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最危險道路,改善安全刻不容緩】
高雄市小港區沿海路可說是台灣最危險的道路,今晚6時又發生轎車遭拖板車追撞再撞上貨櫃車,轎車完全壓扁、駕駛當場死亡的不幸意外。據目擊者指出,轎車疑似誤判重車煞車距離,前方轉紅燈時嘗試變化車道切入兩台重車車距中,後車煞車不及釀成追撞。
沿海路有很多令人不安的紀錄:
■沿海路是全國重車流量最高的市區道路,緊鄰高雄港、臨海工業區,每年超過1千萬個貨櫃往返市區。
■2019年起獲得前瞻預算補助7.9億重鋪中山沿海路,路面品質上升,但交通意外不減反增。
■2019年車禍總件數有352件,死亡車禍3件、3人;2020年車禍322件,但死亡車禍增至11件12人。
沿海路成為如此危險的道路,很多人可能會看到有問題的道路設計、用路人不良使用習慣。也有許多人對分隔在路側的機車道感到不解,直指這是車種分流的落伍設計,吃掉人行自行車道空間等等。
這些理念原則上都對,但在討論這些之前,並需先了解一件事,沿海路的體質問題,基本上來自不良的都市規劃與工業區佈局。
1970年代,配合重工業化產業佈局,政府徵收小港大量農田、蔗田,開發為1500多公頃的臨海工業區。工業區其實就是抵著小港聚落下緣,一直吃到大林蒲外側,東邊直達鳳山丘陵山腳。也就是說,工業區完全填滿了整個小港南側。隨著高港貨運南移,六櫃、以及未來七櫃大量的貨櫃,也不得不經由沿海路運出。但同時,不論是聚落間的往來、甚至高屏海線的交通動線,全部得經過工業區的主要道路:沿海路。
好過日之前舉過日本案例,同樣在1970年代日本列島改造論的大開發時期,日本已經大量採行工業外海化、重工/住商分離的政策,並且在兩者間留下足夠緩衝地帶。
然而,台灣並沒有這種概念,客貨運的需求在臨海工業區形成了極度的對比。42噸重的貨櫃車,和0.1噸重的機車,均需來回這條道路通勤。工業區的大型街廓容納大型工廠設計,更使得此區幾乎不可能有行人。所謂車速分流效率更佳,留設充分人行道提供人本空間等原則雖然方向都對,但在原本就畸形的臨海工業區內,和居民的感受差異很大。
所謂亡羊補牢,時未晚矣,如今要去改善這些問題,要付出的社會成本都已經很大,但我們還是希望幾項原則儘速推動:
■讓重車有專用道路:國七環評延宕已久,在想不出替代方案之下,需以對環境衝擊最小的工法儘速進行。
■小港林園通勤軌道路廊:我們仍希望採成本較低的高架興建,國七和小港林園線共構興建,是高架節省成本僅存的解方,應該由中央協調推動。
■大眾運輸最後一哩路:各站點提供最後一哩的接駁到廠機能,才能給通勤勞工不開車騎車的另一種選擇,減少在這條路上通勤的壓力。
■電力、管線整體整合:沿海路麻煩的是,空中有高壓電纜、地下有管線,這讓在其上做任何工程都困難。但不可迴避的,如何整合各種介面,做好風險管理,讓各項基礎設施「走自己的路」,才是根本大計。
高港外海化、南擴化的趨勢難以改變,要讓沿海路維持高雄產業的生命線機能,又保護行經用路人的生命,這些區域交通基礎建設的推動,需要趕快進行!
同時也有1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34的網紅桃園市議員簡智翔,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智翔的議會質詢-交通局(3/23)】 #電動自行車改裝及販售問題 在第十次臨時會以及第四次定期會中,智翔都有對電動自行車的改裝、納管議題提出質詢,交通局也回覆會配合交通部「非法電動自行車聯合稽查專案計畫」來進行抽查及攔檢,至今成效為何? 實施至今有何困難點? 且近日報載,中國的零組件也以廢五...
人行自行車道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東奧城事2:選手村】
我國世界球后戴資穎今天取得東奧羽球二連勝,前天她也提到「#還好沒住選手村」,可以更快抵達球場,有更多練習時間。原來,羽球場地在武藏野之森綜合體育場,距離選手村37公里,車程要一個小時左右。或許大家會好奇選手村在哪裡?和飯店比起來差在哪裡?又離哪些場館較近?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
自從1924年巴黎奧運以來,為了促進世界選手交流,並解決以往代表隊找住宿的困惱,奧會規定主辦國要設立選手村,讓選手在奧運期間一起生活。隨著奧運規模越來越大,選手村常常變成城市新都市計畫的一環,甚至建造衛星城鎮來容納選手村。
東京奧運的選手村稱為「HARUMI FLAG」(晴海旗)計畫,可以說是歷屆奧運中規劃相當完善,地段也比較好的,在東京國際見本市會場拆除後的舊址上興建。2013年東京取得奧運主辦權後,東京都通過「晴海五丁目西地区第一種市街地再開発事業」,佔地18公頃,總經費540億日圓,2017年動工,2019年12月完成,由三井不動產、三菱地所、住友不動產等11家大手不動產業者承建,分為四大區(太陽村、海洋村、公園村、港口村),一共興建23棟大樓,高度大多在14~18層之間。
#基礎建設
公共設施部分,選手村十字型的中央道路大概36米寬,但只有兩線道(12米),剩下全部是人行自行車道和綠化帶,大樓間棟距維持在50~110公尺間,也種植超過3000株樹木,形成廣大的社區公園。靠海側有晴海埠頭公園,和晴海郵輪碼頭,海景第一排可以遠眺台場和彩虹大橋。完善的網路與安全設備更不在話下。
能源也是選手村的強調賣點,由東京瓦斯公司經營氫能供應系統,是日本第一個「#氫能社區」,除了提供BRT和公車的燃料電池外,也連到社區加氫站供私家車使用。並且每家都有家用氫燃料電池(EneFarm)供應住宅電力、煮飯洗澡的熱能,並且和傳統電網與太陽能發電整合,經由智慧運算,提供最具效率的穩定電力供應。而為了安全,氫氣管道的深度、保護鋼板、監測儀器都有詳細規範,如果有異常會立刻切斷供應,避免意外。
#奧運期間
東京奧運規劃兩大場館聚集區,一是主場館附近為主的「遺產區域(Heritage zone)」,多是改建或現成場館,二是離選手村較近的「東京灣區域」,多是新建或臨時場館。後者包含有明體育館(排球)、有明體操競技場(體操)、有明網球之森(網球)、東京水上運動中心(游泳、跳水、水上芭蕾)、海之森水上競技場(輕艇、划船)、夢之島射箭場(射箭)等15個場地。因此,後者這些項目選手住選手村可說相當方便,而位於市區的國立競技場、代代木競技場、日本武道館離選手村不至於太遠。但如果到調布一帶的場館,就要舟車勞頓,甚至可能堵在東京都心的車陣中。
另外,選手村因為是臨時使用,家具講究輕便環保好組裝,所以才有大家熱議的「厚紙板床」出現(主要是為了回收而不是傳說的那個理由)。而日式公寓設計,有些國家似乎不太習慣,例如俄羅斯選手就抱怨空間太小、浴室太少(日本公寓三房房型通常也只有一間浴室),房間只有床和床頭櫃。相比住飯店來說,選手村的生活似乎要更將就一點了。
#後續應用
和之前許多大型運動賽事的方式一樣,在奧運結束後,選手村將作為住宅租售。奧運後野會繼續後續工程,興建兩棟50層樓的高層公寓,讓總戶數達到5632戶(其中含土地出售4145戶),成為日本最大的出售社區,預計將引入12000名居民。另外社區內的商業設施(中型購物中心)、中小學、托兒所也會陸續開幕,讓機能更加完整。
比較不利的可能是車站稍遠,選手村的人工島上沒有車站,走到最近的都營大江戶線勝鬨站,或百合海鷗線市場前站(就是那個豐洲市場)都要1.5公里,徒步17分鐘左右的腳程。但相對來說,到銀座、汐留這些精華區都不到3公里,不要說開車,騎腳踏車都很能到,仍然是相當受歡迎的地段。主要聯外道路環狀二號線也能直通虎之門Hills一帶,上面更有10-15分一班的BRT運行,去新橋、台場都很方便。
以東京港區的住宅熱門程度來說,大型住宅開發可以說是穩賺不賠。雖然來自中國的武漢肺炎疫情導致奧運延期,也推遲住宅出售的時間,但由於每戶售價在日幣5000萬~1億之間,略低於行情,目前預售的戶別已經全部被訂光,訂單平均都在戶數2~3倍以上,未來可望成為東京濱海相當高人氣的社區,或許在某種意義上,是東奧最成功的投資了!
人行自行車道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鐵路地下化綠廊近8成年前開放
在過年前,左營到鳳山全長15.37公里的高雄鐵路地下化綠廊道,已有76.5%總面績完成,從幾個通勤車站出來都可以看見花團錦簇的新風貌。
我們實際走訪台鐵正義站到澄清路沿線,周邊工程陸續完成,往高速公路方向尚有部分在施工,除了園道外,尚規劃多處造景,如舊城意象廣場、舊城砲台意象廣場、漣漪廣場等,都已經換上繁花綠茵的新裝。不過已完成部分,仍有部分步道不齊平等收邊細節未盡理想。
鐵路地下化後新增綠地面積達71.3公頃,這是在蔡英文總統上任後,中央才同意無償撥用,但鐵路地下化通車兩年園道闢建速度偏慢,陳其邁市長上任後才加快完成。
未來的園道空間,除了綠意,更可提供市民休憩運動環境的營造,人行、自行車道路網串連,並讓周邊社區「背面變正面」,提升景觀和居住環境。
然而,綠園道的完成、穿越性道路串接,是不是就代表所謂的「#城市縫合」? 我們認為,重點還是在於車站運量提升、轉運機能強化,和園道沿線多用途功能的打造。
在日本等地,鐵路公司將鐵路地下化後,由於仍持有地面土地,除了打造為綠廊外,更可能引進多用途、複合開發機能,甚至配合車站TOD營造,讓舊路廊成為商業、住宿、遊憩的複合空間。東急電鐵、小田急都有類似案例,我們之後也會介紹。
而在高雄,目前幾個通勤站因通勤列車班次少、公車、U-bike等轉乘介面未盡人性化,本身就難以吸引人潮。而地上土地也缺乏除了「道路、綠地」以外機能的複合使用規劃,作為一條潛力極大的重運量鐵路,仍是較為可惜的!
#高雄走春新地標
空拍部分圖片:高雄市政府
人行自行車道 在 桃園市議員簡智翔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智翔的議會質詢-交通局(3/23)】
#電動自行車改裝及販售問題
在第十次臨時會以及第四次定期會中,智翔都有對電動自行車的改裝、納管議題提出質詢,交通局也回覆會配合交通部「非法電動自行車聯合稽查專案計畫」來進行抽查及攔檢,至今成效為何? 實施至今有何困難點?
且近日報載,中國的零組件也以廢五金的名義,開始在電動自行車的業者間流通,要抽查業者成效恐怕不大。
同時交通部在去年已預告修法,規範電動自行車需掛牌,違者可罰新台幣1200-3600元,新法實施後兩年內的電動自行車都要掛牌後才能上路,那在尚未實施前,交通局是否有配合警察局規劃做應對?
連帶許多衍伸的未戴安全帽、超速、酒駕等問題,智翔提醒交通局,在全面掛牌前,仍要積極取締非法改裝電動自行車。
#人行道設置問題
標線型人行道無法有效發揮作用,是台灣目前普遍的現況,以桃園區大有路為例,雖有劃設標線型人行道,但如果沒有設置軟桿,違停車輛依舊橫行,讓人行道如同虛設,阻礙交通也影響用路人安全。
因此智翔今天提供兩點建議,參考墨爾本市中心的街道設計,同樣是位於熱鬧商業區中的十米寬的道路,也能設置實體人行道,並保留路邊停車空間;或以新竹市為例,如果無法設置實體人行道,那標線型同樣可以加入如路口槽化線、公車避車彎、內縮的汽機車停車空間,讓整體規劃完善。
智翔認為,道路與人行道的規劃,不脫「以設計引導行為」的思維方式,期許交通局能逐漸改善市民用路的品質。
#桃園客運電動車火災
日前桃園客運修車廠發生火警,共燒掉了六輛電動公車,交通局能否公開這次通盤檢討的報告以及過往的評鑑項目?
智翔也認為,桃客公車使用的是中國製電池,既然桃客有申請政府的補助,那應該盡量使用台灣製的電池,且我們龜山區就有製造電池的廠商,使用中國製電池,保固與維修都有疑慮,請交通局再加強電動車國產化的把關。
#讓座系統成效不佳
台北市、桃園市的公車讓座鈴上路後成效不佳,可能的原因包括疫情、造成情緒勒索、無法顧及隱私等,也可能忽視市民的隱性需求。
若讓座系統的立意是良善的,那在宣導教育上,
交通局應多加強,讓真正有需求的人放心使用,以免造成又一樁浪費公帑之事。
#桃林鐵路自行車道沿線Ubike站點
桃林鐵路市民使用率及滿意度都相當高,但智翔還是反應一下市民在遊憩時遇到的狀況,一為市民常常在全長十公里的路程中,不知何處可以轉彎或出入散步的區域,建議可以設置沿路的里程數與路標標誌。
另外則是沿路的Ubike站點,尤其是健行路到煉油廠之間的柏油路段,是可以考慮的站點,再請交通局評估後,我們可以來會勘處理。

人行自行車道 在 侯友宜 houyuih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打造 #新北新莊 成為新北第二大公園,「#大河之舟」計畫正式啟動!
日前侯Sir來到 #大漢溪 左岸的 #新莊河濱公園,沿途 #共融遊戲場、#溜冰場、第17號越堤道 #人行動線 改善工程及新海橋至塔寮坑溪 #自行車道 拓寬工程都即將進入完工階段,現在看到的,只是這塊土地轉變的開始。市府團隊正著手推動新莊河濱中長期整體規畫,豐富、悠閒又樂活的河濱公園,讓人很期待。
打造三大廊帶空間,「#人文廊帶」會將過往 #新莊港利濟碼頭、#竹子市 等意象導入,增設 #新月造型淺池,重塑 #新月橋下廣場;「#遊憩廊帶」則會增設共融遊戲場、優化堤內外串接動線,重整灘地設施以符合實際需要。「#生態廊帶」則是計畫復育大漢溪高灘地生態,提供河川之生物多樣性。
早年的新莊因淡水河船運之利,獲得「一府、二鹿、三新莊」的美名,隨著時間演進,雖然河堤腹地廣但因無全盤規畫,許多設施及工程都是各做各的,沒有經過整合,使用效率不佳。現在我們要讓各局處串連整合,攜手把 #新莊河濱公園 成為新北市另一處亮點之一,請市民朋友們跟我一起期待吧!
#新北好好玩 #新北大工程 #安居樂業 #侯友宜

人行自行車道 在 7Car News小七車觀點 新聞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交通部公路總局今日(7/10)在交通部 3 樓簡報室進行「提升道路品質及改善停車問題的前瞻計畫成果說明」記者會,前瞻計畫的主要內容在於打造更友善的道路品質,整合共通管(線)溝、人行道、自行車道、街道景觀、天空纜線、標線標誌等項目,以完善建構來提升道路品質,進而落實公共通行環境整體改善。
延伸閱讀:https://www.7car.tw/articles/read/67745
更多資訊都在「小七車觀點」:https://www.7car.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