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視學生心理健康
#校園輔導諮商可以更好
#數位遠距開啟新可能
就如同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同樣是學生好好學習的重要基礎, #校園內輔導支持 是我長期關注的重點。
隨著數位科技的進步,在國外, #遠距 輔導與諮商已成為校園日常支持系統的一部分,特別是對於部分難以到校的學生來說。
但在台灣,通過遠距諮商審查的學校,極為稀少。原因包括各地審查的規定及標準不一、學校本身硬體設備仍不足等。
因此,如果有些孩子因為身體因素,常需要跑醫院或間歇性無法到校,他的實體輔諮只能取消、延後重排或中斷。
也有些孩子因為心理或家庭因素,間歇性或突發性無法到校;儘管他們在當下更需要諮商與支持,但卻因為時間、空間及交通的限制,難以得到足夠的協助。
之前我透過提案(註),請教育部協助,緊急公告了「疫情期間學校及輔諮中心遠距關懷與輔導諮商參考原則」 (https://bit.ly/3BfdcXQ ),促使停課期間內,學校可以遠距輔諮,加速恢復上萬學生因疫情不到校而被迫中斷的校內輔諮服務。
但此原則,最終只能處理學生「因疫情不到校」的狀況,無法解決我前面提到,校園內一直存在的遠距輔諮需求。
這必須有系統性的處理與改變,法規要修(例如現在因為法規限制,未成年學生不能接受遠距諮商)、教學現場的校方及老師需要知道遠距輔諮如何落實(日前甚至有校方以為遠距輔諮只是隨便打打電話聊天)、資源要投入(補充設施設備等)。
校園的遠距輔諮需要更多討論、研議相關規範、提供實施原則與指引,才能讓學校和輔導人員有所依循,也更加保障學生權益。
停課不停學期間,校園特別開放的遠距輔諮,為台灣主管機關一直以來堅持實體諮商的狀態開啟了新的可能。
我會繼續請教育部借鏡國外經驗,正視目前台灣校園狀況,研議台灣校園遠距輔諮的具體可落實方案。用更好的方式、接住每個年輕學子,讓學生的身心健康得到更完整的保障!
#實質監督
#提出解方
------
註:先前停課不停學期間,我辦公室持續收到學生、老師及心理師的陳情,表示停止到校上課期間,原本面對面的校內心理諮商也被迫停止。
同時,也無任何學校能提供遠距心理諮商,加上其他校外諮商管道多數中斷,估計有全國有上萬孩子們面臨求助無門的狀態。
例如,6月份我參與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舉辦的「 #別讓兒少聲音在疫情中隱形」記者會。會中公布的調查報告指出,5成青少年因為無法跟朋友們見面感到失落與難過、2成8的青少年因而愈來愈容易感到孤單寂寞,對於疫情影響原有的校園活動、就學及生涯規劃,也有4成7的學生感到無力及焦慮😢
這顯示恐懼、擔憂、煩躁、焦慮等情緒,確實在許多學生身上累積,對於原本已在諮商或有諮商需求的學生來說,影響可能更為強烈。
又如,根據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的抽樣調查,推估6月時全台約有3萬名學生諮商被迫中斷,且因疫情新增諮商需求的學生,也無法得到協助。
我因此提案要求教育部必須盡快解決這個問題,以確保學生的心理輔導諮商不會繼續中斷。
感謝教育部的積極處理,在7月初公告了「疫情期間學校及輔諮中心遠距關懷與輔導諮商參考原則」,讓學生的心理健康盡快恢復照顧。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兒少 調查報告 在 王婉諭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幼兒接連受暴,處理制度漏洞百出;週全的處理機制,才能遏止暴力再犯!」
今年 1 月,我接到了多位台北某公立幼兒園家長的陳情,園內的老師疑似有不當對待的情形,因此我便建議家長們向台北市政府教育局正式通報,並聯繫台北市議員 林亮君 、呱吉 邱威傑 辦公室,協助緊盯北市教育局是否落實幼兒園疑似不當對待案件的調查程序。
然而,我們卻看到許多調查程序上的問題,而且,這樣漏洞百出的處理制度其實已存在許久,今天上午,我便與 人本教育基金會、林亮君議員、邱威傑議員、陳情家長等,共同召開記者會,呼籲必須儘速周全相關機制,才能遏止未來更多這樣的憾事發生!
🔴 調查小組獨立性不足,園方竟然能夠球員兼裁判?
雖然教育局在接獲通報後的確啟動了調查程序,並組成調查小組,但是,在調查過程中,卻並非由調查小組全權進行調查,甚至還讓該幼兒園參與調查事務,不免令人有球員兼裁判的質疑!
例如,將訪談地點設在事發園所,或是園方以具名方式要求家長回覆訪談意願調查表,使得目睹事件發生兒童的家長,因為畏懼遭到事後報復,不敢出面參與訪談,而在訪談進行的當下,甚至有老師、校方擔任工作人員,就坐在旁聽席聽家長們陳述。
其實,我去年在質詢時已要求教育部,應訂定幼兒園不當對待案件的處理流程與程序,教育部也確實在今年公告相關的注意事項,不過,該規範雖有明定調查過程的流程,例如:應組成調查小組、小組成員應為具有相關專業知能之專家學者,但從此次案件調查過程中的種種疏漏,恐怕仍有不足。
針對調查小組的問題,我會持續爭取,要求未來在處理幼兒園不當對待案件的調查時,應比照《性別平等教育法》,由理應作為第三方公正單位的調查小組全權進行調查程序!
🔴 調查小組遴選機制不明,調查委員具備足夠的專業知能嗎?
此次的調查小組遴選了 5 位外部委員,但我們並不清楚這些調查委員的遴選機制為何?我們想問,教育局是否有明列專家名單進行遴選?若有名單,這些名單內的專家是否都有足夠專業知能足以讓當事兒童、其他目睹事件發生的兒童,能夠安心陳述呢?
其實,台灣目前在兒童表意權的實踐上仍有待加強,尤其在涉及兒童權益的調查程序上,更為明顯!我們希望教育部能夠更重視兒童表意權,在涉及兒童權益的程序時,也應該要讓孩子有充分表示意見的權利,並且應該有相對應的機制,協助兒童好好表達自己的意見。
因此,我們呼籲教育部,有義務確保全數調查委員都具備與幼兒心理知能,或其他可協助幼兒表達意見的專業知能,並且,也應該比照《教育部校園性侵害性騷擾或性霸凌調查專業人員培訓及調查專業人才庫建置要點》,來建置調查的專業人才庫!
🔴 調查報告不提供給家長,讓家長申覆無門?
在此案調查完畢後,社會局認定 A 家長所在班級的 2 位老師,確有管教方式不妥、有不當情緒,但僅以行政指導輔導即可;B 家長所在班級的老師,則因證據不足,認定無不當對待情形。
然而,對於這樣的結果,家長就只拿到一張說明案件結果的公文。老師有哪些行為,經過調查後屬實?老師有那些管教方式不妥?不當情緒又是發生什麼事?這些家長通通都不知道,想和教育局索取調查報告,卻被以「有個資疑慮」,而拒絕提供,對於調查結果和局的認定,也沒有申復管道可以救濟。
在今年 5 月公告的《處理教保服務機構疑似不當對待幼兒案件注意事項》中,雖然規範「須將調查結果通知相關幼兒的家長」,但是,只提供調查結果,難以讓家長得知認定不當對待案件成立與否的原因、調查委員審酌證據採納的理由等,恐怕將導致調查報告難以讓受害家長信服。
因此,我們要求教育部針對教保不當管教案件,應持續修正相關幼照法、教保人員服務條例及相關注意事項,並比照《性平法》調查程序,調查會議必須以正式書面通知,並且明定調查結果必須以書面附調查報告予申訴人,並提供申覆管道。
🔴 調查過程進行中,園方製造家長對立?
園方在家長反映後,不僅沒有依法進行通報、組成調查小組,反而還召集幼兒園志工團的志工家長,表示「最近和某些家長誤會,需要正向相挺一下學校」,造成相信園方的家長群起攻擊陳情家長。這個情形其實並不少見,我們在多起幼兒園不當對待案件的處理過程中,都常常會看到園方使用類似的分化手法,給予陳情家長莫大的壓力。
若比對《性別平等教育法》,該法規範校方應有保密義務,且規定校方於組成性平委員會調查的期間,只能視情況就相關事項、處理方式及原則予以說明,等事件處理完成後,也要經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同意後,才能就事件有無、樣態及處理方式予以公布,如此一來,才能遏止園方於調查程序進行中給予陳情家長壓力。
對此,我們也要求教育部應修正相關法律及相關辦法,比照《性別平等教育法》,完善機構於調查小組在調查程序中的保密義務!
在去年3月底時,我們已提出《幼照法》修正,不過,後續我們也會針對前面提及的程序面問題,繼續提出《幼照法》、《兒少權法》的修正!
此外,教育部目前也正在擬具相關條文修正草案,對此,我們仍要再次呼籲,希望教育部能按照規畫期程,盡快將法案送至立法院;也要強烈呼籲衛環委員會與教文委員會,儘速排審相關法案,才能讓我們透過修法,將以上種種問題,從根本改善!
兒少 調查報告 在 陳菊(花媽)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國家人權委員會自去年8月1日成立以來,屆滿一週年。國家人權委員會的成立,歷經民間與政府長達20年以上的溝通與努力,終於邁向臺灣人權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一年前,蔡總統親臨為國家人權委員會揭牌,提出三項期許:「讓國家人權委員會成為國家的良心」、「以制度讓人權工作穩定長久」,以及「分享台灣人權經驗貢獻國際」。一年來,我們肩負推動國家人權的重任,如履薄冰,全力以赴,儘管人力、資源與經驗非常有限,且逢疫情肆虐,致使相關業務推展有些窒礙,但全體委員及幕僚同仁仍上下齊心,認真、努力投入各項業務。
我想在這裡利用簡短的時間,跟各位關心台灣人權的朋友們報告,成立第一年,我們針對「促進」及「保障」人權兩大面向的具體成果:
聯合國倡議國家人權機構的設置,目的是希望各締約國履行國家所簽署或加入的國際人權公約,以落實普世人權的理念。因此,國家人權委員會也擔負起這項重責。去年十二月我們公布「兩公約(公政公約及經社文公約)國家報告獨立評估意見」,今年也邀請身障者及身障團體辦理多場座談及焦點訪談蒐集意見,預計公布「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國家報告獨立評估意見」,送交國際審查委員會審查。
除了上述身障團體,我們也針對婦女及性別、兒少、勞工、原住民、新住民、青年居住正義等議題舉辦座談,廣泛搜集意見、與社會對話,並與民間團體及學術單位合作關注新興人權議題,例如數位監控與數據搜集、精神疾病觸法者、銀髮族醫療人權等,作為未來政策研究或立案調查的參考。
我們更與考試院國家文官學院及教育部國家教育研究院合作,開發人權教育教材,讓公、教人員成為帶動台灣人權向前的力量;並以「法庭之友」的身份,參與三場司法院大法官所組成的憲法法庭,提供人權觀點,促進司法人權。
過去一年,雖然受到疫情影響,我們仍積極透過視訊會議方式與國際交流,和亞太地區國家人權機構論壇APF、英國平等及人權委員會、紐西蘭國家人權委員會等…進行人權經驗的交流及分享。也與行政院密切合作推動《禁止酷刑公約》國內法化,也就是「國家防制酷刑機制(NPM)」,包括酷刑及殘忍、不人道、有辱人格待遇或處罰的預防機制,未來將由國家人權委員會主責。
國家人權委員會與行政院多次討論後,提出具體執行規劃,針對《兒童權利公約》落實情況成立專案小組,將擬定8個兒少安置機構,訂立訪視計劃。此外,對於國際間關切的外籍漁工人權議題,影響台灣人權形象甚鉅,我們已在今年二月立案專案調查,並與行政部門共同合作尋求改善。
另在上個月,國家人權委員會公布「林水泉遭受國家行政不法侵害人身自由案」調查報告,這是人權會首份人權侵害案件的調查報告,清楚揭露在威權統治時期,政府系統性的濫用行政權來打壓異議人士,侵害人身自由;這份報告也會對目前轉型正義相關法制提出具體修法建議。
以上是對國家人權委員周年成果簡短的報告。人權的落實,不是一蹴可幾,我們期待未來與公私部門有更多的合作與對話,用溫暖的力量,一起讓台灣的人權更加向前!
國家人權委員會的使命,是成為國家的守護與監督者、弱勢人民的依靠。一週年只是起點,在這條路上,國家人權委員會將透過更多的努力及實踐,不斷向前,也讓台灣人權,一起不斷向前、茁壯、萌芽!謝謝。
兒少 調查報告 在 兒福聯盟 孩子的守護者- 【兒少報報 】兒少上網時間增加 的推薦與評價
【兒少報報 】兒少上網時間增加,網路安全誰來照顧? 根據兒盟調查報告顯示,2021年兒少平均網路的使用時間為每週42.7小時,相較於2020年的27.2小時以及2014年的12.9 ... ... <看更多>
兒少 調查報告 在 被社會安全網漏接的受虐兒少何處是我家?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台灣在少子化衝擊下, 兒少 人數驟減,不過台灣受虐的 兒少 、卻不減反增。 ... 被社會安全網漏接的受虐 兒少 何處是我家?|鏡新聞 調查報告 #鏡新聞.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