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歲的時候,「神」在幹嘛?
在任何領域,能夠被視為指標性人物超過十年,
而且生涯二十八年不論狀態好壞都毫不鬆懈,
並能持續得到所有人極高的尊敬,
這樣的生涯與成就,
用「只有天才能達到的超凡境界」、
「神一般的存在」來形容完全不為過。
我不是棒球迷但一樣知道,鈴木一朗,
是棒球界獨一無二的存在。
看完「天才的人日力 鈴木一朗:51則超越野球的人生智慧」後,
身為運動員的我,對「天才」這個字,有了更深的體認與想法。
鈴木一朗的生涯成就到底是什麼境界?
為不是棒球迷的朋友們,
「簡單」列出幾個他創下的驚人紀錄:
(從大聯盟官網列出他最不可思議的二十項數據中,節取幾項)
1. 美日通算4367支安打,在2016年成為金氏世界紀錄認證的「世界職棒安打王」
2. 大聯盟生涯3089支安打
3. 2001年拿下美聯打擊王、新人王、MVP三項大獎,至今仍是史上唯一。
4. 在大聯盟兩度刷新單季最多安打紀錄
(2001年242支,2004年262支)
5. 生涯前十年都拿下金手套獎,名人堂補手Johnny Bench之後大聯盟第一
6. 美日生涯連續十七座外野金手套獎
(日本1994~2000,大聯盟2000~2010)。
能創下這些被形容為「不可思議」的紀錄,
是單單「天份」兩個字可以完成的嗎?
看完書你會得到很清楚的解答。
了解整個人生歷程後,對他的敬意有增無減,
而且就像我們上次聊到的:
天才不可怕,偏執狂才恐怖。
看完書後有三個心得分享給大家:
一、「我從三歲就開始打棒球,而且我一直非常努力。」
三歲的時候我們在幹嘛?
對自已三歲的時候做過什麼事我連記憶都沒有,
但從三歲開始,一朗的人生已經跟棒球已經產生深刻的交集了。
三歲那年,父親宣之送給他人生第一個棒球手套:亮紅色的真皮手套。
這個手套花了父親半個月的薪水,
是當時他們所能買到最貴、最好的手套。
父親宣之說:「這不是玩具,而是教導他何謂事物價值的工具。」
從那時開始,一朗走到哪裡都帶著這個手套,
在家裡也會跟父親傳接球、模仿揮棒的動作,
把它當成最珍貴的寶物。
「我被教導要重視工作的用具」
「善待球具,你才能成為更好的球員。」
進了小學之後,一朗對棒球所付出的心力,
已經到達我們無法想像的程度。
在他小學六年級的所寫的那篇著名畢業作文〈我的夢想〉中提到:
「從三年級到現在,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當中我有三百六十天都在激
烈地練習。」
一個十歲大的孩子,
每天下午三點放學開始練習到晚上十一點
(這是他由父親陪著一起確實進行訓練的時間,
不是「玩耍」或是「打球」,
而是內容非常明確的訓練,
包括練投、練打、守備練習、打擊場練習…等)
(六年級的時候,發球機球速120公里的球一朗已
經能打得輕鬆愉快,練習場還特別改裝發球
機,將極速調整成130公里,而一朗依然可以駕
輕就熟的打擊。
到了十五歲,練習場經理和父親宣之乾脆將本
壘板往前推移兩公尺,就為了模擬時速150公里
的速球,這已經跟當時日本職棒投手的球速相
去不遠了。)
而〈我的夢想〉這篇畢業作文之所以有名,
除了能看到一朗從小學就開始認真投入志向,
也顯露出他早熟而沉穩的一面
「我的夢想是成為一流的職業棒球選手。
為了實現這個夢想,
我必須在中學及高校階段打進全國大賽,
並表現活躍。
為了能活躍於球場,練習是必要的。」
文中清晰的描述他對未來的規劃,
什麼年齡要達到什麼任務,
每個環節都鉅細靡遺,
口吻之堅定與老練,目標之具體與明確,
完全不像一個小學畢業生會寫的文章。
當然,小時候我們都有自已的夢想,
(我小學時的夢想是當軍人跟生物學家)
每個人都會想像出自已想要的不同未來,
但是在那個年紀,有多少人能像一朗,
具體規劃出達成夢想的步驟跟目標
並願意犧牲小朋友最寶貴的玩樂時間,
紮紮實實的一步步朝著夢想前進?
從一般人還懞懞懂懂的年紀開始,
他就在默默進行超乎想像的訓練,
「天才」,無法述說他的偉大,
也無法定義這些名留青史的人們留下的軌跡。
二、「持之以恆的規律」
對一朗來說,「努力」、「規律」、「挑戰」這些詞語,比「天才」、「成功」更有意義。
關於「天才」,一朗說過:
「如果大家認為不努力也有成就的人是天才,那
我不是天才;
如果努力之後完成一些事的人被稱為天才,我
想我是天才。」
「我從不覺得自已是天才,
只要回顧自已每天做了多少折磨人的練習,
就不會這樣想了。」
天賦的條件,一朗絕對有,
對「天才」這個形容詞的否定,
不是他無謂或虛偽的自謙,
而是自已一路走來,他很清楚自已付出多少,
用這麼單薄的字眼來形容,
是膚淺,是外行人才會有的變相傲慢。
在職業運動的世界裡,
競爭激烈的程度是一般人連想像都達不到,
光是能跨進「世界」這個領域,
就已經是萬中選一的精英們都難以企及的目標,
而在世界級的殿堂能稱雄的強者們,
為了完成挑戰達成目標所投入的心力,
與過程中刻苦磨鍊出來的超凡精神力,
讓他們可以日復一日的重複艱苦的訓練,
可以承擔足以令人崩潰的精神壓力。
他們對成功的執著與想法,
跟凡人想像中「天才」的輕鬆寫意或瀟灑,
是截然不同的。
關於「成功」,一朗說過:
「『成功』是非常模糊的事,沒有必要去追求他
人所認為的『成功』。」
「其實我很討厭『成功』這個字眼,
……如果用『成功』當判斷基準,覺得會成功才
去嘗試,覺得不可能成功,就連試都不試,
這樣將來一定會後悔的。
對於自已想做的事,就放手去挑戰吧!
不是因為覺得能成功才去做,
而是發自內心地想要嘗試看看,
這樣不管結果如何,自已都不會後悔。」
我相信能在歷史上佔有一席之地的頂尖人物們,他們的求勝慾望跟他們的實力絕對成正比,
但是心中帶著追求成功的強烈渴望的同時,
能夠冷靜否定世俗價值觀下的成功,
而以內心的聲音與自我期許作為衡量標準,
這才是讓他們可以持續超越巔峰的動力。
取得勝利、拿到冠軍榮耀,對他們來說,
都只是一個通過點,
不是他們生涯唯一的目標。
關於「夢想」,一朗說過:
「達成夢想與目標的方法只有一個,就是累積微
不足道的小事。」
一朗的夫人弓子,曾經說過一個生活小故事,
關於她看到一朗為了努力所培養的驚人習慣:
「躺著睡覺的時候,
他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翻身朝反方向睡,
然後一直重複相同的動作。
有一次我問他為什麼,
他說:『因為老是將身體的重量壓在同一邊的
手腕和肩膀上睡,會破壞身體的均衡,所以即
使是睡覺也要小心。』」
就連睡覺的時候,他都惦記著自已的身體狀況,
以隨時維持最佳狀態為最高原則,
羨慕他的成就的同時,靜下心想想,
為了完成目標,我們願意付出多少?
對於努力,一朗說過:
「將有限的時間資源花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就沒有資格談論自已的
目標。」
「每天練到精疲力竭是我的目標,
而我也做到了」
「我不敢說自已比任何人都還要努力,
但我內心有一把尺衡量自已的極限,
每次一點一點去超越極限,然後不斷重複。
因為這樣,我才能成為現在的我。」
「所謂的『準備』,
就是排除任何可能成為藉口的因素,
並且竭盡所能去做到所有你想得到的事。」
「我每天都傾盡全力,毫無保留。
如果還有餘力,那就是我的問題。」
「世人對我評價不一,這是他們的自由,
但我不會因此而感到困惑。」
把外在影響降到最低,
用毫不懈怠的精神,透過無止境的自我提升,
把可控制的因素全部牢牢掌握在自已手上
這是所有領域的頂尖人士,共同具有的心態。
至於天才不天才,在他們的心裡,
根本容納不下這麼淺薄的念頭。
三、「天才的人間力」
作者在書中所講述了另一段精采的故事(也是書名):
「小久保裕紀,另一位日本職棒的明星球員,
曾在1995年,
從一朗手下搶走「全壘打王」的寶座
(當年所有跟打擊有關的獎項,
除了「全壘打王」之外,都是一朗得到)
但他在1996年開季陷入低潮,
心態也開始焦慮起來。
與一朗在明星賽前一起跑步熱身時,
小久保忍不住問一朗:
「你打球的動力從來沒有減少過嗎?」
一朗反問:
「小久保桑難道只是為了數據在打球嗎?」
小久保回答:
「可能吧,因為我如果沒有打出應有的數據,
先發地位就不保了。」
就在這時候,一朗凝視著小久保的眼睛,
緩緩道出自已打球的動機:
「我的內心有一顆亟待琢磨的石頭,
透過棒球,我要讓它閃閃發光。」
聽完一朗這句話,小久保為自已問了這樣的問
題而感到羞愧滿臉漲紅。
一朗打球不是單為了追求成功與數據,
而是希望透過棒球,透過他的投入與熱情,
打磨他的『人間力』,
指的是作為一個人的綜合能力,
著重在為人處事的修養與智慧。」
透過這個故事,我們很清楚的看到,
一個追求偉大的人,
他的眼界與心態跟同儕相比,
是在完全不同的次元,
如果空有天份,沒有自覺,
沒有歷經刻苦的訓練與人生經驗,
不可能達到一朗跟其他英雄人物們的高度。
即使是眾人口中的「天才」,
他們仍然把自已當成「人」,
然後即使天賦爆棚,
卻依然比所有人都付出更多。
雖然鈴木一朗與他所代表的這些英雄們,
與我們的距離如此遙遠,
但是不要忘了,我們可以在遠望他們,
看著他們高高在上的同時,
用心塑造我們自己的人生,
培養自已的「人間力」,
透過熱情與付出,淬鍊自已的修養與智慧;
也不要忘了一朗說的,
不要在意何謂「成功」,放手去挑戰,
也不要忘記把他對「努力」的看法與堅持,
當作我們要時時刻刻提醒自已的動力,
連「神」都努力不懈,我們身為凡人,
又怎能坐看自已的人生就此一無所成呢?
就算咬緊牙關咬到牙都裂了,
我們也值得在生命中,留下屬於自已的印記。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5萬的網紅韋禮安 WeiBird,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Podcast 數位平台點播 : https://weibird.fanlink.to/BirdBirdTalkS01 🔔 訂閱韋禮安官方頻道 : https://pse.is/WeiBird_Sub 創作歌手韋禮安跟他的朋友們或不是朋友的人們聊天 Singer Songwriter Wei...
何謂眼界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甜點新聞 / News] Pierre Hermé Paris 推出和風系列甜點 / Pierre Hermé launches “le Japonisme” collection
這兩天臉書充滿著各種「台日友好」、「感謝日本」的相關訊息。台灣人感激日本,是因為後者有情有義、在危急時刻伸出援手,許多人已摩拳擦掌準備大買日本商品、甚至對換好日幣,只等疫情平息、再次開放旅遊的那天。而一向傾慕日本的法國人,或許也該要感謝對方長期提供各種文化、美學與美食相關的靈感,刺激自己的大師再次開拓新篇章。
在創造風味上難有匹敵的大師 Pierre Hermé 於法國餐飲業重新開放後,同樣宣布了令人興奮的新消息,不過,大師並未從自家經典出發,反而被日本啟發,宣布推出「Le Japonisme」和風系列產品,和許多法國甜點師使用日式食材不同,Pierre Hermé進一步從「#日式甜點」本身借鏡,除了慕斯蛋糕、莓果塔、磅蛋糕、馬卡龍、冰淇淋等法式甜點外,更推出 #麻糬、#日式草莓蛋糕 與 #蛋糕捲等對法國人來說充滿新鮮感的品項,連「#切片蛋糕」也堂堂進入法式甜點蛋糕櫃。
📌 #來自日本的影響持續而強勁
過去幾年中,巴黎甜點持續受到來自日本的影響。除了越來越多甜點主廚開始使用抹茶、柚子等食材外,也有些日式甜點異軍突起,受到巴黎人的歡迎,例如麻糬(#mochi)。巴黎不但開設有麻糬專賣店 La Maison du Mochi(麻糬之家),甚至在某些超市的冰淇淋櫃竟然也可以看到販售冰淇淋麻糬。而日本甜點師如 Morihide Yoshida(MORI Yoshida 甜點主廚)、Moko Hirayama(Mokonuts 甜點主廚)等逐漸在巴黎甜點圈與社群媒體界崛起,不僅再度提升了「日本」的聲量,他們的作品如草莓蛋糕捲、味噌芝麻餅乾等,也同樣打開了法國人的眼界。
📌 #法式甜點邊界再度擴展
在此同時,不要忘了 Pierre Hermé 可說是法國最早與日本有接觸的甜點師之一,1998 年,他以「Pierre Hermé Paris」為品牌開設的第一家店面,是在東京而不是在巴黎。而他平常就是一個會四處探訪,跑遍各地嘗新、再加以翻轉運用的甜點師,推出和風系列並不意外。但除了口味,進一步以麻糬、海綿蛋糕等挑戰法國人對甜點的固定想法,顯示大師也認為,這些商品不再只有少部分前衛人士鍾愛,而有成為大眾商品、甚至進一步豐富法式甜點品項的潛力。
他指出:「在此系列中,我試著用創新的型態、味道與質地去呈現日本人的卓越、美感與完美的品味。」對驕傲的法國人來說,如果有另一個異文化能讓他們毫不保留的推崇,大概只有日本能辦得到。本次在蛋糕類商品中,除了法式慕斯蛋糕「Jardin Japonais」(和風花園)的個人尺寸依舊以法式手法一一獨立淋面、裝飾外,日式風格的 Ispahan 鮮奶油蛋糕(Shortcake Ispahan)、柚子與孟加里巧克力蛋糕捲(Roll-Cake Azur*)等,皆採用日式甜點店常用的切片蛋糕形式呈現。Pierre Hermé 還透露,過去當他前往日本開店時,當地人都告訴他,如果要在日本取得成功,蛋糕捲和鮮奶油蛋糕都是絕對不可少的品項,但他最後決定不這麼做。23 年後,他終於發現「如果能結合品牌的招牌風味組合、將它們製作出來,還是挺有趣的。」
或許我們可以期待,再過數年,不只拉麵、壽司,鮮奶油蛋糕、麻糬、銅鑼燒等,也將成為法國人日常生活的一景;而繼抹茶、柚子、黑芝麻之後,法國人或許終將接受,紅豆泥、蜜紅豆也是和栗子泥、糖漬栗子一般不分上下的美味。
和風系列作品將於 6 月 7 日開始正式發售。別忘了點照片看詳細解說!👇🏻👇🏻👇🏻
*「Azur」和 Ispahan 一樣,也是 Pierre Hermé 創造的風味組合之一。不同於 Ispahan 結合玫瑰、荔枝、覆盆子,Azur 則結合了柚子與法芙娜孟加里 64% 黑巧克力(Valrhona chocolat noir Manjari 64%)。來自馬達加斯加單一產地的孟加里黑巧克力,有著明豔奔放的紅莓果酸香,個性突出。
🔖 延伸閱讀:
Pierre Hermé 與 La Maison du Chocolat 攜手推出純素甜點:https://tinyurl.com/43rw6kws
不只是馬卡龍的代名詞:Pierre Hermé 的重要成就與深遠影響:https://tinyurl.com/y59dxvfv
從亞洲甜點在巴黎思考何謂台灣味:https://tinyurl.com/yz3959nw
亞洲甜點在巴黎的還魂與新生:https://tinyurl.com/kpns2ety
#yingspastryguide #yingc #paris #PierreHermé #LeJaponisme #日本 #巴黎
何謂眼界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伸展靜心瑜伽—小班基礎類私人課 招生
新的一期將在5/28(五)開課,歡迎加入!
剛開始學習瑜伽時,很追求爆汗、有運動效果,還要拉得很深,身體才會舒服。後來在進修師資班時,才知道瑜伽並不只是一種運動,同時也是心靈修行,不僅只是體位法,還要做調息法、靜坐。多年後,終於接觸到喜馬拉雅瑜伽傳承,才開始一段深入心靈的旅程,規律靜心、研讀瑜伽經、每年到印度閉關靜默,妥善安頓身心、認識自己,但最重要的,依然是每日的自我練習。
向內探索的瑜伽旅程很不容易,一般人往往只能停留在淺層的地方徘徊,如何拓展自己練習的眼界與深度,才能走向內在平靜的所在呢?這也是我想開這堂課的原因,透過每周九十分鐘類主題課程的方式,讓你有動,但也會有靜,觸及瑜伽靜心的層次,並跟學員分享何謂穩定舒適的體位法練習,帶入調息法、放鬆法,同時安排足夠的時間靜坐。或許一個月會有一本指定瑜伽讀物,讓我們能在課堂中一起討論、實踐。
適合族群:
👉對於喜馬拉雅瑜伽傳承有興趣的朋友
👉喜歡小班制的初學者,或完全無瑜伽練習經驗者
👉想在身體練習的基礎上,繼續探索瑜伽的其他層面
👉練習瑜伽多年,卻始終不知該如何靜坐的人
👉想知道怎樣的體位法練習有助於靜心
👉想瞭解瑜伽調息及呼吸的方法
👉想透過瑜伽放鬆,緩解壓力者
👉失眠、焦慮、恐慌、憂鬱者,希望透過瑜伽安頓身心
👉年長者、孕婦、患有舊傷者
*時間:每週五下午15:30-17:00(90分鐘)
*地點:台北市松山區民權東路三段153巷4弄6號2F(近捷運中山國中站)
*本期開課日期:5/28、6/4、6/11、6/18、6/25(若有更動,以實際開課日期為準)
*開課人數:本班為類私人課程,達二人報名即可開班,八人即額滿
*費用:
1.單堂體驗:每堂700元
2.報名堂全勤5堂優惠價3000元,4堂優惠2400元,1-3堂以單堂計費
*請假規則:
期待大家能穩定規律出席,提供全勤優惠,故請在報名前確認行程,報名後請假不補不退。若不確定自己能夠出席,請參與單堂課程。
*報名方式:
為確定實際報名人數,請匯款後再填寫表單,方能保留名額:
https://forms.gle/Gr1TQ7XGJ7XfKzhF9
*繳費方式:
國泰世華銀行 和平分行
代碼:013
帳號:267-50-604910-1
戶名:張以昕
*詢問方式:
臉書粉絲專頁Facebook:搜尋「瑜珈這檔事」
Line ID:winstar1220
信箱email:winstar1220@gmail.com
【關於Phoebe Chang 張以昕 老師】
Phoebe是一個喜歡書寫的瑜伽人,現居台北,讀過中文研究所,得過一些文學獎,擔任多年的報紙專欄作家,也曾走過一段身心失衡的日子,獨自沉浸在文字的世界裡,不斷締問生命的意義。直到瑜伽出現,溫柔地為她抹去心靈厚重的陰霾,重新照見陽光。
現為全職瑜伽老師。自碩士班二年級開始接觸瑜伽,二○一三年取得美國瑜伽聯盟Yoga Alliance RYT200認證後,持續練習及教授瑜伽至今,對象包括成人、兒童、親子及孕婦,並數度赴印度接受喜馬拉雅瑜伽傳承的師資訓練、靜默研修。
著作有《愛動女孩瑜珈課》(2017,零極限)、《瑜伽這檔事》(2020,有鹿文化),即將出版《瑜伽練習者求生指南》(2021,有鹿文化)。
教學資格認證
*美國瑜伽聯盟Yoga Alliance RYT200師資訓練,2013
*Yoga Zoo兒童瑜伽動物園95小時兒童瑜伽師資訓練,2015、2018
*印度Swami Rama Sadhaka Grama喜馬拉雅傳承瑜伽師資訓練一、二階段結業,2016-2018
*特殊兒童瑜伽Yoga For The Special Child 48小時師資訓練,2017
*美國瑜伽聯盟Yoga Alliance RPYT95小時產前與產後瑜伽師資訓練,2017
*美國瑜伽聯盟Yoga Alliance RCYT95小時兒童瑜伽師資訓練,2018
何謂眼界 在 韋禮安 WeiBird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Podcast 數位平台點播 : https://weibird.fanlink.to/BirdBirdTalkS01
🔔 訂閱韋禮安官方頻道 : https://pse.is/WeiBird_Sub
創作歌手韋禮安跟他的朋友們或不是朋友的人們聊天
Singer Songwriter WeiBird chats with his friends and nonfriends.
—
♪ EP11 左光平|幽默而不刺探,勵志而不炫耀
從小住在中視旁邊的左光平,假日閒來無事的樂趣,是去錄影現場當觀眾。因為喜歡這樣的氛圍,經常去參觀錄影的他,也和電視台的工作人員熟稔起來,22歲已經在電視台打工,開啟他的娛樂圈生涯。
因為參加電視台的歌唱比賽,經由介紹之下,踏入廣播節目主持人的行列,一晃眼就數十年,發片也不曾放棄這份工作。他笑說,當時如果沒進中廣,現在就會聽到他在警廣報路況。
當年為了一圓歌手夢,他報名《東森新人王》第一屆比賽,並獲得冠軍。而簽約後,緊接而來的挑戰是,為期只有三個月的唱片製作期。這讓他不顧一切豁出去,把所有創作都丟出來,能用的就用,不能用的就改,不能改的就唱別人的歌;最後,帶著他的歌,飛去馬來西亞找彭學斌老師,僅僅花了10天錄製完第一張專輯《I Start to…》
然而,發片時正好碰上星光幫熱潮,導致成績不盡理想,這著實讓他感到很沮喪。他坦然地說,雖然音樂製作的流程,並不是想像中「成為歌手過程該有的樣子」,但他還是覺得幸好有發過,畢竟努力比賽都是為了能出一張屬於自己的專輯。
成為廣播主持人數十年,左光平有自己的堅持,他不喜歡提問尖銳的問題,因為不想收拾局面;比起直接詢問結果,他更喜歡和來賓聊聊過程。只要感覺來賓好像要哭了,他就會立刻進歌:「我才不要面對這個狀態!」
曾經碰到棉花糖來訪三分鐘就大哭,讓他無奈地說:「你可以晚點再哭嗎?還是我們先聽歌再回來?」
對他來說有特別難訪的人嗎?他認為沒有,但反而是因為和楊乃文太熟了,直到現在,都不知道該用什麼樣的角度訪問她。
問他,在娛樂圈輾轉做了很多工作,最喜歡的事情是什麼?他毫不猶豫地回答:「我喜歡收歌,驚喜很多!那個狀態是我在做唱片的環節裡最喜歡的!」然而也有他最害怕的事,他說:
「每次想到要拍MV就很頭痛!」
[越沉默,越自由]
左光平還提到,每份工作的轉換期,一定會讓自己好好放個假,重新調整狀態,學會放慢步調。這幾年他體會到何謂「越沉默,越自由」,現在只要起心動念,週末就會飛去日本一趟,但不張揚。
業界裡至今影響左光平最深的人是陳鎮川,他在經營藝人的角度上,不會以預算為首要考量,而是評估這個概念是否成立,再看能否用其他資源來完成。這打破了以往他對經紀工作的思維,使他眼界變得更寬廣。
被川哥欽點,接下艾怡良經紀人工作的左光平,在娛樂圈還會面臨很多新的挑戰,立志40歲就要從娛樂圈退休的計劃,能順利達成嗎?
ISRC|TWFG72001112
──♫─ 更多韋禮安 ─────────────────────────
韋禮安 WeiBird FB|https://www.facebook.com/Weibird.official
韋禮安 WeiBird IG |https://www.instagram.com/weibirdmusic/
韋禮安 WeiBird WeiBo 微博|https://www.weibo.com/weibird
#韋禮安 #韋禮安跟你鳥鳥天 #BIRDBIRDTALK

何謂眼界 在 2023-04-09【更新的眼界(二)寬闊決定境界】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經文:《馬太福音》9章17節證道:李玉雄傳道記錄:楊彥琳姊妹. ... <看更多>
何謂眼界 在 福音講座『寬廣的眼界 從心開始--鄭炤仁博士(華電聯網公司副 ... 的推薦與評價

Live chat replay was turned off for this video. ... <看更多>
何謂眼界 在 境界决定成就什么是眼界?眼界是所见事物的范围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眼界 是所见事物的范围,借指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宽度或广度。 什么是境界?境界本为土地的界线,常指人们思想认识上所达到的深度与高度。 一个人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