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好朋友是典型的多囊性症候群患者,在一段時間的排卵藥以及人工授孕療程的努力下,很不幸的都沒有成功。但他並沒有氣餒,稍做休息後便踏上試管嬰兒的治療。
取卵時他取了18顆卵,但因為在取卵前他的賀爾蒙顯示不適合當週期做胚胎植入,我們就先把胚胎全部冷凍待下次月經週期調整好內膜及賀爾蒙再做解凍植入。
第一次的解凍胚胎療程很不幸的沒有成功,所以在第二次療程時我建議她做”子宮內膜刺激術 (EMS) ”,這種療法最早提出報告的是以色列的學者,經由刺激子宮內膜產生新的組織或其他相關生長因子,有利於胚胎著床,增加懷孕率。
很高興的這次她成功懷孕了! 再次恭喜她,也祝福她在接下來的孕產期都順利平安。
=======內文如下===========
INTRODUCTION
結婚前已知自己是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患者,因此在嘗試自然同房受孕半年無結果外加先生及將外派到大陸,我與先生就決定要嘗試用醫學方式來助孕。
正當準備要尋找專治不孕門診時,國外朋友剛好跟我介紹黃建榮婦產科(沒錯,就是真的在美國生活的朋友,可見黃醫生的醫術聲明遠播),對方也有看過黃醫生門診,與我分享醫師和護理團隊是如何專業且溫柔對待每一位求子家庭,外加網路上的推薦,因此我和先生就決定選擇黃建榮婦產科來協助我們的求子之路。
EXPERIMENTAL
初步檢查→先生:抽血+精子活力檢查
太太→抽血+輸卵管攝影(院外)+子宮鏡檢查(院外)
吃排卵藥,量基礎體溫預測排卵日行房→約半年人工受精→2次(此時先生已外派在國外)
試管嬰兒→3次(第3次試管前做子宮內膜刺激術)
RESUL AMD DISCUSSION
經由一連串檢查後,確認除了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外,其他皆為正常,因此趁先生還沒外派之前我們先嘗試吃排卵藥和量基礎體溫,但由於我們是假日夫妻,工作地點在不同城市,因此在排卵日行房這方面有些吃力,基本上都有努力執行但是造成我們夫妻雙方不小壓力,實行了六個月都在一次次失望中度過….知後先生因外派我們改為人工受精嘗試兩次都失敗,黃醫師建議改試管嬰兒。
在做取卵及試管手術之前休息了三個月,這段時間收集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的資訊及如何改善,因此努力調整生活作息,積極減肥運動。知後回診就是一連串馬拉松式的打針、抽血、吃藥。經歷過2次試管失敗一度想暫停所有診療,好險黃醫師給我打氣,嘗試地3次試管前做子宮內膜刺激術,總算懷上寶寶。
CONCLUSIONS
感謝黃醫師和團隊的專業協助,讓我們在求子之路上安心不少,建議各位爸比嗎咪在面對所有診療過程,一定要事先做好溝通及心情的調適,保持平靜穩定的心情,並且相信黃醫師的專業!我們都不是獨自面對的,背後有一大群大的醫療團隊支持。
祝福大家好運(孕)連連!
爸比:周00媽咪:何00 2021.02.23
子宮內膜刺激(搔刮)EMS介紹:
https://www.ivftaipei.tw/ext/Content/Content.php?cid=185
「假日夫妻調適」的推薦目錄:
- 關於假日夫妻調適 在 黃建榮醫師(黃建榮婦產科診所暨台北試管嬰兒中心Taipei IVF)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假日夫妻調適 在 DJ 芳翎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假日夫妻調適 在 486先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假日夫妻調適 在 Re: [求助] 是否當假日夫妻- 看板marriag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假日夫妻調適 在 「假日夫妻」維繫感情的5個小撇步:不管距離多遠 - 媽媽經 的評價
- 關於假日夫妻調適 在 假日夫妻調適- 結婚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假日夫妻調適 在 假日夫妻(第6頁)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假日夫妻調適 在 [討論] 如何調適假日夫妻mavischerry PTT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假日夫妻調適 在 Re: [求助] 是否當假日夫妻 - PTT評價 的評價
- 關於假日夫妻調適 在 Re: [心情] 即將成為假日夫妻- Boy-Girl - PTT學習區 的評價
- 關於假日夫妻調適 在 [心情] 假日夫妻的無力感 - PTT 熱門文章Hito 的評價
- 關於假日夫妻調適 在 傅恪恩- 婚前答應搬出去,婚後暗示先同住...新婚小夫妻買房 的評價
- 關於假日夫妻調適 在 女性研究生邁入婚姻的調適經驗 的評價
- 關於假日夫妻調適 在 [心情] 另一半要輪班的悲哀- 看板marriage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 關於假日夫妻調適 在 Re: [心情] 即將成為假日夫妻PTT推薦- Boy-Girl 的評價
假日夫妻調適 在 DJ 芳翎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09/14 星期一 絕對音樂】
「人生就像馬拉松,獲勝的關鍵不在於瞬間,在於途中的堅持。
很多時候,成功就是多堅持一分鐘,這一分鐘不放棄,下一分鐘就會有希望。
只是我們不知道,這一分鐘會在什麼時候出現,
只要堅持走下去,屬於你的風景終會出現…」
so~~很多事情都是水到渠成的,急不得,躁不得…」
任何美好的狀態都不會輕易降臨。
等吃夠了當下的苦,未來的甜才會順理成章地來,你也才能心安理得地享受!
下午4:00-6:00
「絕對音樂」~~ON AIR))))))
把耳朵借給我,
芳翎和你/妳分享~~
趕快下載南投廣播的APP,一起加入我們的行列!
*************************
《當父母需要長照的那天來臨,別怕被說不孝!彼此給喘息空間也是愛的方式》
有句話說:「父母年紀愈大愈像小孩。」但對於許多親子之間依附關係較黏密的成年子女來說,卻可能百感交集。
華人家庭中的子女,在學習獨立的過程中,很容易受到「孝親思想」與「自主性」(個體化)的拉扯,和各種「毒性規條」羈絆,難以張伸羽翼自在地遨翔,到了父母年邁時更走不開。
當「孝順」變成綁架家庭關係的鎖鏈
許多子女因父母依賴心較重,不得不將父親或母親的需要,擺在個人需要之前;只要稍對自己好一點,或是違抗父母的指令或期待,便會受到罪惡感的猛烈襲擊。
為了避開自我責難的痛苦,有時甚至要付上失去工作和健康的代價,家人關係與婚姻生活也大受影響。
力妤(化名)是家中獨女,最近也遇到類似的困擾。
力妤的父親已不在,哥哥和弟弟又都在外縣市,行動有些不便的七十五歲母親,雖有外籍看護照顧自己,每天仍會打好幾通電話,給在家邊工作邊照顧孩子的力妤。
如果只是聊聊天還好,但有時是說想出去走走,希望女兒隨行;有時是感冒了或心情不好,希望女兒幫忙打電話跟當天原本約好的醫師重新預約。
還有一次,是媽媽為了拿壁櫃裡的物品突然跌倒,雖然看護叫了救護車,還是得放下手邊工作,馬上趕到醫院急診室瞭解情況(因為有些醫療說明詞彙,外籍看護聽不懂)。
也因為這些不時出現的突發狀況,週間晚上或假日的親子時間常被擠壓,雖然和先生都很喜歡小孩,很想有第二胎,但母親的倚賴和身體狀況不穩定,讓力妤一直不敢再生。
對於難以給予女兒,像其他媽媽給自己孩子一樣多的關注,力妤覺得很抱歉。這幾年能陪伴女兒的時間已經很少,擔心若再有二寶,恐怕更忙不過來。
三種關係備受影響:親子、配偶、手足
不少像前述案例(力妤)的「三明治媽媽」告訴我,即使家中的年長者並非完全獨居,或已經有了看護,在工作中或想好好陪伴小孩時,還是常接到家中長輩或看護的電話,而必須緊急處理。
即使不是全職的照護家屬,如果是家中唯一的孩子,或離父母住處較近,又是家中年長者的情感重心,其工作、經濟,個人核心家庭的相處時間,都會飽受衝擊。
除了難以專心照顧孩子,對夫妻關係的影響也很大。這些子女的配偶,對於他們的另一半「需要隨時待命」常難以調適,覺得自己被忽略、家庭生活被破壞。
當對方年邁又依賴的父母需要格外關注時,他們更加反彈,因為另一半可能總是犧牲夫妻時間或親子時光去滿足他們的需要,即使只是偶爾陪伴,也常因疲累、受氣而情緒不佳,壓力不小心便會轉嫁到配偶或孩子身上。
照護者的先生或妻子,對於在照護者家中較少分擔到照顧責任的手足,也會很不諒解。
這些負面情緒或抱怨,對照護家屬而言,也是一股莫大的壓力。此外,全職或非全職照護家屬,也常要放棄交朋友的時間和渴望。
當有照顧責任在身,即使是與老朋友見面吃個飯,也會覺得是種負擔。除了個人時間有限,無形的壓力總如影隨行,因此許多照護家屬常選擇不再參與朋友聚會,友人們也可能因總是被拒絕,而不再邀約。
照顧者要盡孝道 自主與自私不能混為一談
照顧者因為善盡孝道,或親子關係過度黏結,常忘了生活曾經是有趣的,忘了自己除了兒女的角色之外,也可以有些自己的生活,或是將「自主」與「自私」混為一談。
總有個聲音告訴自己:「沒辦法,誰教他/她是我的爸/媽呢?」
甚至覺得沒有滿足父母的要求而去做自己的事,便是自私;而幾乎與年邁或生病的父母寸步不離,任其予取予求。
該如何平衡愛父母,同時也不忘自我疼惜?以下提出三點建議:
1.檢視家庭規條,覺察內在恐懼
特別是即使父母並沒有太重大的疾病,許多子女(通常是家中最關心父母的孩子,或長子長女)在上班時間或正忙於自己的事,仍不敢不接或不回父母的電話。
有些是長期受到父或母的影響,對於孝親的責任有較高的要求,不知不覺將父母的需要擺在自己的需要前面;也可能是出於恐懼,受家庭系統中的明規條或隱規則困縛,不想因為疏於關照,而受到父母的怨罵或其他親友的議論。
這些子女的情緒,很容易隨著年邁父母的喜怒哀樂及其身體狀況而起伏,甚至影響到另一半或孩子。
若能更多去覺知這些可能自己也說不清楚的掙扎和拉扯,更有意識地去省察內心的恐懼,極有助於慢慢擺脫「害怕被說不孝」的恐懼而避免過度,造成個人身心及生活的失衡。
2.站穩立場,設立界限
年邁的長輩,有時不自知自己在子女要求甚麼,即使不是身體不適,也可能因為看不到孩子或自己不再是孩子的重心,而亂發脾氣或冷嘲熱諷,甚至到處講孩子的不是,找人訴苦。
如果明知是不合理的要求仍一定要子女配合,或已需要請看護,仍堅持由子女照顧,這時子女就要堅定立場,最好就照顧家中長者事宜設立界限與原則(比如多久到父母家一次、什麼時間固定通電話等等)。
否則,不僅前述的幾種關係都會被破壞,照護者與被照護者之間的關係,也可能因為過度黏密而毀裂。
藉此機會再稍微說明家族治療大師Murray Bowen所提出的「自我分化」概念(也有學者稱之為「情感上的成熟度」)。
這樣的成熟度,指的是一個人在理智和情感的運作中取得平衡的程度,以及是否能在關係中兼顧「親密」和「自主」。
自我分化程度高的人,其心智與情感比較獨立,較能抵抗長輩的過度要求,能夠適度地拿捏好界線;反之,分化程度較低的人則很難做自己,常會分不清人我界線,容易與他人的情緒混淆,較難拒絕長輩的過度要求。
試著拉好情感界線,不再只是告訴自己「沒辦法」和事必躬親,較能轉換僵化的依存關係,更能面對父/母的負面情緒或軟硬兼施的威逼。
不是逃避該盡的責任,也不是要棄父母於不顧,表達對父母的愛有很多方式,一旦迷失了自己,其他的關係也會受到傷害。
3.克服心理障礙,練習放手與運用資源
有時絆住照護家屬的,不是金錢,也不是長者過度依賴,而是過不了自己這一關。心中常想著「慈烏有反哺之恩,羔羊有跪乳之義」,或是不放心而不敢找幫手。
別再一直擔心、捨不得父母,怕其他人不知如何照顧或照顧得不夠好;當「照顧」變成一段漫長而煎熬的路途時,若沒有足夠的奧援,照護家屬(子女)根本分身乏術,很容易忽略個人身心與其他關係的平衡。
即使是獨生子女,或是兄弟姊妹遠在異地較難輪替關照,最好還是充分運用各種照護服務及輔具的協助,尤其是臨時的人力支援。
除了陪伴和照顧,平時也要為長輩做些心理建設,讓年長者對專業照護者更有信心。否則,三明治世代很容易壓力指數破表。
願意試著做些調整了嗎?寫這篇文章,絕不是在說奉敬父母的那一套已不合時宜,而是在反哺、報答恩情之外,也別忘了疼惜自己。
我一直深信愛父母(照顧父母生活和情感需要)與保有一點個人生活、兼顧其他親密關係是可以找到平衡點的。
「別再把父母一直揹在自己身上」這件事情知易行難,需要時間,也需要勇氣和覺醒,是一個漸進的過程。
但如果不早一點開始轉變目前的依存模式,未來的適應將更加困難,不僅主要照護家屬的身心負荷可能愈來愈沈重,其他人際關係的損害也可能更劇烈。
縱然不易卸除、擺脫所有的包袱,至少,可以嘗試分擔責任的重量,才可能留出一點時間和耐性給孩子、配偶、友人或自己。
(文章來源:https://thebetteraging.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detail/201904150021/181780/%E7%95%B6%E7%88%B6%E6%AF%8D%E9%9C%80%E8%A6%81%E9%95%B7%E7%85%A7%E7%9A%84%E9%82%A3%E5%A4%A9%E4%BE%86%E8%87%A8%EF%BC%8C%E5%88%A5%E6%80%95%E8%A2%AB%E8%AA%AA%E4%B8%8D%E5%AD%9D%EF%BC%81%E5%BD%BC%E6%AD%A4%E7%B5%A6%E5%96%98%E6%81%AF%E7%A9%BA%E9%96%93%E4%B9%9F%E6%98%AF%E6%84%9B%E7%9A%84%E6%96%B9%E5%BC%8F?utm_source=FACEBOOK&utm_medium=article&utm_campaign=200913)
***************************
假日夫妻調適 在 486先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486客人小故事
#天下爸爸都加油
在父親節前夕老鳥又想起了這位單親爸爸,不曉得他過得如何,希望一切都好。大家,記得打電話給家裡的老爸,不要忘了牽自己的手...長大的人啊!
.....去年的一個假日,一個斯文憨厚,個頭不高的爸爸,像袋鼠一樣前面揹著一個熟睡的娃兒,穿著學步鞋,看起來1歲多吧!而他的左手右手各牽了兩個約莫3歲多的雙胞胎,一看就知道是雙胞胎,因為長得一模一樣,可愛極了!
雙胞胎姊妹怯生生地,講話卻很鈴鐺,稚音軟Q好好聽阿,
雖然怕羞可遇到老鳥這個資深媽媽,在有趣逗弄互動下,
雙胞胎姊妹很快就露出笑容,滴滴答答地跟著老鳥旁邊轉~
這個三寶爸,來台北總部是要看滾筒洗衣機,他說因為三個孩子的衣服實在太多了,要洗要曬,遇到下雨天曬不乾頭更大,他還要工作,真的忙不過來...他注意這台很久了,為了生活品質,他得做出選擇了.......
言談中,老鳥非常可以感受到他對孩子的愛,為了孩子他除了主要工作外,還兼職了其他,念茲在茲就是想讓孩子們衣食無缺,健康快樂長大~
當然,一個爸爸帶三個娃兒,老鳥暗中猜可能是分開的夫妻,而這個爸爸一肩擔下養兒育兒的責任,這是個人私事,老鳥一向懂分寸的,也沒多說甚麼,僅以資深媽媽的身分在育兒方面給他打氣!
沒料到,可能對話中感受到老鳥如姐姐般的叮嚀,這個爸爸卸下了心防,不著邊地道出,三個孩子的媽媽剛走沒多久....
剛走沒多久?老鳥聞言深深一驚,胸口像是被大石砸到般 !
舌頭霎那打結,話說不太出來,只能睜大眼睛,用眼神問..
『 胃癌走的,從發病到走不到10個月!我們一家都還在調適...事情發生就發生了,日子還是要過下去阿!』
阿!語塞的老鳥,鼻子為之一酸,想起最疼愛老鳥的一位家人也是胃癌走的,抗癌過程之艱辛,歷歷在目阿!
老鳥不自主地蹲下抱抱兩個雙胞胎姊妹,孩子這麼小,沒有媽媽的照顧讓人心疼,不過他們還是幸福的,因為有疼愛他們的爸爸和阿公阿嬤在守護他們!
這個三寶爸看到老鳥情緒不太穩,反而擠出笑容哈哈幾聲安慰老鳥,說著: 『以前都跟老婆說要賺很多錢給一家人過好日子,現在到覺得把每天日子過好,比較重要! 』
好棒的一句話阿!
『 一直想以後要過好日子,不如把每天的日子過好比較重要!』
這也是老鳥常跟菜鳥們說的,每天在生活裡要找樂子,讓每天都有種美好的感覺!
謝謝這個三寶爸爸,讓老鳥更深體悟到人生無常,把握當下的重要! 也因為這樣的轉念,灰色的心情頓時陽光乍現,收拾起不捨的心情,像姊姊般用力拍拍這個年輕三寶爸的肩膀....
一句加油,代表老鳥無限的祝福!
雖然很多人都戲稱父親節等於付清節,但老鳥看到的許多爸爸們對孩子的用心其實不比媽媽少,這周六就是父親節了,來挑點禮物送給從小最疼妳的爸爸吧!
送禮專區:https://pse.is/TL23N
假日夫妻調適 在 「假日夫妻」維繫感情的5個小撇步:不管距離多遠 - 媽媽經 的推薦與評價
其實若身處不同縣市的假日夫妻,不管是否因為工作或育兒等其他原因,應該都要努力讓生活變得較為豐富,可以邀約朋友一起共享晚餐、可以報名運動訓練、或是 ... ... <看更多>
假日夫妻調適 在 假日夫妻調適- 結婚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因為工作的關係跟老公ㄧ南一北,交往前就是假日見面,結婚後也是,但還沒有小孩之前,平日2-3天我就會回跟老公的家ㄧ趟,但有小孩之後,就變一個禮拜 ... ... <看更多>
假日夫妻調適 在 Re: [求助] 是否當假日夫妻- 看板marriag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看了一下,版上分析利弊的文很多了,
我倒是想分享一下「在假日夫妻家庭中長大的小孩」的經驗
我父親長年在外縣市工作,從我幼稚園到上大學前,從童年到青少年,都是只有在週末才看得到爸爸
而我上大學後就搬出去了,也就是說,我這輩子沒跟我父親長期住在一起過
但就結果論而言,我跟爸爸仍舊很親密。
我自己好好的回想了一下我的童年,
太小的事記不太得,
稍大之後,平常日晚上開始被學校作業、練琴、才藝課填滿
尤其是國小高年級之後,晚上總有大量的時間在寫學校作業,
但週末的回憶就豐富了,我記得爸爸週末回家時,他會帶我們上館子,還會約好要去哪個有溜滑梯的麥當勞
他會帶我們出去玩,想起那總是塞車的中山高
他會帶我們去夜市,每次必玩彈珠台
我們會一起去租錄影帶,買零食窩在沙發看電影
我們會一起玩撲克牌、下棋
我們會一起電腦遊戲,我的分數總是少他一個0
所有的好玩事,他都在
或者更精確的說,這些好玩事都是他發起的
還記得,每到週末,爸爸總喊著要去哪裡玩,哪怕沒去玩,也至少會帶我們小朋友去學校打個球、騎個車
小時候覺得爸爸怎麼這麼愛出門,我有時候還寧願在家看故事書呢
但現在回想起來,這應該是他對於平日不在家的補償,他用這個方式讓孩子感受到他的愛
這些快樂的經歷,構築了我們深厚的親子情感
我從不覺得他缺席了我的童年,因為回憶裡他都在
你說他平日不在?說真的,平日寫作業就是自己的事,爸爸在不在好像差別不大
如果你問我要選擇爸爸在家五天(平日),還是在家兩天(週末),
我會秒選兩天,因為那些日常補習寫作業唸書的日子,遠不及週末一起度過的快樂時光
反過來看,爸爸他有錯過孩子的童年嗎?
哎呦,每週見面沒錯過什麼啦,又不是紅孩兒一秒長大哈哈哈
那再稍大之後呢?
在我國高中階段,爸爸成為重要的諮詢對象,
課業不懂的,週末他會教我
選類組、選科系,都是跟他討論商量
到這個時期,課業繁重,說真的相處是重質不重量
況且…我其實也沒有很想他天天在家釘我課業啦哈哈哈
當然,這只是我的經歷
我相信也有其他人是假日爸爸而親子關係疏離的
我小時候也的確想過,要是爸爸可以更常在家該有多好,
但人生嘛,很難說啦
或許就是因為爸爸不在,養成我獨立的個性,
或許因為爸爸孤身在外地打拚,心無旁騖的加班拼事業,所以才有今日成就
但也或許有人會夫妻感情出問題,或許會孩子教育出問題,
只能說事情沒有絕對
原po要考量的面向很多,還有夫妻關係、升遷機會等等
我的故事不是正解,
只是想分享我父親如何經營親子關係,而從我當小孩的觀點來看,他這樣的經營是成功的
如果你真的選擇了這條路,希望我的分享可以幫助到你
※ 引述《Ackerman116 (兵長萬歲)》之銘言:
: 大家好,最近因為工作有機會調動,想請教大家,先背景描述,謝謝。
: 小弟是公務員32歲年資約9年,老婆也是穩定工作36歲,月薪加總約9萬左右,置產於台中
: ,育有一子一歲半,托嬰中,小孩上下課岳父母會協助接送,下班時,岳父母也會煮好一
: 起吃飯。
: ---‐---------‐------------分隔------------------------
: 因為之前調走的長官有意帶我去新單位,是個8等主管缺,考量到公務員能佔缺不容易有
: 點想去,但是在嘉義,基本上不可能通勤,但老家在嘉義可以住家裡,變成星期五才能回
: 家,心裡有點猶豫,基本上現在家務跟小朋友都是我包辦居多,小朋友也比較黏我,不曉
: 得老婆是否能撐住,問過老婆意思,她覺得有機會可以嘗試,不過因為沒經歷過假日夫妻
: ,她也不曉得能不能適應。
: ---‐---------‐------------分隔------------------------
: 調過去優點:
: 1、薪水大概多1萬。
: 2、未來能繼續往上升的機率也比較高。
: 調過去缺點:
: 1、主管是說工作能準時下班業務單純,但還未知,目前有向其他人在探聽中,然後就是
: 星期五才能回家團聚,不知何時才能再回台中。
: 2、怕老婆事後不適應,要調回去又是一道手續。
: ---------‐------------分隔------------------------
: 目前單位也是能準時下班,但假日也是偶有出勤辦活動的機率,大概一季可能會有1、2次
: 想請教大家覺得能不能過去,以及假日夫妻要注意什麼,謝謝大家。
-----
Sent from JPTT on my iPhone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9.216.53.99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arriage/M.1678729224.A.AF0.html
我跟我媽感情很好啦
真要說起來,跟媽媽的感情比對爸爸更好
但這似乎是我們這一輩普遍存在的現象,應該不是假日爸爸的緣故
母親的心理狀態是真的要特別考慮,我覺得我媽超偉大的,自己帶多個小孩十多年,不是人人都可以,像我應該就無法
※ 編輯: mickey770108 (49.216.53.99 臺灣), 03/14/2023 02:14:21
沒想到這麼多人關心我媽,是否該感到溫馨(?
雖然有點偏題,不過就還是回應一下
我雖然無法代表我媽發言,但有90%的信心覺得若能重來,她也會選擇一樣的路
她很辛苦,但我想她心裡不委屈,不後悔
因為這是對我們家而言效益最大的配置
先生全力拼事業可以賺到她好幾倍的薪水,她都說幹嘛跟錢過不去
再說,我爸常年在外住著便宜的小小宿舍,常常工作到很晚
是這樣打拚扛起全家生計,讓我們過著不差的日子
而我媽一打四也真的很厲害,我自嘆弗如啊
兩個人都很辛苦,兩個人一起撐起這個家,他們都是我的模範 :)
[1m推 catlady : 推J大 03/14 12:48
※ 編輯: mickey770108 (114.44.212.57 臺灣), 03/14/2023 15:12:25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