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論壇寫手鄭亦麟當年這一篇護航亞洲矽谷的文章,真的丟盡了台大經濟系的臉。以下是我當年隨手寫的打臉文,張貼在自由時報那篇廢文底下。
──────────
黃士修 · 在核能流言終結者擔任創辦人兼執行長
2015年10月27日 14:06
鄭亦麟先生這篇為亞洲矽谷計畫護航的文,完全顯露出他對現行創新創業政策不了解。
1. 毛內閣的創新創業政策最終目的本來就是整體產業升級轉型,不是要臺灣成為矽谷潛力企業的生產基地。都什麼年代了你還想要臺灣成為生產基地?你的產業政策思維還活在什麼年代啊!我們說的是讓臺灣可以讓創意成形,快速做出prototype,這就是「臺灣創新快製媒合中心」的概念。
2. 留才跟攬才早就在做了,麻煩你去看一下今年9月剛通過的「全球競才方案」,居留和勞動法規的部分,拜託你請教一下你的覺醒朋友們,有一個人叫做蔡玉玲政委,她都在做哪些事。
3. 現行的機制並不是把東西都設在矽谷好嗎?設在矽谷的只有臺灣創新創業中心(TIEC),他只是把國內新創團隊送去矽谷受訓的單位,有一個設在臺灣的中心叫快製媒合中心(TRIPLE),加上臺灣矽谷科技基金,再加上國際創新創業園區(TSS)已經在營運,本來就不需要在桃園搞一個。
4. 以準國發會主委自居的龔明鑫自己都不否認亞洲矽谷是抄執政團隊的,他最後只能講一句,民進黨上台唯一的不同是執行力。不難想見,民進黨沒人才至極。
5. 民進黨智庫新境界文教基金會政策研究員,算不算側翼單位?鄭亦麟先生為什麼不敢掛這頭銜?你在想想論壇寫護航文也不敢用本名,只敢寫「Luke:作者畢業於大學經濟系,現為文字工作者」,原來你自己也知道為民進黨粉飾圓謊很丟臉啊。
亞洲矽谷是 什麼 在 許毓仁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質詢林全院長亞洲矽谷】
今天總質詢行政院長林全, 希望他對亞洲矽谷一案做出具體回應。這件事從上次我質詢國發會主委陳添枝,這兩個禮拜一直延燒, 好幾位新創圈的朋友都響應,昨天政院緊急撤案。
這個案子不是為我一個人質詢的, 而是對台灣長久以來食古不化的官僚思維和口頭說要「創新」卻不願意改變, 做出來的政策都是沒有願景的。
今天的質詢聚焦在亞洲矽谷, 主要以下幾個點:
- 台灣的經濟現況: 出口連14黑, GDP 不保1 (-0.89) 比OECD 國家要低
- 外國直接投資 (FDI) 全球倒數第五, 不到50億, 低於印尼 292億, 新加坡 600 億, 沒有FDI 如何振興低迷經濟?
- 五大產業我都有意見,今天聚焦亞洲矽谷
- 在桃園搞一個3.8公頃的地, 圈地,蓋樓,招商是舊的園區思維
- 創業缺的不是空間,全台灣的coworking space 和育成中心 134家進駐率不到20%
- 矽谷不是用蓋的,矽谷是一個生態系, 在資金,人才,市場,技術無一到為情況要搞一個亞洲矽谷是自欺欺人
- 亞洲矽谷這個名字名不符實, Wired 雜誌早就已經把深圳定位為亞洲矽谷, 難道我們要讓國際看笑話嗎? 我要求院長改名字, 好的政策會轉彎, 我鼓勵你轉彎
- 目標定位也有問題: 其中一個目標是打造亞洲青年IPO中心是個大空話。再訂這個目標前有沒有了解什麼是IPO, 有誰會到桃園來籌資? 台灣的籌資法規要先跟得上國際,深圳創業板規模5兆 新加坡凱利板2592億 再去看看台灣的創櫃板? 這根本是一個大空話。
- 台灣需要的不是一個園區,而是法規上的鬆綁,許多新創產業的產品服務應用都是過去法規沒有的, 應該仿效新加坡的監管沙盒機制(regulatory sandbox), 讓創新野蠻生長,長出規模後再進行規範
- 我有五個具體建議給林全院長:
1. 立即修改公司法使其符合國際標準
2.天使投資可減稅,抵稅
3. 亞洲矽谷資金使用公開透明
4.設立沙盒監管機制
5.資金使用在育才,留才,吸引人才
- 最後,一句話: 我們不要用昨天的思維解決今日的問題.
時間很短只有15分鍾, 希望對這個案子能及時導正,台灣政府已經沒有錢,實在不應該把錢花在蓋硬體,目標設定要準確,心態要開放, 做政策的要有現實感, 對未來要有想像, 錯誤的政策,錯誤的未來。
亞洲矽谷案子會再送進來,我會繼續監督!
#亞洲矽谷燒起來 #錯誤的政策錯誤的未來
亞洲矽谷是 什麼 在 許毓仁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質詢林全院長亞洲矽谷】
今天總質詢行政院長林全, 希望他對亞洲矽谷一案做出具體回應。這件事從上次我質詢國發會主委陳添枝,這兩個禮拜一直延燒, 好幾位新創圈的朋友都響應,昨天政院緊急撤案。
這個案子不是為我一個人質詢的, 而是對台灣長久以來食古不化的官僚思維和口頭說要「創新」卻不願意改變, 做出來的政策都是沒有願景的。
今天的質詢聚焦在亞洲矽谷, 主要以下幾個點:
- 台灣的經濟現況: 出口連14黑, GDP 不保1 (-0.89) 比OECD 國家要低
- 外國直接投資 (FDI) 全球倒數第五, 不到50億, 低於印尼 292億, 新加坡 600 億, 沒有FDI 如何振興低迷經濟?
- 五大產業我都有意見,今天聚焦亞洲矽谷
- 在桃園搞一個3.8公頃的地, 圈地,蓋樓,招商是舊的園區思維
- 創業缺的不是空間,全台灣的coworking space 和育成中心 134家進駐率不到20%
- 矽谷不是用蓋的,矽谷是一個生態系, 在資金,人才,市場,技術無一到為情況要搞一個亞洲矽谷是自欺欺人
- 亞洲矽谷這個名字名不符實, Wired 雜誌早就已經把深圳定位為亞洲矽谷, 難道我們要讓國際看笑話嗎? 我要求院長改名字, 好的政策會轉彎, 我鼓勵你轉彎
- 目標定位也有問題: 其中一個目標是打造亞洲青年IPO中心是個大空話。再訂這個目標前有沒有了解什麼是IPO, 有誰會到桃園來籌資? 台灣的籌資法規要先跟得上國際,深圳創業板規模5兆 新加坡凱利板2592億 再去看看台灣的創櫃板? 這根本是一個大空話。
- 台灣需要的不是一個園區,而是法規上的鬆綁,許多新創產業的產品服務應用都是過去法規沒有的, 應該仿效新加坡的監管沙盒機制(regulatory sandbox), 讓創新野蠻生長,長出規模後再進行規範
- 我有五個具體建議給林全院長:
1. 立即修改公司法使其符合國際標準
2.天使投資可減稅,抵稅
3. 亞洲矽谷資金使用公開透明
4.設立沙盒監管機制
5.資金使用在育才,留才,吸引人才
- 最後,一句話: 我們不要用昨天的思維解決今日的問題.
時間很短只有15分鍾, 希望對這個案子能及時導正,台灣政府已經沒有錢,實在不應該把錢花在蓋硬體,目標設定要準確,心態要開放, 做政策的要有現實感, 對未來要有想像, 錯誤的政策,錯誤的未來。
亞洲矽谷案子會再送進來,我會繼續監督!
歡迎分享。
#亞洲矽谷燒起來 #錯誤的政策錯誤的未來
亞洲矽谷是 什麼 在 亞洲.矽谷計畫物聯網產業發展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推動物聯網產業發展是 亞洲 . 矽谷 計畫二大主軸之一,過去三年來, 亞洲 . 矽谷 計畫成立物聯網產業大聯盟、推動智慧城鄕計畫、打造智慧示範場域、培育物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