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獎】免費塔羅牌占卜一次
【結束時間】8月6日
【公佈時間】8月7日
【名額】3位幸運兒
【抽獎資格】IG貼文留言(我要免費占卜)➕標註@5位好友➕追蹤點讚➕分享
【資深占卜師】薰詩奈
【抽中者】請私訊我IG:nv520588
【ig】https://www.instagram.com/p/CSDm0NJBlDl/?utm_medium=copy_link
【關於塔羅牌】塔羅牌(英語:Tarot),是一套從15世紀中期於歐洲各地流傳的占卜卡片,例如:義大利塔羅牌(英語:Tarocchini)、法國塔羅牌及奧地利Königrufen(英語:Königrufen),許多至今仍然在使用[1]。在18世紀後期,一些塔羅牌開始透過閱讀塔羅牌(英語:Tarot card reading)和紙牌卜卦(英語:Cartomancy)的占卜而導致發展以此類為目的之神秘學說。
維斯康蒂·斯福扎塔羅師(英語:Visconti-Sforza tarot deck)的紙牌背面圖案甲板上的「法杖女王」。歸因於15世紀的博尼法西奧·本博(Bonifacio Bembo)。
塔羅牌裡面的各個元素、符號、以及象徵意義是源自公元前3世紀~14世紀中發展形成的,集合了多國神秘學、基督教、猶太教、埃及神話、星座、數字符號、象徵學等自成一格的嚴謹占卜體系,在各國廣為流傳,到了21世紀,全世界都可以找到塔羅牌的蹤影。塔羅牌雖有很廣泛的占卜和預測事物的用途,但在10~17世紀天主教占多數的歐洲,由於宗教保守氣氛和基督教系統禁止占卜,以至於塔羅牌逐漸放棄原本的占卜形式——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擔任了紙牌遊戲的功能,直到最後蛻變為現在所常見的撲克牌。
從18世紀後期開始,塔羅牌不僅使用歐洲的民間解讀方式,神秘主義者們把塔羅牌更加「科學化、規範化」,從原始民俗學形態的占卜進化為可以獨自發展出一套理論的神秘學占卜止,作為占卜使用的塔羅牌只能龜縮在秘密的團體之中,然而,在19世紀的英語國家中,因為民主制度和言論自由的發展塔羅牌遊戲開始逐漸盛行;在進入21世紀後,塔羅牌在非英語系國家的發展迅速(尤其是受到美國的影響),在英語系國家的塔羅牌轉變為全部用於占卜為目的,而且這個營銷模式迅速反過來傳回歐洲,在亞洲的中國、日本、新加坡等地塔羅牌也成為一門非常受歡迎占卜術。
#免費占卜
#抽獎活動
#塔羅牌占卜
#占卜師薰詩奈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9萬的網紅3Q陳柏惟,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5月29號是本屆立法院第一會期的最後一天,一早我排了第一號,對續任的蘇貞昌院長針對施政方針質詢,心情就像是參加立法院一年級第一學期的期末考。 這個會期,我的成績單可以用四個字概括,就是「 護台防中 」。 我質詢了醫護問題、各類國防外交議題、護照正名等提案,當然身為台中區域立委,我更關心台中,也持...
「亞洲 英語 系國家」的推薦目錄:
- 關於亞洲 英語 系國家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亞洲 英語 系國家 在 維尼英文玩生活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亞洲 英語 系國家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亞洲 英語 系國家 在 3Q陳柏惟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亞洲 英語 系國家 在 [旅遊] 關於英語通用程度- 看板CultureShock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亞洲 英語 系國家 在 英語系國家留學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亞洲 英語 系國家 在 英語系國家留學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亞洲 英語 系國家 在 歐洲英語系國家的評價費用和推薦,PTT.CC、EDU.TW 的評價
- 關於亞洲 英語 系國家 在 語能力,強化就業競爭力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亞洲 英語 系國家 在 英語系國家比較 - 留學板 | Dcard 的評價
亞洲 英語 系國家 在 維尼英文玩生活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新主持人 #進階英文
新加入主持人 Hubert 來自 Toronto, Canada. 他的演藝生涯發展集中於北美以及亞洲地區,並已有15 年的演出經驗。
成長過程中,他的爸爸開了一間影音出租店,藏有豐富的 Hollywood 和香港電影,來自東西兩方的電影產業塑造了 Hubert 的演員生涯與風格。
在過去的十五年,他旅居於不同的國家,從加拿大到香港到北京,再到現在的台灣,他透過旅行和在不同文化居住下累積經驗,有更多對於時事或是文化上跳脫框架的觀點,都會在節目中一一跟大家分享。
Hubert 雖然是英文母語者,但是他也會其他像是潮州話、粵語以及中文的語言。
除了演戲專業外,他在聲音方面也受過專業的訓練,他也不斷地在精進自己在音頻這塊的努力及創作,希望大家會喜歡!
他將帶給大家進階英文學習,幫助大家可以說出更道地的英文,對於想要在英語系國家求學轉職的朋友們能有更大的幫助!
亞洲 英語 系國家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面對常有人說「我沒有種族歧視喔,我老婆是亞洲人」,鍾瑞設計一件T-shirt回敬他們】#關鍵刺文化
在某些英語系國家的角落,CCR這項議題被視為一種禁忌——很難想像有哪家主流英語媒體會特別製作節目討論它。為什麼呢?
要寫一篇(無論讚揚或辯護)CCR的文章,內容基本上和受委屈的男人、自由主義家、被害妄想症者的粗鄙發言脫不了關係。
以下是一位在推特上相當活躍的中國政策分析師——鍾瑞的例子:
#CCR #異國戀 #跨國戀情 #英語系國家 #鍾瑞
亞洲 英語 系國家 在 3Q陳柏惟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5月29號是本屆立法院第一會期的最後一天,一早我排了第一號,對續任的蘇貞昌院長針對施政方針質詢,心情就像是參加立法院一年級第一學期的期末考。
這個會期,我的成績單可以用四個字概括,就是「 護台防中 」。
我質詢了醫護問題、各類國防外交議題、護照正名等提案,當然身為台中區域立委,我更關心台中,也持續推動國會山莊,以實現對選民的承諾為目標。
今天,我想特別針對幾個面向來討論。
首先,我想趁今天跟大家分享一個小故事。各位認為「個人」或「團體」到銀行開戶這件事情,大概要花多久的時間?可能有人的答案是半小時,有人答案是兩小時,我和我的團隊,這幾個月想協助一群人開戶,卻碰到諸多困難。
我們發現,雖然目前《國家語言發展法》已通過,但如果想要用母語,例如台文開戶,仍非常窒礙難行。
護台與我們的文字和語言
這段期間,我們與各部會經過多次的討論,仍還沒有完成目標。過去在推動使用母語上,曾有一些成功案例,例如林昶佐委員推動護照可使用母語 - 護照條例施行細則修正,或是高潞·以用委員提案 - 因應原住民族姓名放寬銀行開戶字數限制。這些案例都證明,我們期望完成的這件事,並非毫無可能。然而成功的案例往往會遭到許多技術性的問題阻礙,甚至遇到「跨部會」的情形,就會變得更加困難,我們目前推動的台文開戶議題,陸續已和七個相關部會溝通,包括銀管會、交通部、農委會、國發會、文化部、經濟部、教育部,表示台文與電腦系統等的相關困難,所以無法開戶。
《國家語言發展法》的精神,就是台灣這塊土地上多元語言的並存與使用,然而要達到多元語言平等使用,讓大家有尊嚴地使用母語,就需要跨部會來促成。我期望我們能不以「技術問題來推翻原則問題」,讓國民可以如院長施政方針所言,可以「營造多元語言友善環境,保障國民平等使用母語權利」。我和我的團隊也會繼續努力,希望能協助民眾,早日完成以台文開戶的想望。
既然提到語言議題,我觀察到我選區當中,光以霧峰、烏日為例,地名標示就有「漢語拼音」和「通用拼音」混用的問題,你可能這個路口和下個路口,看到的就是不同的拼音,對外國人辨識路名也造成不小的障礙與困擾。會有這樣的狀況,是因為過去不同時期的拼音政策未統一所致。
前陣子的院會質詢中,院長曾允諾:
a. 台灣民眾怎麼發音就翻做什麼;
b. 會交待主責單位來統一處理;
c. 以全國一致為修正為原則。
我期望行政單位能繼續積極正視這個問題。就我的看法,我較支持統一為通用拼音,畢竟漢語拼音由過去的蘇聯研發,發音習慣與英語系國家不同,採用通用拼音較能符合英語系國家發音習慣,與世界接軌,也符合國民的拼音習慣。
中華民國體制已經有太多混淆不清的事情,就連拼音系統都是。逐步建立正常化國家的過程,這些都是需要我們一一去釐清和解決的,也希望院長新的任期能持續推動。
以上是有關「護、台」的部分,接續我們要來談「防、中」。
健全台灣體質以防中
有關「防」的部份,主要是有關國防自主的部分,包括:我國研發產製的新式高教機、大型軍艦等,以及國防與民間廠商合作的部分,我也向院長特別表達關心,希望可以持續努力。
最後呢,則是談到「中」,曾經有政治人物說出「台獨就是病毒」這樣的謬論。這讓我想到去年我們與幾個委員一直呼籲要立法,年底也通過了反滲透法,雖有他的嚇止的作用,目前可能有再進行調查,但也尚未有實際被法辦的案例,這是需要持續留意的。
接續,近日香港國安法通過後,可知一國兩制走向破滅,未來一國一制下的香港,不僅言論、自由、生活各方面都會受到衝擊,金融體系更勢必發生變化,也牽動全球經貿局勢。而台灣其實從90年代開始,國民黨說過亞太營運中心、雙航圈、雙營運中心,民進黨執政黨也提出綠色矽谷及亞洲矽谷的計畫,趁這次我也詢問院長,是不是有可能趁這波持續性地推行相關計畫以及因應的措施,因為外國的媒體、社團、企業、資金人才等,其中當然也包括台商,都有可能從香港撤出,我希望院長和相關單位可以做好準備。
中國的意識形態就像病毒般,在全世界到處流竄,而對抗中國因素就如同防疫,我們應該建立避免感染制度,如我一開始的比喻,如果對抗中國是一場防疫作戰,我們應該積極加速台商回台,可參考美日等國的做法。而在疫情開始前,讓想回來的台商國人安全撤退,針對香港局勢,並且研擬接續外資、港媒、港資、港人社團等可能來台的應對方案,並要研擬辨識這些進來的人、商、資本是否受到「感染」的機制,建立防疫般嚴格防護、檢疫等方案,避免發生「社區感染」。
本會期的最後一次對院長的質詢,接續的幾個會期,我會持續盯緊相關議題,讓我們一同「護台‧防中」!最重要的是,我也會繼續推動國會山莊、地方議題的發聲,不只護台防中,更要顧台中。
#3Q陳柏惟 #中二立委 #台灣基進
===============================
◆ 訂閱3Q的Youtube → https://www.youtube.com/c/3QChen
◆ 追蹤3Q的FB → https://www.facebook.com/3Q.PehUi/
◆ 追蹤3Q的IG → wondachen
◆ 追蹤3Q的噗浪 → wondachen
◆ 追蹤3Q的推特 → https://twitter.com/wondafrog
===============================
◆ 台灣基進官網 → https://statebuilding.tw/
◆ 訂閱台灣基進官方Youtube → https://pros.is/L8GNN
◆ 追蹤台灣基進官方臉書 → https://www.facebook.com/Statebuilding.tw/
◆ 捐款支持台灣基進 → https://statebuilding.tw/#support
亞洲 英語 系國家 在 英語系國家留學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推薦與評價
英语 作为官方语言(之一)的亚洲国家有: 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巴基斯坦。 英语教育水平较高的有: 中国、韩国、日本、印度尼西亚、 ... ... <看更多>
亞洲 英語 系國家 在 英語系國家留學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推薦與評價
英语 作为官方语言(之一)的亚洲国家有: 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巴基斯坦。 英语教育水平较高的有: 中国、韩国、日本、印度尼西亚、 ... ... <看更多>
亞洲 英語 系國家 在 [旅遊] 關於英語通用程度- 看板CultureShock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小弟曾獨自旅遊過些許國家
和大家分享一下關於不同國家或區域的英語通用程度:D
一、日本
我們常常會有日本人英文很爛的刻板印象,其實事實不然。日本因為其語言的發音,
以及使用a、i、u、e、o 來當作他們的音標,導致他們在口說的時候容易夾雜濃厚的
日本腔發音。日本是一個追求完美的國家,也是一個追求團體一致性的民族,因此在
日本的日本人,若是說著一口道地的「美國腔」或「英國腔」反而容易被大家認為很
奇怪(這項資訊來自一位日本友人,樣本數不多,或許與真實情況有所出入),又或
者日本人知道自己講的英文不夠標準,而害羞不敢講也是有可能。
不過根據多益以及EF文教機構的評分,日本的英文程度在亞洲是名列前茅的。我去日
本旅遊時住青年旅館,同寢的還有兩位美國人與一位日本人。該日本人的英語口說能
力顛覆了我對日本人的既定印象,講得非常流利,日本的口音也不重。
但是日本人多數是很害羞的,在日本你不能期待會有人以流利的英語向你溝通,我倒
是在挪威旅遊時遇到日本旅行團,大家用「國字」(或日本稱「漢字」)溝通的不亦
樂乎,在日本旅遊時,日本店家雖然聽得懂我說的英文(我日文太差,不夠堪用),
但都是用日文回答我。
另外根據我的觀察,日本人似乎發不出「ㄈ」的音,遇到英語有發/f/的音時,似乎
會變成英語/h/(「ㄏ」)的發音;而韓國人遇到時則會變成/p/(「ㄆ」)。舉例:
颱風日本人會講成「颱轟」,而telephone韓國人會說常"telePone"。
二、德語區(德國、奧地利)
德語是與英語同屬日耳曼語系,古英語和德語有許多相似之處,而現代英語許多單字
是從法語來的,英語可說是「外表像法語內在像德語」。
德國人的英語普遍不錯,畢竟同一個語系的語言學起來本來就比較快,而英文文法又
比文簡易許多,因此德國人說英語大致上還滿流利的。我在芬蘭交換學生時,有跟一
群德國人出去玩過,因為我在場,所以他們就全用英語溝通,除非遇到他們不會說得
字才會跟我道歉然後說一下德文。
在德國旅遊時,因為我長的就是個外國人,過半數的人會向我主動說英文,有時在商
店店員會先用德文問我,發現我聽不懂後就變成英文溝通。我通常都會學一些當地語
言,例如你好、謝謝,表示我對他們語言的尊重。
三、法國
人家常說法國人很驕傲,不跩你說英文。第一次去法國時是我高一的暑假,第二次去
時是大三的暑假。我覺得法國改變很多(雖然主觀上我還是不喜歡法國),變得比較
願意和外地人說英語。
以前法語是歐洲貴族的語言,結果現在英語大流行,法國人一部份基於民族心理作祟
,另一部份基於法語發音的腔調,常常是不願意和別人說英文,但其實他們英文也不
會說很爛。我在芬蘭時,朋友的室友是法國人,聊了幾句,雖然有法語口音,但是不
影響我們溝通。
在法國旅遊時,說英語通行的程度明顯上升。但是在用英語向法國人溝通時,我也習
慣先以法文問好,之後再婉轉說我只會說英文。通常法國人要的只是一個「kimochi」
,不要劈頭就用英文跟他溝通,這樣有很大的機會他會不理你,不妨先說個bonjour
或是excusez moi。
四、北歐地區(芬蘭、瑞典、挪威、丹麥)
北歐地區是我最喜歡的地區,可以說是這輩子改變我最多的地方。北歐地處偏遠,每
年有幾乎好幾個月的時間冰天雪地、近乎永夜,五國總人口加起來僅2500萬餘人,但
為何北歐年年蟬聯競爭力頂尖的寶座?
北歐地區除了芬蘭語屬不同語系外,其他三者皆為日耳曼系的分支,母語使用者基本
上可以互相了解對方在說什麼,而瑞典與丹麥兩者使用的語言又更為相似。北歐國民
深知他們「寡不敵眾」,且他們的語言出了斯堪地那維亞半島就絕對不會有人使用,
因此他們從小就有非常普及的外語教育。
北歐國民除了母語與英語之外,通常還會再說個1~2種的外語,我在芬蘭的Tutor會說
七種語言!在北歐國家,如果你會說英語,基本上不用擔心你的生活。我在挪威旅遊
時,火車上坐在我旁邊是一個8歲的小妹妹,看她在閱讀英語童書,我就問他是不是
美國人或英國人,結果他說他是道地的挪威人,重點是他講的英語非常的溜,讓我幾
乎以為他的母語是英語。在芬蘭有一次在火車站人工買票,售票是一個白頭髮婆婆,
我用非常破爛的芬蘭文講「nelja、lippu、Helsinki、opiskelija」,意義類似中文
「四個、車票、赫爾辛基、學生」,結果售票婆婆自動轉換成英文向我詢問細節。
在北歐,人們多數不會認為你到這邊就要講當地話,他們反而樂於敞開心胸,直接以
英語向你溝通,也因為這種樂於接受外來事物的價值觀,促使當地成為全世界最適合
人類居住的地區。
關於北歐其他的分享,可以參考我以前在貴版與Europetravel板的發文。
五、台灣
國內不論政府或家長,雖然投入了大量的資源培養學生英語程度,但成效似乎不如預
期或者說事倍功半。我覺得原因是,在歐洲沒有國界,出國太方便了,因此有相當大
量的機會以後會在不同國家工作,因此他們語言交流與練習的機會多,自然講得比我
們好。再者,歐洲語言多是abcd,對他們而言比較熟悉,但對以漢語系為母語的我們
,英文是一個截然不同的東西,學起來自然比較慢。
再者,台灣學習英文目前仍以考試為導向,大量的填空題與選擇題是無法提升英語「
溝通」能力的,提升溝通能力唯一的方式只有多講多聽。而且台灣有個現象,就是非
常強調「口音」。台灣很愛說那個誰講話腔調很重怎麼樣的;英語不是我們的母語,
說起來自然會有「中文腔」,講「中文腔」的英語一點也不可恥,光是英國一個小地
方腔調就多到數不清。如果聽到外國人講著一口「字正腔圓、合乎文法」的中文,你
聽起來也很怪吧?我認識一個美國人,他說他以前實驗室有台灣同學,那個台灣同學
英文很好,但是說起話來感覺很像「教科書」,太不口語了,聽起來很有距離感。語
言本質是溝通,在不影響對方理解的情形下,帶有口音的英語我認為是不會怎樣的。
我曾經和朋友佯裝成亞洲其他國家赴台旅遊的遊客,對路人和商家說英語。在台北市
,多數的年輕人可以流利地用英語和我溝通(問方向、問價格),但是當我問到比較
深的問題,像是「垃圾分類」、「旅遊經驗」、「捷運轉乘公車」,遇到能回答我的
就少了一些。
不過我要說,台灣人真的相對於多數國家非常熱情。我問路時有人不會說英語索性直
接帶我走過去,在高雄時我問一個30多歲的上班族高雄車站怎麼走,他聽得懂我的問
題,但因為走法有點複雜不會講,就直接開車載我們過去,瞬間感覺超親切:D
謝謝收看:)
我學語言都秉持著「學語言就是學文化」,這樣會讓自己比較有持續的動機,
目前正在學習日文與德文,希望大家一起加強語言能力,走訪世界各地、
體驗不同文化!
PS. 我盡量用一些觀察到的「文化」角度來解釋英語口說的現象,不然我怕這篇文章
會變成旅遊分享文@@"
PS. 我英文在自助旅行後進步超多,我覺得和不同口音的人練習真的會進步很快!我
進大學時多益820、雅思7.0,大學畢業後多益915、雅思7.5(光口說單項就進步
1.5分):D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1.240.76.54
同意qsub板友的說法,北歐地廣人稀好管理,以台灣的土地面積來說我們的人口實在
是太多了。台灣綜合競爭力排行雖然排名一直都維持很前面,但我覺得就政府效能這
部分來講台灣政府的思維與決策實在落後歐洲國家太多。
我去挪威眼睛不小心受傷去醫院看病,順便跟醫生聊了一下,那個醫生說他要繳34%
的所得給政府,而且還要兼差才能在奧斯陸生活。我問他工作這麼辛苦會不會很疲倦
,他說工作雖辛苦,但是政府保障他們的工時,而且超時工作一定會有加成的工資,
「責任制」在他耳中聽起來是不可能。他們念書看病幾乎都免費,完善的社福讓他們
不必擔心生活品質。歐洲人樂於「享受生活」,工作是為了「享受生活」,而不會因
為過度工作而沒有了生活品質。挪威是產油國,本身已經夠有錢了,但政府不會仗著
有石油就讓人民恣意揮霍。
台灣的競爭力是靠著刻苦耐勞的台灣人民維持的(講白一點就是廉價人工)。而北歐
的競爭力除了國民本身心態開放外,樂於接受外在事物外,再加上政府有遠見的施政
才能有今日的成果。
※ 編輯: tcy91456 來自: 111.240.63.142 (09/10 12:30)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