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需要我聽到了」
女兒看到小樹文化寄來的《依戀理論三部曲1:依附》、《依戀理論三部曲2:分離焦慮》有些驚訝:「媽,你不是說如果沒辦法推薦,拿了人家的公關書會有壓力嗎?」
我說:「對啊,可是我真的很想看依附理論祖師爺John Bowlby 的原典。」
女兒說:「依附理論在講什麼啊?」
我說:「很難一句話講清楚,簡單說,如果不是我對依附理論算是相當了解,我就很難理解為什麼你們都不黏我。」
女兒問:「什麼意思呢?」
我說:「生了你哥哥以後,他就不太黏我,四處探索,我就覺得怎麼他那麼忙啊,好無聊喔,所以又生了妳,然後妳也是,四處探索,不會像無尾熊一樣一天到晚粘我,讓我沒什麼做媽的感覺。
雖然覺得有點失落,但因為讀過依附理論,知道正是因為你們覺得和我之間的關係是安全的,隨時回頭我都在,你們有什麼需要,我會依照你們的需要回應,所以你們就很放心的去探索了。
如果我是那種一天到晚威脅你們說,我不要你們了,然後躲在角落看你們有沒有在哭,自我感覺良好的說[我的小孩好愛我喔],那你們就會因為們不知道等一下回頭不曉得媽媽會不會還在,於是不敢去嘗試與探索。
像有些家長超兇,哭就揍,孩子就不敢哭,不敢有情緒,然後孩子就木木的,沒什麼表情。
還有些家長根本不能信任,也沒有在注意小孩的存在,小孩對家長,甚至對人類於是就沒有什麼連結,很冷漠。
媽媽覺得如果大家都懂得依附理論,知道要觀察孩子的需要,回應孩子的需要,讓孩子覺得這個世界是可以信任,覺得這個世界是一個有溝就會通的世界,那他對別人所釋放出來的訊息也會給予相對應的回應,別人對他也會有那種可以溝通的感覺。
像媽媽不是在研究有些兒童會殘忍的性虐待別的小孩嗎?你問他說,那個小孩都哭到身體縮在一起了,你為什麼還繼續打他?他說,我哭我爸媽也照打啊,所以他哭關我什麼事?照打!
看很多這樣的例子以後,我就覺得認真對待孩子的需求,給予適當的回應是必要的,而不是用打的,用威脅的來消滅孩子的不乖行為。你現在這樣對他,他以後就會這樣對別人,甚至對父母。」
我記得我小時候常常跑出去玩,我媽媽問我為什麼不喜歡待在家裡?我就老實講:「因為我寂寞啊。」我忘了我媽媽的回應是什麼,但是她沒有駁斥我,認真聽進去了。
國中升高中重考,我被補習班老師打到開始逃學,我媽並沒有罵我浪費學費,而是回應了我無法被鞭打還能腦袋清楚讀書的事實,就讓我在家讀書,等第二年再考一次。
對於我的逃學,我媽不會用情緒勒索或跟補習班一樣逼我打我的方式讓我回去補習班,而是真正看到這個孩子再打要變笨了,願意換B計畫。
我媽如此的善待她所有的孩子,因此我們也如此的回應她所有的需求。
她85歲獨居,我們希望她來跟我們住,媽媽說,這樣她就沒有朋友了。
她的訴求我們聽到了,也尊重她的選擇。
不跟我們住,那我們安裝監視器好了,媽媽說,這樣她就沒有隱私了。
她的訴求我們聽到了,也尊重她的選擇。
我們想要買高階一點的智慧型手機給媽媽,媽媽覺得老人機簡單,好操作。
她的訴求我們聽到了,也尊重她的選擇。
直到小鬼在家猝死的新聞在電視上不斷出現,我們開始派出小輩展示Apple Watch 給媽媽看,媽媽終於同意跟我們到直營店去選讓她不安但仍願意嘗試的尖端科技產品。
我們做孩子的大可以偷裝監視器或是來硬的,但是我們沒有。
因為我媽媽在我們小時候就是如此慈悲的回應我們的需求,尊重我們的選擇,而不是要我們順從她的意志,消滅她感到不滿意的行為。
我喜歡安全依附關係所建構的家庭關係。這樣的關係讓我感受到慈愛,接納與同在。
這樣的關係讓我好喜歡我媽媽。
微博同時刊出: https://www.weibo.com/7476659612/profile?rightmod=1&wvr=6&mod=personinfo
---郭葉珍的《我們,相伴不相絆》-----
博客來:https://reurl.cc/NjZWge (含電子書)
依戀理論三部曲電子書 在 我就喜歡這一型的!|《依戀理論三部曲1:依附》|文森說書 的推薦與評價

原文書名:Attachment & Loss: Attachment (Volume 1)中文書名: 依戀理論三部曲 1:依附提供下我找到最簡單的評測 ... ... <看更多>
依戀理論三部曲電子書 在 郭葉珍- 「你的需要我聽到了」 女兒看到小樹文化寄 ...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女兒看到小樹文化寄來的《依戀理論三部曲1:依附》、《依戀理論三部曲2:分離焦慮》有些驚訝:「媽,你不是說如果沒辦法推薦,拿了人家的公關書會有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