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之間奏】海洋有着取之不盡的藝術靈感,對英國著名作曲家布列頓及阿迪斯(Thomas Adès)來說亦不例外。布列頓在英國海岸城鎮洛斯托夫特(Lowestoft)出生,也終老在海邊的奧爾德堡(Aldeburgh),他的第一部重要歌劇《彼得‧格賴姆斯》─一個有關漁夫的故事,就是根據描寫這一帶海岸的一首詩而創作的,「四首海之間奏曲」便出自這部歌劇。而生於倫敦的當代作曲家阿迪斯去年在新冠疫情隔離措施實行期間創作了《水手歌》,作品由香港小交響樂團聯同十個海外樂團及國際音樂節共同委約,創作靈感來自水手的頌唱,弦樂衝破海洋起伏不定的浪花,反照生活的磨礪。
Hong Kong Sinfonietta 香港小交響樂團 將於10月9日的「海之間奏」音樂會上,由指揮家佛里斯.維塞斯(Roberto Forés Veses)領航,為《水手歌 – 在海上》作亞洲首演,以及演奏布列頓的「四首海之間奏曲」。同場更會獻演布拉姆斯花了二十年才正式完成的第一交響曲,彷彿看見海天在明麗的陽光下閃爍著點點光輝。
香港小交響樂團:「海之間奏」
日期:2021年10月9日(六)
時間:晚上7時30分
地點:香港大會堂音樂廳
票價:$420、$280、$160
門票:城市售票網 www.URBTIX.hk
節目查詢:2836 3336 │ www.HKSL.org
(資料由客戶提供)
#香港小交響樂團 #HongKongSinfonietta #阿迪斯 #布列頓 #布拉姆斯 #水手歌 #亞洲首演 #彼得格賴姆斯 #音樂會 #城市售票網
同時也有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8萬的網紅aji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短篇恐怖遊戲,你身為作曲家的靈感消失殆盡,在巨大的創作壓力下,你帶著小提琴尋找願意幫助你演奏的靈魂,就算是邪惡的存在你也不在乎,只要能完成交響曲...。 喜歡影片就按個讚👍👍👍! 作者的主題曲網頁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_nv7rFicV8 遊戲網頁 h...
交響曲 交響 詩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9.19更新】
馬來西亞的陸君奕先生在《萍聚》原作者~作曲的嚕啦啦11期傅傳傑先生以及作詞的嚕啦啦11期戴榮旭先生的遺孀李玲玲女士出面說明之後,來訊表示對他們很抱歉,並對自己之前信中所言作出以下的解釋:
1985年,知識報出的題目是真的,那時候我才六年級,就把萍聚的歌詞填上去拿獎,結果,誤會就此產生。
那時候全校的同學都以為是我寫的歌,誤會鬧得更大。於是我就當成是我寫的,一個小學生的心態。
直到初中,萍聚這首歌在全世界流行起來,第二個誤會又產生了,我就以為我寫的歌給歌手唱出來了。
誤會一直延續下去,直到我遇到有人跟我說,萍聚在很久以前,已經有人在唱。我就覺得奇怪,為什麼時間不吻合的,但那時,網絡資訊還不發達,我的疑問一直無法解答。
後來,馬來西亞又有傳言說萍聚寫詞人來自吉隆坡尊龍獨中,我的誤會又給放大了,是不是在找我?
網上搜索,萍聚歌詞的原創是個謎,也有人在blog留言尋找嚕啦啦。誤會又來了,我人生哪裡可以得到安靜!
所以我在信裡面提到的事情,一直得不到答案,直到看到你們的貼文,我才確定了錯誤點發生在哪裡,就是小學時候的我所犯的錯誤。
人生的記憶是不能騙人的,假如我在中學時期就確定,歌詞是有主人的,我就沒有今天的誤會和錯誤。
【2021.9.17更新】
嚕啦啦23期王慕榕來函表示,他已與11期傅傳傑學長聯繫上,也告知目前討論的情況。傳傳傑先生確認《萍聚》是由他譜曲,並由同為11期的戴榮旭先生填詞,兩人共同創作完成。
萍水相逢,
有緣相聚!
就是「萍聚」歌名的緣由
【2021.9.17更新】
救國團團康活動歌本上記載的《萍聚》作者戴榮旭的遺孀李玲玲女士來函如下:
張先生您好
我是嚕啦啦十一期戴榮旭的太太
看到這麼多人在談論「萍聚」
實在覺得遺憾
我先生戴榮旭
在民國91年已經過世
所以也無從查證
想請您再詢問曲譜上
寫的作曲人傅傳傑先生
看他是否還記得
當年一同創作萍聚這首歌曲的
戴榮旭?
我很確定的是
民國63-66年左右
在榮旭讀五專時期
他的確時常在救國團服務帶隊
戴榮旭帶過許多霧社先鋒團的
各校年輕朋友
相信很多人都會記得他
他生前也告訴過我
他曾寫了《萍聚》這首歌
但是當時沒有智慧財產權等法規
隨著他的逝世
我想也就無法
再做什麼說明或澄清了
謝謝大家的熱情及支持
我相信
只要我們曾經擁有過
對你我來說已經足夠
感恩
【2021.9.15更新】
謝謝提供相關資訊的網友們,我特地將有關《萍聚》作者的資料整理出來和大家分享:
早在1970年代救國團活動的團康歌本裡就已出現《萍聚》這首歌,上面記載的作者為嚕啦啦11期戴榮旭。
而在YouTube 有一個上傳於2017年4月底,由嚕啦啦13期之敏和11期傳傑合唱《萍聚》的影片(https://youtu.be/j-4ThaLm0NU),上面記載《萍聚》的作者是嚕啦啦11期的戴榮旭(作詞)和傅傳傑(作曲)。
不過在2009年有新聞媒體報導,宜蘭一位音樂老師孫正明聲稱自己才是《萍聚》的作曲者,創作時間為1967年,而作詞者則是當時的兩位救國團輔導員。(新聞連結:https://news.tvbs.com.tw/life/119642)
另外,已故歌手江明學曾於2017年在YouTube影片(https://youtu.be/uHS7tjCQTsw)留言處回覆網友詢問他是否為萍聚的作者時提到:
萍聚的詞曲作者是嚕啦啦,嚕啦啦是一個筆名,這首歌四十年前開始在台灣的團康活動傳唱,至今都還沒找到真正原作者!網路上流傳著各種傳說⋯⋯,我印象中曾經三位人士出來表示自己是原作者,但是因為說法都不夠令大眾及版權團體信服,也都拿不出有力的證據,結果全不了了之。因為當年使用過的正版唱片公司,都有提存了一筆詞曲費用在銀行的專戶,多年下來已累積了一筆不小的數字,所以一定要有人、事、物的確定證據,才能領走這筆錢!
如果您也有關於《萍聚》作者的資訊,歡迎您留言或私訊告訴我,謝謝。
——————
今晚我要跟大家分享來自馬來西亞的陸君奕先生的一封信,他在信中表示,他才是華語歌曲《萍聚》的詞曲作者,以下是他的來信全文:
張哲生大哥你好,
小弟陸君奕今年48歲,來自馬來西亞怡保,有一件事情埋藏在我身上已經 36年,一點也不虛假,是我人生經歷過的事情。
1985年,當時我小學六年級,因為學校販賣的報紙(名字叫《知識報》)上頭的一個填歌詞遊戲環節,讓我寫成了一首歌的歌詞,後來有人把它取名《隨緣聚首》,也有人把它取名《萍聚》。
我不曉得為什麼網上把《萍聚》說是1967年創作的歌呢?
(編按:根據2009年1月27日的TVBS新聞報導,宜蘭一位音樂老師孫正明表示自己是《萍聚》的作曲人,他說,1967年夏天,他就讀師大二年級,在偶然機會下,接受兩名救國團輔導員委託,為他們寫的《萍聚》歌詞譜曲,當時師大音樂系風氣保守,禁止學生私自參加校外比賽和活動,所以他才沒在創作上留名。)
以下是我當年寫《萍聚》這首歌的來龍去脈,記憶猶新。
1985年,那時候,我還是一名六年級學生,萬里望萬華二校小學有販賣華文報《知識報》,我是它的忠實讀者;報章第二頁印著有獎遊戲環節題目,題目通常都很簡單,學生只要填對答案,再填寫學校名稱、姓名、班級,然後寄到報館,相隔幾期後,幸運的話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例如收到禮物。
就是這一年,春節過了,月考也過了,所以學生們在班上有許多悠閒的時間,這一期《知識報》的有獎遊戲題目顯然不簡單,題目是讓學生們嘗試寫歌詞的機會!
只有一個空白的四方格留在題目下面,方格上面有一段已經寫好詞語 :「別管以後將如何結束」,四方格下面用比較小的字寫著參賽條規:
(1) 歌詞需要 50/60 個字(已經想不起是50還是60)
(2) 參賽者必須把所有草稿紙都一起跟寫好的歌詞寄去參賽
(那時候我還小,不懂原因,現在懂了,為了確保歌詞是真的本人寫的,我還記得曾經從垃圾桶撿回草稿紙再弄乾淨。)
我起初看過題目後,沒有頭緒,還未想到什麼,不把它當成一回事,直到有一天放學,我在禮堂等父母來接我回家。
放學時段,學校鼓笛隊時常在禮堂旁邊訓練,這天我聽到他們剛開始訓練時有一段交響曲,只有鼓聲響,其它樂器沒有,很自然地,我就念出一句詞語:「至少我們曾經相聚過」,也同時候聯想起《知識報》的題目:「別管以後將如何結束」。
這時候發現兩句好像有押韻,於是興趣來了,我認真聽著交響曲,再念了一遍這兩句,欸!非常押韻 !
我有了新玩意,寫歌詞,對,有興趣寫歌詞!! 我得想個辦法怎樣才能想到第三句,我數學分數名列前茅,第一句和第二句同樣有九個字,我決定利用 9x9 的表格來想歌詞。
回到家裡,用畫圖用的大白紙,畫成很多橫線和直線,每一行9個格,後來我改用學校的練習簿,學生們都稱呼它為大方格簿。
寫歌詞的方法找到了,就是好像上華文科一樣造句,只不過造句每一行都必須9個字。
第二天,在學校科室裡,我很快就想到第三句:「對你我來講已經足夠」,可惜這一句不能夠連接我之前的詞語,不押韻,但是我把它保留下來,繼續想第三句歌詞。
有一次開週會,看到兩位女學生互相責罵對方,聲音惹來老師前來看個究竟,經過老師的教導,女生們都互相承諾,說以後不敢再犯錯。
我人在附近望著,從他們的對話中,我心裡有點靈感,想到一些詞彙,他們互相承諾,又彼此約束;我默默地想一想怎樣用上述的詞彙造個9個字的句子,於是想到啦 !「不必費心地彼此約束,更不需要言語的承諾。」
一下子,想到兩句歌詞,押韻嗎?心裡想一想跟之前的有一點押韻,然後在心中暗念了一遍:
別管以後將如何結束
至少我們曾經相聚過
不必費心地彼此約束
更不需要言語的承諾
我覺得押韻也很滿意!
學校的環境清幽,當我回到科室後,只能再暗中從心裡用唱歌的形式唱一遍,我覺得歌的韻律跑出來,歌詞也同時帶出涵義。
對,我真的很滿意歌詞寫到現在的情況。再說,我對寫歌詞的興趣也大大提升!很好玩呢!
在學校嘴巴閉了那麼久,放學回到家裡,終於可以放大聲唱出這些歌詞。我擔心用詞不當,我問爺爺「彼此」是什麼意思,爺爺解釋說:「你我、雙方,或者敵對」,同時我也學會一句「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想歌詞到現在,4乘9,只有36個字,還得繼續想⋯⋯
一天又一天過去,想不出什麼,沒靈感,怎麼辦 ?
另外,我們陸家的家教很嚴,第一個家規就是不能碰毒品,誰沾染毒品就馬上被踢出陸家,所以爸爸和爺爺都常灌輸思維,做人要知足常樂。
我爺爺是寫詩人,讀春秋書籍,萬里望升旗山,山水觀音亭的詩詞是我爺爺遺留下來的,他的筆名是浩然,原名陸其廣。事實上,歌名「萍聚」是我爺爺取的名字,這還有一段故事可以講,不過以後再說吧!
那時候,我家經營萬里望有名氣的醬油廠,家中環境還算不錯,有錄影機、唱機,錄影帶和卡帶都有很多,那時候流行的歌手有台灣的林淑容Anna、香港的譚詠麟Alan。
受到 Anna 這個英文名字的啓發,我取了 LULALA 作為筆名,主要是因為我性格內向,怕別人嘲笑,所以不敢用真實名字,而用 LULALA 來代替。
然後,我到房間放卡帶的地方參考看看有什麼詞語可以用得上。 就看到一個字「擁」。這時候,我想起第二天想到的那句「對你我來講已經足夠」,於是,造句靈感來了:「只要我們曾經擁有過」,我發現將這兩句歌詞合併,不就是代表知足常樂的意思嗎?
好的,重新排列歌詞:
別管以後將如何結束
至少我們曾經相聚過
不必費心地彼此約束
更不需要言語的承諾
只要我們曾經擁有過
對你我來講已經足夠
在我想歌詞及韻律的時候,發現「相聚過」和 「擁有過」是可以互換位置來唱的 !但是最後我總覺得,人還是要相聚過,才能夠擁有。
歌詞想到這裡,因為作詞的興趣濃厚,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家裡,我也不怕羞恥,朗朗上口地把歌詞唱一遍,所以那時,學校有許多老師都知道我曾經寫過一首歌。記得有一次,一位女老師到班上教科(現在已經想不起老師名字),我非常大膽地跟老師說,我有一件事情要做,要不然我會後悔一輩子!老師脾氣真好,不但沒有責怪我,還讓我完成這事情,就是寫完歌詞,老師只是溫柔地提醒我,下一個月考快要到,要快點專心讀書。
這時候的歌詞已有7乘9,共63個字,可以想結尾的歌詞了!畢竟再不專心聽課,老師肯定會責罵我。
我的座位在科室最前排,偏向窗口,萬華小學當時只有一排科室有兩層樓,我的科室在樓上。學校地理位置在萬里望小鎮的正中央,所有本地人辦喪事的出殯隊伍都必須經過小學的大路,小學生都很怕聽到出殯隊伍的敲鑼打鼓聲。
我感慨地想到一句連我自己都會流出眼淚的詞語:「人的一生有許多回憶,只願你的追憶有個我」。
前前後後,我用了21天寫成歌詞,然後將成品連同草稿紙寄去參賽,大概一個月後,成績出來,我拿了冠軍,學校也把那張《知識報》張貼在學校禮堂。
【別管以後將如何結束】
【至少我們曾經相聚過】
【不必費心地彼此約束】
【更不需要言語的承諾】
【只要我們曾經擁有過】
【對你我來講已經足夠】
【人的一生有許多回憶】
【只願你的追憶有個我】
這首歌詞很單純地是一個小學六年級,身材略胖的男生的作品;
它只不過是《知識報》遊戲環節的一部分,是無心插柳之作。
得獎後,馬上有來自台灣的人找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江明學,是他教我江字怎樣念,他說跟將來的將同音。
他是第一個要求把歌詞拿去唱的人,我猜《隨緣聚首》這個最初的歌名應該就是他取的吧!他還要求把歌詞裡「的」這個字唱得不一樣,各位可以聽聽他唱的版本。
另外,當時還有人站在我旁邊,要我把歌詞認真唱一遍,他就抄下音符,假如可以聯絡到作曲人孫正明,或許能得到解答。
我那時候還跟他們說,回去台灣找個姓李的人,為他取我的名字當藝名,他一定會把這首歌給唱紅;後來上華唱片為李華苓取個藝名叫李翊君,「翊君」二字恰好是我的名字「君奕」倒過來念。
音符抄完後,他還問我,這首歌你是想單人唱或者是雙人唱,我想一想就問:「可不可以男女合唱?女聲清脆,女先唱,男聲粗壯,跟隨在後,就這樣一前一後,我覺得比較好聽。」我還強調一定要用小鼓作為主要樂曲。
而後來李翊君唱的版本,就和我認真唱的這個版本的音調一模一樣!
所以除了江明學以外,我非常肯定娛樂圈一定有人知道誰是 LULALA,他們肯定有來過我現在住的地方~怡保萬里望。
翌年,1986年,快要上中學,我複印一份寫著我名字和學校名稱的《知識報》放進一個白色信封,信封上我寫上三道題 :
1、萍聚是什麼?
2、萍聚有多少個字?
3、萍聚是誰取的名字?
再托付給爺爺保管,還跟爺爺說等我長大以後交還給我,好讓我留給我的兒孫看。
還有一件事情,我除了把歌詞寄去《知識報》參賽,也另外寄了一份我親手寫的歌詞在白紙上,再寫上我的筆名LULALA,寄去香港 TVB,我還在信封後面留下回郵地址。
1986年,某一天,我家人租錄影帶回家看,是歌唱綜藝節目,鄭裕玲主持,節目的後段,她把我寄過去的歌詞念了一遍,用廣東話說了一句:「你以為香港沒人才,膽敢把歌詞寄來 TVB。」她也提到這封信是來自南洋的。
小學和中學,相比之下真是天淵之別,中文是小學主流教學語言,也是我的強項,中學全部馬來文,是我的最弱,預備班,我迎頭趕上,把馬來文搞好,但是我逐漸把托付爺爺保管的「萍聚」文件遺忘掉。
中學時期初中一,1987年,某一個星期六,我走路經過圖書館,遠處操場傳來收音機聲音,仔細聽,很開心,是我親手寫的歌,跟隨聲音方向走過去看個究竟,收音機裡卡帶還在轉動,旁邊擺放著一個青色封面卡帶盒,後面寫著萍聚,作詞作曲人:嚕啦啦。興奮的心情參雜著後悔的感覺,後悔當初沒有用我自己的本名。
中學時期,我有跟其他同學提起《萍聚》的歌詞是我寫的,但是沒人相信。
事與願違,相隔36年,現在已經是2021年,我的爺爺、爸爸都已不在人世,而且托付保管的確鑿文件已經不復存在,我非常失望,感到非常低落。
人總要面對現實,也想了很久,下一步應該怎樣應對,好的,那就拿起勇氣,把這件事公諸於世。再說,我患有糖尿病30年,現在也正值全球大流行 COVID-19,這病毒對於三高人士有很大的威脅,馬來西亞疫情非常嚴峻,每天超過萬宗確診,我萬一遇到什麼壞情況,這件事情就永遠埋在地下,沒人知曉,值得嗎?
我僥倖寫出那麼令人感觸的歌詞,但其實我的性格時常都保持開朗,且因為家教嚴格,我自認為人正直,但遺憾的是,我的人生總是被《萍聚》困擾著,不但沒人相信我是原作詞人,而且,我曾經從兩位人士的口中得到一些不符合時間邏輯的消息。
第一個人是我的表嫂,她是台灣人,1993、1994年間,表哥表嫂還未結婚,表哥時常往來馬來西亞和台灣兩地,也有把我寫萍聚的事告訴表嫂,她回去台灣問她的長輩,得到的回應是長輩們早已唱過這首歌。
第二個人是我的老同學,他告訴我說2014、2015年時,他去台灣旅行,導遊的車上播放著萍聚歌曲,比我同學大4歲的導遊講,他小學時期也是唱這首歌。
我本人真想搞清楚,1985年的時候,《知識報》從哪裡得到消息,把它作為該報的有獎遊戲題目讓小學生作答 ? 台灣民眾早期曾經唱過的萍聚歌詞又是哪一個版本?
我有從網絡找到信息寫著一位音樂老師孫正明於1967年拿到兩位女生交給他的萍聚塗鴉歌詞紙張,又是那一個版本 ?
我很確定李翊君唱的版本是我寫的歌詞,也是我想歌詞時候的旋律,音韻,歌曲長度 3分18秒也是我唱過很多次,估算出的時間。
1993年,我讀學院校時期,有一位理髮店老闆娘跟我說「嚕啦啦」這個名稱在台灣已經有團體把它佔為己有,是一個愛國團體,她還說那在台灣等於是對抗中國的共產黨!也是這個原因,我媽媽吩咐我以後絕對不能夠再說《萍聚》是我寫的歌。
這世界是怎樣了?一位單純的六年級男生,僅僅是學校《知識報》遊戲作品,居然可以影響他的一生到現在!
交響曲 交響 詩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柏林小徑︱邀您走訪詩意構築的 #藝遊秘境】
炎炎烈日下, #齊柏林空間 後方的柏林小徑,不時傳來木作機具施工和年輕學子的笑語聲,與唧唧蟬鳴共譜成一首動人的夏日交響曲。
這是 淡水好生活・淡江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 由黃瑞茂老師帶領的建築系師生,在團隊合作的設計與實作下,將建築材料透過結構的詩意組裝,打造融入社區,兼具美學性、公共性與社會性的環境空間創作。
今年的作品沿著柏林小徑後方的山坡,融入地勢構築蜿蜒步道和山丘小屋,形成 #環境劇場,並延續拆除屋舍的痕跡重新打造 #故事書屋。「希望透過身體在山坡上分層流轉,以及在小屋坐臥休憩的經驗,讓遊者更能感知所處環境的氛圍」負責策劃課程的黃奕智老師如此分享。
邀請所有到淡水一遊的朋友們,可以先到齊柏林空間從空中看見台灣,再到柏林小徑體驗這詩意構築的藝遊秘境。
📷秘境美拍示範看這邊
https://www.instagram.com/p/CTmg32VhwLd
👉 #美麗台灣2.0
https://youtu.be/uQbr7V4Mqn8
👉成為齊柏林之友
https://chipolin.eoffering.org.tw/
👉追蹤 #齊柏林空間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chipolin_space/
👉訂閱 #看見_齊柏林基金會 YouTube 頻道
http://pse.is/ChiPolinFoundation
交響曲 交響 詩 在 ajin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短篇恐怖遊戲,你身為作曲家的靈感消失殆盡,在巨大的創作壓力下,你帶著小提琴尋找願意幫助你演奏的靈魂,就算是邪惡的存在你也不在乎,只要能完成交響曲...。
喜歡影片就按個讚👍👍👍!
作者的主題曲網頁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_nv7rFicV8
遊戲網頁 https://katanalevy.itch.io/symphony-of-seven-souls
更多遊戲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EzqZq_wDhpdi6hQq5MMwnm-wTXp2PsTy
直播台 👉 https://www.twitch.tv/kamiyu666
IG 👉 https://www.instagram.com/ajin_3068/?hl=zh-tw
FB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tttd3/
成為【阿津】頻道的會員: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6DsD2j3K3nJkO0ZuGwsIUA/join
你好啊 └(^ω^)┐我是阿津,歡迎來觀看我的youtube頻道
頻道內容主要是錄製恐怖遊戲的實況影片
不時也會製作其他各種電玩的劇情遊玩影片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Vxtr74509M8/hqdefault.jpg)
交響曲 交響 詩 在 translation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88年にシステムサコムが発売した、オリジナル版となる68用ノベルウェア。
主人公はゲームソフト会社を経営する父の体調不良により突如社長を任される事となり様々な人材を抱えゲームを製作していく事になる。
個性豊かな社内スタッフや、雑誌社、競合会社などとの駆け引き
に奔走し、ゲーム業界を生き抜いていく。
本編はまさしく「ハード」な物語で幕を下ろすが本作が描く世界はいみじくも現在にも通用するゲーム業界そのものを言い表している。
BGMは斎藤氏が作・編曲、氏の愛聴するクラシック音楽から有名ゲームパロディ迄、趣味の世界にどっぷり浸かる感覚。
作・編曲:斎藤学氏
Manufacturer: 1988.7.30 System Sacom
computer: X68000 series
Hardware: YM2151,MSM6258
Composer & Arranger: Manabu Saito
--------------------------------------------------------------------------------------------------------------------------------------------
00:00:00 01.System Sacom logo (システムサコムロゴ *「ジークフリートの葬送行進曲」/ワーグナー *「ニュールンベルグのマイスタージンガー」序曲/ワーグナー)
00:00:41 02.Soft and hard stories (ソフトでハードな物語)
00:02:58 03.prologue (プロローグ *「子供の情景」詩人のお話/シューマン)
00:06:30 04.My father collapses (親父倒れる *「展覧会の絵」/ムソルグスキー)
00:07:23 05. Everyday (日常 *「パガニーニの主題による狂詩曲 第18変奏」/ラフマニノフ)
00:12:46 06.conversation (会話 *「ピアノ協奏曲2番」/ラフマニノフ)
00:16:58 07.Mocha system (モカシステム)
00:20:02 08.phone (電話 *「交響曲5番」/チャイコフスキー)
00:23:24 09.Interaction with publisher (出版社とのやりとり *ピアノ五重奏「ます」/シューベルト)
00:26:39 10.Dosaemon Quest (ドザエモンクエスト *「ドラゴンクエスト オープニング」/すぎやまこういち)
00:29:48 11.monologue (モノローグ)
00:26:51 12.Game development (ゲーム開発)
00:33:15 13.a problem occured (問題発生 *「子供の情景」第10曲 むきになって/シューマン)?
00:37:09 14.Planning decision! (企画決定! *「バラード 第2番 ヘ長調 Op. 38」/ショパン)?
00:40:31 15.Test player Harato Takahashi (テストプレイヤー高橋原人 *「メインテーマ」ザナドゥ(パロディ))
00:43:53 16.Bad end (バッドエンド *「Are You Sleeping?」フランス民謡 )
00:49:49 17.Immediately before master up (マスターアップ直前 *「展覧会の絵」リモージュ(市場)/ムソルグスキー)
00:53:25 18.bug (バグ *「剣の舞」/アラム・ハチャトゥリアン )
00:57:21 19.RPG theme (RPGのテーマ)
01:00:35 20.Bug Again (バグ再び *「BOSS/R-TYPE」/石崎正人、「ピアノ・ソナタ「熱情」終楽章」/ベートーベン)
01:02:46 21.Emergence of Messiah (メシア登場 *「源平闘魔伝のテーマ(パロディ)」源平闘魔伝、「Lucky宝箱(パロディ)」イース)
01:03:05 22.Messiah ・ God's technique (メシア・神の技 「交響曲第6番ロ短調 「悲愴」第3楽章」/チャイコフスキー)
01:06:09 23.epilogue (エピローグ *「チェロ協奏曲第1楽章」/ドヴォルザーク )
01:10:24 24.stuffed roll (スタッフロール *「ピアノ協奏曲第20番 第2楽章 ニ短調」/モーツァルト)
01:15:22 25.End graphics (エンドグラフィック *「管弦楽組曲第3番ニ短調より 第2楽章アリア」/バッハ)
01:20:07 26.Programmer's head (プログラマー音頭)
01:22:19 27.Unused song 1 (未使用曲1)
01:22:43 28.Unused song 2 EUPHORY (未使用曲2 「EUPHORY」)
01:26:03 29.Unused Song 3 THE DOME (未使用曲3 「THE DOME」)
01:28:56 30.[S.E.] Telephone 1 (SE 電話1)
01:29:05 31.[S.E.] Telephone 2 (SE 電話2)
01:29:12 32.[S.E.] Telephone 3 (SE 電話3)
--------------------------------------------------------------------------------------------------------------------------------------------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exy7kExqkfk/hqdefault.jpg)
交響曲 交響 詩 在 歐陽娜娜Nana OuYa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開始訂閱我的頻道➔ https://goo.gl/aiVwBD
《未曾許諾的花園》
旋律譜成曲
心情寫成詩
故事畫成圖
「你選擇回到我身邊,我將用一輩子愛你」
曲 歐陽娜娜
詞 王小苗
是那隻 狐狸 嗎
繞過海邊圍起的籬笆
窗台上
薄荷葉混雜著迷迭香草的芬芳
鼻膜間 一陣癢
蒲公英種子一去無返
是時候 也該擁有 深邃的秘密
關燈開燈 月光拋物線飛揚
你時而明亮 時而隱藏
紅橙黃綠 藍靛紫黑
我記不得 你的臉龐
Oh young hearts break into stars
Oh young souls still can't find the way home
野葡萄 惡魔角
手握鑰匙的人著迷地
跳支舞
一滴露水分裂成兩個相似的我
告訴我 你名字
我將為你演奏春雷前
行進的交響曲
但無法為你許諾一座
紅玫瑰 盛開著
荊棘銷聲匿跡的花園
蝶蟻蜜圍繞
羅曼史最終章 河流淌不結霜的花園
你從背後 拿出一朵
Oh young roses never stay
Oh young lovers never go away
我們是否還能夠再相遇
即便我很確定你是我
最愛最愛最愛的
我會鬆手 讓你去任何地方
在我與自由之間 如果
你選擇回到我身邊
我將用一輩子愛你
Oh young roses never stay
Oh young lovers never go away
🌼Subscribe & Leave a comment below
👋🏼Social media
Instagram : nanaouyang
facebook : https://m.facebook.com/Nanaonly/
weibo : https://weibo.com/u/2687827715
🎻Hope you guys like it! see you guys next time✨
📪Welcome to contact:
sharonworkingemail@gmail.com Miss Sharon Agent
#歐陽娜娜 #NanasVLOG #NanaOuyang #NANAll #歐陽娜娜音樂三部曲 #歐陽娜娜首張原創中文EP #Secret Garden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Tx6n8BU8UmQ/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