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黛比的生命花園之約~
某日下午偷得浮生半日閒,參加「全癌病友協會牽手之聲電台節目專訪」
因為首播時間是昨天晚上九點左右。
今日早上十點和中午十二時有重播,歡迎大家收聽。
#CanChrees.org
訪問內容大約如下:
初見姚黛瑋本人是,覺得哇見到明星耶!
她問我說妳還是學生嗎?
我說天啊,我已經40歲了!XD
她問我說妳用什麼保養品啊,La mer , 我說我用不起這麼高檔的保養品,我的皮膚是過敏又超級乾,我會用「理膚寶水」或「契爾氏」適合自己,價位不高,還好去年我從美國扛了一箱回來,在美國買當地的保養品真的是便宜很多。
後來聊到一段我從小就體弱多病,國小時117公分,只有11公斤,發育後到最高峰體重飆到61公斤,其實我國小、國中時都被老師和同學霸凌,所以我自乾墮落⋯⋯考上了一個吊車尾的五專。
但也因為緣分的關係,讓我唸了「食品生物科技」也認識我的「男朋友」,到了專科時覺悟了,我努力唸書拿獎學金,推甄考上「大葉大學」,以全校第一名錄取「生物科技產業研究所」學校直接給我獎學金20萬。當時,我兼職當2份助教,系辦行政人員,做國科會計畫案!
學費收入全靠自己。
研究所期間在學校的育成中心從工讀生一路當到助理,回台北後去了淡大育成中心擔任秘書、專員、副理,之後轉任臺北科技大學育成中心經理。
卻沒想到那年我剛過完31歲的生日,因為夜裡在馬桶上滴了一滴「橘紅色」的血液,我神經大條一直以為是「痔瘡」,也正好我「肛門口外面有一個凸起來的肉塊⋯⋯
經過了一個禮拜六個醫生的確診,確定是「低位直腸腺癌 」,做了「永久性人工造口」,30次的放射治療,吃了二年半的口服化療藥。
之後回我治療的醫院當兼任行政助理,從「癌症篩檢中心」,到「癌症資源中心」希望能夠幫助更多人,從早期的癌症篩檢,發現罹癌後手術後的處理,到癌症資源中心的癌友與照顧者的諮詢、資訊、支持、及相關輔導,我會去病房探視「病友」,因為我很愛漂亮,看不出來我的肚子裏所隱藏的秘密。
這些年來,雖然腫瘤指數控制得宜,但卻因為反覆的沾黏與阻塞,和感染,大大小小的手術開了十幾次,我現在身上只有切到不能再切的小腸,從「大腸造口」到「小腸造口」一年有一半的時間都在「白色的家」渡過。
或許是天性樂觀,還是「體質特異」,還記得9年前我的主治醫師說,因為你太*特別*了,他跟我說他跟腸胃科醫生有在研究像我們這種飲食健康,作息正常,對年輕癌友,或許無法幫助到你,但可以幫助更多的人,我說我願意。
後來談到最想完成的夢想,我說我最大的夢想就是站在TED 的舞台上分享自己的生命故事去幫助更多需要的人。
黛比跟我說just do it。

我也是相信自己我可以做得到。
附上一句我最近很喜歡的的英文
✨It does not matter how slowly you go, As long as you do not stop.
I will keep going and Practice makes perfect.
我自己也再繁忙,不知道還有沒有重播的時段,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打電話去「社團法人台灣全癌病友連線」詢問。
電話:02-25572960。
或上網查詢相關資訊,謝謝💘。
五專放射科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台中榮民總醫院 #核子醫學科 #龔瑞英醫事放射師
『我是一名放射師,早年有五專的時候,我是立志不再考試唸書的,不過誤打誤撞,一路念到研究所,進入職場,升上公職,也在母校取得教職,旁人看來好像一帆風順。』
『總感覺自己似乎掉到了一個離不開的金牢籠之中,常常覺得,在一個工作上持續三十年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這三十年都要做一樣的事嗎?』
『上一堂含金量高但是收穫更高的課程,非常的重要,我現在知道原來老手寫論文就像套入模板一般,當思緒清楚,一階段一階段帶入,自然就完成了。』
▎上課有沒有用?請看校友傑出榮耀
http://bit.ly/2L3mxKG
超過 1000 位對論文寫作有興趣的朋友參與,每個月都有校友登上 PubMed 的研究入門工作坊,歡迎你來!
▎歷屆學員評價
大學教授也推薦的高效寫作技能
還好有上課,讓我明白論文寫作錯在哪裡。
身為寫 paper 的門外漢,有恍然大悟的感覺。
指導教授拆不了的地雷,新思惟幫我拆掉了!
課程含金量超高,院內老師無法比。
▎堅強陣容
大道理人人會說,但應用時所遭遇的種種困難,該如何克服,就不是每個人都知道。#復健科吳爵宏醫師,#放射科蔡依橙醫師,與你一樣的世代,超過 100 篇 SCI 發表經驗,給你最實用的建議。
▎寫論文不是靠靈感
寫論文不是靠靈感,是像蓋房子一樣,有它的架構,只要懂得架構,蓋起房子就會井然有序。有了大原則,一篇、兩篇、三篇,都不是那麼困難了。
▎作為研究新手,新思惟課程協助您......
√ 不再害怕統計,讓你親手畫出數據圖。
√ 入門稿件寫作與準備要訣。
√ 投稿期刊選擇策略。多元文體與學術參與。
√ 還是寫不出來?過來人時間安排建議。
眾多校友從 0 到 1 突破困境,校友們平均每月 40 篇論文發表,最高單月 55 篇!2020 許自己一個有論文的未來,年初投資自己,年底 PubMed 有你!
▎2020 / 2 / 15(六)
https://mepa2014.innovarad.tw/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