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醣瘦身經驗分享
說起瘦身這件事情~~~
其實我在這次成功前半年就一直在努力。
試過好幾個方法,
1.吃草本酵素:
只是從順暢變更順暢,只是舒服,但對體重還好,幫助不大。
2.吃辣:
為了促進代謝,但我不小心越吃越順口,飯吃更多……反效果。
3.生酮:
幾乎完全不吃澱粉,這點好難我做不到。加上第一天早餐喝完防彈可可後心悸得非常明顯,超級不舒服,問過醫生他說對腎不太好,雖然對心血管有些人是好的,但是我會心悸還是停止吧~
總之生酮對我來說是個無法持續的飲食方法。
4.節食:
少吃是很難持續的。我頂多偶爾不吃晚餐,但也從來沒維持三天過。
吃不飽的煩躁無力是帶小孩的大忌,家庭氣氛會變很緊張。
5.運動:線條會變漂亮,看起來變瘦,是個健康的好方法。
但缺點是真的要持續的花很多時間運動,畢竟肥肉太多……達到目標大概要很久。
所以我其實有腹肌,但外包肥肉這樣……😂
不過運動還是必須的健康方法!
只是搭配飲食才會更有效果。
推薦一休的愛瘦身分享的Tabata 肌力運動影片,很簡單很容易在家做,可以多做幾個回合很有效。
搭配柔軟延伸又正脊的瑜珈,
對身形漂亮超有幫助~👍
那當然大家要找條好穿的壓力褲幫助運動會更有效率,推薦Marin ,我有開團優惠中喔♥。
6.減醣:
這是現在覺得最有效又最健康,最能持續的方法了!
一開始是看了娜塔的文章(連結放文末),
按照日本營養師麻生怜未建議每日限醣60g,有效的讓體內醣份先代謝,才會消耗脂肪,才能真正有效降體脂!
而且也不能完全斷醣,每天維持50~100g的醣,才能提供腦部和神經細胞需要的葡萄糖,維持細胞中粒腺體呼吸作用的效率,避免酮酸中毒。(這段解釋我從文章擷取出來,詳細請看書或娜塔的文章)
總之,因為減醣,
我現在澱粉吃得很少、戒掉含糖飲料跟多喝水(因此變得更愛喝好喝的茶,吃很多醣份低的青菜,還有低脂的肉類。
整體份量還是很大的,
因為當媽媽之後肚子特別容易餓……
我現在常常準備大量蔬菜,或者是外食時多點一份燙青菜代替主食。
7.中醫調養和補氣食材:
這點是因為我氣虛,一直都是。😂
第二胎坐完月子以後好很多,更是覺得好好調養身體感覺很明顯。
第一胎時我本來是一擠奶就要昏睡甚至昏倒的人……對整天都是。
第二胎在沁月調養後,能夠又哺乳又帶嬰兒甚至一打二,維持了五個月才停止泌乳,對我已是奇蹟。雖然現在還是有點虛,但比起以前真是健壯多了哈哈。
所以現在減醣飲食中我也會重視補氣血,
有時也會看中醫吃中藥調整一下。
因為很忙碌所以大多是固定飲食豆漿豆腐,或是青菜和菇類一同清炒。
平日裡都吃熟食,少吃生食和屬性寒涼的水果食物,戒掉冰涼的飲料,我都點熱飲或常溫,再不行就去冰,在嘴裡回溫後才吞下。
偶爾的破戒就變成是久久一次放假才有的樂趣囉~~
(不過現在真的是一吃冰涼就不舒服,年紀到了……)
其他大概就是偶爾吃個梅精、維他命B或花精來維持體力,也有用老師教我的按摩精油加強代謝~不過這些我都覺得不是瘦下來的主因,頂多就是輔助讓自己堅持下去,我也不是天天用,所以這些有機會再分享。
如果有認真做甚麼減醣菜單的話再放到相簿來哈哈,
目前我大多都外食或是隨便做啦沒有擺很漂亮。
以上,報告完畢♥
歡迎大家留言跟我分享妳們的經驗心得,
也歡迎問問題,一起加油。
以上相關連結我先放留言喔~:)
#tobeabetterperson
#減醣 #marin #中醫調養補氣血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3萬的網紅早安健康,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人體就好比一個戰場,免疫系統就像駐紮在體內的軍隊,「抵禦外侮」,與來自體外的病毒、細菌作戰,保護身體健康。只是我們日常的所作所為,卻可能導致免疫大軍喪失判斷力,甚至可能轉而攻擊自己。 西醫提免疫力,通常會從免疫細胞的功能開始探討,但在中醫觀點中,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中醫是如何解釋免疫力?當免疫力...
「中醫調養補氣血」的推薦目錄:
- 關於中醫調養補氣血 在 Janie的愛生活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中醫調養補氣血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中醫調養補氣血 在 Daddy Frank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中醫調養補氣血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中醫調養補氣血 在 氣血足,百病消!中醫告訴你,最簡單的補氣養血妙法! 的評價
- 關於中醫調養補氣血 在 要補氣先通氣,一招讓心肺元氣滿滿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中醫調養補氣血 在 心悸等症狀。 想要改善氣血不足問題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中醫調養補氣血 在 補氣血,中醫推薦這樣調理 - PTT新聞 的評價
中醫調養補氣血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人體就好比一個戰場,免疫系統就像駐紮在體內的軍隊,「抵禦外侮」,與來自體外的病毒、細菌作戰,保護身體健康。只是我們日常的所作所為,卻可能導致免疫大軍喪失判斷力,甚至可能轉而攻擊自己。
西醫提免疫力,通常會從免疫細胞的功能開始探討,但在中醫觀點中,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中醫是如何解釋免疫力?當免疫力失調時,又該如何保養?本次邀請到陳曉萱中醫師替我們解說!
免疫力是什麼?
免疫力,顧名思義就是讓人能「免」於病「疫」的能「力」。陳曉萱醫師說明,在中醫古籍中並沒有免疫二字,中醫講求的是「陰陽平衡」。所謂「陰平陽秘,精神乃治」,代表的是中醫強調「中庸之道」,陰陽平衡人體就不會生病,身體狀況才會處於好的狀態。
陳曉萱醫師進一步表示,在臨床上仍會替患者區分病症,因為需辨症才有辦法治療。免疫力的問題可分為:免疫力低下及免疫力亢進。
免疫力低下:氣不足
「中醫我們會說這是氣分的問題,」陳曉萱醫師表示,以中醫角度而言,免疫力低下的族群被認為是「氣不足」、身體的修復能力不夠,或是「衛氣不足」,就沒辦法抵擋外邪入侵,導致感染;另外,免疫力低下癌細胞就難以被消滅,身體細胞發炎也難以自行修復。
免疫力低下常見症狀
容易生病
容易長皰疹
癌症
免疫力亢進:身體多處發炎
「免疫力亢進比較棘手,」陳曉萱醫師說,因為身體多處發炎,導致自體免疫系統混亂,無法辨識外來物,甚至開始攻擊自己,所以會產生自體免疫疾病。她表示,雖然發病時間長短不一,但這類疾病通常已經累積了長久的問題,而若以中醫解釋,就是比較深層的「血分」。
陳曉萱醫師表示,免疫力亢進在人體是處於比較深層的問題,若已經發病表示體內已經發炎很長一段時間,就需要更久的時間調理。
她舉例,有時候是「心氣不足」,心臟推動的力量不夠,導致無法消滅遠端發炎,進而造成免疫系統的混亂。或是「腎臟」的問題,因為中醫認為,「腎主骨生髓」,皆屬於身體較深層的疾病。
現代人多免疫失調:汙染+吃進過多添加物
陳曉萱醫師指出,現代很多人有免疫失調的問題,與環境有很大的關係,包括環境的汙染,例如空氣汙染,以及飲食習慣。她進一步解釋,現代人多半吃進超出身體負荷的東西,包括食品添加物或是調味料等。
她表示,現代吃的食物並沒有像以前那般簡單,栽種或製造過程的添加物容易累積在身體中,累積過多人體的免疫系統就無法辨識,因此導致自體免疫疾病人數有逐年上升的狀況。
不孕可能是免疫力失調造成
陳曉萱醫師表示,自體免疫疾病可以分為兩種:致病與不致病。
自體免疫疾病
紅斑性狼瘡
類風溼性關節炎
乾燥症
無臨床症狀的自體免疫疾病
重複性流產
無法受孕
陳曉萱醫師說,有些人出現重複性流產或無法受孕的狀況,有可能是免疫系統出了問題,某些抗體過高,導致身體將胚胎當作「外來物」處理,因此一直沒辦法順利懷孕。
免疫力失調如何調養?
陳曉萱醫師認為,最重要的還是以養生為主,免疫力低下與亢進分別有不同的調整方式。
免疫力低下保養重點
適度運動:運動過度可能反而會造成免疫力下降。
充足睡眠:身體才能產生足夠的氣,幫忙代謝體內廢物。陳曉萱醫師強調,如果長期熬夜,體內沒辦法生成足夠的氣修復身體,時間久了氣就會一直耗損,免疫力就會不斷下降。
食補:補充優質蛋白質,或藉由補氣的保養品調養身體。
免疫力亢進保養重點
適度運動
吃原型食物:免疫力亢進的人是因免疫系統紊亂,導致身體發炎,因此重點要放在吃對的食物,也就是減少添加物的使用,讓身體能處於乾淨的狀態。
充足睡眠:長期熬夜讓身體廢物無法代謝,導致體內的發炎物質愈來愈多,引發免疫系統的反應更加過度,因此免疫力亢進的人也要好好的睡覺,才能修復身體。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早安健康8月號《免疫力是最好的醫生》
全台各大超商書店熱賣中,早安健康嚴選商城免運特惠中!
https://shop.everydayhealth.com.tw/product_detail.php?product_sn=1934
【相關影片】
夏季養心,補氣抗疲勞,花旗參養心生脈飲︱陳曉萱中醫師
https://youtu.be/tIEpqQsVEno
除體濕斬病根!女中醫3招排全身毒
https://youtu.be/_EK6dlmiRp8
必學!女中醫教你三伏貼懶人DIY,在家也能改善過敏、氣喘!
https://youtu.be/kBTiyr7573s
【相關文章】
免疫力是最好的醫生:人人體內都有神醫!癌症、過敏、帶狀皰疹、口角炎…99%疾病和免疫力有關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22313
女中醫:精氣神是人體三寶!1杯補氣健腦茶不失智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1895
改善發炎體質!中醫師:薑黃+2藥材煮抗發炎茶飲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1756
#陳曉萱 #免疫力 #不孕
----------------------------------------------------------------------------------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
早安健康FB: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

中醫調養補氣血 在 Daddy Frank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今天來聊聊 小朋友的 轉骨、登大人 的超級成長秘訣
本次專題大部分的講稿,附錄在底下的資訊欄裡
#法蘭爸 #養生工作坊
法蘭爸的養生工坊 蝦皮賣場 ▶ https://shopee.tw/ptfrank305
紫神膏 ▶ https://goo.gl/wVTFP6
防蚊香包▶ https://goo.gl/X7znmP
如果你覺得我的影片能幫助到您,請您多多分享出去,能幫助到更多的人。
如果你喜歡我的影片,也請記得訂閱我的頻道喔。
你的訂閱、分享、與按讚喜歡,就是對我最大的鼓勵了!
按此訂閱:https://goo.gl/YcAkfL
隔週 週六早上十一點定期更新。
-------------------------------------------------------------------------------------
『春發夏長』轉骨季節到囉!
如果家中小孩身高比同學矮了一個頭,家長不免擔心,開始準備各種轉骨偏方,希望讓孩子順利拉高。有的家長選擇以吃中藥為主,不過醫師提醒家長,單吃補品效果不夠好,唯有骨架端正,氣血才能通暢,主管成長的生長激素才能發揮效果。
早期農業社會因為物資缺乏,因此民間流傳的轉骨方大都用溫補氣血的中藥。中醫師表示,臨床經常發現小孩還沒長高,卻先補出滿臉痘痘!這是因為現代青少年營養過剩,再加上承受各種壓力,讓原本的濕熱體質,出現了中醫所謂「肝鬱化火」的症狀,造成氣血不通,更進一步影響生長發育;加上書包沈重而不均勻的施壓在肩膀上,所造成骨架不正;還有夏天貪涼,猛灌冷飲,跌打撲傷造成的胸部鬱傷、挫傷等等,不同因素疊加在一起,自然就會影響正常生長發育。
身高的決定 70% 來自父母親的基因遺傳,但這只是一個概略的範圍,
我們來假設,有兩位小朋友,一位A同學,原本可以長到165~175的區間,但是生活中,有太多不良的因素影響到成長的過程,最後僅能落在165cm,另一位B同學,遺傳上原本可以長到160~170的區間,但是他的生活中去除掉了許多「抑制生長」的不良因素,而且增加了「生長因子」的優勢,這位B同學完完全全的成長出遺傳身高的最大值170公分,比起原本優勢的A同學 整整多了五公分
所以,我們當家長的就是要去幫助孩子在這個身高的範圍內去發揮到最好,增加「生長因子」的優勢,並去除「抑制生長」的的不良因素,就是能「激發孩子100%長高的秘訣」
不良的因素 包含了 「晚睡」、「沒睡好」、「沒睡飽」,「吃太多的甜食、宵夜、冷飲」,「不正確的運動模式」,「課業壓力過重,壓抑的情緒」,以及最重要的「骨架歪斜,氣血不暢」。
哪些是增加「生長因子」優勢?其實很簡單,只有五點,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飲食,規律的運動,愉悅的心情,以及最重要的 端正的姿勢、骨架
如果骨架歪斜不正,養分血氣無法順利傳輸,成長自然受限。孩童要從小脊椎、肩膀、骨盆不正就會影響生長。甚至發展成脊椎側彎、高低肩或長短腳的不良體態。中醫師表示,脊椎就是中醫所謂的任督二脈的督脈,也是主管人體生長動力的重要通道。如果脊椎彎掉了或是胸腔胸椎挫傷等問題,就會造成督脈氣血不通,而脊椎兩旁的膀胱經穴位,更是掌管內臟的重要神經,骨架一旦歪斜牽扯壓迫到這些內臟神經,五臟六腑功能當然無法正常發揮。
因此只要發現小朋友站立及走路姿勢異常或是是抱怨胸悶、胸痛等,家長就應該提高警覺!孩子的抱怨,除了成長痛之外,經常是骨架已經歪斜或是已經造成挫傷,造成氣血循環不佳所已引起的痠痛、悶痛,透過正骨與整脊的一併調整,能有效端正骨架。同時配合穴位推拿按摩促進氣血循環,排除鬱積的氣血通道,舒緩肌肉張力,讓經絡、氣血保持通暢,這樣才能順利轉骨,發育才會正常。
轉骨其實更重視關鍵季節,除了平時就要把持好骨架姿勢的端正,還要順應天時配合自然規律,注重四季之『春發夏長』的關鍵時期,並且調理好掌管生長發育的肝脾腎三臟,並在『秋收冬藏』之時配合自然的規律,給小朋友們進補轉骨方,調養好身體能量的儲備。 男生要把握小六到高中這段時間,女生更要提早到小四、五就開始關心,不要等到月經來或長喉結變聲後才開始調。錯過時間也沒關係,只要經檢查生長板還沒癒合,拉高都還有希望!
長高的必備條件
充足的睡眠:晚上10點前入眠,夜間是生長激素(GH)分泌的高峰期,而且一定要睡足7-8小時。
均衡的飲食:均衡飲食、避免垃圾食物、少醣、少甜、少冰。
規律的運動:彈跳類的運動(例如:籃球、排球、跳繩)少量多次、但應避免過度造成肌肉勞損需,避免重量訓練(橫向的擴胸類運動),如舉啞鈴、伏地挺身、射箭等,因為會加速密合生長板。
愉悅的心情:保持自信、樂觀的態度,避免悲觀、抑鬱的情緒。
端正的姿勢:骨架歪斜會致使人體的氣血運行不暢,更容易造成胸悶、胸肋挫傷等等問題,進而抑制生長的可能。
-------------------------------------------------------------------------------------
如果對影片有任何建議,歡迎在影片下方留言~

中醫調養補氣血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經痛、經期不順;怕冷、手腳冰冷;腰痠、容易水腫…你知道嗎,這些可能都是身體寒氣重的徵兆!
女生本身就屬陰,相對於男生是比較怕冷的,所以多數女性為寒性體質。此類體質四肢容易冰冷,當氣候轉涼時會特別敏感,臉色常常表現蒼白、喜歡喝熱飲、很少口渴、冬天怕冷、夏天耐熱。
遺傳是重要因素,體質偏寒的父母,子女多半亦為偏寒體質,這類先天「冷底」的人,即使和別人處於相同的條件下,也比較容易出現寒性體質的特徵。部分的寒性體質是由後天因素造成,引發的因素包括:常處於寒冷的環境下、嗜好寒涼食物、過勞或易怒因而影響身體氣血循環,使得陽消陰長。
俗話說「子宮好、人不老」,子宮是女性體內最怕冷的器官,身體從外部接觸到寒氣,會侵入體內,也會讓體質有變化。除了冬季寒風,盛夏期間,許多女性穿著清涼,露背裝、短褲、短裙、小可愛、低腰褲,使身體大部分暴露在外,若加上長時間窩在低溫空調環境,拒驕陽於千里之外的話,便會讓宮體承受著低溫寒冷的折磨,一步步地踏入宮寒的危機。身體有多少熱能禁得起這樣消耗呢?
很多女生都有「宮寒」問題,愛吃冰、寒涼食物不忌口,一旦脾胃虛寒、寒氣聚集、身體氣血循環變差,長期下來成為痰溼瘀阻型體質,讓月經失調、白帶、四肢冰冷、水腫腰痠等問題通通找上門!
中醫師說,想改善宮寒,運動、快走,是有利調暢氣血、疏通經脈的好方法;平時可以吃些補氣暖身的食物,如生薑、蔥蒜、紅棗、枸杞、黑豆等,切記要避免食用冰品、冷飲;進入三、四月後天氣會越來越熱,還是要小心防寒,即使要吹冷氣電風扇也要注意保暖,生理期間,晚上可以在腹部多蓋一條薄被子保暖。
懂得善待身體,千萬別忽略保養子宮的重要囉!
註:補充暖身食物時,應留意身體的反應,當感覺喉嚨乾澀甚至刺痛,代表體質不適用,請依個人情況諮詢中醫師。
【子宮相關影片】
一天3次蹲5秒,正骨盆、子宮變年輕
https://youtu.be/ItabPJswBzc
順著生理週期這樣聰明養子宮,免疫力、創造力一起躍升【健康連線/郭安妮醫師】
https://youtu.be/RDn6bPP1uRw
經痛瘀血好煩惱,生薑紅糖水暖子宮又調養肝腎
https://youtu.be/uIW9Ze1Te2A
【子宮相關文章】
子宮最怕冷!除了紅棗枸杞,避免宮寒還可吃這些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4290
子宮頸癌4前兆!醫揭子宮頸癌病源:50%機率染病毒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8619
更年期後機率激增!喝咖啡+1招防子宮頸癌、卵巢癌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1000
#月經 #經痛 #子宮
----------------------------------------------------------------------------------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
早安健康FB: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

中醫調養補氣血 在 要補氣先通氣,一招讓心肺元氣滿滿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看 中醫 時,常聽醫師講到「心肺氣虛」、「 氣血 不足」等名詞;也常常聽人家說天冷要補氣、天熱流太多汗則可能導致氣虛,究竟這個在中醫學中非常關鍵、 ... ... <看更多>
中醫調養補氣血 在 心悸等症狀。 想要改善氣血不足問題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想要改善氣血不足問題,可以藉由中藥方來調養改善: 補氣藥材:如人蔘、黨蔘、黃耆、白朮等,而常見的 ... 現代人久坐、少運動,以中醫觀點大多有「氣血不足」的現象。 ... <看更多>
中醫調養補氣血 在 氣血足,百病消!中醫告訴你,最簡單的補氣養血妙法! 的推薦與評價
觀者Changer#氣血我們經常會說氣血不足容易怕冷,但是妳知道什麽是氣血嗎?為什麽要補血氣呢?其實很多人之所以去補氣血,屬於壹種人雲亦雲的心理,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