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膽結石談起
1. 會把西醫論點當成「終極正確答案」的人,一來不懂科學,二來大概沒有臨床處理多少病人的經驗,更別說處理過「被西醫放棄」或「在西醫始終未曾獲得有效醫療」的病人。
西醫臨床上其實並不太科學。本blog長年來解釋過好幾次「科學方法論」,有興趣者請自行閱讀拙作「經濟學的科學方法論」系列文章。
https://tinyurl.com/1mclh01y
不僅我有如此看法,如受過高等專業科學訓練的加州灣區中醫師李宗恩先生,台大物理學系畢業,美國史丹佛大學電機工程博士,在他接觸醫學後也有同樣的感慨。
2. 從經濟學角度看,如果不存在西醫醫療執照的行政壟斷保護,則若有一種非西醫有效療法存在,則競爭之下的確會勝出。
但反之,當一個社會風氣唯西醫是從(西醫醫死人叫科學,他種醫療方式都叫迷信偏方),甚至法律禁止無西醫執照者行醫,則無主租值可以存在,更有效的醫療方式可以被「行政壟斷的反競爭」逆向排除出市場。
簡單說,被行政壟斷保護的某種醫療系統,是相當可能存在「堅持某種低效/無效醫療手段,反淘汰更有效醫療方式」的現象。尤其當這個行政壟斷體系複雜到從養成教育、臨床治療到醫藥保險支付層層疊上。
3. 上次我分享過一個案例,患者的視力問題來自於肝血不足與早期膽結石。
中醫可藉由脈診、觸診、眼診、舌診、經絡壓痛點等快速判別患者是否存在膽結石,亦可基於同樣的科學理論,在正確穴位或經絡上施針與使用藥劑治療。
同樣地,我也碰過對周遭事物漠不關心、毫無興趣,對陌生新鮮事物害怕,肢體動作僵硬,情緒起伏時容易嘔吐,可以吐出幾碗透明白痰才開始吐出食物,被西醫診斷為自閉症的孩童,其實只是「膽氣不足」。從膽氣不足佐以足少陽膽經上光明穴以及膀胱經在面部上穴位的壓痛,更可以推測該孩童應該伴有「弱視」病徵。
施以補充膽腑陽氣之藥,或是在陽陵泉等穴位艾灸均可得類似之療效。
這邊題外話一句,老中醫有個從膽經懸鍾穴判定小兒腦部智力發育狀況的手法,我就點到為止。
回頭談中醫醫理,這些孩童容易因腎臟與脾胃之陰陽失衡問題,分別會引起:
a. 因腎陽不足造成肝膽陽氣缺乏,這類小孩的聽力可能較同齡小孩為差,所以注意力不集中或自閉症表象其實可能一部份來自於聽覺不靈敏。如是此類狀況,則生長遲緩、身高不足、腿腳無力彈跳性差都會是病症之一。
b. 如肝膽陽氣缺乏造成脾胃問題,通常會往兩個方向發展,其中以前者機率遠大於後者:
(1) 脾胃陽虛,運行無力,小孩面色萎黃食慾差、肌肉萎縮無肉無力,容易暈車嘔吐,嚴重者脫肛臟器下墜/疝氣。這樣的小孩專助力普遍差,連看電視都會分心。
(2) 脾胃陰虛火旺,食慾好卻虛胖,肌肉大而無當。同樣容易暈車,卻容易口臭,尤其換牙期間牙齦腫脹發炎膿包頻繁。(前述陽虛者則不會有此症狀)。這樣的小孩易偏執,往往會因為大人難以理解的原因暴怒。
更進階,我們還可以從一貫中醫醫理預測這樣的病童另會有怎樣的呼吸道疾病、 皮膚疾病。
這正是符合我從經濟學基礎以來反覆強調的波普以降的科學方法論:從可客觀觀測的現象,透過可被證否而自身邏輯自恰的理論,預測侷限條件改變時,現象將如何改變。
反之,看到許多西醫對付小兒自閉症、過動兒的治療手段,其結果能叫做「治癒」嗎?亦或是把孩童逼出精神病?
又,許多治療癌症的西醫療法,在中醫看根本是連正常人都搞成死證的錯誤處置。但在迷信西醫的當今社會,往往連提出質疑者都會被外行攻訐,更甭提涉及壟斷利益的當事人。
這又回到本blog長期批判的「行政壟斷」議題上。當壟斷利益是透過政府暴力實現時,競爭的行為將被導向租值消散(rent dissipation)的政治尋租行為上。
其中太多剪不斷理還亂的醫療亂象,經濟學外行者往往找不出主因。
例如過去我曾點出「台灣醫療從業人員過勞現象來自於健保制度而非缺乏勞動保障」。
「因健保制度管制醫療人員收入,造成部分科別人才短缺,可某些科別人才過剩、相對收入減少的現象。」
同樣,對於某些疾病的真正病因與治療方式,西醫存在的見樹不見林現象很常被迷信西醫者所忽略,以為幾本期刊的論文就是終極答案。結果是病人往往得不到療效,反而遭受痛苦療程。許多人對此現象是非常無知的。
文章連結:
https://ppt.cc/fmCQrx
中醫基礎理論病因病機 在 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川普的新冠治療
美國川普總統感染新冠肺炎,住院短短三天後出院,雖然川普總統的「出院」離「痊癒」還有一大段距離,這樣快速的進展讓很多醫學人士及一般大眾非常好奇,紛紛討論這位歐美國家中最有權力的人物,到底是接受了怎麼樣的治療方法。
依據各種新聞報導及醫學評論,以及我和幾位西醫專家的討論,簡單來說,川普總統接受了三個步驟的治療。第一個步驟是Regeneron製藥公司的「多株抗體雞尾酒療法 REGN-COV2」,讓病人體內的抗體數目大幅增加,期待抗體和病毒RNA結合,阻止或減緩病毒RNA竊取人體細胞而大量複製,減少體內病毒的數量,並改善病人症狀。第二個步驟是使用Gilead製藥公司的「瑞德西偉 Remdesivir」,期待減緩新冠病毒複製,縮短病人康復時間。第三個步驟是使用皮質類固醇「地塞米松 Dexamethasone」,人體免疫系統盲目混亂地抵抗病毒時,造成體內大規模的發炎現象,可能嚴重損傷人體器官,「地塞米松 」是用來治療關節炎及其它免疫系統疾病的消炎藥。另外,根據白宮新聞公告,川普總統還服用了阿斯匹靈 Aspirin、抗組織胺及制酸藥 Famotidine、褪黑素 Melatonin、維他命D、鋅補充劑等等。
如果這樣的治療方式有效,為什麼不拿來治療所有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人?問題沒有那麼單純,除了主要藥物的價格不菲外,那些藥物都是特殊性質、一刀兩刃的藥物,使用的時機、先後順序、劑量等等都非常關鍵,稍有偏差,不但沒法逆轉病情,可能還會導致更嚴重的問題。因此,即使川普總統真的因此而痊癒,也不代表可以大規模地使用在幾十萬、幾百萬個確診病患身上。
另外,川普總統的治療突顯出西醫學及西藥研發的巨大困境。很多人認為西醫「明明白白」、中醫「模糊不清」,總以為西藥的作用有很清楚的病理及生物化學解釋,「A造成B,B造成C,把病因阻隔了,病情就控制了」,其實,這樣的認知往往是錯誤的。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藥物申請過程,以「安全性」及「有效性」為考核標準,「安全性」不太需要解釋,讀者大概都知道是什麼意思,重點在於「有效性」是如何建立了。
西藥研發的過程中,當然得對疾病的原因有基本的認識,也對治療方法有些概念,不能隨便亂猜,不然龐大的研發經費將付諸流水。但是,理論歸理論,「有效性」的考核不在於醫理的解釋,而是臨床試驗的結果。換句話說,FDA並不在乎你的理論有多合理、多深入,只要你的臨床試驗效果超過現有的醫療方法及安慰劑作用(placebo effect),「安全性」又在權衡下的合理範圍內,你的藥物就被核准上市。另一方面,這二三十年來,西藥研發的費用攀升了十倍、百倍,「簡單疾病」的西藥也早被各個西藥廠給掌控了,新西藥的研發變得非常困難。怎麼辦?最直接的辦法就是拿現成的「舊藥」來試一試各種「新問題」,「安全性」的評估在當初「舊藥」研發時就已經通過FDA審核,現在只需要找些病人來臨床試驗「新問題」。如果運氣好,臨床試驗顯示出一些效果,那又是幾百億、幾千億美金的市場,如果運氣不好,臨床試驗沒有什麼效果,經費損失遠小於動輒幾十億美金的新藥研發。至於,這些「舊藥」治療「新問題」的理論基礎、生物化學的來龍去脈,只要能通過FDA的臨床試驗,沒有多少人會關心,更不用說實際治療大量病人的效果及尚未察覺的副作用,那可能要等到十年後出了問題,才會有人拿出來討論。
這樣的「Trial and Error (反覆試驗改錯)」,正是歐美國家應付新冠肺炎的方法,而川普總統的治療是其中最被大家關注的試驗。不過,事情總有兩面,這樣各種西藥治療新冠肺炎的臨床試驗,其實也適用於中藥方劑的審核。「大青龍湯」、「射干麻黃湯」等中藥方劑內的各個中藥材早就被FDA准許使用,很容易通過「安全性」的審核,然後再找個幾十位新冠確診病人來做中藥方劑的「雙盲測試」,只要效果在某個程度以上,FDA一樣會准許上市,是不需要解釋為什麼這麼一堆花花草草可以治療新冠肺炎的!很可惜,「雙盲測試」的費用對大西藥廠來說沒什麼,對中醫師、中醫診所而言,卻是一筆龐大的經費,沒有投資基金或政府機構的支持,是很難付出實踐的。
這裡再提一個插曲。上週我和心臟內科醫生見面討論,心臟內科醫生很感慨地說,西醫臨床治療比一般人想像的混亂很多。他以血液凝結為例子,心臟內科醫學有好幾個驗血指標來判斷病人血液凝結的可能性及速度,卻沒有一個指標真的「準」,心臟外科醫生根本不看這些指標。那麼,心臟外科醫生開刀時怎麼做決定?很簡單,病人麻醉後,直接在病人身上劃一刀,看看多少秒內可以凝血,最實際也最可靠!我問心臟內科醫生那些凝血指標怎麼來的,他說某位醫學專家做了某個研究、發表了某篇論文,然後大家就直接把論文的結論應用到臨床治療,西藥研發也以提高或壓低論文中的「指標」為目標。直到某一天,另外一位醫學專家做了某個研究、發表了某篇論文,推翻了原來的理論,大家才轉向,換成以新的「指標」來治病。更麻煩的是,許多情況下,一部份的人相信舊的理論,一部份的人相信新的理論,學術界因而產生了不同的學派,臨床醫生也因而採取差異很大的治療方法。各說各話,就好像美國心臟科學會幾年前把高血壓標準放鬆,認為血壓會隨著年紀增長而自然提高,六十歲以上的人血壓150,不是什麼太大的問題。結果,不到兩年,心臟科學會高層改選後,立即把高血壓標準大幅壓低,不但不承認血壓隨著年紀增長而提高為正常的,反而把正常血壓標準訂的比幾年前更低,當然,馬上也就有更多病人被醫生要求長期服用高血壓藥物!
(http://andylee.pro/wp/?p=8846)
#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
中醫基礎理論病因病機 在 皮在癢中醫師 廖偉成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中醫的診斷是量身訂做
#每個人的病常常是不一樣的體質引起
#中醫四診的價值是盡量找到更多的資料
#每個人需要診斷的時間因人而異
#無法跟某些醫療一樣都每個幾分鐘內完成
#小廖醫師也希望看快點下班但是有些責任要照顧到
#如果體質穩定的狀態當然很快的找到方向
#請大家體諒
#心宇中醫
四診是中醫診察疾病基本方法的合稱,包括望診、聞診、問診、切診,即「望聞問切」。望是觀察病人的身體狀況,包括面色、舌苔等;聞是聽病人的說話、咳嗽、喘息,並嗅其口中或身上是否有異味;問是詢問病人症狀,以及患病史等;切是用手把脈(寸關尺,給予按尋)或按腹部診察(如圖所示的腹部觸診)是否有異常。
通過四診,診察疾病顯現在各方面的症狀和體徵,以了解疾病的病因、性質及其與內臟的聯繫,為辨證提供充分的依據。望、聞、問、切各有獨特的作用,他們之間互相聯繫,互相補充,不能相互取代。臨床必須結合運用,互相參證,才能全面系統的了解病情,稱為四診合參。
有些診斷方法會參考證型,考慮治療方向:
中醫辯證又通常指的是整體辨證,是中醫臨床最具特色、重要的一環。辨證是通過診法所獲得的整體各種信息資料,運用臟腑、經絡、病因、病機等基礎理論進行綜合分析,從而辨別病變位置與性質以及正邪情況,作出高度概括。辨證的內容包括定病位、述病機、闡明證候屬性三個方面。只有在臨床上要作到言之有理,理必有據,據證立法,方從法立,理法方藥完整統一,才能取得預期的效果。
八綱辨證是中醫治療的基本
八綱是中醫認識疾病共性的辨證方法。八綱指表、里、寒、熱、虛、實、陰、陽八個辨證的綱領。其中,陰陽是總綱,它可以概括其他六綱,即陰證包括里、虛、寒證,陽證包括表、實、熱證。
八綱是從各種具體證候的個性中抽象出來的帶有普遍規律的共性。疾病的表現儘管十分複雜,但都可以用八綱證候加以分析歸納。
八綱辨證即醫生運用八綱,對四診所獲得的所有病情資料,進行分析綜合,從而初步獲得關於病位、病性、正邪鬥爭盛衰和病證類別的總印象的辨證方法。八綱辨證包括陰陽辨證、表里辨證、寒熱辨證、虛實辨證。
參考文獻
鄧鐵濤等編,《中醫診斷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