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新冠病毒」的潘朵拉盒子】
2019年11月17日,中國湖北省武漢市一張胸部電腦斷層掃描(CT)影像出現毛玻璃狀結節(nodule),疑似新型肺炎病例,病因成謎。隨著年關將近,人們在12月開始頻繁奔波各地,武漢市位居中國交通樞紐,陸續發現數起新型肺炎的病例。疫情似乎悄悄蔓延。
同年12月30日武漢中心醫院醫師李文亮透過網路社群通知同事,華南海鮮市場出現類似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的病患,應小心防護。不幸的是,李文亮醫師因這種新型肺炎於今年2月7日病逝於武漢金銀潭醫院。
英國醫學期刊《刺絡針》(Lancet)特別於2月18日發文悼念李文亮,引述了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彭博公衛學院主任英格勒斯比(Tom Inglesby)的一句話:「世界上最重要的預警系統是,醫護人員意識到某種新疾病正在出現,然後發出警報。」
醫學界現在清楚知道這種新疾病是由人傳人的新冠病毒(SARS-CoV-2)所引起,命名為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但人們太晚意識到「吹哨人」發出的警報,低估新冠病毒的傳染力,疫情迅速從中國傳到新加坡、韓國、日本等亞洲區域,蔓延到歐洲地區(特別是義大利以及西班牙),再擴散至美洲地區(美國紐約成為重災區),死亡和感染病例以指數型曲線與日俱增,人類正面臨21世紀的瘟疫[1]。
■什麼是病毒
病毒是一種寄生在於細胞內的微小生物體,感染的對象涵蓋細菌、古菌和所有的真核生物。病毒的構造極為簡單,主要包括四層結構,由內而外依序為:位於核心的遺傳物質、蛋白質構成的衣殼、源自於宿主細胞膜的脂質外套膜、以及具有宿主專一性的特殊蛋白質。
某些病毒的構造甚至更為精簡,不具有外套膜。由於缺乏複製遺傳物質與合成蛋白質所需的材料和環境元素,病毒的生存繁殖需要完全仰賴宿主細胞;而脫離細胞體的病毒,其活性可以維持數分到數小時不等。
目前已知的病毒種類共有489種病毒,因病毒具有高突變率,衍生出的亞種通常具有不同程度的感染力和致病性。除此之外,病毒毒性的差異亦見於不同的宿主物種間。隨著自然環境變遷的壓力與日俱增,似乎也加速了病毒演化的時程:擴大感染的物種範圍以及產生新種病毒。
以近數十年來侵襲人類的新變異株或新種病毒為例,有些已經成功地潛伏在人類的群落裡(如:愛滋病毒);而毒性強的新變異株(如:伊波拉病毒、 SARS病毒),則以低致病性的形態潛藏於原始的宿主物種當中。這些現象投映出病毒演變的縮影,也展現了病毒病絕佳的可變性和適應力。
病毒的起源現今仍未有定論,若從部份病毒基因的相似性橫跨了原藻以至於脊椎動物的角度來看,病毒可能是演化上最原始的生命形態;然而,另一種說法是:細胞的基因組意外地分割出可以獨立複製的基因片段,形成病毒顆粒的前身。無論如何,可以確定的是,精巧詭變的生存策略足以讓病毒成為演化長河中最淵遠流長的物種[2]。
■病毒與人
傳染病的流行,常常會影響人類的所有活動。歷史上的社會榮枯、文化起落、宗教興滅、政體變革、產業轉型、科技發展,都和傳染病的流行有密切的關係。戰爭的勝敗也可決定於傳染病的蔓延。在中世紀的圍城戰爭中,曾經將黑死病患者的屍體當作武器,以強力彈弓拋擲到城堡裡,讓守城敵軍得病死亡,進而不戰而勝。
■影響人類至巨的流行病毒
當新種病毒出現時,所有人類對它都沒有抵抗力,一旦傳染開來,流行就大為爆發,使得民眾陷入一無所知的高度恐慌當中。像二十世紀的多次流行性感冒、愛滋病和狂牛症等,在擴散蔓延的初期,帶給人們極度懸疑的不確定性和不安全感。
一直等到醫學界闡明了感染途徑及擴散風險、重症與致死比例、易感受宿主特徵、病原體真面目、有效防治措施之後,人們才逐漸消滅心中的不安[3]。
■會感染人類的冠狀病毒
會感染人類的冠狀病毒包括:引起輕微症狀的人類冠狀病毒OC43、HKU1、NL63、229E,以及引起嚴重症狀的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MERS-CoV)、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冠狀病毒(SARS-CoV)、新冠病毒。
從基因組分析可發現,新冠病毒與SARS病毒基因相同度約有80%,複製酶的胺基酸序列相同度達到94%,表明這兩種病毒屬於同一類;而新冠病毒與中國雲南當地的中華菊頭蝠(Rhinolophus affinis)冠狀病毒RaTG13整體基因相同度更達到96%,代表演化關係更接近。
但如果比較與感染細胞直接相關的棘蛋白(spike protein)基因組,新冠病毒與中華菊頭蝠(Rhinolophus affinis)冠狀病毒RaTG13的相同度高達93%,與SARS病毒的相同度卻只有75%左右,因此科學家已排除新冠病毒與SARS病毒的同源關係[1]。
■病毒是比人類更高級的存在!
科學家們尊稱為「冠狀病毒之父」的中研院院士、病毒學家賴明詔在 30 年前開始投入冠狀病毒研究,那時冠狀病毒被認為只是「感冒病毒」,研究的人少,非常冷門,連申請研究經費時,他都要再三強調「冠狀病毒未來會很重要」,才能順利過關。
直到 2003 年,亞洲地區爆發 SARS 疫情,才讓冠狀病毒成為病毒學研究的大熱門,更發現這或許是對人類最有威脅性的一種病毒。賴明詔院士直言「人類不可能比得過病毒,冠狀病毒比冠狀病毒學家還要聰明,病毒一定有很多奇妙的方法,可以把不可能的事情變成可能。」
■賴明詔院士:「永遠會有新興病毒出現」
病毒可以分成 DNA 病毒、RNA 病毒 2 種,DNA 病毒在複製的時候,需要複製雙股的基因,還要經過轉譯的作用;所以速度比較慢、也比較不容易突變、進化,相對來說是比較好控制的病毒。
但 RNA 病毒只有單股,複製速度快、又容易突變,相對來說比較難控制,像是愛滋病病毒就是 RNA 病毒,它也是世界上最難治療的疾病之一。
賴明詔院士說,而冠狀病毒又是 RNA 病毒中,最特別的病毒。「它有世界最長的 RNA 基因,有 3 萬個鹼基(承載基因的單位),理論上這樣的基因不應該存在,因為 RNA 複製時常常會出錯,所以超過 1 萬個鹼基之後,很多基因就會失去功能。但冠狀病毒可以遠遠超過這個數目,必然有個改變,可以去彌補出錯的問題。」賴明詔院士說。
而這次的新冠病毒又比以往的 SARS 傳播力更強,賴明詔院士說,「新型冠狀病毒跟 SARS 的病毒是很相近,但病毒受體的附著力將近高了 20 倍,可能是因為這樣所以傳播力很高,這是非常、非常奇怪的,我們以為新的病毒突變以後不會附著在受體,但附著力反而增加這麼多。」
在這樣的狀況下,賴明詔院士說,不管是動物跟動物接觸、還是動物跟人接觸,都可能產生出新的病毒,「只要接觸越來越多,我相信這個新的病毒會不斷的、繼續產生,而且會持續演化。」
■蝙蝠是冠狀病毒最重要的動物關鍵
跟冠狀病毒最緊密連結的動物,其實是「蝙蝠」。雖然很多動物身上都會帶有冠狀病毒,但目前觀察到的動物,只有蝙蝠可以跟冠狀病毒完全和平相處。
台灣病毒學權威、研究病毒數十年的徐明達教授說:「因為蝙蝠本身有很多可以抑制病毒發展的因素,一個是牠會製造很多干擾素,抑制病毒的發展,但是製造太多干擾素會影響細胞的活性,讓感染更厲害;但冠狀病毒在人身上,不會引起干擾素的製造,而蝙蝠有另外一些因素,很多干擾素也不會影響細胞。」徐明達教授說。
再加上蝙蝠的壽命很長,有的甚至可以存活四十年,種類又多、因此會帶有變種的病毒,同時數量也很多,病毒產生也多,所以影響的範圍也特別的大。
徐明達教授說「所以蝙蝠可以帶著病毒到處飛,到處去接觸(感染別人)」,但人類直接接觸到蝙蝠的機會很少,即使接觸也不容易直接引起突變,雖然(新冠病毒)跟蝙蝠定序有 96% 相似度,其中最重要的細胞受體的蛋白質不一樣,所以一定是有經過別的動物,經過變化,才變成新冠病毒。」
「這就是中間宿主。」林口長庚副院長、也是感染科醫師的邱政洵說,「冠狀病毒的自然宿主是果子狸跟蝙蝠,病毒接觸到中間宿主可能會停留一下,再傳染給人,但因為人不是自然宿主,病毒不會跟我們共存傳很久,所以之前像是 SARS、MERS 才會被控制住。」
所以邱政洵醫師很樂觀的認為,只要人類控制好跟動物的界線、不要輕易接觸野生動物、不要侵犯動物的領域,保持防疫觀念,新冠病毒還是有機會可以完全消失[4]。
2003年,SARS來襲。相隔17年後,新冠病毒帶著超強的感染力襲捲而來,現代文明社會遭受前所未見的打擊,幾乎全面停擺。面對不斷演變的新冠病毒,科學家在基因組定序、結構生物學、公衛及流行病防治等領域有了長足的進步,在短短數個月內,我們已能一窺新冠病毒的面貌及作用機制,同時擬定治療策略。
即使潘朵拉的盒子已經打開,這些無價的科學研究讓我們面對疫情時不會一籌莫展。在黎明來臨之際,世界必須團結一致,共同對付這個危險的敵人,相信不久之後,我們能戰勝這場嚴峻的瘟疫[1]。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 《科學人》粉絲團「打開新冠病毒的潘朵拉盒子」:https://bit.ly/3BM5a9e、(Yahoo新聞)https://bit.ly/2YkoITx
[2](臺灣醫學會)「什麼是病毒」:http://www.fma.org.tw/2009/bio-1.html
[3](國研院國網中心 )「病毒與人-從SARS的流行談起 (▸演講人/陳建仁) (科學發展 2003年6月,366期)」:http://science.nchc.org.tw/science/science2005/Papers/c4academician/9206-08.pdf
[4](Heho健康)「病毒是比人類更高級的存在!台灣 4 大病毒學家:新病毒會不斷產生,只求和平共存」:https://heho.com.tw/archives/93282
➤➤照片
[1]科學家揭露新冠病毒基因組和棘蛋白胺基酸序列,探索其感染機制。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免費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edu.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疾病管制署 #新冠病毒 #SARS-CoV-2 #賴明詔 #徐明達
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 / 衛生福利部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同時也有116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5萬的網紅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成為七七會員(幫助我們繼續日更,並享有會員專屬福利):http://bit.ly/shasha77_member ✔︎ 體驗志祺七七文章版:https://blog.simpleinfo.cc/shasha77 ✔︎ 購買黃臭泥周邊商品: https://reurl.cc/Ezkbma 💛 ✔...
「信和醫院」的推薦目錄:
- 關於信和醫院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信和醫院 在 苗博雅 MiaoPoya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信和醫院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信和醫院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信和醫院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信和醫院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信和醫院 在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Koo Foundation Sun Yat-Sen Cancer Center 的評價
- 關於信和醫院 在 搶施打殘劑! 和信醫院半夜大排長龍|華視新聞20210712 的評價
- 關於信和醫院 在 請問有人和我一樣對和信醫院有相同感覺嗎?? - Mobile01 的評價
信和醫院 在 苗博雅 MiaoPoya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今天又是忙碌而充實的一天。
上午財建委員會質詢台北通、熊好券相關問題。
下午民政業務部門質詢。我監督北市普發1500敬老悠遊卡儲值金計畫,柯文哲欲追加4.59億預算,要求提出具體KPI;以及網路遊戲虛擬抽獎機率黑箱,坑殺玩家求助無門,我要求消保官必須依法調查。
在工作的空檔,我依照預約前往台大醫院,接受第二劑國產高端疫苗接種。
非常感謝為了臺灣人健康而努力的醫護、防疫人員;感謝為了外購疫苗不分日夜談判催貨的政府機關和民間力量;感謝為國貢獻所學不計毀譽的國產疫苗研發試驗團隊。
感謝全民共同努力,遵循防疫指揮中心政策,使國內疫情趨緩。
截至目前為止,臺灣已有1300萬人至少打過1劑疫苗,第一劑疫苗覆蓋率達到55.71%。
接種政府採購或盟邦捐贈的AZ、莫德納疫苗佔最大宗,超過1100萬人。民間捐贈的BNT疫苗已施打122萬人,國產高端疫苗施打72萬人。
這樣的實證數字,應該足以證實,從政府到民間,從國內到盟邦,都有相當大的努力,幫助臺灣取得疫苗及加速施打。
接下來,我們要同心協力,持續推進疫苗採購、研發、施打,並讓臺灣在堅持防疫不鬆懈之餘,逐步復甦內需經濟。
病毒從四面八方不斷嘗試滲透,我們需要多元的社會力,在各個面向分工合作,堅持團結對外。
團結,使臺灣強大。相信臺灣,我們共同努力!
信和醫院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醫療是從經驗中學習,有時也是從錯誤中學習…
疫苗施打量大,特別是短時間切換數種疫苗時,錯誤難免,要能從錯誤中學習並試著改善流程,更重要的是開誠佈公講出原因, 讓他人能避免犯同樣的錯誤,懲處第一時間不是那麼重要。
打錯針事件可大可小,印象中最嚴重的就是嬰兒室把「肌肉鬆弛劑」誤認成「B肝疫苗」打入嬰兒體內,造成數名嬰兒呼息衰竭死亡,這事件後,院內危險藥品就規定分開保存,打針前也務必「三讀五對」。
也聽聞有疫苗多打一劑、口服小兒麻痺疫苗意外被打入肌肉事件,最近也發生本要打「莫得那」,卻意外打成AZ, 慶幸看到醫院都是用很負責的態度出來面對,也負擔起後續病人的追蹤責任,而非把犯錯完全推給第一線人員。
1987年剛畢業當住院醫師時,某天有個小娃娃尿液中白血球>100 /HPF而住院,診斷很明確,就是泌尿道感染,那時order都是用筆寫的,我下筆開抗生素前沒寫「請做完尿液培養再給抗生素」,結果打完第一劑抗生素後, 再也培養不出細菌來了,第二天向主治醫師報告自己的疏失,主治醫師是大我10歲的學姊, 她說從病人的尿液常規判斷,幾可確定是泌尿道感染,要我先用48小時抗生素,看看燒退沒, 燒退代表抗生素有效,再持續用一個療程即可。
老師全程沒責怪我這菜鳥學生,但卻讓我牢記30年,永不再犯!
不是每個醫療事件都如此happy ending,2010年我也因一個從急診入院的泌尿道感染的幼兒而發生醫療爭議,原由是急診誤寫小孩的體重,我按錯誤的體重多開了些微劑量的頭袍菌素抗生素,雖然此抗生素的安全範圍極大,但我還是第一時間承認錯誤,抽血監控病人的肝腎功能,也責成科內改善流程,但家長堅持不原諒我們,當下請了律師寫存證信函要我保證小孩終身健康無虞,要去向議員和X果日報投訴我等等,那段日子,被叫到病房,聽人罵我「沒醫德、開錯藥的醫生」是家常便飯。
事情過了將近十年了,我記得一位優秀的阿長才50歲就因這事件退休不做了, 我是苟延殘喘做下去,但那段日子惡夢連連,工作幾乎做不下去,常在睡夢中莫名狂吼被叫醒,醫生工時長,但最大壓力還是來自醫療爭議事件吧!
(疫情趨緩, 假期和先生在近郊微旅行,美麗的風景,猜猜在哪裡?)
信和醫院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成為七七會員(幫助我們繼續日更,並享有會員專屬福利):http://bit.ly/shasha77_member
✔︎ 體驗志祺七七文章版:https://blog.simpleinfo.cc/shasha77
✔︎ 購買黃臭泥周邊商品: https://reurl.cc/Ezkbma 💛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來看志祺七七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 如果不便加入會員,也可從這裡贊助我們:https://bit.ly/support-shasha77
(請記得在贊助頁面留下您的email,以便我們寄送發票。若遇到金流問題,麻煩請聯繫:service@simpleinfo.cc)
✔︎ 如有業務需求,請至官網瀏覽「服務方案與說明」:https://bit.ly/2ZCQ5Jh
#恩主公醫院 #BNT
【 製作團隊 】
|企劃:歡歡
|腳本:歡歡
|編輯:土龍
|剪輯後製:憨吉
|剪輯助理:憨吉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 恩主公醫院施打未稀釋BNT 院長道歉:疫苗蓋子脫落誤認:https://bit.ly/3unbCkq
→ 25人打未稀釋BNT疫苗 專家示警年輕族群防心肌炎:https://bit.ly/2Y3Zdq1
→ 25人打BNT原液 侯友宜責成醫院健康監測:https://bit.ly/3AUBCWF
→ 未稀釋BNT事件 莊人祥推估個案遭打4倍濃度疫苗:https://bit.ly/3F3hcxc
→【恩主公出包】「未稀釋BNT原液」恩主公醫院打25人 衛生局初步調查結果出爐 :https://bit.ly/3m9K8LA
→ 25人誤打BNT原液!莊人祥揭大劑量接種「兩大副作用」:https://bit.ly/3CV7RWz
→ BNT有10道使用程序最繁複 疾管署特別拍片教醫護[影]:https://bit.ly/3F6rWLx
→ 打BNT原液會怎樣?醫粉專:6國有先例 曝「多數結局」:https://bit.ly/3m8kkiV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 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
🟢 如有引用本頻道影片與相關品牌識別素材,請遵循此規範:http://bit.ly/shasha77_authorization
🟡 如有業務需求需要聯繫,請洽:hi77@simpleinfo.cc
🔴 如果影片內容有誤,歡迎來信勘誤:hey77@simpleinfo.cc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G8HRuLlgF68/hqdefault.jpg)
信和醫院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新北市恩主公醫院發生施打BNT疫苗重大疏失,昨(27)日替25位民眾施打時,使用沒經過稀釋的原液,等於每人施打了五倍的量。院方今天出面解釋並向社會道歉,表示因為部分罐子瓶蓋脫落,以為已經稀釋過,是藥師和護理師交接不確實,由於稀釋前後都是無色,因此沒有察覺。接種原液的25人,有9人住院觀察,新北衛生局下令恩主公醫院停止疫苗施打一週。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46837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 點擊【公視新聞網】https://news.pts.org.tw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LLHZ6E6QTEM/hqdefault.jpg)
信和醫院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針對性侵加害人服刑後的強制治療,先前大法官警告性宣示,治療處所要和監獄有區隔,不過刑後治療地點仍沒進展,各部會互踢皮球。衛福部表示,有洽詢4處的醫療院所,都遭到拒絕。法務部則表示,未來司法精神醫院設置好,不排除收治需強制治療的性侵犯。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46633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 點擊【公視新聞網】https://news.pts.org.tw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I0ke4vEk1ns/hqdefault.jpg)
信和醫院 在 請問有人和我一樣對和信醫院有相同感覺嗎??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本人在和信接受治癌差不多半年了,和信服務人員雖然都很客氣,但和信給我的感覺就是等待再等待(算是沒效率嗎?!!)我不是台北人,其實除了化療住院外 ... ... <看更多>
信和醫院 在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Koo Foundation Sun Yat-Sen Cancer Center 的推薦與評價
和信醫院泌尿外科主任張樹人說,減少攝取紅肉、燒肉等富含動物性脂肪的食物,尤其高溫油炸物,容易產生致癌物質;另外,近期有研究發現,糖尿病、高血壓患者也是攝護腺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