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資依法直接給予,紓困補助不應抵扣」記者會2021-08-03
時代力量立法院黨團於今(3)日舉行「薪資依法直接給予,紓困補助不應抵扣」記者會,針對勞工紓困補助遭雇主以薪資名義抵扣的爭議,呼籲行政機關應積極透過修改辦法須知或直接函釋公告,明令禁止雇主抵扣,以確保勞工紓困補助全額轉發,並保障疫情期間勞工依法應有的薪資收入。
#勞工紓困補助遭抵扣
#轉請其他方案也遭拒
黨團總召邱顯智委員首先指出,自從疫情升級三級以來,許多行業受到中央政府勒令停業,導致許多勞工收入驟減、收入甚至不到基本工資。因此,文化部提出了紓困補助方案,提供業者一次性的停業補貼,以及勞工一次性薪資補貼 3 萬元,再加上就業安定基金生活補助 1 萬元。其中補助勞工的 3 萬加 1 萬,是透過業者轉交給勞工。然而,我們收到許多電影院員工的投訴,表示業者以「5 到 7 月發放的工資」抵扣紓困補助,導致許多勞工根本無法領到足額補助。甚至,領不到補助的勞工只好轉而申請勞動部的全時受僱勞工生活補貼,卻因為業者有申請文化部補助,而被勞動部以不能重複補助為由拒絕。
針對這個狀況,文化部向時力黨團表示,文化部只處理業者是否將補助轉交給勞工,但是否能抵扣工資,則不是文化部權責能處理的問題。邱顯智委員指出,給勞工的紓困補貼是國家與勞工間的授益性行政處分,現在居然出現業者,作為委託私人行使公權力的授與代理權人,藉由薪資等名目將紓困補助扣除,這樣的狀況下,政府如果不主動查緝處理,法治國家給勞工的保障將蕩然無存。
#薪資歸薪資補助歸補助
#紓困補助與薪資均應全額給付
幹事長王婉諭委員接著表示,有關於紓困補助金額是否可以用薪資抵扣的問題,時力黨團認為薪資是不能抵扣的,必須全額給付給勞工。《勞動基準法》第 22 條即明訂工資應全額給付給勞工,從勞動法的角度分析,由於月薪制勞工的日薪是以月薪除以 30 作為計算標準,也就是說,每日薪資都是平均後的薪資,不是只有上班日才有薪資,即便處於停業狀態,雇主也應該照實給付假日工資,對此勞動部也早有函釋。
也因為本次受影響勒令停業的是平常上班日,並不影響到原本的週休二日,因此假日有工作,薪資仍然要給付;而除了假日工資之外,業者為營運場館所需的清潔,也有可能要求勞工來上班,因此在停業期間被雇主要求上班的勞工的薪資仍然也仍應依法給付。但雇主領了本應轉發給勞工的 4 萬元,最後卻說要抵扣薪資,這個說法完全不合理。
王婉諭委員指出,補助之所以不能抵扣薪資,是因為依據「文化部紓困振興辦法」第 5 條規定,3 萬元的薪資補貼以及 1 萬元的就業安定補貼,都是屬於政府發給的補助性質,業者僅僅只是代替文化部為給付,與原本的工資無關,因此,業者不能用代為給付的「補助」性質來抵扣「薪資」。所以業者應該要以原本的假日工資,加上停業出勤日薪資,再加上 4 萬塊的薪資補貼,才是勞工應該拿到的所得,不能夠任由雇主抵扣。
退一步來說,即便文化部認為上述的 3 萬元是含在雇主給與勞工的薪資得以抵扣,那為何就連「就業安定基金的 1 萬元生活補助」也可以抵扣?難道就業安定基金的生活補助也是屬於薪資補助的範圍嗎?
此外,比較其他部會的方案,財政部和金管會也有明確規定:紓困補助不扣所得稅、不能強制執行、銀行也不得抵消或扣押民眾領取的紓困補助款,但在文化部的方案中,原本只負責轉發的雇主,卻能以薪資等名義抵扣?
時力黨團主張,讓薪資歸薪資,補助歸補助,文化部應通知受補助業者不得抵扣薪資,並肩負查核業者未全額給付工資的責任,才能真正補助到被中央勒令停業而受疫情影響的勞工實際所需。
#國發會認同不應抵扣
#行政院建議可修改須知
邱顯智委員接著表示,紓困補助款應是授益行政處分的津貼,雇主轉發卻扣掉?文化部是否可以比照財政部和金管會有公告函示?
現場文化部林宏義司長則重申目前的核銷機制,是能確認勞工有領取四萬元補助,然而補助是否能抵扣,因為是各部會一體適用的,包括文化部、經濟部等部會,相關函釋不應單獨由文化部來做。
而勞動部則未正面回應「薪資扣抵補助」機制是否合理,僅回應各部會的補助設計中分別有給業主與勞工的補助,勞動部尊重各部會的補助機制。而薪資部分,勞動部則表示強制停業期間,平日有出勤要給工資,沒出勤工資由雙方議定,至於例休假工資則一定要照給,沒給也會處罰。
而紓困補助的綜合規劃機關國發會,則表示行政院已經有針對政府勒令停業的企業發給補助,因此給勞工的部分就應給勞工,不應該扣抵,至於國發會是否要發一個跨部會的統一函釋明令禁止雇主轉發紓困補助時抵扣,則會再和國發會內部討論。行政院則建議,既然紓困補貼是各部會一體適用,財政部與金管會等機關是以須知來規定,應責成文化部修改須知說不能扣抵。
#政府主動稽查
#重新檢討轉發機制
黨團副總召陳椒華委員表示,這是一個整體的問題,部會如果不把工資抵扣的認定視為部會權責,認為僅處理業者是否將補助金額轉交給勞工,那勞工恐將面臨實質上沒領到足額紓困補助金,而當向其他部會申請補助時,又會因重複申請而被拒絕。因此,在後續紓困規劃上,政府如果還會發放紓困補助,建議改成直接發給勞工。
陳椒華委員也再次強調,正因紓困補助採用雇主轉發的形式,才會導致這樣的問題。對於政府來說,由雇主轉發方便又快速,但對於勞工而言,實際上領不到紓困補助是生計問題。但當爭議發生時,政府如果又主張這是勞資之間的問題無法介入,等於讓勞工求助無門。
此外,陳椒華委員也建議,政府應正視勞工在疫情環境下,會面臨到工作與生計延續的壓力,因此更應由政府主動稽查紓困補助發放情形,並積極認定紓困補助不得以薪資名義抵扣,而應全額轉發的問題,以協助勞工度過疫情難關。因此,時代力量黨團再次呼籲政府,應盡速啟動跨部會稽查行動,並改變請領撥款機制,確保勞工能實際領到紓困補助金。
最後,邱顯智委員表示,希望行政機關無論是修改辦法須知或函釋公告的方式,期盼相關部會能盡速處理並杜絕扣抵狀況,並表示雇主轉發給勞工此一發放補助的機制有很大的道德風險,即使有事後起訴機制,亦無法解決勞工的燃眉之急,因此,時力黨團呼籲政府各部會應集思廣益,思考是否有比雇主轉發更好的補助發放機制,以應用在日後的紓困。
--
本日出席發言官員名單:
行政院:教育科學文化處王欄蓁參議
文化部:綜合規劃司林宏義司長
勞動部:勞動條件及就業平等司蔡瑩潔科長
國發會:簡劭騏專員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停 發 退 除 給與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7月22日】十年債息回升,Risk Off情緒減退,美股繼續反彈。道指再升285點或0.83%,標指升0.82%,納指升0.92%。早前資金避開風險資產,湧入債市避難,債息應升不升,上週五美股急跌,週一穿位,惟市場流動性很高,淡友不敢冒險追沽,標指在跌穿4300後,週二已失復失地,短線而言,4250成為標指重要牛熊分水嶺。技術上,經過一週回調後,技術指標已呈反彈訊號,惟4400阻力仍大,現水平距離破頂只剩1%,值搏率又開始不足。從今次回升所見,美股仍是資金充足,資金把握每次回調時入市買貨。
十年債息是反映市場情緒的重要指標,當CPI升至5.4%之際,理論上市場應擔心通脹惡化,資金應賭息口向上以對抗通脹,十年債息理應升上2%以上才對。惟通脹是由過量QE引發,美聯儲目標通脹只是2%,結果通脹已升至5.4%,美聯儲非但沒加息對抗通脹,反而維持每月1200億美元繼續QE,變相不是壓制通脹而是催谷加劇。
年初低息環境,美國GDP增長可達6.3%之多,不少資金願意低息借貸進行投資,簡單淨回報可達5%以上,借貸尋找高回報成為過去半年最佳的投資策略。但隨著通脹上升,投資環境出現變化,市場擔心一旦放慢QE,甚至停止QE,甚至加息,最終會引發資產價格暴跌,Crypto便是一例,過去兩個月拆倉活動明顯有所增加。
自5月起資金開始Risk Off,開始拋風險資產,轉入保守資產,拆倉後資金回流入銀行體系,這才會令美國銀行體系滾存過超萬億美元資金。十年債息跌得越急,代表拆倉力度越強,這便是為何週一當十年債息跌至1.13%時,美股跌勢也是最急勁,但隨著債息回升至1.29%,拆倉完畢,資金低市入市,恐慌情緒便告緩和。市場波動正給與美聯儲壓力,市場等待下週四凌晨,美聯儲議息後對QE政策的最新態度。
美匯上升理應不利於新興市場,然而中國未受新輪疫情影響,人幣走勢相對硬朗,最新報6.466,大幅優於6.498,看來資金仍鐘情中國的高增長。東南亞疫情再爆發,中國又一次成為最佳代工地區,A股造好。6月內地基金回暖,資金透過基金流向股市,機構投資者較散戶理性,自上證升破3500鐵頂後,一直力守該位,成為重要指標,而創指更是再破3500頂創年內新高,市場成交維持在1.2萬億元,資金池偏高是A股不死原因。
然而港股卻繼續自殘,美股升A股升港股都是跌,A股是由資金說話,港股自從由3月開始回調後,場內資金流走,成交日漸萎縮至1400億水平,太低成交令淡友話語權增加,期指成為大戶屠殺散戶場所,尤其是外圍升散戶看好,大戶更是對著幹推低指數迫令散戶打靶,這才會出現外圍升恒指跌,暫時7月大戶明顯持重淡倉,有理由壓低期指結算,相信要待期結後才有機會改變。
恒指走勢上,27500成為分水嶺,若標指失守4250,恒指穿26800機會較大,否則結算前在26800至27500運行機會較高。A股新高,恒指不停試低位,連北水也心灰意冷,北水連續兩日淨流出,已沒有以前逢低就接的勇氣。
除了大戶控制期指造淡外,自7月開始,基金調倉換馬,過去一年熱炒股遭到洗倉,如快手(1024)、微盟(2013)這類高估值股,完全被資金拋棄,沒完沒了尋底。過去因QE資金多追逐風險資產,不怕你沒盈利,估值越離地越多人去搶,在QE後時代,資金回歸理性,沒盈利又估值高者,全部由天堂跌落地獄。
希望大家多一點👍及多share支持一下🙏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圖太郎
停 發 退 除 給與 在 秦鉦服務記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接獲勞工朋友及退休軍人長輩詢問真違?
網路謠言並非屬實!
昨天年金改革委員會第14次會議,重點如以下幾點:
1.各項年金請領年齡皆為65歲(未滿65歲無法請領) ,不分族群
職業類別。勞保原為60歲即可領,未來需至65歲。
2.軍人終身俸不再發放,以月領方式領取,已領取者將不再發放(溯
及既往)
3.月領由原本的60-82更改為65-80,縮短領取年限約7年(例如:
勞保年金僅能領至80歲)。
4.各項年金月領者未來再打七折,比如原本月領是20000元的,打七
折剩14000,所得替代率降至63%左右。
5.軍人終身俸刪除,將會有ㄧ批退伍潮,因福利不再。
6.勞工退休年紀延到70歲,九五制(滿70歲25年年資)(投保未滿
25年,無法領勞保年金)。
建議大家多提早做好理財規劃,改革後只會越領越少,很多原因所致。
自己將2表相加乘0.6/0.7就是65歲月退年金500的是本俸40420+18910=59330
59330×0.7=41531,才是正確金額,完全年金制,沒有18%這是65歲計算,60歲再扣20%55退則扣40%,變成41531×0.6=24918還有!只能領到80歲,勞工75歲。
80歲以後到死1塊錢不給。另外!退休領月退者,又第二春去就業需報告,否則查到扣回來?
例如:月退領45000元,跑去幹守衛領20000元,月退變成領25000元。立法迅速!
就是不能“工作”,要工作要申報,不能超過法定工資,不然會停止月退俸
而且這麼快就過了,105.11.04修正,追溯到105.05.1退休後不能工作領薪水,否則不發退休金。
勞保局查詢了:
秦鉦議員
轉請 謝國樑 前立委,委有立法院查詢如下:
報告委員:
秦鉦議員群組裡傳的年金改革內容,經查證是網路謠言並非屬實
1.退休年齡依年資各有不同情況,並非一律65歲。
2.目前勞保條例的老年給付的相關規定中,並無年齡
限制,亦即可持續領到過世。
3.依據《海空軍軍官士官服役條例》第23條,服役滿
20年以上,或是服役16年以上、年滿60歲的退休 軍
人,按月給與「退休俸終身」,該退休俸是按月給付,
領到過世,目前並無刪除相關規定。
4.《勞工保險條例》原本就有逐步延後退休年齡的規
定,與年金改革無關。
5.現行規定中,軍人終身俸並未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