根本的做法是
「能把錢存下來」
不管你多會賺錢,不能存下來花掉
終究是徒勞而功。
但是每個人的存錢力不大一樣,
到底差在哪裡呢?
你有沒有發現,
當你的存款累積到一定金額時
就會覺得自己的帳戶
「好像挺多錢的」
就開始想要買點東西、去旅遊吃喝玩樂之類,
讓存款降至某個水位,
就會覺得好像要在努力賺錢。
#影響存款能力背後運作的潛意識模組
這個行為除了理財觀念的問題以外,
還有更深一層的潛意識「金錢藍圖」的問題。
就像你的水庫只能容得下30萬,
那麼超過這個金額,
就會在表意識自動升起一個
「我最近想要買點什麼」的感覺。
當反覆進行消費產生了愉悅感
就會逐漸被身體所記住,
形成習慣鍊。
變成努力賺錢存錢-》存款超出一定水位-》身體想起了消費、去旅遊的愉悅感-》依水位制定相應的花費或旅遊行程-》存款水位降低-》重新努力賺錢存錢的循環
如果沒有刻意打斷這樣的消費習慣,
就會跟著自己一輩子。
#有沒有感覺到一股毛骨悚然
也就是說,我如果沒有升級自己的
「金錢藍圖」到1千萬的等級,
我彷彿已經遇見自己的未來,
在累積資產的途中,我就會忽然多出
「很多需要購買或花費的項目」
因為我操控不了這個金額,
我從來沒有擁有這麼多錢,
那些以前想買卻不能買的東西,
一一解鎖,呼喚我去擁有它們。
就像許多忽然中了樂透頭獎的得主,
國外有許多案例是他們會把它花光,
甚至背債。
但是你看那些企業家,
他們擁有了上億的身價,存款也非常驚人,
資產管理也是百萬千萬流進流出
就沒看過他們把錢花光是不是?
#這邊敗家子類型的我們先略過不討論
錢存到固定金額就會消費的人,
並沒有事先設定自己的金錢藍圖
到可以容納這個金額,
知道該如何合理的使用它們,
而不是被它們控制。
人一旦擁有的金錢超過自己可以接受的數量,
下意識就會失去理智由情感主宰。
#投資致富的路線
我發現富有的人,必有的習慣
除了存錢以外,一定有做資產上的配置
經營粉專的4年來,
我經由閱讀了解金錢的本質和投資心態
有關的書籍,更甚投資操作的技巧。
當我去接觸投資大師的心態
和預先了解巨額的資金漲跌下,
會產生什麼樣心理恐慌、
判斷失誤...等等。
經過這樣的預習,
我讓自己在投資上擁有比常人
更強的理性去面對下跌時的恐慌,
也讓我的資產緩慢卻穩定的成長。
我希望到百萬為止,
可以維持同樣勝率高的做法。
但是還不夠,
為了拉高自己的金錢藍圖到千萬等級,
我再度挖掘自己的潛意識,
和銀快老師對談無數次、試過催眠
挖出一堆金錢上的深層恐懼。
在最近的 #我們讀書會 完結後,
我又有了新發現,
當我發現別人口中的我
和自我認知的形象有巨大落差時,
我忽然驚覺
自己就算了解一堆富有的人思考習慣,
把可能會有的漏財狀況補好,
把現有的存款打造成被動收入
但卻在主動收入上面不停卡關...
是因為我的潛意識
把金錢的定義跟自我價值綁在一起。
而我偏偏,對自己的自我價值低落到
一個不行...
我面臨2個選擇:
🔸拉高對自己的評價
🔸把金錢跟別的正向價值綁在一起。
那麼,我到底該怎麼做才好呢?
(未完待續)
#三妍良語的勵志實驗室
#金錢觀念
#金錢藍圖
#十年目標
分離帳戶後資產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今天收到了00882的股利分配通知單,我用兩個帳戶持有210張,參加除息之後領到了142,800元。
#我沒有LINE群_留言要你加入的都是詐騙
因為00882的成分股都在香港掛牌,注意他的股利分為大陸地區營利所得(算國內所得,要繳所得稅),跟海外營利所得(最低稅賦制,免所得稅),所以有53%的股利免所得稅,對股利大戶有利,這也是我長期投資領股利的主要原因,不然分離課稅28%也是挺傷的。
不過53%並非固定,要看每次配息的情況而定,不過應該會有一半左右,還是會有節稅的幫助。
參加除息後到現在,帳面上大約下跌10%,不過還好啦。
去年3月台積電跌30%都沒在怕了!2008年我買聯詠,從123元一路跌到23塊多,也是沒有在怕的,投資股票就要給他時間。
股票我大多是長期投資,中信金也抱了超過10年,每年領股利去買股票。
00882這種高股息ETF一樣長期放著拿股利,例如我今年拿到14萬多,剛好可以買進10張00882,等於免費送我10張,明天就去買!
半年後拿到配息一樣可以多買幾張回來,長期下來張數越來越多,股利也就越領越多!
投資股票請注意作好分散,#不要單獨重押一支股票。
儘管我持有210張,其實佔我總資產的比例並不高。
分離帳戶後資產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五月的開始娘子軍的第一場課程就是很棒而且「免費」的《娘子軍家庭理財課》體驗課程😊
我們常常會在孩子的面前隨意就買單、買東西,但很少會跟孩子解釋,理財的觀念,像我和阿富律師這點也不是做得很好,每次出門用餐也沒有特別限制孩子想點什麼,家裏該買的也沒省過,導致孩子從來不擔心錢從哪裡來,總之爸媽會掏出來。
我常常會跟孩子說,你知道你叫一次UberEats是有些人好幾頓的花費嗎?老是不隨手關燈關冷氣,因為電費單他從來沒看過!有一次,我跟孩子說,如果你再不隨手關電源,以後就要用零用錢幫忙付帳單。
但不要說孩子,我跟阿富律師也因為工作忙碌,錢想花就花,再趕快拼命賺錢,總覺得財富累積的比自己想像的慢,退休金也還沒有著落。
家庭理財牽涉到的包含家人價值觀、父母教養觀、夫妻感情觀、全家人凝聚與共識……等,牽一髮動全身。
這幾年,我開始跟阿富律師認真討論儲蓄與理財,可能是因為到了中年,開始會有危機意識,不是一輩子都有賺錢的能力,也可能因為小孩還小,擔心教育基金及維持家庭生活品質的預算夠不夠。更是因為自己的父母都退休了,未來奉養也希望有足夠的準備,甚至,我們兩個人如果到老還要好好過生活,養老規劃更是不容忽視。
漸漸的,我們會分享得到的理財知識給彼此,來整合兩個人的共識。
這堂《娘子軍家庭理財課》是給跟我們情況差不多的小家庭來學習。
這次我請到的老師布萊恩是
◉ 布萊恩兒商教育有限公司創辦人
◉ 美國小學百萬富翁營中文版唯一授權
◉ 布萊恩兒童財商教學系統創辦人
◉ 愛瑪尼財商教學系統創辦人
◉ 外商金融 15年
◉ 財商教養書 -帶孩子玩出FQ力 作者
內容大綱是:
1. 財商的五大要領及順序
2. 如何跟家人做有效的金錢溝通
3. 怎麼利用零用錢教出孩子的好品格?
4. 全家用消費3S法則建立財商
5. 做好分離帳戶,建立先存後花的消費觀
6. 影響一生的正確理財順序
7. 購買一個負債前先建立一個資產
8. 投資的基礎的概念
9. 時間是理財的好朋友
10. 比原子彈威力更大的是複利
費用:免費體驗課,共120分鐘。
報名方式:私訊律師娘《律師娘講悄悄話》
時間:2021年5月1日
09:30~11:30
地點:匯萃學苑
台北市復興北路1號4樓之7亞細亞通商大樓(南京復興站5號出口 步行約5分鐘)
名額有限,請確定自己可以來再報名喔!不要浪費了寶貴的名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