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治理,地方先行,六大訴求,議員響應🌤
最近因極端氣候所帶來的衝擊,眾多縣市水情告急,顯示氣候緊急狀態已現在進行式、全面性地影響日常生活與各種產業。上週地球日時蔡英文總統宣示「2050淨零碳排是世界的目標,也是台灣的目標」。
要達到淨零碳排的目標絕不能光靠中央,也需要地方共同協力才有機會達到,且縣市政府比起中央有更多施政彈性與空間,應善用地方的權限訂定出更積極的減碳路徑。國際上也紛紛可見有許多城市提出比國家更積極、更具野心的氣候目標,包括淨零碳排、100%使用再生能源、提升能源自給率或建築節能效率、訂定運具電動化目標等。
「能源轉型推動聯盟」,整理過往各地方能源評比結果,以及國內外值得效法的氣候治理案例,提出以下六大訴求:
1⃣️具體可行且因地制宜的長期氣候目標及策略
2⃣️完善氣候治理架構,編列氣候治理預算
3⃣️積極提升能源效率,強化管制力道與範疇
4⃣️健全綠能發展機制,納入利害相關人共商
5⃣️加嚴管制用電大戶,強化大戶綠電責任
6⃣️低碳交通納入整體運輸規劃
地球公民一直以來持續關心交通部門的減碳,交通減碳的三大原則包含減少移動需求、移轉私有運具使用至公共運輸、改善運具能效。政府應當優化大眾運輸的便利性,同時降低私有運具的便利性,將汽機車使用移轉至公共運輸,減少市區空污及碳排。
-
更多國際案例以及六大方案全文請上👉 https://bit.ly/3sPa1S1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470的網紅蕭美琴立委辦公室,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花東地區發展條例」的施行至今已超過3年,而本應1年提撥40億元、10年提撥400億元的「花東地區永續發展基金」,截至去(102)年為止,運用於花東兩縣市的預算僅有十幾億元,甚至於104年花東基金所提撥的金額數更僅有3億多元,令外界質疑花東基金執行率過於偏低,其執行成效也未能符合花東兩縣居民原本的期...
低碳交通納入整體運輸規劃 在 黃郁芬 台北市議員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針對核四存廢的議題:
2014年的柯文哲候選人說,「所有政治人物都應該對核能問題表態, #不准再講屁話。」
2021年的柯文哲市長卻說,「 #年輕人帶頭搞意識形態,真的很不高興。」
柯文哲市長常說,「政治不難,找回良心而已;執政不難,莫忘初衷而已。」這句話,我要原封不動的還給那個前後不一、態度搖擺、 #已經忘記初衷的柯市長。
能源轉型、非核家園是紮實的政策討論,上至中央經濟部、下至台北市政府產發局,都提出實際能源轉型的執行方向,一步一步提升能源自主率,我在議會也好多次與產發局討論能源轉型的議題。
而核四就在鄰近的新北市,如果 #拼裝車核四 真的重啟,台北市也在核四核災的影響範圍內,數百萬人必須被迫疏散。
核四絕對不是意識形態的問題,而是 #非常實際的政策問題;核四絕對不只是中央的問題,再生能源的推動、核災的應變措施,都是台北市政府的權責所在。
柯文哲市長把核四存廢打成是「愚人的問題」,不啻是在所有台北市民、所有公投連署人、所有辛苦推動能源轉型的公務員臉上, #狠狠打上一巴掌。
柯文哲市長說年輕人操弄意識形態,更是 #背棄了所有曾經支持他的年輕選民。到頭來,年輕人對於柯文哲來說,還是一個用完即棄的存在,選舉時重視年輕人的聲音、選完後就把年輕人的聲音都貶低成意識形態的操弄。
如果柯市長要說「愚人的問題,智者無法回答」,那就請明明白白、勇敢說出黃士修所提、國民黨全力支持的公投「是否同意核四啟封商轉發電」是愚蠢的問題。不要 #不敢批評國民黨、只敢批評年輕人。
我只希望,2021年的柯文哲,會因為2014年的柯文哲所說的話,而感到羞愧。
最近剛好收到 #能源轉型推動聯盟 所發起的「#能源轉型地方先行:地方氣候治理六大訴求」連署書,每一點訴求都是做為地方政府可以去做、應該去努力的方向,我也馬上簽署支持。
能源從來就不只是中央的議題。柯文哲市長與其在質詢台上貶低議員、在受訪時貶低年輕人、把能源的問題丟給中央,還不如有擔當一點,多花一點時間檢討改進台北的能源轉型政策,這才是負責任的首長該做的。
一、具體可行且因地制宜的長期氣候目標及策略
二、完善氣候治理架構,編列氣候治理預算
三、積極提升能源效率,強化管制力道與範疇
四、健全綠能發展機制,納入利害相關人共商
五、加嚴管制用電大戶,強化大戶綠電責任
六、低碳交通納入整體運輸規劃
低碳交通納入整體運輸規劃 在 廖子齊 新竹市議員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我支持【能源轉型 竹市先行】
自從我開始在粉專講什麼 #能源轉型、#2050淨零碳排 以後,有些鄉親和朋友會來問我,到底什麼是能源轉型?
其實能源轉型簡單來說,就是要把我們日常生活中電力、交通、產業製程到家裡的各種能源使用,從非常仰賴燃燒化石燃料(煤、油、天然氣),排放大量溫室氣體的結構,轉型成使用零碳排的潔淨能源,這是為了要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避免氣候變遷的衝擊變得更大。
所以我一直很關心新竹市的再生能源發展,特別是 #屋頂太陽能,沒有大型發電廠的新竹市,最能推也最應該用力推動的就是屋頂太陽能發電。
但我們能做的還不只如此,我響應了關心能源議題的民間團體「#能源轉型推動聯盟」的「#能源轉型地方先行:地方氣候治理六大訴求」的議員簽署支持。
.
未來我在市政上會積極地要求新竹市朝六個方向努力:
1. #具體可行且因地制宜的長期氣候目標及策略:新竹市要有更前瞻同時可行的減碳及調適目標與策略。
2. #完善氣候治理架構,編列氣候治理預算:跨局處要整合一起面對氣候治理,要編列自有的氣候治理預算。
3. #積極提升能源效率,強化管制力道與範疇:要更積極地針對新竹市不同對象發展適合的節能政策。
4. #健全綠能發展機制,納入利害相關人共商:再生能源要發展,但要在對的地方,納入利害關係人表達對再生能源發展的意見。
5. #加緊管制用電大戶,強化大戶綠電責任:用電多的人有責任協助再生能源成長。
6. #低碳交通納入整體運輸規劃:城市要發展減少碳排放的交通方式。
新竹市是個用電多用水量也多,小而美的城市,但我們一定也能善用新竹引以為傲的科技素養,務實地朝向低碳社會能源轉型之路前進。
太陽光電貼文
https://reurl.cc/MZg0zK
低碳交通納入整體運輸規劃 在 蕭美琴立委辦公室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花東地區發展條例」的施行至今已超過3年,而本應1年提撥40億元、10年提撥400億元的「花東地區永續發展基金」,截至去(102)年為止,運用於花東兩縣市的預算僅有十幾億元,甚至於104年花東基金所提撥的金額數更僅有3億多元,令外界質疑花東基金執行率過於偏低,其執行成效也未能符合花東兩縣居民原本的期待。
1.農業,是花東地區就業人口比例最高的行業,也是最需要政府用更多心思和相關政策配套來輔助的產業。台灣的農業型態大多屬於小型農業及部落農業的性質,在未來整體貿易自由化趨勢的衝擊下,必定將遭受嚴重的損害。政府必須研擬其他相關配套予以整合小型農業及部落產業,以確保台灣農民的生存,開拓另一條「小型農業新生機」。
2.花東地區擁有自然不受污染的環境,所生產的農產品深獲民眾肯定,是政府應該大力推動的優點之一。但長久以來,花東農民所遭遇的,是自行生產的農產品無法加工的困境。除既有的農會體系加工系統外,一般小型農業戶或偏遠部落農業戶,無法將其自己所生產的農產品進行簡易加工,必須運送至西部縣市才能進行處理。往返不僅耗費多時、必須負擔更多運輸成本,也違反現行世界各國所推動的低碳綠能原則。所以國發會應利用日前所公布的「花東產業六級化發展方案」,有效解決小型農業無法簡易加工處理的問題,提出一套「簡易加工設備資源分享」的方式,解決小型農業戶所面對的窘境。
對此,管中閔回應,「花東產業六級化發展方案」的提出,便是為讓花東充分運用花東1級產業之發展優勢與2、3級產業的發展契機,強化產業6級化合作鏈結發展,針對在地小農、社區型農業及合作型農業,透過社會企業或地區性研究服務機構,協助創新產品及地區型小型加工包裝、改善銷售通路,建立完整行銷系統,實際帶動產業經濟效益。
3.若政府無法在蘇花改通車前提出一個有效的解決方案,待蘇花改通車後,花蓮將會陷入嚴重的交通阻塞,屆時居民的生活品質及自然環境將會大受影響。國發會主管花東基金的運用,應防範於未然,積極以基金支應方式,研擬一套綠能交通配套方案。管中閔回應,國發會將會以基金支應的模式,進行花東綠能交通營運方案的評估與規劃,藉由交通問題的解決促進產業經濟運輸效益的提升,並且透過花東基金合作事業的形式,藉以培養更多專業領域的人才,以有效串接整個花東地區的觀光亮點,讓未來花東服務產業更加升級。
最後,管中閔更公開允諾,要求各行政部門務必於2個月內,針對今(103)年10月初國發會所公布的「花東產業六級化發展方案」提出「行動方案」,並進一步納入花東地區在地專家及產業的意見,以確實符合花東在地需求。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xRkBw7I9rGU/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