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的農業野望】
盛夏將至,疫情趨緩,旅人蠢蠢欲動踏上臺南芒果之旅。
臺南芒果盛名,是因為曾文溪流域帶來的豐沛水量,剛好流經臺南東南山區日照充足且富礦物質的白堊土地,再加上緯度及地形營造了適宜且穩定的氣溫,才造就臺南芒果特殊的香氣與果肉彈性;台江內海的半鹹水水質,更是造就了品質第一的魚蝦,興盛臺南的養殖漁業。
臺南以外銷供果園制度凝聚果農人力,結合農改場作物防災栽培曆及專業知識,應對氣候導致的生理障礙與病蟲害,再以日韓市場要求制定標準作業流程,嚴格控管、穩定果品品質,經過分級選別、共選共進,打進高端市場。
擁有全國唯二國際型濕地的臺南,豐富生態每每登上國際版面,全球都在關注臺南的里海經營,而臺南已透過水資源循環利用系統以及ASC(Aquaculture Stewardship Council)的認證開新漁業運動,拿下歐日市場。
臺南尚青 進擊的臺南農業
#外銷 #臺南芒果 #臺灣鯛
https://www.agriharvest.tw/archives/62730
作物防災栽培曆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在曆法上,今年的「立春」在農曆「春節」之前,這是否也讓您感覺困惑呢?農民曆影響華人文化深遠,從農業、宗教、到居家生活等,都能看到其影響力。當我們在使用「農民曆」時,您是否也有這樣曆法「今天還能適用嗎?」的疑問呢?
這篇來自【上下游新聞網】上的文章,訪問到國家災防中心氣候變遷組組長陳永明,帶我們用科學的角度來認識「農民曆」,也讓我們進一步思考曆法與我們之間的密切關係。
--------------------------------
<廿四節氣中僅部分適用於台灣>
那麼,源於黃河、滑水流域的這套曆法,也能讓台灣農民趨吉避凶嗎?
林和駿找出節氣發源地的中國古都氣象資料後,與台灣東西部六個地方(北、花、宜、東及台中、高雄)的氣候進行比對,發現氣溫的寒暑節奏與節氣詞的描述相似,但有許多超過檢定標準的 ±7日,對農民並不適用。
就細項來看,小雪、大雪等節氣就不適用於台灣,主要因為台灣平地罕有降雪的機會;因為受到太平洋高壓影響,因此台灣最熱的時間點是小暑而非大暑;至於小寒、大寒、榖雨、清明、處暑、白露、寒露等則適用。
<台灣是否能制訂自己的農民曆?專家:不容易>
既然廿四節氣並不完全適用於台灣,那麼我們不是該制訂自己的農民曆嗎?
陳永明坦言,「非易事也!」首先,氣候是動態的,地域、物種等元素都複雜,加上台灣農業太發達了,不少農民還會為了不要跟其他人的收成期重疊而做產期調整,因此訂定一套普及的農民曆是勞而無功。
倒是站在防災的立場,農委會與國家災防中心已著手合作,訂立「作物防災栽培曆」,將廿四節氣結合作物常見災害、生育階段、臨界致災條件及防減災策略等訊息,製作成實用的線上版曆書,供民眾下載參考。
陳永明說,雖然農業栽種有許多細節無法全數涵蓋在栽培曆中,例如彰化的葡萄跟埔里的就不一樣,但因為氣象資料庫中已經累積許多大數據,假以時日,一定能夠做出每個縣市、每個作物的防災栽培曆,作為農民更好的參考依據。<
(以上引用網頁原文)
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144957/?fbclid=IwAR0FT93EWWH3UFH1EnbCkeAKAqSlY54pODkDYQSHlzy5Fc1Gdq-G0v9Hwag
作物防災栽培曆 在 農傳媒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農業氣象大數據📊,如何讓農民看得懂?🤔】
上週全臺豪雨,被外界形容「比颱風天還像颱風」,造成農損6,657萬元,更凸顯出極端氣候下,農業面臨艱鉅的挑戰。
為了讓農民能更精細防災,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預計1⃣4年內設置130個農業氣象站,提供微氣象資料、2⃣制定作物防災栽培曆,為災害提早做防範。
不過外界也提醒,最重要的是如何讓農民使用這些資訊,創造出農民需要的服務模式,政府必須加強與農民溝通,才能讓資訊真正符合需求。>>>http://hyperurl.co/efl9ha
🔹🔹🔹
#農傳媒-與農共聲、與食俱進、與環境共享
>> www.agriharvest.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