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歌廳秀 #回歸台北
歌廳秀是五六年級生的集體記憶。
展現孝心的好機會。
快帶爸爸媽媽阿公阿媽一起來看戲吧❤️
#人生沒有如果只有結果
#人生就是因為不知道結果才會有希望
● 告別對您來說困難嗎?為什麼?
去年四月12日,那是個再平常不過的日子,媽媽羽化,選擇悄悄地離開。
按照往常,我會買好午餐等洗好腎的媽媽回家,只是那天,媽媽居然比我還早回到家。我請老婆先拿午餐上樓去,我去找車位停車,不久,老婆打電話來說媽媽昏倒了,叫我趕快上樓幫忙。
我衝上樓看見老婆一邊聽著電話那頭醫護人員的指示,一邊在幫媽媽做心肺復甦術。我接過手,一邊喊著媽媽,一邊壓胸做人工呼吸,急救的過程我一直嘔吐,媽媽的身上已經有了屍體的味道。
原來,媽媽不是比我早回家,而是她根本沒出門,她已經走了一天的時間,而前一天我人不在家。
老婆說她以為躺在沙發上的媽媽是在睡覺,進門叫她沒有回應,往前探視才發現媽媽沒有了呼吸。我想,媽媽是在睡夢中離開的吧?
這一年我常常在想,媽媽離開前是不是很痛苦?還是她就是像平常那樣洗完腎後頭暈想睡覺而睡著了?人死後到底會去哪裡?我都沒有夢到她,她為什麼都不來找我?如果前一天我沒有出門,結果是不是就會不一樣?
我沒有機會好好地跟她告別,像電影裡常演的那樣,在她走之前陪在她身邊,握住她的手捧著她的臉,跟她說:「媽媽,這輩子妳辛苦了,下輩子請讓我再當妳的兒子,我會再好好愛妳好好照顧妳。」
於是,我搬家了,住了超過20年的板橋有太多媽媽的身影與回憶,我無法承受這失去的痛。我搬到北方,天母公園附近,才發現,我曾經帶媽媽來這裡玩,那時候覺得這邊環境很不錯。想不到,人生的下半場,我帶著媽媽的骨灰罈住到這裡來了,把她給我的愛,繼續傳承給我的小孩。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10/13開課!】《學「問」~高難...
「人生就是因為不知道結果才會有希望」的推薦目錄:
- 關於人生就是因為不知道結果才會有希望 在 郭耀仁的表演課棧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人生就是因為不知道結果才會有希望 在 郭耀仁的表演課棧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人生就是因為不知道結果才會有希望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人生就是因為不知道結果才會有希望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人生就是因為不知道結果才會有希望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人生就是因為不知道結果才會有希望 在 [心得] AEDV 早產PDA 慢性肺病早療復健- 看板BabyMother 的評價
- 關於人生就是因為不知道結果才會有希望 在 希望學院-創業生存法則- 人生沒有爛牌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人生就是因為不知道結果才會有希望 在 林宥嘉Yoga Lin [說謊Fairy Tale] Official MV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人生就是因為不知道結果才會有希望 在 人生充滿希望和變化,別放棄持續追尋幸福的可能 - 媽媽經 的評價
人生就是因為不知道結果才會有希望 在 郭耀仁的表演課棧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故事工廠《再見歌廳秀》嘉義首演成功!!!
6/6在高雄,很適合帶阿公阿嬤爸爸媽媽一起來看,看了會很開心懷念的好戲,大家都要來唷❤️
【節目手冊的演員問答】
● 曾有過新舊觀念或價值衝突的經驗嗎?如何自處或面對?
35歲那年,我在淡水的水碓(靠近三芝)買了人生第一間房子。田園山巒自然閑靜,背山面海視野極好,前屋主把房子裝潢得像度假小木屋,非常浪漫,於是我為她取名「島上時光」。
當民宿老闆,跟旅人分享生活,一直是我的夢想,有了島上之後,我開始透過Airbnb 進行我的民宿夢。
那時候,很多人都覺得我瘋了,質疑我為什麼要買那麼偏遠的房子,在淡水的山上有誰要來這裡住宿。「綠島蘭嶼都有人要去了,為什麼淡水的山上沒有人要來?何況島上還有接駁車呢!」
多虧這個時代的共享經濟,透過airbnb和我平常有在經營的臉書粉絲專頁,不到三個月我就成為airbnb評價優良的超讚房東,旅人除了台灣人,還有來自新加坡、泰國、上海、廣東,最遠來自法國。我還在島上辦了幾場公益表演工作坊,還有「島上時光倒流之旅」兩天一夜的體驗活動,甚至還有人為這個活動寫了一首歌:「非常」。
雖然做民宿讓我被罰了20萬(台灣政府真不浪漫),但是那些旅人所留下的手寫的溫度,還有在島上時光共同的回憶,卻是無價。
戲裡說:「人生沒有如果,只有結果。」你問我如果早知道我會被罰20萬,我還會這麼幹嗎?我會毫不猶豫地說:「當然會!」
「人生,就是因為不知道結果才會有希望。」
人生,不就是該為了那自己心中的價值而戰嗎?人生,不就是因為擁有這些回憶,而覺得沒有白活嗎?所以,人生,是你自己的,勇敢地去追尋自己的人生吧!
人生就是因為不知道結果才會有希望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10/13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20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線上課程】《自信表達力》~讓你不再害怕開口
從「敢表達、說清楚」到讓人「聽得進、會去做」的完整學習
課程連結:https://pse.is/RG5N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AjySLoa2f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UJK9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Podcast應用裡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Himalaya收聽~https://www.himalaya.com/ekoob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我們每週一到週五晚上7點,準時為你更新,結合心理跟生活的真實運用,每天陪伴你進步一點點,如果你每天都想要有所進步的話,就請你一定要訂閱我們的頻道。
在過去兩天的分享當中,我們談到《匱乏經濟學》裡面的「稀缺心態」。
「稀缺心態」呢,會導致我們進入一種「隧道效應」,而且呢會大量的佔據我們的認知頻寬。
那可能很多人聽完了過去的分享,會有個感覺,你就是挖了一個大洞,讓我覺得很恐懼,你沒告訴我該怎麼做啊!
關於這個不用擔心,我一向都很負責任的,我會挖一個洞給你,我一定會告訴你,怎麼樣把這個洞填好的方法!
那就是今天要分享的,我們到底要怎麼樣擺脫「稀缺的心態」?
在《匱乏經濟學》裡面呢,它談到三個,這三個呢,我可以說是觀念、也可以說是具體的技巧和作法,擺脫稀缺心態的三個具體的觀念跟做法,各自是什麼呢?
第一個叫做「節約自己的認知頻寬」,要怎麼樣節約認知頻寬呢?其實就是減少日常生活當中,需要做決定的一些繁瑣的事情。
舉個例子吧,比如說臉書的祖克伯,你會發現噢,他每天要穿一樣的衣服,那蘋果的賈伯斯其實也是一樣。
簡單來說呢,就是你的生活裡,你能不能幫自己設計一些方法跟流程,讓自己避免掉重復的決策。
就像以我自己來說,我的衣櫃裡也有我自己的邏輯,所以我每天出門的時候,我就按照那個邏輯去搭配我身上要穿的衣服。
那如果以花費上來看,你能不能幫自己設定多少錢以下,就不用想太多,該花的就花,過了某個數字的水位以上,這個時候才去認真的思考。
這些無論大小事,都能夠有效的節約你的認知頻寬,讓你把注意力放在真正值得重要的事情上,讓你可以把焦點聚焦在長期可累積的事情上。
其實認知頻寬的節約,就像是我們在心理學裡常說的「建制意圖」是一樣的,就是你要幫自己建立一個心態,叫做「如果怎樣…我就怎樣…」。
這個部分,就讓我想到嘉玲老師的【理財心裡學】,其中有一個單元,在教我們怎麼花錢,怎麼樣越花越有錢?
它裡面就有分享到,為什麼我們去買東西,一定要寫購物清單?因為購物清單本質上就是,讓你在走進賣場的時候,不會因為要做很多的選擇,一方面進入選擇困難症。
二方面你的認知頻寬,因為這些大小的選擇全部被佔滿之後,你就有可能買了一堆,其實不是你本來最需要的東西回家。結果等你一回家,把東西放好之後你才發現,最需要買的根本沒買!
所以呢,你可以想想,在你生活當中,無論是時間的運用,還是財務的運用,你可以怎麼樣幫自己節約認知頻寬?
或許你可以開始去設計,不管是購物清單,還是時間的「時間帳」,這些都是一種建置意圖的指向。
讓你在事情還沒發生之前,就有一個心理準備,叫做「如果怎樣…我就怎樣…」;當真的遇到的時候,你在那個當下就不需要再花你的意志力,去做重新的決定。
那第二個觀念是什麼呢?叫做「留下餘裕」。
這裡面是要告訴我們,你怎麼樣都要刻意的留一些餘裕出來,如果你再沒有錢,你都要留一小部分出來投資,這有一點像是什麼?「心理帳戶」!
在嘉玲老師的【理財心理學】裡,她有教我們記帳的基本方法,她也教我們怎麼樣去設定自己各個目的的帳戶。
當這些心理帳戶規劃出來之後,你不管每個月領到多少錢,你就是有一部分的把它直接存在,不管是定期的儲蓄也好,或者是存在你某個未來,要去使用的項目也好。
當然了,你也可以幫自己存在「投資學習」這個帳戶裡面,這個帳戶我建議你不要用想像的、自己用記的、自己用感覺的,不要!
你要真的去開一個銀行帳戶,那個帳戶就是專款專用。
因為這樣子,其實當你在拿到任何一筆錢的時候,你就先把餘裕留下的空間,就像我自己做時間規劃的時候也是一樣。
不管我一個禮拜的工作時間有多麼忙碌,我一定會先留下,我要放空、我要休息的時間;這樣子,我反而整個禮拜的工作效率會更好。
因為當你沒有留下餘裕的時候,其實幾乎就註定了,你不管用錢還是用時間都會透支,而且都會借用,你都要付出很高的利息。
其實如果把人生放長來看,你犧牲了休息的時間,你付出的成本其實是非常、非常高的;因為那些休息的時間,不只是你心理上的享受,也是你身體的恢復!
然而有些傷害,當它造成了之後,請問你現在的努力,你現在賺到的這一切,是為了等到幾年之,後把它用在醫藥費上嗎?這應該不是你要的吧!
那第三個觀念跟具體的做法就是「設置提醒」。
有時候我知道真實的狀況,沒有那麼理想化,我就是那麼忙、我現在就是沒錢,那怎麼辦?
其實「提醒」是你很好的朋友!窮人哦,通常認知的負荷太大了,認知的頻寬嚴重不足,所以常常會忽視了「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
那如果在這個狀況底下,設置「提醒」就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說吧,每個禮拜開始之前,我都會先設定這個禮拜最重要的工作是什麼?
每一天開始工作之前,也就前一天晚上,我都會把隔天最重要的事務,放在第一位;而這些放在第一位的事情,就是我眼睛一打開,當我足夠清醒要進入工作狀態的時候,第一個要去完成的事情。
其實現在手機的工具非常方便,運用手機裡面的鬧鐘的設定,來幫我提醒來,幫我記得我在什麼時候要做什麼事。
那當然了,如果你是一個領薪水的朋友,你的薪水每個月幾號會入帳,這個時候你也可以幫自己設定鬧鐘。
當它已入帳之後,第一時間直接線上轉帳,直接把它轉到你要留下餘裕的那些戶頭,或者是你投資未來的戶頭裡面。
有時候我們不要太相信自己的意志力,更不要去相信自己的記性,好好的、老老實實的「設下提醒」,會是你最好的朋友。
所以呢,我們來總結一下,談到這裡要怎麼樣讓自己跳脫出「稀缺的心態」,讓自己越來越富有呢?
第一個節約自己的認知頻寬,透過建置意圖,透過減少選項,讓自己的認知頻寬能夠被保留下來。
第二個留下一些餘裕,怎麼樣哦,都要留下一點錢來投資自己;怎麼樣哦,都要留下一點時間來讓自己能夠喘息。
而第三個設置提醒,透過提醒的機制,讓自己那些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能夠最有效的進入你的認知第一排,讓你能夠馬上的去做它。
我想當你能夠開始有意識的執行這三個要點,「稀缺心態」就會離你越來越遠,你就可以漸漸的活出自己想要的富足人生。
當然了,這背後一定在過程當中,你會發現自己的一些信念,和一些務實做法上面的不足,那麼在這裡,我就一樣不厭其煩的鼓勵你,加入【理財心裡學】這門線上課程。
我們從現在,一直到6月30號的晚上12點前,都有1399的優惠,你加入了嗎?
我們歡迎你的加入,這門課是嘉玲老師,把自己過去這麼多的個案經驗,整理下來,特別在我們協助別人去建立自己的財務自由的過程當中,的一些經驗跟具體的作法。
無論是信念的調整,還是具體的做法,你都可以在這門課裡,得到深刻而且很具體的前進。
然而不管你會不會加入我們的課程,我都希望你活出自己想要的富有。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除了YouTube之外,我們也有Podcast的頻道,只要你在Podcast的應用裡面,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你就可以訂閱我們,也記得給我們5顆星的評價,我們需要你的行動來支持我們。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今天提到的【理財心裡學】,我們在每一段影片的說明裡都有相關連結,期待你的加入。
更期待知道你學習之後的發現,那麼今天就跟你聊這邊了,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人生就是因為不知道結果才會有希望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線上課程】《自信表達力》~讓你不再害怕開口
從「敢表達、說清楚」到讓人「聽得進、會去做」的完整學習
課程連結:https://pse.is/RG5N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AjySLoa2f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UJK9
【7/4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9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隱喻工作坊】認識自己的獨特,與潛意識做朋友~2020/05/23 開課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4165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Apple或Android內建的Podcast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另外,在Spotify和Soundon也找得到喔!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 X Telegram 」:https://t.me/turnkeysolution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我們每週一到週五晚上7點準時更新,結合心理學跟生活的真實運用,陪伴你每天進步一點點,如果你也想要每天都有所進步的話,那就一定要訂閱我們的頻道,
我常常會覺得一個人手握方向盤的時候、的樣子,就凸顯了這一個人的修養跟情緒,我們開車在路上的時候,對於其他的駕駛的自私啊或魯莽的行為啊,常常常會感覺到憤怒,
然而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在你自己開車的經驗,你對於他人的惡劣駕駛這樣的憤怒情緒,它是很理性的,按照每一次你被冒犯的程度,而你發相對應的火還是那個火氣,那個憤怒是會累積的呢?
在我自己的經驗裡面,比起我遇到的第1個或第2個危險駕駛,或惡意超車的人,我會對你超我車的第5個,跟第6個人更生氣,儘管這第5個、第6個可能只是他開車的方法,不順我心,如此而已,
那為什麼會這樣子呢?回到客觀理性來看,不管這幾個人他們做了什麼事,他們都只對我做了「一次」壞事嘛,一次讓我不舒服的事情,
可是我的主觀感受,就會覺得後面的那些駕駛,好像都是同一個一而再、再而三惹惱我的那個人,
其實呢,這在心理上顯然是一種錯誤的歸因,而錯誤歸因的效果,可能是發生在我們最近經驗到的事情,那樣的感受仍然殘留在我們的潛意識裡,繼續的影響我們,
曾經有研究者就研究過這樣的現象哦,他們呢找了一些男生去踩健身的腳踏車,先踩90秒,接著研究人員就複製了,很有名的米爾格倫的服從實驗,讓這些騎完車的受試者,立刻扮演老師的角色,
而另外一部分呢,是踩完腳踏車之後,過一會再去扮演這個老師的角色,在這邊補充一下,米爾格倫的服從實驗是這樣哦,就是呢,所有的受試者他們要扮演老師的角色,還要問學生題目,他們看不到學生,他們可能只是聽到學生的聲音,
然而這個學生,其實是實驗者的共謀,也就是說這個學生並不是真的學生,而是一個配合演出的人,
當每一次這個老師問學生問題的時候,這個學生呢都會故意答錯,然而在每一次答錯的時候,就要對這個學生施予電擊,以每15伏特為往上加的單位,
也就是說,剛開始電他十五伏特,慢慢的往上變三十福特一路往上加,一直加到450伏特,那你想想看噢,我們平常被110的電電到都已經哇哇叫了,更不要說450伏特,
而這個實驗之所以經典,就是在於,當我們在面對權威者的時候,我們會保有我們自己的人性適可而止,還是我們會配合權威者一路電到慘無人道的450伏特,這個實驗非常的經典哦,有興趣的朋友都可以在網路上查詢,
然而回到今天所說的錯誤歸因的研究,他們複製了米爾格倫的實驗,只是呢,他們改變了原始米爾格倫的實驗程序,
他們讓學生有機會先來電擊老師,而不是老師電擊學生,所以呢,學生要先問老師12個有點爭議性的看法,只要學生不贊同老師的看法,就可以先電老師就對了,
所以呢,實驗者事先安排了讓老師會被電9次,那你可想而知哦,經過了9次的電擊之後,這些扮演老師的受試者,對於學生已經是蠻火大了,
然而接下來角色互換就輪到老師來電學生了,而且老師可以調整電擊的強度,這強度從1~10就分別是溫和的,到蠻痛苦的,至於要選擇哪一種等級,這就看老師自己的感受,老師想電學生墊到哪一個等級,就是哪一個等級,
然而研究的結果發現哦,如果這些扮演老師的人,他們在運動之後,立即開始電擊教育,這個運動對於老師給予的電擊強度,就沒有顯著的影響,
可是如果在運動之後,過一會才進行這個實驗,那麼這個老師就會比平常更氣這個學生,她替學生的每一個錯誤答案,而給予他們更強力的電擊強度,
這樣的實驗結果告訴我們,當這些受試者運動完之後,過了一會才進行這個實驗,於是呢,他們就會覺得自己的身心反應,就是因為學生騙了自己9次之後產生的憤怒,所以呢,就給學生更高的電擊強度作為懲罰,
而比照於那些運動之後馬上進入實驗,然後被電9次的,他們心裡就會覺得,是啊,這個學生電我9次蠻可惡的,可是我會有這些身心反應,也是因為我剛運動完,
所以你看我回到今天開頭所分享的例子,如果你開車在路上突然有連續好幾個人,用很危險的方式讓你很生氣,你生氣的感受,跟這些人都一樣發生,但是他們中間有時間的區隔,你會發現噢,第2個,當中間有時間的區隔的時候,你反而會更生氣,更暴露,你會覺得這一整天都不順,
比照前面呢你只會覺得,只是這一小段時間運氣不好、不順而已,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平常會說一句話叫做「麥掃到颱風尾」呀,而這個「颱風尾」跟我們平常的直覺還不一樣呢,
你當一個人剛生完氣很暴怒的時候,你去惹到他,跟他暴怒完之後,過一小段時間再去惹怒他,其實後者的威力會更大,
因為對當事人來說,他可能還會覺得自己本來就在生氣了,所以你可能沒有那麼可惡,可是對於後面的那個人來說,他可能在主觀上已經覺得自己事過境遷,可是他的心跳仍然很快,他的血壓仍然很高,這個時候你再說些不中聽的話,他就會在主觀上覺得就是你這傢伙很可惡啊,
所以我們回到人性心理的本質吧,儘管這些事不合邏輯又沒有理性,但是呢,錯誤歸因往往就會不斷的影響我們,跟我們的生活,有了這層瞭解之後,我都會告訴自己,如果哪一天遇到了幾個鳥事,那麼如果沒有必要,我那一天就不要做任何重要的決定,因為我有很高的可能,會讓自己錯誤歸因,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除了YouTube之外我們也有podcast的頻道,你只要在podcast的應用裡面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請你務必一定要訂閱我們,並且給我們5顆星的評價,
我們需要你用行動來支持我們,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近期推出的線上課程叫做【自信表達力】,
這一門課結合我這麼多年的表達經驗,無論是1對1,還是1對多,無論是透過線上還是線下,我會不嘗試的把我所有的心法跟技術,都在這門課裡跟你做分享,你加入了嗎?
如果還沒加入的話,期待你的加入,相關的連結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希望我能夠跟你一起學習,一起前進,那麼今天就跟你聊這邊了,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人生就是因為不知道結果才會有希望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人際維基】桌遊工作坊~帶給你更多新鮮的玩法與樂趣~2020.01.18(六)(僅剩四位名額)
打造專屬於「你」的遊戲!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4213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 2020/4/18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第五期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s://pse.is/NE3QN
【2020/4/30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22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Line@」:https://line.me/R/ti/p/%40teb0498p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出來行走江湖久了,你可能會認識一種人,尤其在職場上喔,就是這樣的人喔,他們每天幾乎都是最早到公司,而最晚下班。
他花很多時間在工作,可是他的工作績效並不好;每到年終考核的時候,他都會標榜自己有多努力、有付出多少的時間。
然後最後撂下一句話,你看我的出勤記錄,我是多麼早進公司,而多麼晚離開辦公室…。
然而今天呢,我就要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跟你分享這樣的一個狀況,對於其他人會有什麼影響?
其實在心理學裡面,把這樣的狀況標定為一個名詞,叫做「輸入偏差」。
「輸入偏差」的意思,就是我們常常會用事情的表象資訊,比如說對這一個人來說,他在辦公室的時間來判斷結果。
好像他時間待的越久、待的越長就是越努力,但其實呢,這個資訊跟結果其實是不相干的。
一個人在辦公室花很多時間,只能證明他花很多時間;不等於他花的這麼多時間,是有質量、是有價值的。
可是呢,也因為「輸入偏差」這樣的概念,我們常常會有一個錯覺,叫做如果我花很多時間,花很多錢,去努力一件事情,我就能夠得到高品質的結果。
就像我常常說的,這是一種為了做而做、為了努力而努力,但是卻沒有搞清楚狀況的一個反應。
其實這樣的內在狀況,有一些公司還利用了我們「輸入偏差」的心理,來讓我們感覺到這是一個很有價值的產品。
比如說,在國外有一個國家自行車產業公司,他們是專門生產客制化的腳踏車。他們的作業流程,是在收到訂單的三個禮拜之後出貨。
可是事實上,組裝一台腳踏車只需要花三個小時,如果以這家公司的生產方式,它要提升出貨的速度,根本沒有任何的問題。可是他們卻認為哦,消費者可能對於他們快速出貨會有所誤解。
他們想法就是,如果一個商品需要等很久才拿到,那麼消費者,就會覺得他們所定制的客制化商品,是經過長時間精心打造的;所以價值絕對可以比那些快速出貨,大量製造的商品來得更有價值。
所以你看「輸入偏差」這樣的想法,對於一些商人來說還真是好用哦!
而且不止如此,在佛羅里達的大西洋大學的教授,奇耐德跟史衛澤,他們也一起做了一個很有趣的實驗,來測試「輸入偏差」的現象。
他們先找一個人,針對電子墨水做了一個七分半鐘的簡報,並且錄影下來。
而接下來,他們邀請了63個大學生,來聽這一場簡報,並且回答有關簡報品質,就是簡報到底說的好不好的一些問題。
不過呢,在他們聽完簡報和回答問題之前,實驗人員會先告訴這些受試者,這一個講者,他花了多少時間在準備這一場簡報。
有一半的人,被告知這一個講者花了8小時34分鐘,去準備這一場簡報;而另外一半的受試者,則被告知說,這一個講者的準備時間只有37分鐘。
在接收到這些訊息之後,所有的受試者就要針對簡報的幾個面向,包含簡報的資訊品質、組織架構…等等的細節,去做一些評估。
而受試者也必須回答,當他們知道講者準備的時間長短之後,會不會影響了他們的評估結果,以及他們是否認為講者準備時間的長短,應該納入評估的指標?
結果你知道嗎?實驗告訴我們,認為講者準備時間很長的受試者,打的分數都會比較高;就算是他們已經先表態,準備的時間不應該納入評估的標準的受試者。
其實所有的受試者裡面,有65%他們的主觀意識上,覺得準備時間的長短,跟他們表現是無關的;但是最終評估簡報者表現是否足夠好的結果,顯然沒有支持這樣的一個表面意識。
而且呢,也有67%的人認為,就算知道講者準備的時間,也不會影響評估的結果;顯然到最後他們覺得這個講者講的好不好,也沒有支持他們自己的主觀認知。
因為所有的結果都告訴我們,當他們知道講者準備的時間很長,他們幾乎都會給那一個人打比較高的分數。
可現在問題來了,因為這樣的輸入偏差,我們呢,不管身為一個消費者,還是一個主動的行為者,我們都會有一個錯覺,叫做「花越多時間越好」。
這個部分就讓我想到,在我自己的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裡面,一再強調的一點,就是呢,我們在面對人生的時候,我們常常會犯一個錯誤叫做「堅持妄想症」。
我們常常會以為戲台下坐久了就是你的,但是事實上,如果你沒有搞清楚狀況,戲台下坐的再久,你只會得到滿身的灰塵。
其實我聽過有人說一句話,叫做「人生喔,選擇比努力來的更為重要」。基本上我認同,但是如果要我來講,我說選擇跟努力「一樣重要」。
現在的關鍵就在於,如果你已經先願意努力了,那麼你的選擇有沒有去評估,你有沒有在每個過程當中,去為自己設下一些檢核點,去看看自己的結果如何,並且去調整自己的腳步?
這就說到,其實為什麼我要推出【過好人生學】?
因為我發現太多人,要麼呢就期待一個終極版本的答案,好像人生只要做對一個決定,從此以後就萬事太平,其實天底下沒有這種事!
我回觀我自己的人生,我無時無刻的在重新做選擇;但是我重新做選擇的每一次,之所以能夠幫助我生命更能夠前進,是因為第一個我先願意選擇,第二個我不斷去檢核結果。
然而第二個部分呢,在這個過程當中,反而我會很嚴格的去檢查我自己,如果我已經花了那麼多時間,如果我已經這麼努力了,那到底我有沒有得到,我想得到的呢?
可是我發現有太多的人,他真的只是為了努力而努力、為了花時間而花時間;好像呢,還把自己塑造成一種悲劇英雄的感覺。
你看!我有多努力,你看!我花了多少時間,你看!我花了多少心力,所以…怎麼樣呢?所以老闆就要給你加薪嗎?所以你就可以得到你要的嗎?
其實真實生命不是如此,記得「輸入偏差」到最後偏差的是你的人生,還有你看待人生的方式,切記、切記啊!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記得訂閱我們的頻道,並且分享給你的朋友們;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今天所提到的【過好人生學】這一門線上課程。
我想生涯是一個很大的議題,所以呢,這一門課並不是要給你答案,而是幫助你建立找到適合自己答案的方法。
很期待你的加入,相關連結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希望我能夠跟你一起前進,讓我們一起過一個更好的人生。
今天的內容就跟你分享到這邊了,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人生就是因為不知道結果才會有希望 在 希望學院-創業生存法則- 人生沒有爛牌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就算照做,我敢說也不會得到同樣的結果,因為,環境不一樣了。 不要以為別人的成就,都是因為有一手的好牌,更多的時候是他能夠 ... ... <看更多>
人生就是因為不知道結果才會有希望 在 林宥嘉Yoga Lin [說謊Fairy Tale] Official MV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 是有過幾個不錯對象說起來並不寂寞孤單可能我浪蕩讓人家不安 才會結果 都 ... 我沒有說謊是愛情說謊它帶妳來騙我說渴望的有可能 有希望 我沒有說謊祝 ... ... <看更多>
人生就是因為不知道結果才會有希望 在 [心得] AEDV 早產PDA 慢性肺病早療復健- 看板BabyMother 的推薦與評價
**標題會這樣下的原因,是希望未來有需要的爸媽直接搜尋關鍵字可以找到這篇文章**
兩歲,對早產兒來講,算是一個里程碑
是將「生長、發展」從看矯正年齡,轉換成看實際年齡的時候
在這個重要里程碑階段,我想來好好記錄一下這兩年的時間
總覺得再過不久,自己就要全部忘光了
[懷孕階段]
因為第一次懷孕,錯過初唐最佳檢驗時間
而是直接作中唐篩檢,篩檢結果風險值 1/267 > 1/270
直上羊膜穿刺順便做了羊水晶片
好在最後結果正常,詳細我有發過一篇文說明經過
https://www.ptt.cc/bbs/BabyMother/M.1623318443.A.727.html
高層次報告時,則發現血阻偏高+腿骨落後2周+腎盂偏大
29w產檢時,腿骨落後到3周,30w轉診彰基陳明醫師,檢查結果:AEDV
建議趕緊安排生出來養
最後轉診台中中國醫重新檢查確定胎兒生長遲滯,原因為AEDV
但不能保證是不是侏儒症,也在住院期間崩潰大哭過
詳細紀錄也有發過一篇文說明
https://www.ptt.cc/bbs/BabyMother/M.1631701279.A.6AE.html
[剛出生時期]
住院到32w+0 剖腹生出寶寶
41cm、1340g 是個極低體重早產兒,但還好不用插管,只上了正壓呼吸器
出生11天,正壓呼吸器拔不掉,呼吸會喘,經超音波檢查,確定為開放動脈導管(PDA)
從出生第11天 2mm 到出生第20天 已變成4mm
過程中用藥都沒有改善,決定要進行手術
但開口的大小風險大到也無法使用心導管手術
最後在未滿月的時候,動了他人生的第一場手術-開放動脈導管結紮手術
這時的他,只有大概1600g左右,感謝醫生,手術一切順利
詳細記錄文:
https://www.ptt.cc/bbs/BabyMother/M.1633474201.A.C53.html
[出院回家磨合]
終於,寶寶在預產期也就是矯齡0天時,出院回家了
出院前,有去醫院學照護一周
回家後的作息:每3小時吃一次奶,吃奶前要先拍痰20分鐘,喝奶要花30分鐘,拍嗝再花
20分鐘
循環做完休息沒多久,下個循環又開始了
當時,由於疫情關係,只有媽媽我去醫院完成學習照顧寶寶
喝奶要配氧氣的寶寶,容易嗆咳,一哭臉色就發黑,沒有接替的第二人可以幫忙
回來不到兩周…某日下午喘得厲害,衝回急診後,寶寶被收回住院了
重新上回正壓呼吸器,甚至一度住回新生兒加護病房
這次,住了35天,仍無法脫氧,只好帶氧出院
而雖然變成4小時喝一次奶,卻多了餐前蒸氣治療
循環變成:蒸氣治療20分、拍痰20分鐘、抽痰、喝奶20分鐘、拍嗝20分鐘
[脫氧、反覆入院、慢性肺病]
出院3周後不久,寶寶因哭鬧、不進食,再次送急診,也再次被收住院了
這次住了1周,順利在醫院訓練下脫氧成功
離院前,又學了深抽痰液,避免寶寶又因為分泌物過多導致呼吸不順
一切看似漸入佳境,沒想到寶寶實齡1歲半以前,總共反覆入院8次
原因都是細支氣管炎…
那陣子,只要寶寶分泌物變多喘起來,馬上準備住院用品,衝急診接著就是收住院
那段期間,急診室、病房的護理人員都認識我們了QQ
我也習慣整個流程,一到急診就先吸氧氣,開始跟醫生回報急診前支氣管擴張劑
(Ventolin)使用情形
急診醫護人員不會特別跟我說X光要去哪裡照,因為都熟門熟路了
照完X光會主動跟放射師說左胸的影子是PDA手術的痕跡
到了病房,護理師不用再花時間特別跟我環境介紹
而主治醫生也知道寶寶的狀況,能讓寶寶出院就會讓我簽離院切結,不再多住一天觀察 (
寶寶的情形住單人房比較適合,但是沒有保險很貴QQ)
那段時期,剛好又是covid-19疫情最猛烈的時候,只能一人陪病的情況下,一度懷疑自己
當初怎麼撐過來的
寶寶因反覆入院初期,主治醫生就開始給欣流進行保養
但似乎沒有明顯改善,還是維持著幾乎一個月住院一次的頻率
甚至其中有兩次還住回加護病房,再度上了正壓呼吸器 (上之前還要簽病危通知書…)
大約矯齡一歲後,開始增加早晚吸類固醇蒸氣
再慢慢調整成每天早上吸,而吸完蒸氣就搭配拍痰,不要讓分泌物都黏在肺部上
漸漸的,開始看到了成效
因為送托的關係,難免都是會接觸病毒感冒
但寶寶從需要住院,變成可以用藥控制,到最後在診所看診拿藥即可
終於,不用提心吊膽的看寶寶胸部起伏,算著呼吸頻率
[早療復健]
在寶寶還沒正式出院時,護理人員就有發現寶寶有高張的現象
開始會診復健科,進行定期的復健治療
出院脫氧後,約是矯齡4m,立刻開始每周一次的物理治療課程
每次物理治療都是哭滿30分鐘,而高張的他
矯齡5M15D才會翻身
矯齡10M才會坐轉趴
矯齡1Y4M才放手跨出第一步
當他成功跨出人生那一步時,當媽的我眼淚立刻噴出
因為我知道,寶寶每次辛苦的訓練,都是為了這一步
但這之後不是放輕鬆,而是更加地加強,努力的追趕
直到現在一周2堂物理治療、1堂職能治療、1堂語言治療
或許還是比人家慢,才剛學會蹦蹦跳
會講的詞彙也還不到10個 (尤其是堅持不肯叫媽媽= =)
但我們仍然每天一點一滴地看到寶寶進步,越來越調皮搗蛋
[生長曲線]
出生只有41公分,到現在兩歲86公分,是出生身高兩倍了呀
身高曲線圖從一開始的不到1%到現在快要50%了!
但其實在矯齡5M左右,他1%的身高,90%的體重,我們還是看了遺傳及代謝科
驗了血、驗了基本的基因,一切正常後,就沒有再加錢做更多的基因篩檢
醫生也說了,影響身高的基因很多很多,加上寶寶身高開始慢慢長到了10%
一切都在往好的方面發展~
而看照片讓人看不出他是早產兒的原因,主要還是靠那肉肉的臉
一開始因為照護很累,寶寶預產期出院那天,我就果斷退奶了
靠著早產兒配方以及各式配方奶,他體重始終在70%以上
而不知道是不是有加強補充營養素的關係
唯一他跟著上實齡的發展,就是他的牙齒!! 每顆都是頂標的方式在生長
在23m時,冒出他人生第一顆第二大臼齒~
其實,我在很久之前就下定決心
只要寶寶能平安健康長大,我要在他兩歲時,好好跟大家分享經驗
沒想到,才短短這兩年的時間,我想要鉅細靡遺描述中間的歷程
卻發現都快忘光了…
中間,我真的覺得很辛苦很辛苦,每當寶寶回去住院就是噴淚
睡不飽、產後掉髮、也會為了寶寶照護跟家人發脾氣吵架
但現在怎麼好像都想不太起來了
痛苦真的會過去,美好都會留下
謝謝寶寶,你選擇了我,相信我可以好的照顧你長大!!
最後的最後,我想再次感謝台灣的健保制度,根據我記錄的資料
2歲以前,回醫學中心看診80次、住院共115天
手術、住院、看診掛號費、自費項目,總共加起來費用105,474元而已!!!!!
這是含有住單人房的病房費耶!!!
我真的是驚嘆連連~
雖然早產兒還沒法保保險,但靠著台灣健保
我還是可以讓寶寶健健康康長大的 <3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5.230.217.15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abyMother/M.1693032075.A.996.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