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心態,轉職進退要想三分】
你問我:「即將滿四十歲的自己,適合轉職嗎?」
我說:「進退想三分,剩下就靠運氣跟努力。」
讀者A表示今年38歲,過去在科技業打滾多年,最近突然有個機會可以讓他在外商就職,讓他非常心動。只不過這並不是正職,而是人力派遣的工作,對方公司也提到轉升正職的條件是必須兼具硬體設備的技術,同時薪水也會比原本的還多出20%。他很擔心倘若兩年後自己無法轉升正職,會不會又更難找工作,到底該怎麼選擇?
我說:「心態很重要。」的確年過四十,轉職的條件就比三十歲嚴苛許多,畢竟大半公司人力資源看到「年紀四十」大半就是直接忽略,不過技術職又跟一般公司不太相同,倘若你的技術仍是市面上搶手貨,不管幾歲,都沒有找不到工作的擔憂,只怕你「不想做」而已。
為何轉職心態很重要?主要取決「接受」跟「面對」。
「轉職」可以視為人生賭博,首先必須檢視自身籌碼。
第一,你的工作技能含金量,
第二,生活條件是否能支撐後果,
第三、職場你所追求的是穩定還是人生成就。
讀者A說,我想自己回科技業應該是簡單的事,只是不想過那種生活。
我告訴讀者A,我也不想回資訊業,但明白回原職場工作應該不難。畢竟這行業非常缺的抗壓能力強的專案經理,能做超過十年的專案,絕對都是有兩把刷子,能想像打開履歷之後,電話就應該響起叫我去面試。只是這樣的生活,是我要的嗎?
我在三十多歲時,走到了職場分岔點。我告訴自己「即使網路資訊跑得很快,但未來二十年要做的事情大概都差不多。」
客戶提需求、開會、企劃、開會、上課、開會、測試、上線、修改、再修改、開會、改版、繼續開會、打掉重來,重新企劃、開會、繼續再來一次。
物價過去十年飛快漲幅,但薪水,大概就是這樣。客戶不願意提高售價,工程師又找不到,A案子一直掉,B案子接不到,C案子又要一直改,D案子又換窗口,F案子說要延期,辦公桌上電話又響起,但絕對沒有好事。而我的薪水大概就在那裏,即使有獎金,也是杯水車薪,即使加薪,就也在那個區間不會再有火花跟激情。
三十二歲打工度假回來,在職場滾盪三年,大概認清了自己的現實面,也找到自己嚮往的未來面,倘若一直糾結在原地,與其說是安穩,不如說是浪費時間,因為錢也沒賺到,日子不上不下,卡住的人生只會讓我越來越痛苦。
裸職之後,我半年沒有任何收入,三年浮浮沉沉,幾乎到了有演講就接,有稿子就寫,有打工就去做的地步。旁人看我可憐,捨棄穩定的行業,過著有一搭沒一搭的生活。我卻一點都不覺得,能把自個人生過的瀟灑自在,好比李白。
人,都要清楚自己的現實面在哪。我,沒有家累,沒有負債,沒有非做不可的工作。我,有理想,有抱負,有想征服世界的美夢。我,會畫圖,會寫字,會演講,也會接業配文。我,能賺一分錢,過一分生活。這就是我的現實。
人,可以把自己心態活成三十,也可以活成七老八十。
職場,卻不能把一輩子都過得穩,因為人心是會浮動的。
✈ 紐西蘭 尼爾森湖
-
生活中,選擇留下合適舒服的人 (你需要的一本書
博客來:https://reurl.cc/4yEqzV
誠品:https://reurl.cc/qm79mN
金石堂:https://reurl.cc/mq8Wn9
「人力派遣轉正職」的推薦目錄:
- 關於人力派遣轉正職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人力派遣轉正職 在 林淑芬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人力派遣轉正職 在 洪雪珍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人力派遣轉正職 在 [閒聊] 日本很多非正職的打工族?不能轉正職嗎? - 看板C_Chat 的評價
- 關於人力派遣轉正職 在 有前輩當初是人力派遣,而後轉正職的嗎?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人力派遣轉正職 在 「派遣」簽一年的工作,轉正機會大嗎?!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人力派遣轉正職 在 速聯轉正職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小文青生活 的評價
- 關於人力派遣轉正職 在 速聯轉正職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小文青生活 的評價
- 關於人力派遣轉正職 在 [閒聊] 日本很多非正職的打工族?不能轉正職嗎? - c_chat 的評價
- 關於人力派遣轉正職 在 [閒聊] 日本很多非正職的打工族?不能轉正職嗎? 的評價
人力派遣轉正職 在 林淑芬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自然人承攬是所有「非典型僱用」型態中,
對勞工權益傷害最大。
因為簽訂「自然人承攬」的員工沒有「勞健保」、「勞退」、「法定休假」、「加班費」、「職災給付」等依勞基法所擁有的權利。
雖然政府機關要做到「零派遣」,
但是我們期待政府,更要帶頭減少包括「自然人承攬」在內的各式「非典型勞動」,
才能真正落實勞工權益。
「原民台」為公共媒體,
2018年以前,每年居然聘用約六十幾名的「自然人承攬人員」,
從事行政、勞務、節目製作、製播等與一般正職人員無異的工作內容,
卻沒有任何勞動保障。
去年九月工會與淑芬討論此問題。
淑芬在內政委員會質詢「原民會主委」夷將‧拔路兒與「原文會董事長」阿瑪亞‧賽斐格,
主委當時承諾淑芬將會以最快速度解決「原民台」「自然人承攬」問題,
「原文會董事長」阿瑪亞‧賽斐格也親自來我們辦公室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案,
12月「原文會董事會」即通過員額擴編至250人之組織要點調整案,並補齊進用程序。
2019年的1月,
「原文會」「自然人勞務承攬」同仁終於正式簽訂「不定期勞動契約」,確認「僱傭身份」。
這是淑芬最欣慰的事。
#原民台的問題解決了,
#其他政府機關也要加速解決「非典勞動」問題!
#工會辛苦了
【原文會承攬轉正 確認僱傭身分 短期工勞健保一同受保障】2019.1.2原文會企業工會 聲明稿
原文會勞務承攬契約爭議經由工會協助、發動爭議行動超過半年以上,55名同仁終於在新年1月2日正式簽訂不定期勞動契約,確認僱傭身分。慶祝承攬爭議階段性落幕,工會今發放全會同仁一顆蘋果,恭喜轉正同仁報到,祈求勞動平安!
自107年5月會內廣播部同仁病逝,工會發文要求原文會應檢討非典人力濫用問題,並要求比照正職提供此位同仁撫卹金;後舉辦內部承攬爭議說明會,並於說明會後,與上級工會「台北市產業總工會」一同發起行動前往原民會訴求其應監督原文會停止濫用承攬制度、盡速納編承攬補足人力;亦於10月份原文會董事會前,訴求董事會應盡速做成決議、納編承攬人員,然此案直至12月份第三屆第24次董事會,終決議通過員額擴編至250人,會後補齊進用程序,並於12月底完成進用人員名冊公告,同意納編並完成面談者正式於107年1月簽訂不定期勞動契約。另針對承攬同仁納編前年資補償,亦於107年12月13日第二屆第四次勞資會議達成階段性成果:「特別休假(年假起始日)自承攬契約(具連續性)簽訂日起算。」
另原文會內各部門仍有進用臨時性、短期之專案人員,工會亦訴請勞資會議勞方代表提案,要求原文會應依法為其投保勞、健保及勞退,並於107年12月13日第二屆第四次勞資會議做成決議:「各部門若提出專案製作預算時應明列勞健保費用依法納保。」維護正式編制外員工基本勞動權益。
此次爭議過程中,因著各方工會團體、各界媒體、專家學者以及立法委員、監察委員,皆相當關注此案,給予本會爭議行動上強力聲援,在此一並致謝!
工會在新的一年也將一本初衷,堅守勞工權益,繼續加油!Lokah!
人力派遣轉正職 在 洪雪珍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高達8成企業明年會調薪,我卻看到4個壞消息】
天下雜誌最新調查出爐,近7成的企業看壞台灣的投資環境,但是好消息是超過8成仍表示有意願調漲員工薪資,是6年來最高比例。天下雜誌的說法是,面對企業社會責任愈發被重視的時代,如何讓員工願意與企業共體時艱,是企業舵手普遍的共識之一。
我有不同的觀察,不認為原因完全是基於社會責任,也不同意這一定是個好消息。
怎麼說﹖
因為同一天我在企業人資的群組,看到一篇「佳文」共享,主題是「如何將自由職業者完美融入團隊」,開宗明義直接點出,現今零工經濟正式作為人力資源的一種新型態分配形式,企業要開始學習一件事,聘用自由職業者幫助企業達到「長期目標」,而零工經濟的優點第一個就是—
「避免人力成本的浪費。」
因為若是短期專案,雇用全職員工,人力成本太高,改為聘請專業自由工作者,既能降低成本,也能立即獲得高水平的專業知識。而且就人資部門來說,和自由職業者長期合作,可以節省大量時間成本,集中精力和資源投入在—
「全職人才的招募與培養。」
這篇佳文也提出一個趨勢觀察,高度專業的自由工作者增加。過往短期約聘者較多是無專業知識者,如今部分高度專業者轉型為自由工作者。
最後,這篇佳文給群組裡的人資建議,將一個職位的工作細分拆解成幾個部分,重新分組,再針對所需要的技能與經驗,和人才庫裡的高專業自由工作者做匹配,目的是什麼﹖
「讓全職員工更能專注在公司的重要任務上。」
一項天下雜誌的調查,八成企業再苦也要調薪;一篇企業人資群組裡分享的佳文說,企業要開始學習擁抱自由職業者,尤其是高專業,讓你聯想到什麼﹖我倒是看到四個未來:
1.薪水將不斷升高
但是,調薪的原因不在於企業突然覺醒,義無反顧地扛起社會責任,而是少子化所致。
你想想,企業存在的天命是賺錢,當不看好景氣,經營困難,獲利縮小,它只會降低人事成本,而不是反向去提高,至於明年他們怎麼會決定逆反應﹖原因只有一個,少子化已經充分反映在就業市場,企業面臨找不到人才的困境。此時此刻,企業唯有咬緊牙跟,就算心在淌血,也要調薪維持競爭力,留住人才、招到人才。
眼見台灣少子化勢不可逆,調薪勢在必行,在這個薄利的時代,企業要怎麼維持住利潤,將會走向以下兩條路。
2.工作機會將變少
人事成本永無止盡地提高,是不可能的!所以你會看到郭台銘同時在做兩件事,一方面否認富士康在大量裁員,另一方面加速投入AI研發。另外,去年張忠謀提出今年要退休時,敲響一記警鐘,他說,AI發展之快遠超過預期,而九成的人都要憂心工作問題。
兩位企業家這麼明示暗示,無非是在告訴我們,AI化之後,很多工作將被取代!雖然媒體報導,全球將同時也有大量新工作應運而生,卻沒說這些新工作絕大多數不是增加在台灣,而是在新興國家,也不是增加在既有的工作者,而是新世代。
更令人憂心不已的是,沒人告訴我們,在工作消失之前,需要重新學習什麼技能,以期再度回到就業市場。而真相極可能是,很多人回不去了…
3.正職工作將減少
非典型就業,包括兼職、臨時或派遣,在台灣的人口數逐年創下新高,來到80萬人,占就業人口7%。反觀日本非正職員工占38%,韓國占1/3,在三至四成之譜,令台灣上班族難以想像,這也同時表示,台灣在這方面還有「相當大的成長空間」。
另外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非典型就業人口的結構,正在明顯起變化。過去非典型就業,比較多是家庭主婦與學生,求的是時間上彈性運用,配合家庭或就學;現在大大不同,1/5是非自願地選擇非典型就業,原因是企業減少正職工作機會,他們找不到正職的缺。
而這個現象不惟亞洲,而是全球性,以美國與歐盟來說,占比高達兩三成。若是單看美國,2014年美國自由工作者5,300萬人,到2017年是5,730萬人,三年增加400萬人,增加比例是勞動人口成長的3倍。其中,千禧世代從占38%上升至47%。
4.薪水將持續L型化
雖然企業會調薪,但是同時也會減少正職人數、增加錄用非典型就業人數,導致更多上班族失去保障性,以及享受福利,結果是朝向低薪化。而且請注意,非典型就業人口都是不具備關鍵性技能,從事非核心工作,是最容易被AI取代的一群人,他們要擔心的不是低薪而已,而是未來可能失業,不時處於無薪狀態。
總之,平均薪資會不斷拉高,但是拉高的是正職員工,特別是關鍵性人才更為大幅度;相反的,未能獲得正職的人,薪水只能長期趴在地上不動。接著,中位數薪資會越來越低於平均薪資。像2015年中位數薪資是平均薪資的84%,2016年再往下降到83%,這是逾6成上班族對於平均薪資調高無感的原因。
站在多數上班族的立場來看,我看到的調薪不見得是好消息,可能是壞消息。但是弱者沒有悲觀的權利,只能認清現實,展開積極有效的行動,以利於翻身。雖然過程艱辛不易,還是必須努力而為,站到相對優勢的戰鬥位置,建議你:
1.選擇工作,要看未來發展性,不是目前薪水高低。
2.終身學習,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你的強大就是你的自由。
3.有仗就去打,打出戰功才有機會往上爬,爬到高薪階層。
*** *** ***
洪雪珍最新力作<你的強大,就是你的自由>
在各大書店與網站都可以購買:
-博客來:https://goo.gl/zqRv5c
-金石堂:https://goo.gl/uzEGpG
-誠品:https://goo.gl/DhCcHe
-電子書獨家>樂天KOBO:https://goo.gl/GLKKXs
人力派遣轉正職 在 有前輩當初是人力派遣,而後轉正職的嗎?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那一年,記得剛畢業的時候經由人力派遣誤打誤撞進了我們是一家人當時還滿得部門主管的賞識,有問我想不想轉正職但因自覺非金融業本科出身,所以打了退堂鼓人力派遣的 ... ... <看更多>
人力派遣轉正職 在 「派遣」簽一年的工作,轉正機會大嗎?!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重點,如果上一份工作,薪水39K - 工作,求職,面試,約聘,派遣. ... 我是派遣轉正的例子~ 我覺得原po可以試試,不管之後有沒有轉正職,至少你還有這一 ... ... <看更多>
人力派遣轉正職 在 [閒聊] 日本很多非正職的打工族?不能轉正職嗎? - 看板C_Chat 的推薦與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