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經濟部台美產業合作推動辦公室 (TUSA) 與亞利桑那州大鳳凰城經濟發展促進會 (GPEC) 於星期二簽署產業合作備忘錄,在 #半導體、#醫療器材 與 #先進製造業 等領域建立產業合作平台。AIT商務組組長歐德瑞參與線上簽署儀式,並致詞表示:「台積電在當地的投資,加上大鳳凰城地區的半導體供應鏈,兩者說明了台灣和亞利桑那州是全球經濟未來的開端。雙方同心協力打造供應鏈韌性,是美台和全球經濟未來蓬勃發展的關鍵。」
Taiwan-USA Industrial Cooperation Promotion Office (TUSA), the Ministry of Economic Affairs, and Greater Phoenix Economic Council (GPEC) signed a MOU Tuesday to establish industrial cooperation platforms in the fields of semiconductor, medical supplies, and advanced manufacturing. AIT Commercial Section Chief Brent Omdahl highlighted during the virtual signing ceremony that, “The TSMC investment and those of the entire semiconductor supply chain now taking place in the greater Phoenix area demonstrate that Taiwan and Arizona are ground zero for the future of the global economy. Together Taiwan and Phoenix are building the supply chain resilience that is so critical to the future success of the U.S., Taiwan and global economies.”
供應鏈韌性supply chain resilience 在 美國在台協會 AIT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美國國務院東亞暨太平洋事務局推文表示:「美國樂見台灣拓展其國際夥伴關係,並讚賞台灣為應對新冠疫情、投資審查及供應鏈韌性等共同挑戰的努力。我們肯定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的設立。」推文請見:https://bit.ly/3zh1laS
@USAsiaPacific: “The U.S. welcomes Taiwan’s expanding international partnerships and its work to address shared challenges, including COVID-19, investment screening, and supply chain resilience. We applaud the opening of the Taiwanese Representative Office in Lithuania.” See the tweet: https://bit.ly/3zh1laS
供應鏈韌性supply chain resilience 在 BCG in Taiwan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波士頓顧問公司 (Boston Consulting Group)和美國半導體協會發布最新報告《強化不確定時代下的全球半導體供應鏈》,點出全球半導體供應鏈上的脆弱環節,為建立長期供應鏈韌性提出建言。
過去三十年來,半導體供應鏈發展出高度專業分工的全球模式,使得產業能夠持續在科技上創新,創造龐大的經濟價值,嘉惠消費者。BCG估算,假設全球半導體主要參與者(包括美國、歐洲、中國大陸、台日韓)都建立完全「自給自足 」的本地供應鏈,以滿足其目前的半導體需求,至少需要多花約1兆美元的前期投資(研發及資本支出)和每年450億至1250億美元額外的營運成本,推升半導體價格整體上漲35%至65%,最終反映在消費者的電子設備價格上。
然而,區域化分工亦暴露了供應鏈上的許多脆弱環節。BCG在這份《強化不確定時代下的全球半導體供應鏈》(Strengthening the Global Semiconductor Supply Chain in an Uncertain Era)報告中指出,在全球半導體的供應鏈上,至少有超過50個產業活動高度集中,由單一區域供應全球65%以上的市場,是潛在的「單點失效,即全部失效」脆弱環節,容易受天災、地緣政治等程度不一的風險影響。
舉例而言,大約75%的半導體製造產能以及許多關鍵材料供應商都集中在中國大陸和東亞地區,而該地區受天災(如地震)和地緣政治的影響較大。此外,全球最先進的半導體產能—10奈米以下的製程—目前都位於台灣(92%)和韓國(8%);這些生產據點可能會因天災、基礎設施受損或地緣衝突而干擾重要的晶片供應。
BCG董事總經理暨全球合夥人、全球半導體業務負責人徐瑞廷指出,台灣占了全球四成邏輯晶片產能,其中先進製程(10奈米以下)的產能就超過九成。BCG在報告中假設,若是台灣出貨中斷一年,可能會影響台灣半導體業者營收400 億美元,全球半導體製造業和下游蒙受營收損失高達4,900 億美元。
BCG認為,為了降低全球供應鏈的干擾風險,不是通過大規模的國家產業政策來追求完全自給自足,這些政策成本不僅高得驚人、可行性也存疑。半導體產業需要細緻、有針對性的政策,加強供應鏈的彈性,擴大開放貿易,同時平衡國家安全的需要。
「除了區域集中風險,地緣政治、國家自給自足政策、人才短缺和基礎研究不足都是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的隱憂。為了強化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的韌性,各國政府正在思考在不同區域打造產能、拓展生產基地和關鍵材料的供應來源,同時在研發投資、培育及吸引人才上投入更多心力。」徐瑞廷是BCG的全球半導體業務負責人,也身兼大中華區科技、媒體與電信(TMT)業務負責人。
徐瑞廷指出,「未來全球半導體供應鏈將以效率與韌性並重,尤其各國政府考慮在國防、電信、醫療等關鍵領域建立最低可行產能(minimal viable capacity)。台灣作為半導體價值鏈上的要角,可以在其他區域或國家進行供應鏈重組、尋求合作夥伴時,積極參與其中,掌握主動權。」
報告全文:https://www.semiconductors.org/wp-content/uploads/2021/05/BCG-x-SIA-Strengthening-the-Global-Semiconductor-Value-Chain-April-2021_1.pdf
相關報導:
【聯合報】 全球半導體供應鏈風險報告:「存在脆弱環節」
https://udn.com/news/story/7240/5405900...
【經濟日報】 BCG:半導體供應鏈有五大潛在風險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12/5407084
【工商時報】 BCG:全球半導體供應鏈存在脆弱環節 台廠營收出貨中斷損失恐達400億美元
https://ctee.com.tw/news/tech/449450.html
【蘋果日報】台半導體牽動9成先進製程 出貨若斷衝擊4900億美元產業
https://tw.appledaily.com/property/20210422/H3YCKGFUIVGP3HSLA6CXW5ESWA/
【自由時報】台半導體業舉足輕重 BCG:台若停工市場損失4900億美元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3508203
【中央社】BCG:台灣晶圓代工若中斷 全球恐損失4900億美元
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2104220183.aspx
【數位時代】半導體產業關鍵製程握在哪一國手裡?5大風險是未爆彈?人才為誰服務?一張圖看懂
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62462/semi-conductor-resili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