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爭一年.評論系列】社運變形記
2020/6/8 — 10:17
Ovid 是古羅馬三大詩人之一,全名是 Publius Ovidius Naso,公元八年五十嵗的時候被羅馬帝國始皇帝奧古斯都流放到黑海之濱,在那裏終老,原因一説是因爲揭露了皇帝的私隱。2017 年,羅馬市議會替他平反。他的最重要著作是神話史詩 The Metamorphoses,中譯《變形記》,全詩五六百頁,我大學畢業之後那年讀過一半長的簡本,印象深刻。中文維基這樣介紹:
「全詩共十五卷,取材於古希臘羅馬神話。根據古希臘哲學家畢達哥拉斯的『靈魂轉回』理論,變形,即人由於某種原因被變成動物、植物、星星、石頭等。這一線索貫穿全書,是古希臘羅馬神話的大匯集。故事按照時間順序敘述,由宇宙的創立、大地的形成、人類的出現開始,直至羅馬的建立,凱撒遇刺變為星辰和奧古斯都建立統治為止。」
今年世界醖釀巨變,去年下半年在香港發生的事乃不可忽略的元素,香港成爲了二次世界冷戰的 ground zero,而這座名城裏的人,也在經歷著意識板塊潛移。格局如此宏大的現世史,非我這支禿筆可以描述萬一,我只能懷著對詩人的敬意寫下一點心得。
2019 年香港的抗爭史無前例,社運脫胎換骨,一如《聖經》所説,年輕人憧憬異象、老者做新鮮的夢,儘管槍林彈雨血肉模糊硝烟吹滿城,還有那處惶恐與勇毅之間的九千手足正在思考著坐穿牢獄的心理準備。
然而運動最令我驚詫的,除了那每一震撼人心的無數細節本身,就是所有那些細節共合衍生出的一種前所未見的浪漫,從 6.12 占領立法會「去罩示真身」那一幕到後期理大留守戰飛索求生,那一筆一筆濃烈超現實,都是香港近四十年民主運動裏從來未有過,不是在文學藝術裏創成而是自生活本身釋出,並不需要巧匠加工。分析這浪漫的出現,對比一直以來的缺無,或者是理解這場運動的一個有效切入點。
我大膽地指稱,之前三十多年的民主運動基本上不是内在產生、即不是在香港人文化 DNA 裏孕育成;而是個別先行者從外國經驗和理論裏學習得,加上來自中國的專制主義外力造成民衆心中的恐懼與排距,兩者於是結合,生成了八十年代至本世紀一十年代的代議民主運動。這個民主運動予以自己的使命,就是尋求《基本法》似有若無地許諾了的真民主雙普選。然而,就是連《基本法》這部讓民主運動元老領導及參與者安身立命數十年的文件,也是外來的;香港人當時要求的「三腳櫈」並未能實現。
上世紀八十年代香港文化意識兩大來源 - 中國傳統文化和英國殖民文化,儘管包含這些那些好東西,卻幾乎都沒有民主成分 。孫文的民主革命活動在香港一掠而過,而且在中國失敗了,只留下淡淡一抹苦澀,再從外面引進因此必要;否則香港人只承襲那兩種舊文化的話,近年的中國專制主義入侵必定勢如破竹。因此,香港民主運動的先行者還是功不可沒。
可是,如此引進而非與生俱來的民主觀念還只是一種理性認知,民衆知道要取得要實現還得付代價,因此會猶疑。這就好比一個小市民心儀一部在櫥窗裏看見的高端凌志,看看叫價,就會覺得自己的老爺豐田還不錯,便是有問題,修補一下還可以多用幾年。況且,文化引進還有一個水土問題,便是有普世價值的東西,也不可能 plug and play。當年流行歐美的肯德基初度來港銷售卻鍛羽而還,因爲接受它的文化條件不具備;烤鷄如此,況乎民主。
因此,在量的方面,香港人對單純民主的需求有限度,加上中國的專制主義本性並不願意給予太多讓步,這個供求關係決定了在歷次香港選舉投票中觀察到的「六四黃金分割率」,而這個比率平衡,前幾年還因中國國力上升等因素而有輕微下降。在質的方面,老一輩的民主追求止於付出體力和時間參與大體平和的靜坐與游行。這種質與量的民主訴求,顯然生不出多少浪漫。
然而,深刻的轉變大約在五六年前首先在戰後第三代香港人當中出現了。這新生代有第二代無意中爲他們種下的前世命定、與生俱來的香港人認同,很快擺脫了先輩單薄無所恃的地球村觀念和那遠看很優美、愈近愈恐怖的大中華主義。這種籠統地稱作「本土」的意識,也同時把外來的民主觀念本土化、感性化。
本土化了的各種政治訴求,已經不限於那其實處處隱藏殺機的外來《基本法》。港人治港和真民主雙普選並不需要什麽法源,更不是什麽中央恩賜、剩餘權力,而是不正自成的,所有須要法源和恩賜的東西都是假的;先輩要經歷三四十年生聚教訓才得出的結論,在新生代中凴直覺取得。繞過《基本法》達至民主,唯有通過自決、獨立。這種認知是感性的。
本土意識是發自内的、防守性的,比先輩的進取性拿來主義的民主訴求性質不一樣。你向北京要時間,北京給你五十年;你向北京要民主,北京不給你哀怨,卻僅止於哀怨。但新生代不這樣:你要來奪走我的 birthright,我就跟你拼命。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前世命定、與生俱來,所以不知所起。去年的運動,原原本本就是這種先前以爲只在文學藝術裏才有的浪漫。但它不生於文學藝術,而源自新生代抗爭者的生活和生命本身,因此連他們的口語和想象也都是浪漫的。
他們以「手足」互稱,這個先輩們只會在文言文學裏碰到才不覺得生硬的詞語,他們卻是那麽自然而然地用上;但是,那些在前綫電光火石之間以自己的軀體抵擋警棍和子彈的抗爭者,除了用這個詞語互稱,沒有更合適的。這個用法,已經超越先輩們的生活經驗。前綫不願「送頭」,卻欣然「攬炒」,突破了先輩們的語言習慣、抗爭道德和安全底綫。他們願意捐棄生命,卻堅持要勝利、要幸福,為互勉而創造出「煲底相認」的童話,悲涼凄美艷麗盡在其中,更不是我們這些乾癟得早已滲不出荷爾蒙的老一輩能夠想象出。「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香港的新生代要跟民主自由戀愛,反掉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上演了自己編譜的《牡丹亭》,湯顯祖那兩句話,卻恰好是新老民主運動的分野。
方法論
去年的運動期間,還有一個常用詞:「進化」。這個詞既指抗爭路綫觀念上的轉化,特別指和勇結合、新派不駡老派,老派支持新派,起碼不割席、不語「鬼」,兄弟爬山,各自努力。但用得更多更頻繁的,是在抗爭的手段方面,包括宏觀與微觀。
第一代民主派的抗爭方法論師承共產黨馬列毛,教頭是司徒華。華叔在七十年代的教師工會抗爭中,取得成績;其後他有份領導的民主運動,戰績卻未如理想。這套方法論强調統一領導,分清主次矛盾,訂定階段性目標,搞統一戰綫,團結一大片打擊一小撮,注意有理有利有節的運動節奏,靈活交替使用和平的群衆運動和武裝鬥爭(最後這招華叔當然沒有使出)。
毛的方法論,在一個訊息高度流通、兩極化歸邊完全明顯而且已經達至相當穩定平衡的系統内部很難有所作爲。要大幅改變六四黃金分割率,必須强力衝擊改變影響這個平衡的某些關鍵因子,這點過去十多二十年的實踐證明做不到。但是,就算做得到,也是無效的了,因爲如果單純玩選舉游戲,中國使出 DQ,民主派便是支持度大幅增加,也是徒勞。
因此,在選舉游戲以外實力懸殊有利中國的情況底下,民主派唯一出路便是作不對稱抗爭。其一表現,便是以無臺博弈政權的超大臺,在抗爭期間發展出以 autonomous cluster為單位的分散式動員。這種動員和運作方式特別有利於試錯和進化。誠然,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但民衆起碼爭取到某程度的主動權。E 世代的抗爭方式顯然不必和以往的一樣。
毛的抗爭方法論在他那個時代可謂登峰造極,但有兩個原因不能適用於香港的群衆運動。其一是徒弟打不過師傅,任憑你華叔的《矛盾論》讀得怎樣通,人家對你的思路和招數瞭如指掌,打壓用的資源卻比你多強無限倍,你怎麽可能不被對方壓倒?其二是施展毛的那一套需要搞三刀兩面;統一戰綫裏的「同路人」,一早認定是最終要一刀幹掉的。毛在 49 年後説過一句有名的話:「以我的估計,鲁迅如果活到今天,要麽是関在牢裏還要寫,要麽是識大體不做聲。」能夠玩這樣的手段,需要特別骯髒的人格。年輕世代連世故也未懂,以其少艾純真的德性,怎能夠接受那種鬥爭方式?
歸根到底,方法論不是 value-free 的,什麽樣的道德體系就會發展出什麽樣的方法論與之匹配。去年的抗爭方式,與老一輩民主派的認識南轅北轍。當時,一位民主派老朋友見抗爭完全不按毛當年證實有效的章法,擔心會吃虧,我就以這兩點給他解釋。
殺機條款
《基本法》是中國法律,基本上不可信賴,裏頭隱藏的殺機太多 - 幾乎每一則看似開明的條款,都有起碼一則相應的殺機條款。舉例說,第 22 條第一款申明中央和其他中國的政府機構不能干預香港内部事務,但第二款馬上說,如果中央政府有需要在香港設立機構,經...中央政府批准便可。還不止此。這樣寫成的一部法律,條文有爭拗,作最終解釋的是人大常委會;殺手鐧不夠用的話,還有附件三。
如此危險的一部法律,視之爲定海神針,而且豪無準備當北京露出真面目、合法地動用那些殺機條款打壓香港的時候該怎麽對應,是民主派先行者的一個失誤。這個失誤,直接導致一衆同情香港的西方國家至今也視《基本法》為寶典,要求中國尊重它,真是一大諷刺。
導致這個失誤的原因之一可能是以爲中國不懂法律,輕視了四千年的中國式法治傳統,未曾深刻認識到中國沿著這個專制法治軌跡慣性運行乃無可避免的事。大家知道,中國歷史上的法家,一開始就説明白了是為專制君主服務的,代表人物韓非子論法、術、勢,其中的術,就是帝皇術,專門保護君主對付心謀不軌的臣子;其所謂法,則是對付人民的,説白了就是鎮壓機器。西漢自武帝以降,實行的管治是「儒表法裏」,只有宋朝的某些皇帝表現好一些,卻被中國史家譏為積弱。文革後期搞「儒法鬥爭」,法家更上層樓。《基本法》就是這個專制的法治傳統主導下的產物。
民主派先行者的第二個失誤是以爲九七之後的一段時間裏英殖時期的法律實踐大體上得以延續乃《基本法》發揮威力,殊不知那不過是中國的韜晦計加上國際大形勢底下的產物。這個錯誤看法加深了部分香港人和很多外國政要對《基本法》的美麗誤會,以致遲遲未能瞭解到在這部中國法律的控制之下,香港的危機早已深植不明白原來裏頭的開明條款非常脆弱,最後不堪一擊,而香港在法律層面基本上無險可守,要靠其他非常困難、代價非常大的辦法。如果早一點明白《基本法》的終歸不濟事,民主運動的策略和抗爭手法會有早一點的進化。幸好,去年的矛盾爆發,終於暴露了這個真相,不僅香港人知道,全世界也知道了。
上面三段文字,分別從情、理、法三方面回望去年的香港,所發生的事,其影響所及,俯拾即是,上周六四悼念表現出的質變,便是其中之一。面對中國的步步壓迫,香港的社運,從爭取民主向追求獨立的更根本層次進化、變形。那是民主派自己無意也無法做到的,習縂、林鄭和他們的高官黑警勞苦功高。
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國際期刊Antiviral Research 2020/04/03:FDA 核准藥物伊維菌素 (Ivermectin) 可抑制新型冠狀病毒複製》摘要翻譯
< 亮點 >
1. 伊維菌素在體外(in vitro) 可抑制新型冠症病毒(SARS-CoV-2)。
2. 單一處理能夠在細胞培養皿中48小時內將病毒減少約5000倍。
3.伊維菌素已獲得FDA批准用於寄生蟲感染,因此具有老藥新用的潛力。
4.世界衛生組織將伊維菌素因列入基本藥物標準清單中而被世界各國廣泛使用。
< 摘要 >
FDA批准的的抗寄生蟲藥物 Ivermectin 以前被證明具有體外廣效的抗病毒活性,我們的實驗證明的伊維菌素僅添加Vero-hSLAM可抑制新型冠狀病毒,細胞感染新冠肺炎病毒2小時後,能夠在48小時內將病毒RNA減少約5000倍。 因此,伊維菌素有必要進一步研究其對人類的潛在益處。
伊維菌素是經FDA批准的廣效抗寄生蟲藥,近年來,我們與其他研究小組一起證明對體外多種病毒具有抗病毒活性。 伊維菌素最初被確定為人類免疫缺陷病毒1(HIV-1)整合酶(IN)與importin(IMP)α/β1異二聚體之間相互作用的抑製劑,而伊維菌素已被證實可抑制IMP、和HIV-1複製。 伊維菌素的其他作用已有報導,但伊維菌素已顯示抑制宿主和病毒蛋白(包括猿猴病毒SV40大腫瘤抗原(T-ag)和登革熱病毒(DENV))的IMP的 結構蛋白55。重要的是,已證明它可以限制RNA病毒的感染,例如DENV 1-44,West Nile Virus10,委內瑞拉馬腦炎病毒(VEEV)和流行性感冒,這種廣效活性被認為是由於感染期間許多不同RNA病毒對IMPα/β1的依賴性。
伊維菌素已被證明在體外和體內均能有效對抗DNA病毒假狂犬病病毒(PRV),並且伊維菌素治療可提高被PRV感染的小鼠的存活率。 在小鼠中未觀察到伊維菌素抗Zika病毒(ZIKV)的功效,但作者承認研究限制證明重新評估伊維菌素的抗ZIKV活性是正確的。 最後,伊維菌素是2014-2017年泰國針對DENV感染的一項III期臨床試驗的重點,在該試驗中,觀察到每日口服一次劑量是安全的,並導致血清NS1蛋白水平明顯降低,但是 沒有觀察到病毒血症或臨床獲益的變化(見下文)。
當前新冠肺炎流行的病原體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是一種單鏈陽性RNA病毒,與SARS-CoV密切相關。 對SARS-CoV蛋白的研究表明,在感染期間SARS-CoV Nucleocapsid蛋白的信號依賴性核質關閉中,IMPα/β1可能具有潛在作用,這可能會影響宿主細胞分裂。 此外,SARS-CoV輔助蛋白ORF6已顯示是通過在粗糙的ER /高爾基膜上隔離IMPα/β1來拮抗STAT1轉錄因子的抗病毒活性。 綜上所述,這些報告表明伊維菌素的核轉運抑制活性可能對SARS-CoV-2有效。
為了測試伊維菌素對SARS-CoV-2的抗病毒活性,我們用SARS-CoV-2分離株Australia / VIC01 / 2020以0.1的MOI感染Vero / hSLAM細胞2小時,然後加入5μM伊維菌素。 在第0-3天收到上清液和細胞沉澱,並通過RT-PCR分析SARS-CoV-2 RNA的複制(圖1A / B)。 與媒介物DMSO相比,在24小時後,用伊維菌素處理的樣品的上清液(指釋放的病毒體)中存在的病毒RNA減少了93%。 同樣,用伊維菌素處理後,觀察到細胞相關病毒RNA減少了99.8%(指未釋放和未包裝的病毒體)。
到48小時,與對照樣品相比,這種作用增加了伊維菌素處理後,減少病毒RNA約5000倍,顯示伊維菌素處理48小時內基本上所有病毒物質有效減損。 與這個想法一致,在72小時沒有觀察到病毒RNA的進一步減少。 正如我們先前觀察到的3、4、5所示,在樣品孔中或在平行測試的單獨藥物樣品中,在任何測試的時間點均未觀察到伊維菌素的毒性。
為了進一步確定伊維菌素的有效性,在感染後兩小時使用伊維菌素系列稀釋液處理感染SARS-CoV-2的細胞,並在48小時收集上清液和細胞沉澱用於實時RT-PCR(圖1C / D)。 如上文所述,在48 小時的時候,用5μM伊維菌素處理的樣品的上清液和細胞沉澱均觀察到病毒RNA減少> 5000,等於這些樣品中病毒RNA減少了99.98%。 同樣,在任何測試濃度下,依維菌素均未觀察到毒性。
在這些條件下,伊維菌素治療的IC50被確定為〜2μM。 該方法確實檢測到SARS-CoV-2病毒,使用針對病毒RdRpp基因(圖1E / F)而非E基因(上圖)的特異性引物重複了RT-PCR實驗,觀察到的結果幾乎相同 ,適用於已釋放的(上清液)和細胞相關病毒。
這些結果加在一起顯示,伊維菌素在體外對SARS-CoV-2臨床分離株具有抗病毒作用,單劑量能夠在我們的系統中24-48小時內控制病毒複製。 我們假設這可能是通過抑制IMPα/β1介導的病毒蛋白的核輸入(圖1G),如其他RNA病毒所示。 在SARS-CoV-2的情況下確認這種機制,以及確定受影響的特定SARS-CoV-2和/或宿主成分是該實驗室未來工作的重點。 歸根結底,如果能在感染初期給患者使用有效的SARS-CoV-2抗病毒藥物,就可以限制病毒載量,防止惡化為重症並限制人與人之間的傳播。
因此,在可行的情況下,進一步測試伊維菌素針對SARS-CoV-2的其他潛在抗病毒藥物的替代作用以及其他作用機制的基準將是重要的。 該簡要報告提出了伊維菌素可能是一種有效的抗病毒藥物,可以抑制SARS-CoV-2,與已經報導的22、23、24、25、26類似。 所有這些都應盡快進行,直到其中之一被證明在臨床上是有益的。
伊維菌素具有已建立的供人類使用的安全性,並且已獲得FDA批准用於多種寄生蟲感染。 重要的是,最近的綜述和分析顯示,高劑量的伊維菌素具有與標準低劑量治療相當的安全性,儘管沒有足夠的證據得出關於懷孕婦女妊娠安全性的結論。 進一步評估新冠肺炎患者的可能獲益的關鍵下一步,將是檢查可模仿目前批准的伊維菌素在人體中使用的多次加藥方案。 如前所述,伊維菌素是泰國登革熱患者最近的一項III期臨床試驗的重點,在該試驗中,發現單日劑量是安全的,但沒有產生任何臨床益處。
然而,研究人員指出,基於藥代動力學數據,可能會開發出改進的給藥方案。 儘管DENV顯然與SARS-CoV-2有很大不同,但該試驗設計應為將來的工作提供參考。 總而言之,本報告結合已知的安全性概況表明,伊維菌素作為可能的SARS-CoV-2抗病毒藥物值得進一步考慮。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國家衛生研究院編輯中心
#Ivermectin
#2019COVID19Academic
【原文】
標題:The FDA-approved Drug Ivermectin inhibits the replication of SARS-CoV-2 in vitro
作者:Leon Caly, Kylie M.Wagstaff
發表日期:April 3, 2020
國際期刊:Antiviral Research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166354220302011
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 在 六個小孩的媽媽 Six Kids Mama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Young Living will be bringing us a non-THC Essential oil infused CBD oil in US
😍😍😍😍😍😍😍😍😍😍
#CBD大麻籽油的4種功效
醫療用大麻的合法化問題在全球多個國家已成為高熱度的討論議題,事實上,大麻在歷史上是一項具有高經濟產值的作物,除了纖維能作為繩索或織布,種子也能榨油,並且具有廣泛的醫療價值,而自從其中的主成分大麻二酚(Cannabidiol)及四氫大麻酚(THC)被發現後,多種醫療用途已慢慢浮現👍🏻👍🏻
CBD油/CBD大麻籽油是什麼?
CBD油的主成分:大麻二酚(Cannabidiol)是大麻植物中近百種活性成分的一種,與最負盛名的四氫大麻酚(THC)不同的是,它不會影響心理狀態,且具有抗發炎、抗痙攣、抗氧化、止吐、抗焦慮、抗精神病等效益,對於部分難治疾病有潛在的治療效果(如:頑固性癲癇、巴金森氏症、焦慮症等),因此逐漸受到矚目
CBD大麻籽油被推薦的實證功效(好處)有哪些?
1.有益癲癇症(Epilepsy)
癲癇症代表一系列不同程度的腦疾病,由神經元電活動受干擾所引發,發作時會出現奇怪行為情緒及感覺,並可能伴隨抽搐,肌肉痙攣,失去意識。
癲癇症的主要致病因素包括大腦或腦膜部位受傷或發炎,中風及腫瘤,這稱為症狀性癲癇,但多數情況下常無明確病因
一則研究(為期6個月,對象為74位18歲以下難治性癲癇患者)指出,使用富含大麻二酚(CBD)的醫療級大麻籽油除了能降低發作頻率,治療後的行為、警覺性、語言、溝通、運動技能和睡眠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結論:CBD大麻籽油可能對難治性癲癇有改善效果,但受限於研究規模及方法,仍需更多大型研究進一步確認
2.改善帕金森氏病(Parkinson’s Disease)
帕金森氏病是一種錐體外系統(extrapyramidal system)中基底神經節異常引發的疾病,60歲以上有2%的盛行率,男女比率約為3:2,患者會提升6倍的失智症發生率
帕金森氏病主要特徵為多巴胺能功能喪失及運動功能下降(包括靜止震顫,運動遲緩,肌肉僵硬),致病因子與曾接觸農藥和其他有毒物質、家族史、卵巢切除術有關,但老化是最主要因素
一則雙盲對照研究(對象為21位無失智或其它精神狀況的帕金森氏病患者)指出,相較於安慰劑,使用大麻二酚(CBD)具有改善生活品質衡量指標的效果(但動作症狀及神經保護效益則未有明顯差別)。
*結論:對於未有精神症狀的帕金森氏病患者,大麻二酚(CBD)可能改善其生活品質,但對運動功能則無顯著效果
3.有益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一種複雜的慢性精神疾病,主要症狀有:妄想、幻覺、紊亂的言語或行為,以及認知能力受損,人口盛行率約介於2.7/1000至8.3/1000之間,男女比例相當,主要發病原因與腦部神經傳導物質異常有關,包括:多巴胺(dopamine)、血清素(serotonin)、谷氨酸(glutamate)和伽瑪氨基丁酸(GABA)
一則系統性文獻回顧(systematic review,包含27則研究)指出,CBD(大麻二酚)雖然在臨床前研究被發現能改善多種認知損害,包括神經性 (精神分裂症)、神經退行性(阿爾茨海默病)、神經炎(腦膜炎、膿毒症和腦瘧疾)和神經障礙(肝性腦病和腦缺血),但截至目前,由於缺乏相關研究,CBD在正式臨床中對於精神分裂症的改善效果仍未明。
*結論:由於研究數量過少,CBD(大麻二酚)是否對精神分裂症有幫助仍無明確結論,需更多實證觀察
4.CBD與心血管功能
心血管疾病是目前醫療體系中負擔最大的一種疾病,而常見的心肌梗塞約有90%與人群可歸因風險有關,包括膽固醇比值、吸煙、糖尿病、高血壓、腹部肥胖、心理情緒因素、水果/蔬菜攝取、體育運動和飲酒
預計到2020年,心血管疾病將超越感染性疾病,成為造成全球人類傷殘及致死的最主要因素,比例從1990年代的25%成長至2020年的40%
一則系統文獻回顧及統合分析(meta-analysis,包含22則研究)指出,在控制狀態下,使用CBD對於血壓及心率改善並無顯著影響,但處於壓力狀況時,則具有降血壓及心率的效果,並且於動物再灌注損傷(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模型中發現能增加腦血流量。
*結論:動物模型中發現,大麻二酚(Cannabidiol)對於心血管功能可能有正面幫助,但相關人類實證仍不足
CBD大麻籽油有副作用嗎?
就目前有限的研究發現,大麻二酚(Cannabidiol/CBD)對於人類是一種可能安全(POSSIBLY SAFE)的物質,適當劑量下使用未發現耐受不良或毒性反應情況,但曾被報導的副作用包括疲倦、腹瀉、口乾、低血壓、輕度頭痛、嗜睡、食欲/體重變化等。
#安全注意事項(CBD產品使用禁忌)
孕婦、哺乳媽媽、肝腎功能不佳者勿用(因相關安全性未知)
勿與藥物併用,因可能抑制肝臟中與代謝藥物有關的酵素(cytochrome P450),進而影響藥物作用,引發未知風險
高劑量使用可能造成帕金森病患者的震顫和肌肉運動症狀惡化
CBD資料是網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