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全日語實戰會話課 台北場 第一回|#桃李畢業生限定課程
籌備許久,於上週三,桃李畢業生限定(註1),在台灣第一次的桃李全日語實戰會話課(註2)順利在桃李台北教室舉行囉!大成功!
比照日本桃李的規格,參加成員總共有四個日本人及八個台灣人,分別來自2015年、2017年、2018年、2019年四個年度,六個不同的班級的桃李畢業生,某種角度來看,也算是畢業之後的課外交流了XD連續兩個小時,全日文聊不停,大家都捨不得休息XDD 看來是開始找回語感了!
那麼來說說為什麼桃李要舉辦這個單元吧!
「回來台灣之後,日文忘得差不多了...」
「回來後都沒有可以日文會話的對象…QQ」
「想找日本人練習日文,但是不知道從哪開始…」
對於很多日本留學後回國的人,應該都常有上述的煩惱,雖然也是有解決的方法,例如上網找日本人的學伴語言交換,或是參加補習班的會話班都是不錯的方式,不過當然也有相對應不方便的地方。
#以找日本人學伴來說,由於是語言交換,日本人這方也想要練習中文,所以通常是以中文一半日文一半的形式進行,除了使用日文的場合只有50%左右的比例之外,由於可以使用中文的關係,所以也無法強迫自己用全日文去對溝通,反而容易事倍功半。
#如果是去補習班參加會話課的話,通常一個會話課的學生人數可能是4-6位,所以一個小時裡面可能最多也只有15分鐘左右的時間可以講到日文,另外以費用來說,坊間的會話課一個小時的學費大多介於台幣300-500元之間,如果連上兩個小時最高可能就會需要 台幣1000元左右的花費,其實長期來說也是相當驚人的。
所以,桃李的團隊在觀察到這些情況之後,便想說也許我們能夠用更有效率且扎實的方式來幫助已經畢業回國的學員們,而且它必須是要能夠長期且規律地舉行,並在費用上是能被大家負擔的,最後,我們就有了將「桃李全日語實戰會話課(註2)」移植到台北舉辦的想法。
說到在今夏開始舉辦,桃李獨家首創的全日語實戰會話課,在成效及回饋上都比想像中還要更好,幾乎所有的同學都有明顯的進步,最顯而易見的好處有兩個:一是初次參加時的學員會發現自己需要更加緊學習才能夠順利對話,會有危機意識,第二是大家也更有機會輸出每日所學,而移植到台灣舉行,無非是希望能夠馬上幫助到已經回國的桃李畢業生們能夠找回當初的語感,並持續精進,不會因為回到台灣就沒有學習日文的動機。
實際成效來說,在上週三第一次舉辦之後,我們發現大家雖然略有生疏,但很快地就進入狀況,日本人的會話夥伴們也說大家日文的講得很好,看來是不錯的開始唷!希望可以繼續保持:))
而為什麼我們會挑選禮拜三進行這個課程呢?因為畢竟桃李的學員有95%都是上班族,所以週一週二通常是最忙的時間,所以我們沒有考慮,而週五又靠近週末,很多人都希望晚上可以去放鬆吃喝一頓,所以當然週四跟週三是最適合的時間啦!在經過問券調查之後,我們就決定要在每週三的晚上七點半到九點半舉行了,而表定八個名額,在十月後半的參加人數也已經來到15−16人了,整個爆棚啊~~很有可能要加開第二場或是假日場了!這部分會視整體情況再跟大家報告囉!
最後大家應該會想要知道在台灣的「桃李全日語實戰會話課」是怎麼計費的,雖然他跟 #桃李行前先修班 及 #桃李返台N3檢定班不同, 並不是免費的,但如前面所說,如何讓桃李的畢業生回國之後還能夠輕鬆的負擔,並且長期且有規律地舉行這個單元是非常重要的重點,所以我們在試辦期間,兩個小時的費用是 台幣100元,一個小時只要五十元,而這個費用包含了課程費用、場地費、零食與茶水的費用,基本上是完全不計成本的方式在營運XDD 我們也試算了一下,相較於坊間補習班的日語會話課,我們大概只有 10分之1不到的價格,這邊也用簡單算式給大家參考一下👇👇
➡坊間日語補習班會話課
30小時 9000元,一個小時約300元,一班約四個人,每人分配到約15分鐘,所以每個人的費用大約是75元 / 15分鐘(一小時除以四個人),一個小時的話就是75x4=300元。
➡桃李的全日語實戰會話課(試辦期間)則是
2小時100元,一個小時約50元,一個會話群組是二個人,每人分配到30分鐘,所以每個人的費用大約是25元 / 一小時
所以300元除以25元的話,是12分之一的價格(約8.3%的價格),超級便宜啊啊啊!就算試辦期間之後或是在不同地區舉辦變成兩倍的價格,都還是市面上的6分之一(約16.6%的價格),非常經濟且划算,用台灣媒體最喜歡的換算法來看,參加一次桃李會話課的價格,大概是一杯珍奶都不到的價位,長期參加也不會覺得有負擔。
心動了嗎?十一月的課程時間已經出來了,還沒填表的同學快點填表吧!
整體參加人數越多我們就越有機會加開場次,外縣市的同學們也一起集氣,看是否有機會在台北以外也舉行囉!
備註:
註1: #桃李畢業生限定
這個課程是專屬桃李畢業生限定參加的課程,是回饋桃李學員們的特別加值服務,採會員VIP制,恕不開放一般民眾參加。
註2:#什麼是「桃李全日語實戰會話課」
桃李全日語實戰會話課是桃李獨家且首創的課程,原先是輔助在桃李進修三個月的同學們可以更加強日語會話力所開設的單元,由一個日本人對兩個台灣人的組合所進行的聊天式會話課,由於是全日文的關係,所以更能夠激發出同學們的潛能。
#全日語實戰會話課 #台北場 #試辦 #桃李學員限定 #桃李加值服務 #大人的新日本留學 #最多在職人士選擇的日本短期留學機構
以找日本人學伴來說 在 找家教, 找語言交換, 找才藝交換- Looking for Tutor, Language ... 的推薦與評價
我是從日本神奈川縣來的夏夏海 我現在就讀在高雄的大學,來台灣差不多三年了 用中文溝通都OK,如果想要跟日本人學道地的日文可以 來找我喔~我會拼命的教您們,有興趣 ... ... <看更多>
以找日本人學伴來說 在 [心得] 交換心得分享- 看板JapanStudy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本人是碩士出國交換,因為論文沒有寫完,
所以上學期基本上都在趕論文,覺得真的非常浪費時間,
寫完之後,中間的論文口試程序等,
也請朋友、學弟妹幫忙處理,欠了非常多的人情債。
因此建議如果要來交換的話,一定要把台灣的事情做完才出國,
才能好好的享受日本生活!
1、前言:放寬心胸體驗日本生活
在出國前自己的日文能力並不是很好,
自己很慢才開始學日文,原本只是想要學一個實用性比較高的語言,
於是開始在東吳的推廣部日文上課,只是覺得進度有一點慢,
所以常常無聊的時候就會往上面程度的班級跳,
而導致中間會有一些疏漏,當時因為要考國家考試,
其實也沒有非常認真學習,
因此日文程度大概是不管聽到怎樣的句子都很難理解意思,
講話也幾乎讓人很難聽懂的程度。
然而,學著學著不知道為什麼忽然生了想交換的念頭,
或許跟我一直以來的留學夢有關吧?
因此開始非常努力地考上需要的檢定,
幸運地申請上了東京的交換學校,
想說要去的話就去一年,而有了這一年難忘的經驗。
在出國以前其實非常擔心自己破爛的日文無法應付日本生活,
但是我阿姨告訴我說:其實不需要擔心的,
因為生命會找到它自己的出路,你只需要放寬心胸去體驗就好了。
也是她的一席話,讓我心情稍微好一點去迎接日本的挑戰。
以下內心方面的感想蠻多的,不過會用一些實際經歷來輔助說明。
2、日文能力的進步
這應該是來日本念書工作的人都不會否認的事實。
有看到完全不會日文的人,能夠在半年內就掌握基本會話的程度,
待個一年後日文能力已非昔比,這樣的例子並非只有一二。
雖然不太習慣跟一群人混在一起,比較偏向單獨行動,
但是我自己也隨著待在日本的時間增加,聽力跟會話都有所增強。
另外,我也有在學校努力練習日文作文,
因此關於讀寫力也有顯著的提升。
台灣的朋友也幫助我很多。
(如果是日本人的話,如果不是錯得太離譜通常是不會主動糾正的)
有糾正我的發音(濁音、長音、重音)的人,有給我文法方面建議的人,
也有給我聽力方面建議的人,這些人都是我在日本遇到的貴人。
也有一些日本人會陪我練習會話或是其他練習,
相信來日本可以發現很多管道。
3、日本人給我的感覺
基本上我蠻欣賞日本人的性格,其一是日本人的認真不苟。
這是以我在東京的經歷作為例子,屬於主觀意見的部分非常多,
不是每個日本人都是這種樣子,是一種整體性的感覺,
我覺得日本人相對是比較遵守規定的民族,
比如你到一個餐廳用餐他寫五點開店,那你四點五十分去大概是不會開的,
但是你五點去那裡通常也不用等就可以直接進去了。
諸如此類的例子有很多,
又比如我跟朋友約定幾點到,
通常日本人是不會遲到的,但是如果換成台灣朋友...。
這是我其中一個特別欣賞的地方,當然依照個體還是會有差異。
此優點也是缺點,這個認真不苟的反面就是缺乏通融性。
比如你去日本用台灣駕照換日本駕照這看似簡單的程序,
就被他們搞得很麻煩,
首先,他所要求的文件一件都不能少,他還要一項項仔細核對,
計算並確認你在台灣的滯留天數,幫你把出國的時間扣掉,
身體檢查等等,就會花上你一個半天的時間。
舉凡像是開戶那種稍微複雜一點的就更不用說了。
其二是「感覺」日本人比較有誠信
雖然看到很多留學生的黑特文,但是比起台灣人給我的感覺,
日本人還是比較老實一點。
以我之前在台灣的生活經驗,不論在找房子遇到房仲的時候,
找工作甚至談戀愛的時候,總是事後才知道,
很多時候我是被說了一些看似美麗的謊言來達成他們想要的目的。
舉個親身經歷,找房子時我問這房子是否安靜,
他說這個房子沒問題所以我就簽約了,後來發現因為旁邊是醫院跟馬路,
半夜的時候有車經過還是蠻吵的,有救護車進出的時候更不用提。
但是在日本我比較沒有這種感覺,
雖然他們不一定會把該說的事情說出來,但是你問的話通常比較不會被騙。
其三是注重表面工夫
日本人打招呼或是講話的時候通常是和顏悅色的,
我在東京不太常遇到會扳著一張臉跟你講話的日本人,
一開始他們對我笑的時候,我在想這有什麼好笑的呢?
或是他們講笑話,但是有很多時候,
你覺得明明沒有這麼誇張,但是日本人就是笑得很爽。
還有各種敬語等等諸如此類的事情有很多,
後來才慢慢了解這是他們的民族性格跟文化,
這部分一開始雖然很不習慣,但後來才了解這是屬於他們獨特的一部分,
所以我應該去尊重他。
後來我遇到不笑的或一開始見面的時候沒有說敬語的日本人,
反而覺得很奇怪XD。
PS覺得下面這篇對於日本人性格的描述蠻不錯的。
https://snark.com.tw/Snark/archives/4920
4、脫離舒適圈,不再以旅遊觀來看日本
(1)無法避免的寂寞感
在到日本留學之前,曾到這地方旅行過幾次。
當時就是覺得日本人是高級人種,
遵守交通,相對來說也比較遵守法律,
講話輕聲細語,服務生也非常禮貌,
我到日本旅行就好像劉姥姥逛大觀園一樣,嘆為觀止。
直到我真正的在日本生活一陣子,真正的日本才凸顯出來。
第一個感覺到的是,多數台灣人還是不太容易融入日本人的圈子。
這或許跟我的日文能力有相當程度的關係,
但是一方面也和日本的文化有一點關係。
剛到日本的時候,日文真的是非常糟糕,
去餐廳點餐的時候常常聽不懂服務生說什麼,更遑論跟一般日本人聊天,
去參加日本的社團時,跟他們講話的時候,
有不少日本人給我的感覺是,跟我說話有點怕怕或是畏縮的感覺,
有一些很明顯就是給我一種希望早早結束對話然後趕快跑掉,
因此要成為朋友就會有不少阻礙,
當然遇到事情的時候,還是有很多熱情幫助我的日本人,
只是來了這一年很難說有一個稱的上是關係不錯的日本朋友,
大概是我覺得最可惜的一件事情,也因為如此,
才了解到外國學生來台灣很多時候或許也是寂寞的,
也沒有什麼立場責怪他們怎麼都跟自己同樣語系國家的人混在一起,
因為不同的語言基本上就是不同的世界。
(2)學習處理衝突
衝突這件事情無可避免地在每個地方都會發生,
但是當你處在另外一種文化,用另一種語言去溝通就是不一樣的事情了。
住在我隔壁的室友,不太清楚為何他總是要在半夜一點多才開始講話聊天,
偶爾還會放一些奇怪的音樂,
因為房間的隔音並不好,加上我對聲音十分敏感,
所以他開始弄的時候我會睡不著覺,即使戴上耳塞,
隔壁室友的特殊音頻,讓他即使降低了音量我也是跟沒戴耳塞一樣,
還會讓我耳朵很痛。
因為我以前並不是會跟別人直接起衝突的人(就是俗仔),
所以我失眠了幾個月,後來終於受不了開始私訊他請他安靜,
一開始會乖乖維持一個星期後又故態復萌,
大概就一直忍受彼此持續到留學結束吧。
雖然找不到一個很有效雙方滿意的方法,
但是比起單方面的以牙還牙(結果他只是更大聲的吵了回來)或是發黑特文,
這樣的溝通應該好了一點,也算是留學生活中一點小小的成長吧。
5、擴展了生活經驗
其一是關於國際視野
有些人說出國會增加國際視野、國際觀,有些人不這麼覺得。
因為如果只是活在自己的舒適圈跟自己朋友在一起根本不會有什麼成長。
在出國之前我也一直在思考,出國交換並不會拿到學位,
那麼我到底會獲得什麼呢?但是在交換結束以後我算是有了自己的答案。
到一個新的國家基本上應該偶爾會有聽不太懂的情形發生
(在我身上就是很常),
不只是日本人,如果遇到了其他國家的人應該也是一樣的,
所以很多時候你只能憑著空氣中的氛圍來理解他的意思,
另外你也能體驗各種國家不同的特色,
比如日本人的飲み会、韓國人的呼朋引伴、美國人的直接等等。
台灣人對於很多不同的文化應該都不太能理解,
「我搞不懂他為什麼要這樣子耶...」諸如此類的想法,
久了才能夠漸漸明白,別國家的人的文化和我們是完全不一樣的,
而我所能做的或許就是尊重而非一昧的批判。
比如我曾參加一個聯誼性的社團,簡單來說就是專門拿來交男女朋友的,
可能是男生多的學校跟女生多的學校一起組一個社團,
活動的目的不是重點,而是透過這個活動來擦出一些火花,
他們另外也會透過飲み会,常常出遊等來加強他們的感情。
女生有些也非常積極主動,比如會有女生問我要不要去他家,
或是借酒意靠在身上(但是我不覺得她醉了)這樣類似的事情。
加入以後才慢慢了解到所謂的聯誼性社團是什麼。
因為台灣的學校不太有這種社團,所以一直到離開以前都沒辦法融入,
除了語言之外,目的的不同(玩樂交友但對於活動相對沒這麼熱衷),
交不到稱的上是朋友的人,算是遇到挺大的挫折吧。
有參加他們5、6次的飲み会,但在外人看起來就是互相灌酒的感覺,
雖然如今想來還是不太能理解,但是或許如同前面說的,
應該放寬心胸來接受這一個事實並且尊重才是。
其二是和留學生的接觸
來日本的除了交換學生之外,還會有留學生或是來日本工作的人,
其中比較常接觸的是留學生,其中大致可以分成大學生跟院生博士生。
院生跟博士生相對於大學生來說,因為在台灣畢竟已經念過大學,
有些也有社會經驗,所以相對大學生來說比較成熟。
和他們相處的過程中可以學習到很多日本的特殊文化,
比如有人會跟我分享關於他對於聯誼性社團的看法他怎麼找工作等等,
也有些人會跟我教我一些我日文上的謬誤,這都是跟他們相處得到的寶貴經驗。
然而這些經驗有時也會形成獨斷式的見解,對於人際相處會有一定方面的阻礙。
比如說遇到只願意用日文來講話的台灣人,
不準你說不道地日文的台灣人,
或是不太願意跟台灣人相處的台灣人,這是指最基本的打招呼都看起來很勉強的那種。
那時候沒有膽子問是怎樣的生活經驗造就他們這種想法(畢竟我是俗仔),
其中比較多是大學生,
或許是因為大學生中很多人並沒有形成成熟價值觀就來到了日本,
導致於他們有時有點過於鑽牛角尖了,畢竟在外留學並不容易的事情吧?
其三是學會了感謝別人,
可能是因為小時候太被寵愛及保護的關係,覺得受到幫助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即使嘴巴說了感謝,內心跟誠意也是沒有感謝的樣子,
在需要對方做事情的時候,對方沒有幫忙就會有不爽,
這就是以前的我的想法。
但是經過這些日子以來的洗禮,感覺自己好像長大了一點,
稍微懂得從內心去感謝別人。
6、用學習日語的階段比擬人生
在開始學習日文的時候,完全不知道自己可以用日文來做些什麼,
只會覺得日文變強了以後很帥氣,好像可以高人一等一樣。
然而在學習的過程中真的是異常艱辛,
五十音只是一個土牆,はが的用法,
助詞的用法,時態的表現,自他動詞的差異等,
似乎象徵著人生一個又一個的高牆,當然擺著不管或許可能也會進步,
但是大多是到了某個階段就止步不前。
像我學習的過程中有時會有點鬆散,有點好高騖遠,
有很多基本錯誤錯了就算了,而去硬記艱澀的文法,
因此在課上重複犯相同的基本錯誤,
日文老師或許責之深愛之切,曾幾次當面訓斥我說,
一直犯這種基本的文法錯誤,用的字彙不管多麼困難,
根本不能稱是上級的程度。
當下有一種當頭棒喝的感覺,因此又再拾起了句型200來讀,
這本書看來簡單,但是每一次再看總是有新的不同的體悟,
這樣的一件事情就一直提醒著我,一旦在學習上遇到了困難,
特別無法釐清的概念,有時候應該重新回到最基本的觀念來思考。
在學習日文的階段我似乎還在見山是山的階段,
但用人生來比喻日文也有另一番有趣滋味。
給這一年打個分數,以10分為滿分的話,
前半年大約只有3-5分,因為一方面趕論文,
一方面加入了社團又交不到朋友。
後半年3月是10分,後來的每個月逐漸遞減1分,
因為後半年給自己設立了新的目標全力加強日文跟顧好學校的功課,
有了可以全力以赴的目標,所以努力於自己想做的事情是快樂的,
可是後來漸漸的彈性疲乏跟學校裡面無盡的功課,
是我覺得心情分數降低的主因,
到8月底以及格的分數飛回來台灣,給自己劃下一個還算美好的結局。
雖然並不能說是一個很完美的留學旅程,
但是毫無疑問地從這之中遇到了很多在台灣碰不到的生活經驗,
從中學習並且能感覺到自己的成長,也算是完成了我從小到大的留學夢。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2.148.161.158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JapanStudy/M.1474817229.A.1C2.html
※ 編輯: Tripwriter (42.148.161.158), 09/25/2016 23:36:10
我只在日本待了一年左右,很多地方只是自己不成熟的主觀意見,
所以只算簡單分享。寫出來一方面是作回顧,
一方面則是也想聽聽看跟我理解有所出入的想法吧。
※ 編輯: Tripwriter (42.148.161.158), 09/27/2016 10:03:46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