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機市場為何衰退? 當然是手機侵蝕了相機市場,很多人都說「手機畫質已經不錯」以及「手機便利性」,但這麼說太籠統,我認為有三點,分別是「軟體、硬體與生態」
首先最重要 - 軟體
我這裡指的「軟體」不是指修圖軟體,同時我也不大想用「AI」一個太粗略的名詞來含蓋,但我一時間也找不到簡單且精準的名詞,容我用一個較簡單的觀念來說明。
像這二張照片,都是屬於「難拍」的主題,過去要用相機,得到最後這張照片的結果,其實還真有點麻煩,首先你得先用 RAW 檔,拍出一張資料量蠻多的照片,回到 LR/PS 之類的軟體,透過你的技能、經驗,最後得到作品。
現在,手機的軟體,已經可以「判斷出」一個消費者理想中的曝光、亮暗細節、色彩,儘管最後的處理,有點太過頭,但喜好是主觀判斷,若撇開這點,手機中體已經取代了二點 - 基本的攝影技術,以及修圖的技能。
其次,不錯的軟體、硬體、韌體的整合
若還只是把手機感光元件視為「不值得一顧」,還認為「底大,就是強」那麼我想你需要 UPDATE 一下這方面的資訊。
現在手機感光元件,雖然還做不到「1 吋」大 ,但至少已經比過去常聽到的類單眼 1/1.7" 感光元件還更大。(事實上早就有 1 吋感光元件手機,但也...就那麼幾隻...)
其次,透過「多張疊合」技術,搭配軟體、韌體的結合,面對夜間、微光環境,可以不用使用「單張高感光」曝光過程,改採「多張低感光疊合」,來獲得一張清晰的照片,但這仍有限制,僅能靜態照片,光影的變化是補捉不到。
但沒關係,一般消費者不需要玩到這麼多變化,要的真的是常態性的生活照片。
另外一點,別小看手機鏡頭,等效 24mm 視角,配合 F1.6 - F1.8 大光圈,想看看單眼相機鏡頭,還真的沒幾顆有這類規格,就算有,也非一般人輕鬆享受得起。
媒介生態 - 方便攜帶與使用
說手機方便攜帶、使用,當然是的,這點我想也不用在這裡多說太多。
但還有另外一點 - 使用媒介的改變,還記得「EEE PC 」吹起的小筆電旋風嗎? 爾後 iPad 開起了平板戰場後,似乎許多人也意識到,下了班、離開工作,其實「平板」就足以滿足娛樂需求,當然「大螢幕手機」也取代了平板的空間。
那跟這有什麼關係? 關係大了,相機照片若要加以「運用」,你還是得靠台電腦才方便管理、使用,當大家下課、下班後,不要說開 PC 了,就連筆電也都不用了,那又該如何整理自己「相機裡的照片」?
相機 WIFI 當然可以傳至手機,說真的,太慢也沒效率,上百張照片你該怎麼管理? 真是好問題。
--
其實,我比較在意第三點 - 媒介生態,應該再把「使用螢幕」給放入一起討論,因為「相機照片 VS. 手機照片」是在大畫面上表現更有落差,我相信更多人生活娛樂使用的螢幕,也許是以「平板、手機」為多數,似乎也不見得非得靠著家裡大電視來看劇,就算是的話,也不大會用大電視來看照片。
或許生態這方面,才更加速了...相機被潮流所淘汰的速度。
修手機螢幕 資料會 不見 嗎 在 新聞人事全面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大家點睇?
警察員佐級協會入稟時,是否已想到記者追查報導選民登記制度問題這一點?
轉載記者Gemini Cheng 嘅經驗之談
//Too Long Please Read
區議會選舉、立法會選舉、特首選委選舉,有多少個關乎選舉公正的報道是來自選民登記冊?選民登記冊很神秘嗎?不。真的很容易起底嗎?不。
一般而言,供公眾查閱的選民登記冊不是一本簿,並不可以讓你掀來掀去任意查找你想找到的目標,然後還可以影拿去影相複印,這是大錯特錯的思維。
以公眾身份看到的選民登記冊,可以說是一個內聯網系統,它主要存放於選舉事務處辦事處及各區民政事務處,供公眾任何人查閱。成功抵達辦事處後,你要先拿出證件登記,職員便會引領至相關電腦。電腦無法上網,規則列明查閱者不得拍照紀錄,也不能用紙筆抄寫,只能用雙眼盯著登記冊來看。
那螢幕上的登記冊有什麼呢?這裡要補白一下選區運作,簡而言之,全港分為十八個大區,A至D區分別代表港島4區(如:中西區、灣仔、東區及南區),E至J區是九龍5區,K至T區則是餘下新界及離島9區。數數手指,發現英文字母與分區數字是正常的,因為中間為免誤導,所以Skip了「I」及「O」等字眼。
上述所指只是大區,在每個大區之下,又會以人口基數、地理位置等因表拆分為細區(拆分原則是否合理可以寫另一篇文,這裡不贅),每個大區下設的細區數量不一,如南區分成17個細區(D01至D17)沙田分成41個細區(R01至R41),細區的名字主要是所在的地名,一般會以佔該區較大範圍的屋邨、屋苑或街道命名之,如瀝源、博康之流,其專屬號碼則會以大區的英文字母搭配一個數字標明。
重點來了,那到底選舉登記冊是什麼模樣呢?以下按早年經驗,它就是分門別類,將全港400多個分區列出來,你有一把滑鼠點擊該區,然後會彈出一個表格,表格分為兩個欄目,左邊的是人名,右邊的是地址,就是這樣。
那有沒有大眾想像出來的Control + F鍵呢?沒有,沒有,沒有,真的沒有。我絕不可能有一個目標人物,如陳大文,然後就可以查找他的地址在哪裡,他的家人在哪裡。假設我有耐性,查看數百選區在三百幾萬個人名中找出陳大文,問題是到底誰是你要起底的大文呢?他的職業是什麼?身份證是什麼?你也不會知道的。記住,你是無法使用電話相機紙筆去紀錄任何資料,身後不時會有職員查看你的舉動。
至於一屋七姓十三人、酒店院舍等的種票醜聞怎樣來?我的理解不外乎縮小範圍,逐個查找可疑之處,用腦袋紀錄再追查,但這個與起底拿特定目標再找出地址也不相符。至於葉劉淑儀形容不損知情權,以及政府已可處理種票,不敢苟同,若無傳媒,過去的種票醜聞年年有之,禁之不絕,揭發的是記者,不是政府。政府亦不是自動波處理種票,而是在公眾監察下才提出措施改善。
順帶一提的是,擁有此等資料的選舉事務處,在2016年曾遺失一本選舉登記冊,隱瞞兩年後在傳媒查詢下才公佈,涉及8000選民;至2017年特首選舉,選舉事務處職員在後備投票站及點票中心亞洲博覽館遺失兩部載有全港已登記選民及1200名選委的個人資料理,包括姓名、地址及身份證號碼(RECAP一次,公眾查閱版本,只有姓名及地址),案件又不了了之。
起底成風,但是否在Google合埋眼一search就會找到你要的資料呢?答案是又不是。你有沒有做好保護自己的個人資料?手機有沒有長期開放GPS?有沒有在SOCIAL MEDIA打卡標註自己的家?你知道你上載的相片會附帶某些META DATA嗎?仔細想想,你在哪個地方披露過自己的身份證號碼?在沒有加密的電郵、messenger嗎?快手買個網上旅遊保險也就會輸入了嗎?真的沒有別的渠道洩漏你的個資?
明報去年有一個報道,載有500萬人借貸者資料的環聯資訊有系統漏洞,容易讓人找到電話、地址、借貸及逾期還款紀錄等資料,新聞獲獎了,但之後呢?有人受懲處嗎?漏洞修補了嗎?
另外,邏輯是:如果有機會讓任何人可以「起底」,那就要禁絕所有查冊?那公司查冊呢,土地查冊呢?前者可以保障勞工權益,簡單如有勞資糾紛你會知道應該向誰追討,君不見酒樓拖薪欠糧換名拍拍屁股走人,也不用說商業掛帥城市竟也無法找到從商者的背景,喂?後者而言,人人愛上樓,政府形容,房屋問題嚴重,我有幾百萬可以上樓了,怎樣知道公契寫了什麼,能否養狗狗?上一手業主有否私下僭建?物業有沒有捲入過任何法庭風波?業權如何拆分?萬一與法團有糾紛要投票,你大聲啲,定隔離屋的陳師奶大聲啲,業權份數是什麼鬼東西?這些也要禁絕嗎?這不是因噎廢食嗎?
簡單而言:
1. 以選民登記冊起底是極其困難,而暫無證據,近日起底與選民登記有關。為何要將源頭指向其中一個本應供公眾查閱的選民登記冊呢?
2. 公眾(不管記者、候選人或任何人)查閱選民登記冊,可以揭發制度不公及缺失。
3. 禁了A,會引起擔心一併禁掉ABCDE,最終影響的是公眾知情權。而11月的區議會選舉將至,在這個時刻禁掉查閱選民登記冊,少不免是在源頭阻截針對選舉不公的報道。
過去幾年,做過些少選民登記的報道,入Q總是會找選舉事務處的某個IO,貪其態度謙和做事爽快,答到就答到,答唔到就答唔到,不會像其他部門一味兒拖延直至最後一刻。結果雙方在選舉季節就會傾下電話、send send email來往一番。大約一年還是兩年前吧,我入Q後又再致電這位未曾見面的老相好,對方聽到我自報名字後,他笑笑回了一句:「等咗你好耐」。
述說這件往事沒有打飛機的意圖,我只是想說,我們大抵也知道這個制度不完美,我知道,他知道,但我們沒有接受啊,我們一直在努力在各自的崗位上努力爭取應有的改善。可是,今天呢,看到法庭的判決,我只是萬分生氣,看著電話下一秒去廁所嬲到差一秒又滑倒,最終卻是嚇到喊。//
修手機螢幕 資料會 不見 嗎 在 蕾可 Reiko's Delight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水逆也要一鼓作氣。」
昨天吃麵爸爸說今天要練團。
出門前哥哥翻倒媽媽放桌上的手機,嗯!
手機畫面進入沉眠再也沒醒來了。
心想真不妙~試著要一打二,沒手機可以聯絡~彷彿身在孤島啊。(媽媽到底多害怕單獨跟兩隻小孩在家。)
辛好爸爸與家人先交代好,忙不過來可以請求支援!(那我就安心多了,呼。)
(╹◡╹)
第一回合:
趁吃麵爸爸準備出門,平時作息瞭若指掌啾吉順利在上午的充分玩耍後,很快就進入午睡了~交接好弟弟,
事不宜遲帶哥哥去西門町修手機,戴上他的小孩安全帽~超喜歡兜風的他,開始不停要與我談論沿途風景。😄(但媽媽必須很專注,就請他自己唱歌亂哼,停車時再跟他說話💬)
第二回合:
到了認識朋友哪兒修手機,原來是螢幕接觸不良~趁空檔帶悶不住的哥哥,去旁邊的武昌誠品,去看一下繪圖讀本,順便上廁所解放。
過了40分鐘準備回去拿手機,天公開始不做美,開始飄起雨。
第三回合:
順利拿到手機(幸好寶貴的資料與照片都沒有不見⋯去年的手機掛彩,結果哥哥一歲多的照片都不見了,讓理性媽忍不住在手機店落淚⋯😥從此就三不五時在備份。)檢查完畢,結果看見外面近乎是滂沱大雨。
哥哥說「媽媽下大雨了,我們先去吃東西。」
我「你肚子餓了嗎?」
哥哥點頭還摸摸肚子「這裡很餓。」
我們相視而笑。(好啦好啦!來去覓食。)
第四回合:
到了一間養黃金獵犬的簡餐店。
經驗上來說:跟哥哥共餐,再點一個點心差不多。發現菜單註明有低消,就加點了一個沒有冰的鮮奶茶。
一上餐~哥哥很認真的扒飯,菇菇奶油燉飯很合他的胃口,一半的份量一下就吃光光了。
他笑嘻嘻的拿湯匙🥄打量我盤子裡的燉飯。
「你想再吃一點對嗎?」
然後,連媽媽盤子的份吃的一點不剩,
在上來的點心;花生厚片就是媽媽負責。(他吃不下了。)
「媽媽我不要上學,可以跟妳去逛街。」
「但幼稚園有很多小朋友可以跟你玩喔。」他好像沒什麼認真聽。「而且你想當太空人要上課才會學習知識。」
雖然不太確定他是否理解,但他口頭「嗯」了一聲。
哥:「媽媽,一直下雨,颱風要來了啊!」
媽:「沒有颱風啊。」
哥:「快要淹水了,雨好大。」😂
心理想著四點了,差不多該回家準備給啾吉餵飯。
或許是不知覺的眉頭皺,哥哥看在眼裡,古靈精怪的拉拉我的衣服。
「媽媽,妳要深呼吸!」
( ・∇・) 哎唷,哥哥挺成熟的嘛。
因為這句話是哥哥鬧脾氣時,我們常會和他說,要深呼吸,要放鬆心情,再告訴我們要說什麼。
反而在這個令人煩惱的時候,出其不意的換成他出言引導了我。
幸虧雨沒下太久,在旁邊便利商店買了一條毛巾,紮在他頭上,改搭上計程車回家。
車上他還不忘提醒我「媽媽,妳的車要騎回家。」
原本心想,打從一早不是挺順利。在最緊要時刻,遇到了手機罷工。迢迢來到,卻困在西門町~雨大到寸步難行。
看看身邊好奇觀看窗外的小頑皮,即使水逆也不那麼在意了。😊
原來小孩也在生活中,帶給我們許多意想不到的答案。
#果然是哥哥
#煩悶生氣深呼吸
#沒什麼過不去的
#媽媽被啟發了
#男子宿舍日誌
這星期因為家人與爸爸的工作滿檔,所以發找不到時間能夠安排直播。
不過~下週哥哥開始上學去! 跟爸爸就比較有時間囉~V(^_^)V
👋 祝福線上的好朋友們~週末假期愉快囉。
(有空可以參加美食展,來去看看阿芳奶奶大展廚藝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