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公的小提琴夢
今天,10月22日,是我阿公的忌日,在整理舊照片的時候,偶然發現小時候的我曾經和阿公跨越時空,擺出相同pose的模樣。
想到阿公就想到他的那把小提琴。我的阿公出生於1912年,念中學的時候犧牲了畢業旅行的機會,省下費用買了一把小提琴。可惜的是,他一直沒有機會拜師學藝──因為家裡很窮,付不起學費。幾十年來,他搬過很多次家,那把小提琴都一直留在衣櫥裡。「小提琴」是他少年時期往上提升的夢想,可是一生都未能實現,只能珍藏著他的夢想。
聰穎過人的阿公,因為家裡不是很富有,他的父親又早逝,自台中一中畢業後未能如願,像他身邊很多同學一樣,到日本就讀大學。這些遺憾,深深影響了阿公日後對六個子女的教育要求,不僅期待很高,也把標準設得十分嚴格。
爸爸唸博士時,曾經為了蒐集博士論文資料回到台灣。但在當時的高壓政治之下,他無法不和老朋友們站在一起,參與黨外民主運動。於是,在埋首於黨外雜誌的編寫工作一段時間後,他決定放棄博士學位。阿公知道以後,曾經私下跟爸爸的朋友詢問,父親是不是因為能力不足才選擇放棄博士學位。當時朋友回答他,爸爸如果要獲取博士學位,能力絕不是問題。不過阿公從來不曾向父親詢問有關放棄博士學位的事,雖然他心裡一定很難過。最後,等到爸爸終於拿到博士學位時,阿公已經不在了。這也成了我父親的遺憾之一。
我和爸爸回憶阿公的時候,常想起阿公那些無法實現的夢想。阿公婚後把阿嬤娘家的麵包店頂了下來,小倆口白手起家、拼了命的工作,自力更生。每逢中秋節、農曆年…不管店裡生意多忙,阿公始終堅持不讓孩子在店舖裡幫忙,就算是很簡單的收錢或找零也不肯,反而把六個小孩通通趕去樓上去唸書。因為他家境貧苦,無法實現自己的夢想,只能把夢想放在下一代身上。
和祖父輩比較起來,我們這一代實在幸運得多。雖然父親只是學者、母親在廣告公司上班,卻將所有資源投入子女的教育,讓我們可以自由飛翔。可是這社會仍然有無數眾多的孩子,因為家庭環境的限制無法如願追求自己的夢想。如果我有機會進入國會,我會努力爭取,讓每個孩子都能擁有平等的機會和立足點。這將是我首要關心的議題之一。
我知道,看著文章的你,也和我一樣,正在為了生活努力打拼。或許你也和我祖父一樣,對人生充滿期待,卻無法如願。我們的下一代可以不必如此,如果我們夠努力堅持,為了成就一個屬於自己的台灣夢,讓我們一起加油,一起變得更好。
#阿公有小提琴夢
#你我也有屬於彼此共同的台灣夢
Search
你我也有屬於彼此共同的台灣夢 在 壯闊台灣吳怡農- 阿公的小提琴夢...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我們的下一代可以不必如此,如果我們夠努力堅持,為了成就一個屬於自己的台灣夢,讓我們一起加油,一起變得更好。 #阿公有小提琴夢 #你我也有屬於彼此共同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